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傣医学与中医学在影响体质形成的因素,体质与年龄、肤色等方面认识的对比研究,提出傣医学中蕴涵着与中医体质相似的体质理论,然而目前其理论还不够系统和完整,傣医学中体质理论的成熟和完善还有待于学者们继续发掘、整理和研究,以丰富祖国医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徐灵胎所著《医学源流论》中关于中医体质学的论述。[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认真研读《医学源流论》以及关于《医学源流论》的现代文献研究,并结合现代中医体质学说,分析、归纳、总结徐灵胎的体质思想。[结果]《医学源流论》涉及到中医体质思想的相关文章共有25篇,而CNKI数据库中关于《医学源流论》的现代文献研究共有8篇。徐灵胎虽然未明确提出"体质"一词,也未形成与中医体质有关的学术体系,但其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医体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关于体质学的论述散见于各论中,内容涉及到体质差异、体质生理、体质防病、辨体调体四个方面,且重视治病求本,[结论]《医学源流论》体质思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内涵,而且其学术思想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后辈学习。  相似文献   

3.
中医体质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即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其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今天我们从中医体质学的三大贡献、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和三个展望展开论述. 1 中医体质学的三大贡献 1.1 为研究人类生命现象及疾病与健康的关系开辟新领域 1.1.1 从人体个体差异解读生命本质 古今中外,医学多以疾病为理论框架进行研究,中医体质学从人体生命个体差异角度认识疾病与健康的关系,并通过文献研究、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表型研究和微观实证等系列研究解读生命本质.为医学研究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4.
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性质及发展趋向继而指导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学科.祖国医学的体质学说贯穿在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学等各个方面,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几千年来,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以藏象为核心构建了体质理论,详细论述了影响体质形成的先、后天因素,并从不同层次和侧面对体质进行了分类,认为疾病的发生转归、辨证论治以及养生防病等,均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为后世体质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湖北省10所高校1000名贫困、特困大学生与1000名一般大学生的体质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从《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角度上看,贫困、特困生体质与一般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医学与健康的角度调查发现,他们之间的体质状况与一般大学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部分贫困、特困生的体质状况处于比较严重的亚健康状态,有的甚至处于疾病状态.为此,在两者体质健康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改善贫困、特困大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体质,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重要医学命题,关于体质的概念,体质人类学、解剖学、医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所下定义不尽相同;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虽然由来已久,但各家认识也不完全一致.<辞海>定义为"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辨识与调护对缓慢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0年到医院体检的人群中抽取50例窦性心动过缓偏颇体质的患者,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批准《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王琦教授的体质九分法)[1],进行体质分类,根据辨识结果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的健康干预指导,并观察12个月,统计调理前、后体质辨识分数以及心率变化.结果根据辨识结果(体质)的不同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指导干预后,其偏颇体质辨识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心动过缓有不同程度的恢复(60次min或以上).  相似文献   

9.
田智慧  王琦  张妍  王济 《中医学报》2019,34(12):2507-2510
近年来,中韩两国深入关注"治未病"研究。中医体质学形成儿童、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年龄层的体质辨识量表及调体方案,覆盖了生命全周期,而且依据体质"三级预防"理念,对"无病""欲病""已病"三种状态实施体质干预,实现慢性病的早预测、早预防、早干预,并以体质辨识为核心的健康状态评价方法在国民健康管理及养生保健、健康保健产业等得到广泛应用。韩国四象医学对体质辨识工具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且收集体质临床信息、测量信息、仪器信息及生物学信息等,以构建大数据体质信息银行,并将已获得的数据广泛应用在各项体质与"治未病"的相关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
中医体质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但迄今未有系统建立体质动物模型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基于中医体质理论和"九种体质分类法",提出体质动物模型构建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需要符合中医体质理论;第二,需要考虑不同品系动物的体质特点;第三,需要针对不同体质的特点建立动物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啮齿类动物大鼠和小鼠为例,拟定了评价8种偏颇体质的观察指标.建立体质动物模型,可用于以下方面的研究:深入探究体质形成机理及其微观生物学特征;建立体质、疾病、证候的二维或三维模型,研究体质与疾病和证候的相关性;用于评价调体干预效果和调体方法的作用机制;用于研究毒性药物的体质易感性.  相似文献   

11.
The internal organs in the human body physiologically promote and restrict each other.When one organ is in disorder,it will naturally affect other organs and eventuallyleadto dysfunction or disorders of them.If one disorder involves more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与西医的学术差异有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宏观差异是学术视野的分异,是整体性和根本性的差异。以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为例,论证了中西医学术的分野是两圆相交式,即局部相交,主体相异,核心并立,方向相悖。指出了中西医学术分野的一个焦点——是否以人为本;剖析了中西医学术的四个分野点——人与人体之分、还原与非还原之分、生态与理化之分、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之分。总结了中西医学术分野的两个基本特征——中医视野宽广但深细不足,西医视野缩减而深细。  相似文献   

13.
从《四部医典》看汉、藏医德学之渊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部医典》是藏医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辩证地吸收了汉、藏医学著作的精华,总结了藏医药的临床经验,与中医学有着密切的源流关系。其对医德学的论述与中医医德学思想之间也有着紧密的渊源关系,唐蕃和亲及文化交流和吐蕃统治者对医学发展的重视是二者渊源关系存在的主导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一贯煎出自魏玉璜的《续名医类案》,临证时只要抓住一贯煎方证的运用指征,根据方证对应原则,有是证用是方,就能取效。临床运用本方治疗年轻女性的痤疮、慢性盆腔炎等疾病均取得一定疗效。本方证所主治的各类疾病患者在体质类型上可能存在某种共性特征,因此可以将容易出现一贯煎方证患者的体质类型称作"一贯煎体质",临证时可以直接针对体质"辨体用方"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s a new concept presented in recent decades, the core of which is to build a bridge between basic medic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constitu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application has been given priority. Therefore, the idea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s fully demonstrated in the research into the three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of "classification of constitu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itution and disease" and "adjustment of constitution". Under its guidance, not only was the systematic theory of constitu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established, but also the Constitu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cale and the Standards of Classif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onstitu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were developed, which translates methods of classifying the nine constitutional types into guidance for prevention of disease, management of healt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constitu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have been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public health, establish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l of constitution-disease-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he nationwide application of constitution differentiation has shown good effect. In the future, constitu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vidence-based research and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and establish a research team on comprehensive constitu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to translate the findings into clinical practice and public health more accurately and quickly.  相似文献   

16.
生命系统和医学具有极强的复杂性,近年来各种组学的发展使得传统生物学家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如何利用这些实验数据进一步阐明疾病、健康等生命本质,已成为当前研究者共同努力的目标,系统生物学为此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本文着重从中医体质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系统生物学与中医体质学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析陈意教授所论的中西医六大差异,回归中医本源,呼吁继承。[方法]从理论、思维、文化、治法、药物、疾病认知这六方面解析陈意教授所提出的中西医差异,归纳总结陈意教授对中医继承、发展与创新的独到见解。[结果]陈意教授的中西医六异观点认为中医的理论以原则为基础,采用宏观调控思维,扎根在中华文化之中,注重辨证,以一方治一证,以药性理论驾驭中药,并认为健康的标准是和谐;西医的理论以现实为基础,采用微观因果思维,建立在西方文化之上,注重辨病,以一药治一病,用分子式说明西药,对抗病原或病灶。[结论]陈意教授解析中西医六大差异,强调中医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这在方法论上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红兵  程萧寒  杜茂福 《四川医学》2010,31(8):1125-1126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厄贝沙坦治疗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取相同的基础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检测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以及24h尿蛋白总量。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1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5%分别相比,有明显差异,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P〈0.0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Scr、24h尿白蛋白定量分别降低与Ccr上升也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Scr、Ccr、24h尿微量白蛋白量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优势。结论中药联合厄贝沙坦治疗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越于单用西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医易在宇宙演化哲学观上是同源、同宗、同法、同构的,不同者在于《周易》探讨包括人体生命在内的一切天地万物的发生形成过程、机制及其规律,而中医学则主要围绕人体生命的发生形成过程、机制及其规律展开。具体看,医易相通体现在三才合一、太极元气、两仪阴阳、四象五行、八卦六气等五个宇宙演化哲学观层次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韩国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探索性分析影响韩国人群中医体质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5—11月,选取居住于首尔地区的300例韩国人,运用《中医体质量表(韩文版)》调查其中医体质类型,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体质量指数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并与中国常模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比较。结果 300例被调查人群中,平和质69例,其余8种偏颇体质225例,兼夹体质6例,居于前3位的偏颇体质类型为阳虚质(占14.3%)、湿热质(占13.3%)和阴虚质(占12.7%)。不同性别者的体质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者的体质类型比较,以及不同体质类型者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国常模的体质类型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韩国人群阳虚质构成比高于中国常模,气虚质构成比低于中国常模。结论 韩国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存在性别差异,其分布情况可能与中国人群不同,但尚需要大样本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