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础医学教学一定要考虑临床应用,同时临床实践要及时反馈回基础医学教学中,这体现了转化医学理念。实验教学是现代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促进基础课程同临床病理的联系,以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促进知识融会贯通,以分子病理学研究推进转化医学实施等途径,积极改进实验课程,深化基础医学教育中转化医学理念发展。  相似文献   

2.
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开设临床病理讨论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为目的,新世纪对医学生的要求,不仅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更要求其知识面要宽,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而我国的医学教育现状仍是以传统教育模式占优势,这就需要从宏观与整体上对医学教育的模式及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与调整。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开设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多元化病理实验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临床病理讨论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欣鸽  胡文浩 《农垦医学》2006,28(5):368-369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更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学科。所以病理学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阐述和巩固。更要注重病理与临床知识的联系,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临床病理讨论教学一直是病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项目教学法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级高职护理学专业2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4人采用项目教学法,对照组86人采用传统方法教学。对两组学生的技能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合问卷调查评价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无论是技能考试成绩还是对教学评价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项目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助于提高病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元化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我校护理专业两个班的88名学生分成两组,对照组43名,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45名,采用多元化教学法。结果观察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样化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护理操作技能、提高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病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了解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经过和转归,为认识疾病的本质及后期临床课的学习奠定基础。病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有人称“病理为医学之本”,可见它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教育正处于从教师主讲逐渐演变为指导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中,病理学如何才能顺应发展很值得探讨和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李奕 《辽宁医学杂志》2005,19(6):310-312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它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在医院所进行的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  相似文献   

9.
影响病理实验教学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玲 《医学文选》2006,25(3):510-511
医学教育的实施,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体素质。而教师在实施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的素质、实验设施等等,使得实验教学不能顺利的开展,教学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笔者从事多年的医学教育工作,所授科目有儿科学和病理学,这两门学科分属医学临床和医学基础,但授课中都少不了实验教学。在此,笔者主要谈谈在病理学实验课中所遇到的影响因素及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进行临床病理讨论。方法对运用PBL教学法进行临床病理讨论的实验组和采用传统讲解临床病理分析结果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和考试成绩均有提高,且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获得学生肯定。结论运用PBL教学法进行临床病理讨论的病理学教学对培养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