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灸甲乙经>是魏晋时期皇甫谧将<素问><针经>(即<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删其浮辞,去其重复,论其精要"编撰而成的.它保留了<黄帝内经>的大部分内容,对照后世流传下来的<素问><灵枢>以及隋唐时期杨上善类编<内经>而成的<太素>,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文字方面的问题.本文选取<针灸甲乙经>中出现的"搏""搏"二字在各种版本中有互混的9条材料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2.
段祯  方欣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5):84-85
通过辞书解释和文献运用情况,探明"嘘唏"一词的主要义项,结合语境对"嘘唏"在<扁鹊传>中的具体含义进行辨析,从而得出"嘘唏"注作"悲泣、抽噎"符合文义,较其他解释妥帖.  相似文献   

3.
"肾为先天之本"是中医学约定俗成的概念.考其源流,概因<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灵枢·本神>亦云"肾藏精";同时于<内经>一书中又有"夫精者,生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生之来,谓之精"(<灵枢·本神>),"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以及"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经脉>)等记载,致使后人将人体先天之精的寄存之处定位于肾而有"肾为先天之本"之称.  相似文献   

4.
酒与中医药密不可分,自古有"医源于酒"之说.<素问·汤液醪醴论>云:"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邪气时至,服之万全".<说文解字>在解释"醫"字时,明确指出,"治病工也.殴,恶姿也;医之性然.得酒而使,从酉",这是王育的说法;还提到另一种说法,"一日,殴,病声,酒所以治病也,周礼有医酒".  相似文献   

5.
<针灸甲乙经>是魏晋时期皇甫谧将<素问><针经>(即<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3部书"删其浮辞、去其重复,论其精要"编撰而成的.它保留了<黄帝内经>的大部分内容,是中医针灸方面一部重要的著作.由于时代久远,有很多文字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比如"知"就是一个意义比较特殊的词语,但历代以来,对"知"并没有给予一个明确的解释,造成了对文义理解的困难.而"篡"或"纂"历来解释为两阴之间,即会阴穴,但通读<针灸甲乙经>全文,发现这种解释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对"六经本"<针灸甲乙经>中的"知""纂"进行穷形尽相的测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现存中医典籍里,是<难经>首先较系统地记载了命门学说.而<黄庭经>是道教经典中最早而详细地论述"命门"的著作.通常所说的<黄庭经>,包括"内景经"和"外景经"两部分,其中直接提到"命门"者有7处,如果加上类似的说法如"生门"、"阳(明)门"等(按唐代两位著名的<黄庭经>注家务成子和梁丘子的解释,这两者都与"命门"同义),则涉及"命门"的论述达11处.明代三位阐发命门学说的著名医家孙一奎、张介宾和赵献可,不约而同地说,他们对命门的阐释均受到<黄庭经>的影响[1~3].<黄庭经>的成书年代大约在魏晋(220~334年)之间,与<难经>的成书年代(东汉即25~220年以前)非常靠近.因此,比较上述医道两家经典对命门论述的异同,对理解命门学说的源流及其对中医学术的影响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清燥救肺汤为治疗秋令燥热伤肺证的代表方剂,方中桑叶、石膏与麦冬、麻仁、阿胶相配,有轻宣燥热、养阴润肺之功,合杏仁、枇杷叶降泄肺气,肺之上逆之气得以肃降.其中,数版教材都以<难经·十四难>中"损其肺者益其气"解释方中人参的作用,字面之意即人参用以补益肺气.  相似文献   

8.
自然界存在着"生物钟"现象,现从中医<内经>理论对"日钟"、"月钟"、"年钟"的认识,认为"生物钟"是生物、生命体的生存基础,进而揭示时间医学在中医临床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课课练"是<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它对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起主导作用.现结合教学实际指出各种提高身体素质的练习.编组成套,定期调整,每节课都有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是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的有效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薛己 (公元1487~1559年),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人.父薛铠,字良武,弘治间任太医院医士,后为院使,擅长儿科.己幼承家学,以岐黄世业,旁通诸家,微词赜旨,靡不究竟.正德初年(1506年)补选为太医院院士,正德九年(1514年)任太医院御医,十四年(1519年),受南京太医院院判.嘉靖九年(1530年),任太医院院使.己初为疡医,后以内科驰名,精究内、外、妇、儿、骨伤诸科.历事武肃三朝,号称国手.后人将薛己本人所撰医著及校正发明的医书汇编成册,并附录了大量薛氏治验方案,集成<薛氏医案>共24种,内容涵盖了祖国医学多个学科.其中薛氏所著的<内科摘要>是第一部以内科命名的著作,<正体类要>为伤科学中第一部内伤专著.他校注的著作也多为本科圭臬.如陈自明编著的<校注妇人良方>、钱乙著、严孝忠集的<钱氏小儿直诀>及王伦所著的<明医杂著>等,其中杜清碧的<敖氏伤寒金镜录>为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薛己久在禁中,所揽甚广,以己意而订古方,以医案而验治效,他对足三阴虚损的认识和治疗用方更是别具特色,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扁鹊"六不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鹊治病有"六不治",见与<扁鹊仓公列传>中.其原文为"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这"六不治"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和推崇,认为它体现了扁鹊医疗思想,治学态度和治病原则.学习这"六不治",应有个正确的态度,不应拘泥成法,凡属六者之一概不与治疗,那样就会误人子弟,加重病人痛苦,使轻病至重,重病成危,而致不可救药之境地.  相似文献   

12.
"一分为二"是对立统一规律乃至整个辩证法的简称或通俗的说法,自从张景岳在<类经·阴阳类>中说"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相似文献   

13.
《内经》未病概念与"治未病"理论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治未病"是《内经》预防与治疗学的重要理论,不仅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当代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发展也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试依据《内经》有关论述,分析"未病"内涵,探索"邪伏"概念,发挥"治未病"理论,进而阐发其现实意义.不当之处,尚希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4.
班级管理需要严格依法办事的刚性,即制定班规,贯彻落实班规,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也需要润物无声的德育和精神关怀的柔性,即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和奋斗目标,榜样育人,给学生以精神关怀.构建和谐班集体,需依"法"治班与依"德"治班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内经>中对"神"与"治神"的论述较为广泛,其中有较多内容强调了"治神"在针灸治疗中的重要性.本文谨从以下4个方面对<素问·宝命全形论>中"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之论进行分析,探讨"治神"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 1 "神"在古代哲学中的含义及<内经>中关于"神"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内经》对"证"内涵的认识解读方药与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渊薮,也是辨证论治的学术源头,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对"证"的认识是其关键.方药与证一脉相承,是辨证论治的集中表现,正确认识方药与证的关系是方药证研究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必不可少的基石.我们基于<内经>对"证"内涵的认识,即证是对疾病从整体功能关系失调角度概括的综合性动态病理模型来解读方药与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合方的功效决非两首或两首以上相合方剂功效简单的相加,其间必有协同、拮抗、新药效的产生,必然产生犹如中药配伍后出现的类"七情"关系.然而当今临床家对合方的应用多是基于功效相加的认识,尚未能认识到其"相恶""相杀"等关系存在的利弊.张仲景乃合方的创始者,所制合方为后世合方的典范,故欲探讨合方中方与方的配伍关系,必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始.  相似文献   

18.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是<内经>养生理论的基本原则.历代医家见解不一,观点各异,使后学者无所适从.笔者认为,不能局限于临床用药来理解"养阳,养阴",而应从调整阳气的生长和收藏状态来理解,这才符合原文要旨.  相似文献   

19.
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的肃降.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应重视肺肠并治,脏腑兼顾.肺肠并治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和肠病及部分皮肤病,可收到较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黄平平 《开卷有益》2008,(11):54-54
问:看到贵刊今年第8期<干细胞移植--脉管炎治疗的新方法>后,发现本人有很多类似症状,请问:脉管炎和动脉硬化下肢闭塞症有何区别?哪类人群和年龄段易患病?如何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