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 )联合球囊扩张( EPBD )对较大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直径≥10 m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8例随机分为EST+EPBD治疗组和常规EST治疗组各24例。比较两种术式的取石成功率、取石时间、采用机械碎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EST+EPBD组和EST组的一次取净结石成功率分别为95.8%和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EPBD组的取石时间显著短于EST组( P<0.05),使用机械碎石的比例也少于EST组( P<0.05)。 EST组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3例, EST+EPBD组出现腹痛1例。结论对于较大的胆总管结石,EST+EPBD术可以缩短取石时间和减少采用机械碎石的次数,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魏文俊  潘宏年  汤海涛  郑传敏  李婷 《安徽医学》2012,33(12):1657-1659
目的比较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SEST+EPBD)与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间7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45例行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比较2种术式的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一次性取净结石成功率分别为93.10%和93.33%(P>0.05);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术后并发症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6.67%(P>0.05),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45%和4.44%(P>0.05)。2组均无穿孔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SEST+EPBD术取石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EST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近期发生并发症(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急性胰腺炎)的情况。方法 355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98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sEST+EPBD),257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对近期并发症(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发生率sEST+EPBD组为1.02%,EST组为6.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sEST+EPBD组为6.12%,EST组为6.2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发生率低,急性胰腺炎发病率与单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相当,又部分保留了乳头括约肌的功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李浩 《中外医疗》2011,30(11):114-114
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运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3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T取石组56例与胆总管切开取石组74例。结果 2组治愈率和术后结石残留发生率比较,EST取石组明显低于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组(P〈0.05),而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结石残留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小切开联合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sEST+EPBD)治疗老年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65岁以上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sEST+EPBD组(61例)与EST组(41例),比较两组的结石一次取净率、碎石器使用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sEST+EPBD组与EST组相比结石一次取净率更高(91.93% vs 78.04%,P=0.044),碎石器使用率更低(8.060% vs 21.95%,P=0.044)。结论 对于PDD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治疗合并PDD的胆总管结石,可提高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方宇韬  沈红璋  张筱凤 《浙江医学》2021,43(21):2308-2310,2315
目的分析比较单纯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行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411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EPBD组(118例)和EST+EPBD组(293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包括胆道情况、术中取石情况,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胰腺炎、出血(术中出血和术后出血)、感染、术后穿孔、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一次净石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EPBD组机械碎石率明显高于EST+EP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EPBD组患者总出血、术中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EP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但联合EST会增加术后出血的发生率,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可能优于EST+EPBD。  相似文献   

7.
阮海兰 《海南医学》2003,14(1):59-59
目的:探讨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优点及EST的术后并发症及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1月至2002年3月间实施的EST38例次,结果:本组38例EST成功36例,占94.7%,失败2例,占6.3%EST成功36例中1例取出胆总管活蛔虫,32例取出胆总管结石,成功率91.7%,EST术后并发胰腺炎(水肿型)发生率为22.2%,本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合:EST是理想的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微创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支架植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对7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及支架植入术,并行网篮取石治疗。结果70例治疗后69例取净结石,结石取净率98.57%,无出血、穿孔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EST联合支架植入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开取石手术。结果:24例成功取净结石,经1次取净结石22例,2次2例。2例因结石过大或胆总管扩张大于2.5cm而导致套石失败,本组未发生出血,肠穿孔,胆道感染等并发症,1例出现术后淀粉酶升高,经禁食,抑酶,抗感染后8d恢复,其余均在术的2-5d开始低脂饮食,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好,创作小,恢复快,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77-79+8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联合单猪尾胰管塑料支架治疗胆总管小结石(直径<1.0 cm)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蒙古林业总医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胆总管小结石患者60例的资料,随机分两组,EPBD组采用EPBD联合胰管支架置入(n=31);EST组采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n=29)。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EPBD组支架脱落、内镜取出情况。结果 EPBD组及EST组分别30例(96.8%)、28例(96.6%)完整取石(P>0.05),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分别为9.7%、10.3%(P>0.05),EST组出血1例,无穿孔,EPBD组无出血、穿孔发生。EPBD组术后1 d内支架脱落1例;术后2周未脱落1例,内镜下成功取出;其余均2周内安全脱落。结论 EPBD组与EST组取石成功率相近,PEP无明显升高,但术后出血率降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 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因胆总管结石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 的≥60岁患者资料240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EST组和改良sEST+EPBD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取石情 况、不同时间点血淀粉酶水平、术后并发症。结果 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顺利完成ERCP手术患者230例,手 术成功率为95.83%(230/240)。其中sEST+EPBD组插管成功83例,EST组插管成功147例。EST组12例因结石 过大、过多一次取净困难行胆总管塑料支架置入,sEST+EPBD组25例因结石过大、过多一次取净困难行胆总管 塑料支架置入。sEST+EPBD组手术时间、机械碎石率、术中出血率较EST组低(P <0.05)。sEST+EPBD组术后 6 h血淀粉酶水平较EST组高(P <0.05),而术后24 h较EST组低(P <0.05)。sEST+EPBD组术后并发症总数较 EST组少(P <0.05)。结论 对于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而言,sEST+EPBD术式可以更好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机 械碎石使用率、术中出血率、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方面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间277例肝外胆管结石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EST的168例,行EPBD的109例,分别对EST组和EPBD组病例的基本情况、结石直径、取石方法、手术时间、结石一次取净率、术后住院天数、近期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比、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ST组结石直径为(11.3±6.2)mm,EPBD组结石直径为(10.1±5.7)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 6);EST组和EPBD组不同取石方法构成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EST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为(21.2±3.1)min,EPBD组为(20.7±2.5)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 1);EST组结石一次取净率为95.2%,与EPBD组的9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 8);术后住院天数EST组为(4.1±1.9)d,EPBD组为(4.1±2.0)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0);EST组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1%,EPBD组为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 2);EST组中出血的发生率为3.6%,EPBD组为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BD组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为8.3%,EST组为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和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各有利弊,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无须局限于结石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柱状球囊扩张术治疗巨大型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的167例最大直径≥15 m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EST组和sEST+EPBD组,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术中X线透射时间、术后近、远期并发症,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影响取石成功率和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EST组和sEST+EPBD组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1.5%和92.7%(P =0.076);EST组X线透射时间长于sEST+EPBD组(P < 0.01);术后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6.9%和10.4%(P =0.221),EST组术后乳头出血发生率高于sEST+EPBD组(P =0.018);EST和sEST+EPBD两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分别出现12例(16.9%)和6例(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8),两组术后急性胆管炎分别出现5例和1例(P =0.039);Logstic回归分析提示,胆总管结石大小是影响取石成功率、内镜后胰腺炎发生的因素。结论  EST和sEST+EPBD方法治疗巨大型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成功率较高,两组术中X暴露时间、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有差异,应该权衡利弊综合考虑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陈波  罗玉政  洪明 《重庆医学》2008,37(15):1661-1662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与价值. 方法对本院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6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63例中,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成功46例,内镜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4例,乳头旁瘘直接网篮取石3例,取净结石共53例,成功率为84.1%,10例因结石过大等原因改为择期剖腹手术或中转急诊手术.3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均于内镜取胆总管结石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部成功.发生急性胰腺炎3例,急性胆管炎1例,结石嵌顿1例,活动性出血2例.63例均治愈,平均住院9d.随访所有病例均无胆总管残留结石存在.结论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15.
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46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福明  冯雪峰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4):211-222,224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对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4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62例中,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成功435例,内镜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8例,乳头旁瘘直接网篮取石8例,取净结石共451例,成功率为97.6%;11例因结石过大等原因改为择期剖腹手术或中转急诊手术。127例胆总管结石含并胆中结石均于内镜取胆总管结石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部成功。发生急性胰腺炎9例,急发表量管炎1例,结石嵌顿1例,活动性出血3例。462例均治愈平均住院7d。结论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微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2014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拟行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及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ESBD)组。ESBD组在先行乳头小切开后行球囊扩张;EST组按常规操作。观察两组病例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平均取石时间、碎石器使用率及早期并发症情况。结果EST组和ESBD组分别有46例(92%)及48例(96%)一次性取净结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机械碎石分别有8例(16%)和2例(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T组发生高淀粉酶血症4例,急性胰腺炎2例,出血1例;ESBD组发生高淀粉酶血症2例,急性胰腺炎1例,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4%和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45.3±13.0)min和(30.5±9.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括约肌切开术相当,但平均操作时间及使用机械碎石的机率与EST相比较低,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吴明浩 《当代医师》2014,(5):627-630
目的 观察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探讨如何减少近期、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本院确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采用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A组)40例、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B组]40例、经内镜乳头扩约肌气囊扩张术[(EPBD)C组]40例,观察三组的手术疗效及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三组患者总取石率无差异;A组与B组一次取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组(P<0.05);而C组碎石率高于A组及B组(P<0.05).(2)A组和C组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B组,A组和B组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低于C组.(3)在远期并发症中,A组未发生反流性胆管炎和结石复发,A组术后结石复发率低于B组及C组(P<0.05),A组和C组胆道积气征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 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面与EST相当,优于EPBD组,其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ST组及EPBD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EST术)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舟山医院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6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EST组(n=80)与EST+EPBD组(n=80),EST组实施EST术,EST+EPBD组实施EST术联合EPBD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操作时间与出血量、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 与EST组相比,EST+EPBD组术后出血、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胆道感染、术后腹痛及总并发症显著降低(P=0.043;P=0.030;P=0.009;P=0.030;P=0.016;P<0.001);EST+EPBD组残余结石、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结石复发及取石时间缩短或减少(P=0.086;P=0.035;P=0.001;P=0.739;P=0.283),EST+EPBD组一次取石成功率增高(P=0.029);EST+EPBD组术中操作时间与出血量、住院与术后排便天数缩短或减少(P=0.029;P<0.001;P=0.013;P=0.002),但EST+EPBD组住院费用略增高(P=0.323)。 结论 EST联合EPBD术在术后并发症及取石方面均优于单纯EST术,且在术中操作时间、术后排便时间等方面也优于EST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