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2.
目的了解南海区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状况及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样本.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华支睾吸虫卵。结果共调查1137人,发现感染华支睾吸虫为263人,感染率为23.13%。男性感染率27,05%高于女性感染率19.15%(x^2=9,98,P〈0.05);未成年组(0~15岁组)感染率3、98%低于成年组(20~岁组)感染率32.63%(X^2=16.82,P〈0.05),沙头镇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高于里水镇(X^2=143.36,P〈0.05)。结论南海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仍属高度流行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卫生条件等密切相关,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卫生意识,改变生活、饮食习惯,以有效人群控制华支睾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海区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状况及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华支睾吸虫卵。结果共调查1137人,其中感染华支睾吸虫为263人,感染率为23.13%。男性感染率27.05%高于女性感染率19.15%(χ2=9.98,P〈0.05);未成年组(0-15岁组)感染率3.98%低于成年组(20-岁组)感染率32.63%(χ2=16.82,P〈0.05),沙头镇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高于里水镇(χ2=143.36,P〈0.05)。结论南海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仍属高度流行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卫生条件等密切相关,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卫生意识,改变生活、饮食习惯,从而有效人群控制华支睾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近年广州市人群华支睾吸虫及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评估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监测方案,2006-2010年对全市12个区、县级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进行人群调查,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虫卵。结果共粪检11477人,总感染率为9.1%,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7.46%。2009年人群的感染率为24.39%。地区分布中番禺区总感染率最高为34.48%,其次为南沙区和黄埔区;增城、南沙等农村土源性线虫仍有一定的感染率,各区县之间的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较明显,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降低人群寄生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桂北少数民族地区华支睾吸虫的人群感染现状,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龙胜作为调查县,按地理方位分片区选择5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采集200个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的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华支睾吸虫虫卵并计数,同时对被调查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华支睾吸虫感染率57.99%(606/1 045),其中72.94%的感染者为轻度感染。各调查点中瓢里镇的感染率最高,为80.09%(16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瓢里镇的中、重度感染占42.86%。男、女性的感染率分别为64.38%(320/479)、52.18%(286/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5~<60岁年龄组人群感染率最高,为72.96%(251/344);壮族人群感染率最高为75.32%(235/312),较其他民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中文化水平人群感染率最高,为72.50%(261/360),以干部职工感染率最高,为74.04%(77/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华支睾吸虫感染已成为当地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部分职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广州市东山、荔湾、越秀、海珠区公务员、医务人员及银行等职业人群的华支睾吸虫病分布状况及流行特点,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华支睾吸虫虫卵。结果4个区共粪检1204人,华支睾吸虫感染150人,感染率为12.46%。远高于全国感染率(0.40%)和1998~2003广州市平均感染率(6.59%)。结论这4个区部分职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宣教工作,改变人们的不良饮食习惯,提高个人防护意识;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阻断华支睾吸虫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不同人群的华支睾吸虫病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为今后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华支睾吸虫卵。结果本次共粪检512人,感染29人,感染率为5.66%;感染人群居民感染率最高,感染率为13.51%,感染人群以大于50岁的感染率最高,感染率为16.67%。结论黄埔区部分人群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低于广州市的平均感染率,而高于全国、全省的感染率,应加强对黄埔区居民华支睾吸虫病预防的健康教育工作,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南山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各类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不同类型人群,使用“肝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华支睾吸虫IgG抗体。结果共调查5185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5.77%。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感染率为6.47%,本地企业员工感染率为3.04%,外来务工人员感染率为1.59%,主动检测人员感染率为32.26%。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4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结论本地区属于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低流行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重点防治人群,应加强宣传教育,同时做好食品卫生整治工作,切断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来源。 相似文献
9.
南宁市城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南宁市城区居民华支睾吸虫病感染情况。方法 以ELISA法和改良醛醚法检查来自门诊和现场采集的血清和粪便样本的华支睾吸虫抗体和虫卵。结果 调查共1388例,其中门诊就诊者772人,感染率61.66%,现场调查人群616人,感染率25.6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有吃鱼生史、鱼生史不详和无鱼生史者的感染率分别为58.83%、32.77%及1.88%,三者差异高度显著。以ELISA法与改良醛醚法检测门诊就诊者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率的差异不显著。结论 南宁市华支睾吸虫病流行严重,对市民健康已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0.
11.
广州地区1998~2003年蠕虫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目的 了解和掌握近年广州地区不同职业人群蠕虫分布状况及流行特点,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本市各区、县级市的地理分布,连续6年分期分批选择不同职业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用清水沉淀法、盐水漂浮法或改良加藤氏厚涂片粪检蠕虫;用透明玻璃胶纸粘贴法检查市区、农村部分幼儿蛲虫。结果 共粪检28376人,感染4315人。感染率15.21%。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率6.59%,钩虫感染率4.08%,蛔虫感染率4.78%,鞭虫感染率1.54%。县级市及近郊区感染率较市区高,分别为22.77%和9.92%。职业中以农民感染率最高,为19.68%;环卫工人和饮食服务业次之,感染率分别为8.11%、7.37%。在检查13947人中,男女感染率分别为27.22%和17.95%,感染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幼儿蛲虫检查998人,感染79人,感染率7.92%。结论 华支睾吸虫及农村的土源性线虫仍是今后重点防治的寄生虫。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可降低人群蠕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开平市水口镇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水口镇东方红村和黎村人群华支睾吸虫卵。结果华支睾吸虫总感染率为34.1%,其中东方红感染率34.8%,黎村感染率33.3%,男、女性感染率分别为44.4%和26.8%,以15~60岁年龄组最高。结论水口镇已是华支睾吸虫流行区,要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华支睾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和掌握广州市海珠区公安、工商、医疗系统的部分干部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及流行特点,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氏粪检法对检查对象进行华支睾吸虫虫卵检测。结果共检测382人,阳性43人,感染率为11.26%。上述三类不同职业的干部人群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男女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男性高于女性,且31~50岁年龄组感染率较高。结论干部人群感染率高,应重视对该人群的防治工作,加强对其健康教育,改善其不良饮食习惯,以降低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武鸣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鸣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情况。方法根据行政区划,随机选取调查点,用醛醚集卵法粪检华支睾吸虫卵,用压片法检查螺、鱼类的自然感染情况,通过解剖动物查找成虫并了解保虫宿主的感染情况。结果共粪检35698人,阳性人数10036人,人群平均感染率为28.11%;成人平均感染率为34.89%,中小学生平均感染率22.41%,男性平均感染率为31.10%,女性平均感染率为23.32%;中间宿主螺类平均自然感染率0.91%,鱼类8.81%,保虫宿主家犬感染率16.67%,猫40.00%。结论县境内华支睾吸虫病广泛流行,属重度流行区;流行区呈“片状”分布,以县城、乡镇、村圩等集市为中心,感染率逐渐向边远地区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韶关市武江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岁以上的常住人群粪便为标本,用清水沉淀集卵法对感染者进行虫卵计数;常见螺蛳分类后压碎于解剖镜下找尾蚴;捕捉淡水鱼分类后取鱼肉压片找囊蚴;清水沉淀集卵法查找家畜粪便虫卵,解剖野鼠肝胆寻找成虫。结果6个点人群粪检3397例,感染者292例,感染率为8.6%。其中轻度感染276例,占94.5%;中度感染14例,占4.79%;重度感染2例,占0.68%。解剖纹绍螺11083只,感染32只,感染率为0.29%;长角涵螺440只,感染4只,感染率为0.91%。解剖淡水鱼334尾,272尾感染,感染率为81.43%。家畜猫粪检33份,感染17份,感染率为51.52%;猪粪58份和牛粪27份,未发现虫卵。解剖猫6只,均找见成虫,猪58头及野鼠43只未发现成虫。结论韶关市武江区存在华支睾吸虫感染,经多年大力防治取得了成绩,人群感染轻度占多数,但仍需继续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变化,为制定进一步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0年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人体寄生虫病研究所就诊的疑似患者875人.采用Kato—Katz方法和酶联免疫方法分别对受检者的1950份粪便样本和875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同时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结果受检者中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317例,感染率为36.23%,该病的流行多为散发病例。男性感染率为39.94%.明显高于女性的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20—69岁人群感染率较高,其中40—49岁人群感染率最高(42.71%)。农村患者感染率(42.27%)高于城市(20.33%),反复感染患者常见,吃生鱼(虾)习惯具有最高的感染风险(0R=28.507)。结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揭示该病流行病学特征和风险因素,将为加速控制和消灭华支睾吸虫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