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根据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的主要特点,结合以往我国地震灾后群体心理及心理干预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对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的思考:(1)灾区现场的心理干预活动不同于在心理咨询室进行的咨询;(2)灾区现场的心理干预有特定要求,并非所有的心理干预者都适合在灾区现场进行心理干预工作;(3)灾区心理干预工作者应以团队形式开展工作;(4)应做好对灾区心理干预工作者的援助;(5)心理援助工作者应避免预设立场后开展工作;(6)心理学专业工作者要引导整个社会科学地对待受灾群众,防止其被"爱心"所伤;(7)应加强对地震灾后心理干预工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速读     
关注地震灾区卫生系统重建时间表发布6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地震灾区医疗卫生防疫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地震灾区医疗卫生防疫体系重建的时间表。根据卫生部日前发布的《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院院长》2008,(14):14-14
6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地震灾区医疗卫生防疫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地震灾区医疗卫生防疫体系重建的时间表。  相似文献   

4.
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甘肃、陕西等地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为支持和帮助受灾地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使地震灾区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国务院和相关部委相继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多份指导性文件,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提出"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玉树地震灾区的特点概述了灾区救援与灾后重建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传染病,便于防疫人员或医务工作者了解、宣传并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李国英  黄清臻  李彦  石华  韩华 《医学动物防制》2010,(11):1061-1061,1063
本文结合玉树地震灾区的特点,概述了赴灾区救援与灾后重建工作者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急性高原病,便于医务人员等做好宣传、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灾后防疫非朝夕之功,科学防疫是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地震灾后传染病的流行受基础设施被破坏的程度、地理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源污染、病媒密度增加、环境卫生恶劣以及当地及输入性病原体是地震后消化道、虫媒和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灾区防疫工作应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3个关键环节展开.同时应重视过度"消杀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灾民进行卫生教育和重建当地卫生防疫力量是长期控制疫病的关键.本文以映秀灾区防疫工作为基础,就目前灾后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10条建议,供后期防疫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8.
地震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构成了很大威胁?地震能够瞬间破坏人类的生活环境,并且和其他各种影响因素协同作用,导致地震后灾区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改善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及预防传染病的爆发是地震后卫生防疫工作的首要目标?实践证明,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使"大灾之后无大疫"?本文对地震后灾区预防传染病流行的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地震灾区伤病员的心理干预模式.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遵照有关技术规范,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干预工作探索,采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Self-rating questionnaire)对地震灾区伤病员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的评估并分析.结果:地震灾区伤病员在心理干预后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干预前后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心理危机干预对灾区伤病员是有效的,其正确的干预措施能预防和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四川抗震救灾工作已进入新的阶段,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已经展开。四川地震灾区高校灾后恢复重建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涉及面广,项目繁多。要保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顺利进行,必须坚持质量与效率、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协调统一;必须从法律法规、机制体制、模式方式等方面科学论证,精心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必须满怀信心,乘势而起,各展优势,各尽所能,恢复教学和科研,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确保地震灾区高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推动灾区高校在恢复重建中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收治地震灾区伤员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收治地震灾区伤员的特点,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工作,提高地震灾区伤员救治的成功率。方法成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制订、完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与方案,细化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操作规程。结果收治的76名地震伤员中,开放性创面感染率较高,为多种细菌和霉菌混合感染,呈多重耐药性,且合并有尿路及肺部感染。经过有效的感染预防和控制管理,全部伤员痊愈出院,实现了危重感染零死亡、无菌手术零感染的目标。结论加强地震灾区伤员收治过程中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管理,是提高医学救治效果极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地震灾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准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震灾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准备策略。方法分析地震灾区四川平武县南坝镇的地震现场情况和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结果受对地震灾区各种情况的掌握程度、环境条件的影响,及器械等条件不适应,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效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才能达到效果。结论对地震灾区相关信息的掌握和充分估计,及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物质的充分准备,可更为有效地开展灾区消毒与病媒生物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第三军医大学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根据军地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牵头负责理县的震后卫生防疫工作.我们组织协同进驻该县的9支卫生防疫专业队伍,紧密结合城乡居民野外安置的卫生实际情况,紧紧抓住灾区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科学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特别是在受灾群众比较集中的安置点,通过建立和完善卫生防疫综合管理片区,将疾病监测、健康教育、食品卫生、检水检毒等各项工作综合安排、相互促进、全面落实,推动了震后理县卫生防疫工作的规范发展,在整个四川地震灾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受到了四川省、阿坝州和成都军区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4.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立即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迅速开展工作.笔者作为"海军抗震救灾防疫消杀突击队"第一突击队队长,带领12名防疫突击队员参加了海军部队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我卫生防疫突击队在这次任务中表现出了应急机动性强,防疫消杀彻底,防疫效果明显的特点.现就此次卫生防疫突击队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速读     
关注汶川灾区医疗救援实现全覆盖截至5月18日零时,卫生部派遣的医疗救治队伍已经覆盖到汶川地震灾区的每一个县、乡,实现了医疗救治全覆盖。与此同时,地震灾区的防疫工作也已展开。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由卫生部统一部署的地震灾区医疗救援行动立即启动,在地震救援的黄金72小时内,由全国各地医院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奉上级命令,我院立即组建了1支医疗队赶赴灾区进行医疗救治工作。我们先后转战灾情最严重的震中汶川县耿达乡、成都陆军航空兵军营、绵阳九洲体育馆临时灾民安置点,共29个自然村、乡、镇,为灾区群众及参加赈灾的部队官兵诊治各类皮肤病共计11750例。现就地震灾区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积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要充分估计灾区疫情防控的形势,认真分析灾区的具体困难和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坚持依法科学有效开展卫生防疫,千方百计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该文以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疫情的特点为基础,结合目前我国灾后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我国自然灾害发生后传染病科学防控的研究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资讯窗     
卫生部通报第二季度食物中毒情况健康报讯第二季度,卫生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97起,中毒3357人,死亡29人。卫生部要求,全力做好奥运会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和各地震、洪涝灾区饮食卫生监督和食物中毒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资阳市中医院于2010年4月14日深夜,接资阳陆军预备役工兵团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命令,救援地震灾区青海玉树县.院长刘益民立即向我们下达了紧急命令.我院救援队由骨科主治医师陈世永、李庆和司机向平组成.4月15日0时30分,我们携带救援物资随资阳陆军预备役工兵团连夜出发,奔赴灾区.  相似文献   

20.
代茂利  蔡平军  郑然 《重庆医学》2014,(27):3667-3668
2013年4月20日8:02分,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作为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按照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员会的指令,迅速集结、远程拉动,开赴地震灾区,在震中芦山县城开设移动医院实施救援,在灾区连续奋战九昼夜,圆满完成紧急医学救援任务,被中宣部列为7个重点宣传的先进典型单位,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表扬,为灾区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主要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