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水平与肾脏并发症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收集系统红斑狼疮患者121例,根据是否伴有肾脏并发症分为甲组(患有狼疮性肾炎)42例和乙组(未患有狼疮性肾炎)79例,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与肾脏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甲组 TC, TG,LDLC 含量高于对照组,HDLC 含量低于对照组;乙组与对照组 TC、TG、LDLC、HDLC 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 TC,TG 含量高于乙组,HDLC 含量低于乙组,TG,TC,LDLC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肾炎的危险因素。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水平与肾脏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TG、TC、LDLC 水平异常增高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狼疮性肾炎患者予以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方法 分别对我院收治的健康体检者46例、无肾脏病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46例和狼疮性肾炎46例患者予以检测,并将其设为健康对照组、非LN组和LN组,观察血清RBP、Hcy与CysC水平情况.结果 健康对照组患者的RBP、Hcy和CysC水平明显低于非LN组和LN组,LN组最高,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狼疮性肾炎患者予以RBP、Hcy及CysC联合检测,其诊断效果明显高于单项测定,能使检测阳性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3.
安园 《当代医学》2021,27(1):60-62
目的探讨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血脂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肾功能正常且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另选取同期48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2例肾功能正常且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4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接受肾功能、血脂生化检测,比较两组受试者检查后的肾功能、血脂水平与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中尿素氮(BUN)、尿酸(UA)、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糖(GLU)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肾功能检测及各项血脂指标及血糖水平值的结果显示,除尿素氮、尿酸存在显著差异外,血脂指标也存在显著差异,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中血脂生化检测的重要性,可为糖尿病的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1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患者组)及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Alb、BUN、Cr、TG、TC、HDL-C、LDL-C.结果 患者组血清Alb、TG、TC、HDL-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BUN、Cr水平则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白蛋白及血脂明显降低,而BUN、Cr升高,其水平变化在临床上可作为病情评估、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47-104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在狼疮性肾炎肾功能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同时,用酶法检测24h尿蛋白定量(24HU-P)、血清尿素氮(BUN)、血肌肝(CR)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等生化指标。结果:狼疮性肾炎患者在慢性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中以肾病综合征表现为主;当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和β2-微球蛋白无变化时,血清胱抑素水平已升高;当尿素氮、肌酐和β2-微球蛋白有变化时,血清胱抑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胱抑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结论 :血清胱抑素C(CysC)可作为狼疮性肾炎早期肾损害的血清学指标,为临床早期判断狼疮性肾炎肾损害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作为评价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脂水平,观察血脂相关性心血管风险。方法:对8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脂水平检测分析。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TC、TG、LDL-C高于健康对照组,而HDL-C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血脂异常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其中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为主要危险因素,但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为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留风险,在降低胆固醇时,要兼顾降低甘油三酯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7.
陈大宇  刘艳萍  李宏梅  蒙毅军 《广东医学》2011,32(18):2437-243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 将156例SLE患者分为非活动期组50例、活动期有肾功能损害组32例、活动期无肾功能损害者74例,另随机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检测受试者的TG、TC、HDL-C、FIB、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8.
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临床表现与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分析有肾损害临床表现的临床狼疮性肾炎(OLN)组38例患者和无肾损害临床表现的亚临床狼疮性肾炎(SLN)组26例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结果。结果:OLN组患者SLEDAI评分明显高于SLN组患者(P〈0.01),补体C3水平明显低于SLN患者(P〈0.05),5项尿微量蛋白水平显著增高。肾脏病理结果证实全部SLE患者均有肾小球损害,OLN组以Ⅳ型LN为主,SLN组Ⅱ型LN多见。肾小管病变、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在2组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肾损害临床表现的SLE患者应尽早行肾活检明确SLN的诊断及病理类型,控制LN进展、延缓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9.
临床与亚临床狼疮性肾炎病理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有临床表现的狼疮性肾炎 (LN)患者与临床、实验室无肾损害证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肾脏病理改变及临床意义。分别将有临床表现的LN 34例 ,确诊SLE而血、尿检查无肾脏损害的亚临床LN 2 2例进行肾活检 ,观察两组肾脏病理改变。结果示两组肾小球病损率均为 10 0 % ,且WHO分型两组差异亦无显著性 ,肾小管及间质损害两组发生率接近。提示SLE患者早期肾活检确定病理类型 ,及早诊断治疗亚临床LN对肾功能保护的一级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血脂检查的意义及其对预测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肾病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313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211例,女102例,分别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总甘油三酯(TTG)、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酶法。依据生化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单纯组(无心及肾功能损害)、心功能损害组、肾功能损害组、混合组(同时伴心及肾功能损害)4组。结果心功能损害组、肾功能损害组分别与单纯组比较,TTG、TC及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混合组与单纯组比较,TTG〔(1.37±0.76)vs(2.09±1.30)mmol/L,P<0.05〕、TC〔(4.14±1.62)vs(4.98±1.28)mmol/L,P<0.05〕、HDL-C〔(1.06±0.42)vs(1.21±0.34)mmol/L,P<0.05〕3种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限制饮食或采用降脂药物进行干预治疗以降低患者血脂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患者并发...  相似文献   

11.
翁燕  赵银洁 《四川医学》2014,(1):108-110
目的 探讨血清尿素、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和尿足细胞标志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狼疮性肾炎(LN)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SLE合并LN患者41例、SLE未合并LN患者15例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进行Urea、Cr和Cys C水平测定,同时对尿液中MA、TRU、α1-MG、NAG和PCX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SLE合并LN患者血清urea、Cr和Cys C水平及尿液PCX、TRU、MA、NAG、α1-MG水平都显著高于SLE未合并LN患者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 血cys C、尿TRU和尿α1-MG联合检测既可同时监测LN患者的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膜损害和近端肾小管损害,又可提高灵敏度,是SLE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方便、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水平与狼疮肾炎(LN)病理类型及其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狼疮肾炎34例进行肾脏病理,非狼疮肾炎76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AnuA水平,并与LN病理类型及活动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组中血清AnuA水平(107.2±86.5)RU·mL-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7.4±14.0)RU·mL-1(t=8.37,P〈0.05);狼疮肾炎组血清AnuA水平(115.0±87.0)RU·mL-1明显高于非狼疮肾炎组(68.1±49.3)RU·mL-1(t=4.28,P〈0.05);各肾脏病理类型的血清Anu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V型III型LN患者血清AnuA水平高于V型II型,V型又高于II型(P〈0.05)。血清AnuA与活动指数(AI)呈正相关(r=0.69,P〈0.05),与慢性指数(CI)无显著相关性。血清AnuA水平与肾脏病变临床活动度的关系表现为:血清AnuA水平由高向低依次为肾炎复发组、尿蛋白复发组、部分缓解组、持续活动组和完全缓解组;肾炎复发组和尿蛋白复发组显著高于其它活动度组(P〈0.05),肾炎复发组又显著高于尿蛋白复发组(P〈0.05)。结论 AnuA水平与SLE患者肾脏损害显著相关,不同肾脏病理类型的血清AnuA水平表达有差异,可用于评估临床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抗C1q抗体水平与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病理类型及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狼疮肾炎37例,非狼疮肾炎10例)血清抗C1q抗体水平,并与狼疮肾炎病理类型及活动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患者血清抗C1q抗体水平(92±55)U/m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LN患者(99±56)U/ml高于非LN患者(64±53)U/ml(t=3.185,P〈0.01)。各肾脏病理类型的血清抗C1q抗体水平有统计学差异,IV型LN患者(126±48)U/ml,高于其他各LN病理分型(P〈0.01)。血清抗C1q抗体水平与肾脏病理病变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750,P〈0.01)。肾炎复发组血清抗C1q抗体水平(131±54)U/ml在各临床活动度分组中最高(P〈0.01)。结论血清抗C1q抗体水平与SLE患者肾脏损害显著相关,监测其变化可为临床评估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狼疮肾炎(LN)以及疾病活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02例SLE患者以及3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比较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疾病活动性指标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C3、C4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肾脏损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肌酐(Cr)、尿素氮(BUN)的相关性,以及通过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以及抗核小体抗体(AnuA)判断其在SLE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总体SLE患者抗C1q抗体敏感性为55.9%,特异性为94.3%,在SLE中其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疾病活动LN组、疾病稳定LN组和疾病活动非LN组抗 C1q 抗体水平明显高于疾病稳定非LN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疾病稳定LN组、疾病活动LN组与疾病活动非LN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疾病活动期中,抗C1q抗体水平与SLEDAI评分、ds-DNA、hs-CRP呈正相关性(P<0.05),与C4呈负相关性(P<0.05),C3和24 h UPQ仅在疾病活动LN组中呈相关性;在疾病稳定期中,抗C1q抗体水平只有在疾病活动和疾病稳定LN组中与24 h UPQ呈正相关性,与C3、C4呈负相关性.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AnuA、抗C1q抗体显著提高稳定期LN的诊断价值.结论 抗C1q 抗体对SLE的诊断和LN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抗C1q 抗体参与了SLE肾脏损害的发病机制,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AnuA、抗C1q抗体有助于SLE稳定期肾脏损害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7和IL-35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作用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5例SLE患者和25名健康者血清IL-17和IL-35水平,比较SLE患者与对照者、SLE活动组与SLE非活动组、狼疮肾炎(LN)患者与非LN患者中两种细胞因子的差异,分析SLE患者血清IL-17、IL-35、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的相关性以及LN患者血清IL-17、IL-35与尿蛋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者相比,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升高而IL-35水平降低(P<0.01),且SLE活动组的血清IL-17水平高于非活动组(P<0.01),IL-35水平低于非活动组(P<0.01)。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SLEDAI评分正相关而IL-35水平与SLEDAI评分负相关,且血清IL-17水平与IL-35水平呈负相关。与非LN患者比较,LN患者的血清IL-17水平升高而IL-35水平减低(P<0.05),且LN患者尿蛋白定量(24 h)与血清IL-17水平正相关,与IL-35水平负相关。结论:IL-17和IL-35是一对紧密相关的促炎/抗炎细胞因子,血清IL-17水平升高、IL-35水平下降,两者的平衡失调,参与了SLE的疾病发生及其肾脏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I正)患者肾损害的关系。方法:SLE患者210例,根据是否伴发肾损害分为狼疮肾组(LN)和非狼疮肾组(NLN)。评估每例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并同时检测空腹血尿酸、补体C3、补体C4、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尿酸对LN的预测价值。结果:LN组与NLN组患者相比血尿酸水平[(383.243±55.622)umol/L vs(246.257±92.283)umol/L]、SLEDAI[(11.970±5.275)vs(7.600±4.175)]升高(P〈0.01),补体C3[(491.62±245.30)mg/LVS(584.77±235.72)mg/L]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尿酸水平升高和补体c3是I州的危险因素。以血尿酸水平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是0.921(95%CI=O.870-0.972,P〈0.01)。结论:SLE合并肾损害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无肾损害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是肾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肾脏损害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SLE患者共410例。根据有无肾脏损害,分为非狼疮肾炎组(非LN组)和狼疮肾炎组(LN组),比较2组NLR的差异,分析NLR与狼疮患者肾脏损害的相关性。  结果  LN组NLR显著高于非LN组的SLE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LE患者的NLR分别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ESR、CRP、PCT、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呈负相关。  结论  NLR可作为评估SLE患者肾脏损害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狼疮肾炎(LN)患者白介素-18(IL-18)与可溶性Fas(sFas)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疾病进展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并排除其它主要脏器发生病变的患者,32名蛋白尿LN患者(病例组)和46名肾脏及其它主要脏器未发生损伤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对照组)纳入了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测定IL-18和sFas水平。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两者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LE患者蛋白尿的预测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肾炎相关项目评分除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LN患者)血液中sFas(P=0.03)和IL-18(P=0.02)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无蛋白尿轻度SI,E患者)。sFas与IL-18(r=0.5,P〈0.001)在LN患者中的关联强度高于两者在轻症SLE患者中的关联性(r=0.4,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Fas是LN患者蛋白尿的预测因子。结论:LN患者的sFas和IL-18水平高于无肾脏损伤的SLE患者,而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前者也强于后者。两者在SLE患者肾脏损伤中的具体作用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在系统性狼疮性肾炎(LN)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6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12例,伴有LN的7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中骨桥蛋白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中OPN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活动期和缓解期骨桥蛋白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血清骨桥蛋白的水平与LN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LN疾病活动及SLE疾病严重程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uuA)水平,探讨AuuA与SLE及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其对SLE病情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7例SLE患者(其中伴有LN38例),53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27名健康对照者血清AuuA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对34例活动期SLE患者进行随访检测,比较治疗前后AuuA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AuuA水平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LN组AuuA水平明显高于非LN组(P〈0.01)。治疗后随病情转归血清Auu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AuuA与SLE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SLE患者并发肾脏损害的诱发因素之一。动态检测血清AuuA水平对临床上监测SLE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