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功能负荷状态下即刻颌骨内植入种植体的骨整合。方法 选择3种不同种植体采用即刻拔牙后植入5只犬的下颌两个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的牙槽窝内,分别于术后2、4、8、12、24周取同标本,作X线、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3个月时所有种植体均已达到完善骨整合,成骨量和骨小梁排列方向与He力负荷方向一致。结论 功能负荷即刻植入种植体有利于缩短疗程,节省费用,提高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李宏 《中外医疗》2011,30(22):105-105
目的回顾分析骨内牙种植体在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8例患者的96个骨内牙种植体进行l~10年的临床观察。通过对种植体周软组织状况、种植体动度、种植体周骨吸收情况的检查,评价其骨整合成功率和修复成功率。结果种植后初期骨整合成功率达98.48%。在植入的96个种植体中,总共失败10个,随访1~9年累计成功率89.58%。结论骨内牙种植体是临床上修复各种类型缺牙的理想手段之一,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顾延猛 《当代医学》2011,17(33):102-103
目的 分析骨内牙种植体在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65例患者的112个骨内牙种植体进行l~9a的随访观察.通过对种植体动度、种植体周骨吸收情况、种植体周软组织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其骨整合成功率和修复成功率.结果 种植后初期骨整合成功率达97.32%.在植入的112个种植体中,随访1~9a,总共失败10个,累计成功率97.76%.结论 骨内牙种植体是临床上修复各种类型牙缺失的理想种植方法,种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后骨整合 情况。方法:采用10只恒河猴为实验动物,进行自体髂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切取标本后进行光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种植体与移植骨均发生了良好的骨整合,结论:VBG,NVBG移植骨种植体一期植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降钙素对骨质疏松性骨内种植体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降钙素对骨质疏松性兔骨内种植体骨整合的影响。方法 将 12只骨质疏松症兔随机分均为 2组 ,其中 1组予降钙素治疗 ;另取同龄健康新西兰雌兔 6只作为健康对照。在各兔胫骨内植入纯钛螺纹状种植体 ,种植体植入 2、4和 8周后分别获取各组标本 2个 ,进行组织学、影像学等检查 ,观察各组种植体的骨整合效果。结果 各组种植体的骨整合效果在植入 4周时有明显差异 ,由高到低依次为正常对照组、降钙素组和骨质疏松症组 ;8周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降钙素对骨质疏松性骨内种植体的骨整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由选择性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备的钛种植体的粗糙表面对种植体周围早期骨矿化沉积率的影响。方法:在两只成年雄性比格犬下颌骨愈合拔牙窝分别植入SLM种植体和大颗粒喷砂酸蚀(sandblasted, large grit, acid etched, SLA)种植体共16颗,分为埋入愈合和穿龈愈合即刻负重,在植入后2、4、8周分别注射3种四环素类荧光标记物,用以标记和观察新骨。植入12周时处死两只比格犬,制作硬组织切片共16张,经甲苯胺蓝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本,对比各组种植体周围的新骨形成情况并计算平均骨矿化沉积率。结果:SLM种植体在植入术后12周与骨组织之间形成了良好的骨结合,新生骨在其粗糙表面爬行生长并渗透于孔隙之间,SLM种植体的平均骨矿化沉积率明显高于SLA种植体(P<0.01)。结论:SLM法制备的钛种植体可以促进种植体周围早期骨整合,提高早期骨矿化速率。  相似文献   

7.
地塞米松对骨质疏松性骨内种植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对骨质疏松性兔骨内种植体骨整合的影响。方法 将 12只骨质疏松症兔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6只 ,另取同龄健康新西兰雌兔 6只作为健康对照组。在各兔胫骨内植入纯钛螺纹状种植体 ,对骨质疏松症组中的 1组予以地塞米松治疗。种植体植入 2周、4周和 8周后分别获取各组标本 2个 ,行组织学、影像学等检测 ,观察各组种植体的骨整合效果。结果 各组种植体的骨整合效果在植入 4周时有较大差异 ,由高到低依次为 :正常组 >地塞米松组 >骨质疏松症组 ,但 8周时差异不明显。结论 地塞米松对骨质疏松性骨内种植的骨整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探讨移植骨牙种植体同期植入的愈合机理 ,为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恒河猴为实验动物 ,分三组分别行血管吻合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游离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拔牙后 3个月植入牙种植体 ,分期获取标本 ,通过人体解剖、X线摄片、光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原位杂交等方法进行分析 ,以评价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发生骨整合的情况 .结果 :血管吻合移植骨及游离移植骨都与牙种植体发生良好的骨整合 ;血管化移植骨与牙种植体的结合与正常骨的结合相同 ;非血管化移植骨牙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两种表面形态不同的钛种植体在不同种植时期骨结合界面情况进行组织学研究.[方法]采用同体对照的方法,将酸蚀面螺纹状种植体和机械面螺纹状种植体各32颗分别植入16只雄性杂种狗的双侧胫骨中,在植入后4周、8周、12周、16周对种植体骨界面进行组织学观察,计算接触长度分数比(CLF).[结果]在植入后4周、8周、12周,酸蚀面螺纹状种植体的CLF分别为26.4%、62.8%、75.3%,机械面螺纹状种植体的的CLF分别为17.3%、50.7%、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植入后16周,两者的CLF分别为87.1%、8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植入早期,酸蚀面螺纹状种植体表面骨结合优于机械面螺纹状种植体.随植入时间的延长,两者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界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6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按收治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8例(可用骨高度5~8mm,共种植21颗)和观察组(可用骨高度4~5mm,共种植23颗),均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术,观察组进行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进行修复,对照组上颌窦提升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进行修复,修复6个月后,比较两组种植体的存留率,随访1年,记录两组新骨获得量及牙周探诊深度。结果:两组种植体存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骨获得量(2.92±0.49)mm、牙周探诊深度(2.87±0.35)mm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3周骨密度为(0.041±0.010)、4周(0.091±0.024)、8周(0.135±0.043),8周后与前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提升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和不植骨粉同期植入种植体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疗效肯定,均适用于上颌后牙缺失者,具有较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微种植体支抗施力的时机与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关系,为微种植体支抗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犬3只,设为未加力组、即刻加力组与非即刻加力组。全麻条件下将钛微种植体植入实验动物狗的双侧上颌尖牙、磨牙区与下颌磨牙区,所施力值0.2 N。8周处死动物,X线拍片进行影像学评价;通过HE染色与GOMORI特殊染色方法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X线结果显示磨牙区植入的微种植体较尖牙区更多骨结合。HE染色显示实验8周时即刻加力组可观察到微种植体周围骨边缘整齐的成熟的层状骨,可见到大量成纤维细胞;非即刻加力组微种植体周围为高矿化的层状骨组织,可见较多的骨陷窝,内有骨细胞,钙化程度与旧骨组织接近。GOMORI特殊染色显示即刻加力组微种植体周围有较多未矿化结缔组织,非即刻加力组微种植体周围有明显矿化骨组织出现。结论:非即刻加力组较即刻加力组的微种植体有更多的骨性结合,可更好地提供稳定的正畸支抗。  相似文献   

12.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治疗对假体-骨界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Yan MN  Tang TT  Zhu ZA  Zhou XS  Jia QW  Yu CF  Lou JR  Dai KR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2):1521-1525
目的观察假体周围骨缺损重建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基因治疗对假体骨界面骨整合的影响。方法14条成年Beagle犬,于双侧股骨外髁造成横向骨缺损,植入光滑面钛合金假体后保持假体周围3mm骨缺损。共28侧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2侧),缺损区未行处理;其余分3组为无细胞组(8侧)、细胞组(8侧)和基因组(10侧),采用压缩植骨技术重建股骨髁假体周围骨缺损,分别植入犬异体冻干骨、复合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冻干骨以及复合转BMP2基因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冻干骨。通过组织学、组织形态计量学及生物力学评估假体骨界面的愈合和整合。结果术后6周,基因组假体表面明显较多的新骨沉积,可见散在的假体与新骨间点状接触,假体骨接触率(BIC)达10%左右,而空白对照组、无细胞组和细胞组界面为厚薄不一的软组织,BIC为0;12周时,空白对照组界面仍是较厚的软组织,无细胞组和细胞组的界面主要为结缔组织纤维膜,少量点状骨接触,BIC均未超过10%,基因组的假体骨界面主要为骨组织,假体骨界面可见连续性骨接触,部分BIC达50%,远高于前两组(39.2±7.5比8.4±1.3、7.2±1.5,均P<0.01)。各组的界面推出强度随时间增加,基因组的强度在各个时间段均远高于前两组(1.40±0.22比0.09±0.04、0.08±0.04,均P<0.01)。结论BMP2基因治疗可明显提高假体骨界面的骨整合。  相似文献   

13.
鸵鸟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负载骨髓基质细胞异位成骨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鸵鸟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负载骨髓基质细胞后植入裸鼠皮下的成骨性能. 方法:获取兔髂骨松质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分离、扩增、诱导后接种于鸵鸟羟基磷灰石支架. 支架/细胞复合物植入裸鼠背部皮下,支架单纯植入作为对照. 植入后3, 6 wk取材,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评价成骨活性. 结果:支架/细胞复合物植入后3 wk,以软骨为主的大量未成熟骨在材料表面及孔隙内形成;植入后6 wk,更多的成熟骨形成. 在支架材料和骨组织的邻接区域见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部分区域有血管和多核巨细胞分布,可见软骨内成骨方式. 结论:支架/细胞复合物显示良好的成骨活性,鸵鸟羟基磷灰石陶瓷可以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125I籽源持续照射时壳聚糖涂层的聚乙丙交酯(PGLA)载体支架的体内降解性能和组织相容性.方法 大鼠背部肌肉内植入装载2粒125I籽源的PGLA薄层片,单粒籽源表观活度为29.6× 106 Bq(0.8mCi).于不同时相点检测载体支架的质量损耗和观察材料的形态结构变化,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植入部位的组织学反应,并定期进行X线摄片观察籽源移位情况.结果 125I籽源薄层片在体内降解前2周,质量损耗仅约13%,与未受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植入后第3周,质量损耗率达41%,降解速率较对照组加快,部分材料纤维开始出现断裂,纹理结构模糊,但仍保持形态结构的完整和一定的强度;大体观察可见材料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至植入后4周,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厚将材料完全包裹固定,两者黏连难以分离.植入部位组织反应的光镜、电镜观察显示植入前2周,炎性细胞较多;4周时炎性细胞已很少,材料孔隙内及周围主要以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为主,巨噬细胞增多且吞噬现象更明显,同时见有较多新生的骨骼肌细胞,未出现脓肿和坏死,照射组和对照组相近似.对比植入后2 h、第3天、第1、2、3、4周的X光片可以发现,植入的两粒125I籽源相互之间、与大鼠骨性解剖结构之间的距离及两籽源轴线的相互角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壳聚糖涂层的PGLA薄层载体支架能有效维持体内125I籽源的空间分布,而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应用于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0-62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高效的手术方法,用于增加种植体周围的附着龈宽度并且能缩短种植修复的疗程。探讨根向复位瓣附着龈重建术的效果。方法收集有种植修复需求的患者8例,但种植位点处附着龈宽度小于2 mm,行种植手术同期利用根向复位瓣技术进行附着龈重建。术后2周拆线。8周后常规种植上部修复并负荷。分别观察手术前、术后8周、修复完成即刻、修复完成1年时附着龈宽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种植体周围的附着龈宽度明显增加,修复完成1年后未见明显附着龈退缩。术后2周拆线,除1个种植位点在术后第2天因缝合线脱落致黏膜仍有炎症外,其余位点黏膜愈合良好。结论根向复位瓣附着龈重建术创伤小,并且同期种植手术可以缩短种植修复疗程,术后患者恢复效果较好。可以作为增加种植体周围附着龈宽度的简单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罗璇  杨德圣 《海南医学》2013,24(21):3131-3133
目的 探讨不同加载时机对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40颗种植体植入2只实验犬的双侧上、下颌骨,每只20颗.分为五组,对照组负载力值为0g,其他四组于即刻、术后2周、4周、6周加载力值200 g.测量种植体的位移情况,观察并分析种植体-骨组织界面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 40枚种植体有1枚出现Ⅰ °松动,其余39枚稳固无松动.随着加载时间的延长,种植体的平均位移逐渐缩短.不同加载时机各组的骨沉积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加载时机各组的骨结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加载时机会对种植体的位移距离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骨沉积率和骨结合率无明显影响,对种植体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拔牙创愈合的生理过程对邻近微种植体-骨界面骨质改建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8只健康雄性Beagle犬,按不同愈合时间段(1、3、8、12周)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4组,拔除每只Beagle犬下颌第3和第4双尖牙(P3、P4)。实验组微种植体邻近拔牙创区域(P3、P4区域),对照组微种植体位于第2双尖牙(P2)和第1磨牙(M1)区域。分别在植入微种植体后愈合的第1、3、8、12周处死动物。制备去除微种植体脱钙组织切片,对处于不同阶段的种植体-骨界面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第1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表现为明显的炎症性反应。第3周,实验组主要表现为骨吸收,对照组主要表现为骨重建。第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表现为骨界面基质钙化,骨界面的网状骨已逐渐向板层骨过渡。第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微种植体-骨界面出现钙化的层状骨。结论拔牙创对微种植体周围骨改建进程会产生影响,在植入早期,邻近拔牙创的微种植体-骨界面炎症反应和骨吸收效应明显重于对照组,此期即刻加载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8.
大鼠肾组织肾包膜下与皮下种植治疗肾性贫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大鼠婴肾组织肾包膜下与后肢皮下种植对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鼠婴肾组织块植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Wistar大鼠肾包膜下(A组)与皮下(B组)。结果 种植后4周:两组种植物增大2-3倍,肾单位结构基本正常;血红蛋白(Hb)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均明显高于种植前水平(P<0.05)。移植后8周:B组肾单位周围有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A组无此变化;B组Hb和Epo降至种植前水平(P>0.05)。结论 肾组织肾包膜下种植法对肾性贫血疗效优于皮下种植法。  相似文献   

19.
Dai KR  Xu XL  Tang TT  Zhu ZA  Yu CF  Xu M  Zhu LL  Hao YQ  Lou JR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5):1345-1349
目的 评价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v-hBMP-2)基因转染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对大动物长骨干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建立羊胫骨干骨缺损模型(2.6cm),单侧(右)植人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26只羊分为5组:(1)Adv-hBMP-2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加煅烧骨(CB)组(9侧);(2)腺病毒介导的β-半乳糖苷酶(Adv-βgal)基因转染的BMSC加CB组(6侧);(3)未转染的BMSC加CB组(6侧);(4)单纯CB组(3侧);(5)未治疗组(2侧)。分期行X线、计量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 X线:4~8周,Adv-hBMP-2转染组的羊胫骨干骨缺损内有明显骨痂形成;26周,(1)、(2)、(3)、(4)和(5)组的完全愈合率,分别为5/8、1/5、0/5、0/2、0/1。计量组织学示,与其他组相比,1组的新生骨量最多,并有皮质骨形成;第1组移植骨的压缩载荷和弹性模量明显大于其他各组。结论 hBMP-2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可以修复大动物(羊)负重骨(胫骨)的节段性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