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掌握兰州市1993~2004年HIV/AIDS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明确防治工作重点,寻找有效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整理兰州市1993~2004年艾滋病常规监测、哨点监测、专题调查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兰州市自1993年发现首例HIV抗体阳性者至2004年底,12年中累计发现HIV/AIDS患者60例。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毒品为主,占66.67%,吸毒人群中的HIV感染者由1996年的1例上升到2004年的40例。HIV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占71.67%,2000~2004年共查出HIV感染者53例,占总感染数的88.33%。结论兰州市HIV/AIDS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静脉吸毒为主要传播途径,应对吸毒人群高危行为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作者分析了南京地区HIV/AIDS感染现状,为制定控制HIV/AIDS增长的合理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HIV/AIDS疫情来自我市20余所医院HIV初筛实验室、市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实验室、省、市血液中心、血站及国际卫生检疫局等HIV检测网络的报告,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实验室设在南京市疾控中心,对全市发现报告的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进行复检,若是复检HIV-抗体阳性,即送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后由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科对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分析。结果从1991~2001年发现HIV感染者54例,含10例AIDS现症病人。其中6例为本市户口。男性47例,女性7例;男:女之比为6.71:1。年龄分布在10~67岁之间;高峰年龄段是20~34岁之间,共40例占74.07%。54例HIV感染者中,经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途径感染28例占51.85%;检测献血员途径发现5例占9.26%;同性或异性接触途径感染9例占16.67%;不详12例占22.22%。南京市自1991年检出首例HIV感染者,以后年发现HIV感染者人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人群分布由涉外劳务,新疆籍的外地流动人口,向本地人口转移;由静脉吸毒人群向输、受血、性乱转移,由发现HIV感染者向AIDS病人转移。仅2001年1月至12月底市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及23家初筛实验室上报检测各类高危人群149689人份,发现HIV-抗体阳性27人,与去年同期(7例)相比增长286%。结论南京市的HIV/AIDS感染现状为广大卫生工作者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对各类高危人群HIV-抗体的主动检测,同时加强人群HIV/AIDS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以预防HIV/AIDS通过无保护性性接触途径扩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989~2011年保山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情况,为该人群的管理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8月1日从中国CDC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的“历史卡片下载”处下载至2011年年底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历史数据库.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HIV/AIDS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死亡病例的生存时间、CD4、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 1989~2011年保山市共报告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4 562例,其中死亡883例,死亡率为19.36%.在死亡患者中男性占71.0%,21~40岁的占62.2%,已婚有配偶者占61.0%,初中及以下文化者占68.7%,汉族占77.1%,农民占73.6%,异性传播占59.6%;HIV感染者占50.4%,AIDS病人占49.6%;HIV/AIDS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在确证后1个月内死亡的占26.3%,一年及以上死亡者占35.1%;CD4≤50、51≤CD4≤100、101≤CD4≤200、201≤CD4≤350、CD4≥351者生存时间≥1年的分别占29.8%,44.8%,46.0%,70.8%,65.5%;在HIV感染者中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的占51.2%,异性传播在AIDS病人中占68.0%;主要死亡原因为艾滋病相关性疾病,占73.6%.结论 保山市既往报告死亡的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以汉族、已婚文化程度较低的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其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接触传播;CD4计数越高,其生存期越长;AIDS相关性疾病是导致HIV/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HIV感染病例流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病例流行特征。方法抽取33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临床诊疗中心收治的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确诊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为调查对象,回顾性分析HIV/AIDS患者HIV传播途径,HIV-1/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梅毒共感染,艾滋病发病比例变化等流行病学资料。结果①随机选取诊疗中心收治的330例HIV/AIDS患者,其性传播途径和经血传播比例在2003至2007年分别为30%vs 60%、24.8%vs 75%、26.9%vs 70%、67.9%vs 20%、84.9%vs 10%。②HIV-1/HBV共感染患者比例2003至2007年分别为4%、10%、14%、21%、22%;而HIV-1/梅毒共感染患者比例为15%、5%、16%、23%、30%;HIV-1/HCV共感染患者比例为60%、62%、51%、18%、8%。③HIV/AIDS患者中AIDS患者比例逐年上升,由2003年的6.5%上升至2004年的9.5%、2005年的20%、2006年的25%和2007年的26.3%。结论①HIV的性传播途径与HIV-1/HBV、HIV-1/梅毒共感染比例均呈上升趋势,而经血传播途径及HIV-1/HCV共感染比例均呈下降趋势,北京地区HIV的主要传播途径由经血传播途径转变为性传播途径;②HIV/AIDS患者中AIDS患者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兰州市1993-2009年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HIV/AIDS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3-2009年网络直报系统中兰州市HIV/AIDS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3-2009年底,兰州市累计发现HIV感染者364例,其中AIDS患者62例,死亡24例;1993-2004年,兰州市HIV感染者报告数的年平均递增54.49%;出现较多的AIDS患者和死亡病例,出现发病和死亡高峰;流行地区范围广,分布不均匀,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HIV的传播途径均已发现,既往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近年来以经性途径传播为主,尤其是经同性传播。结论兰州市HIV/AIDS报告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AIDS预防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大对娱乐场所低档次商业性女性性服务者(FSW)和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的主动监测力度,严格控制性传播,打击卖淫嫖娼现象,尤其是同性恋人群中AIDS传播应给予高度重视,特别要做好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6.
吴润梅  李福令  邓万英 《吉林医学》2010,31(13):1830-1832
目的:探讨合浦县艾滋病(AIDS)感染的流行特征与相关因素,为制定病毒(HIV)/AIDS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合浦县1998~2009年间报告的HIV/AID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累计报告感染者192例,其中,AIDS患者57例,死亡10例;192例感染者中男性153例,女性39例,遍布合浦县各个乡镇,以农民、低文化者占大多数,异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占全部感染者的54.17%。结论:合浦县AIDS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引起AIDS流行的危险因素依然存在。加强AIDS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对高危人群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是阻止AIDS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南岗区HIV/AIDS流行病学特点及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和整理2002-2013年南岗区HIV/AIDS疫情报告资料,针对感染途径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3年南岗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658例,其中同性传播409例,异性传播175例,经同性传播途径的患者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明显。结论南岗区将面临防治艾滋病工作的关键期,应全面反思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加强同性恋人群干预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术前检查、需输血或介入治疗、需进行内窥镜检查及治疗等患者及待娩产妇外周血中艾滋病/艾滋病病毒(AIDS/HIV)感染状况,为相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2001~2005年就诊的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再复检(初筛试剂加另外1种试剂),检测结果如为一阴一阳或两阳者送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采用免疫印记法(WB)确诊。最后归纳整理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检测出HIV感染者6例,均为30~46岁的青壮年,分别为农民、工人及流动人员;均非银川籍人;传播途径主要为血液传播,其次是性传播。2004年检出HIV抗体阳性者1例,2005年检出HIV抗体阳性者5例。结论HIV检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医院所有科室都应对有可疑AIDS症状、有相关危险因素的就诊者予以高度重视,将其列入HIV抗体筛查对象,同时要做好对AIDS患者及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张林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3):2846-2850
目的 分析1995-2014年河南省周口市AIDS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AIDS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选取报告时间为1995-2014年,现住址为周口市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信息。结果 1995-2014年周口市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9 187例,其中累计AIDS患者8 215例(89.42%),累计死亡3 254例(35.42%);现存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5 933例,其中AIDS患者5 164例,现存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67.37/10万。1995-2003年,随着监测力度的加大,发现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也逐年增加;2004年对既往有偿献血员(FPDs)开展HIV普查,故报告病例较其他年份显著增高;2005-2012年疫情趋于平稳,呈下降趋势;2013-2014年AIDS疫情有抬头迹象。死亡病例自2006年起逐年下降。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分布于10个县(区、市)204个乡镇(办事处),各县(区、市)现存病例占常住人口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81.0,P<0.01)。AIDS流行一类县、二类县各有5个。HIV感染和AIDS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23∶1;年龄2~82岁,以30~60岁为主,占83.37%(7 659/9 187)。不同性别、年龄、现住址、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的现存病例占常住人口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累计报告病例来源以检测咨询最多,为3 365例(36.63%),有偿供血/血浆人员检测和专题调查次之,分别为2 928例(31.87%)和1 410例(15.35%)。2006年起,经血传播、母婴传播病例占当年累计报告病例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 096.0、11.8,P<0.01),性传播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93.4,P<0.01)。2006年起,非婚异性传播病例占当年累计报告病例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 419.0,P<0.01),配偶/固定性伴传播占当年累计报告病例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2趋势=43.6,P<0.01)。男男同性传播自2007年报告首例后,其占当年累计报告病例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32.1,P<0.01)。结论 周口市AIDS疫情近年有所抬头,分布范围广,呈聚集性分布。临床相关检测是HIV感染和AIDS患者的重要来源之一,感染途径已由经血传播向性传播转变,非婚异性传播和男男同性传播上升趋势明显,阻断性传播是当前控制AIDS疫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综合医院性病门诊就诊者临床特点及HIV抗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5年我国发现第1例艾滋病患者以来,HIV感染及发病人数逐年增加,主要传播方式以静脉吸毒为主。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对HIV的流行及传播的影响逐渐增强,为了解性病人群患病特点及HIV感染情况,2004年12月-2005年6月,对就诊的部分患者进行了HIV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1.
江门市2003-2007年性病门诊患者HIV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江门市经性途径感染HIV的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3-2007年每年HIV监测期间对江门市性病门诊就诊的性病患者进行HIV抗体和其他性病病原体检测,并对HIV抗体确认阳性者进行个案调查。结果2003-2007年HIV监测期间共检测性病患者1394例,初筛HIV阳性11例,WB法确认HIV阳性10例,阳性率为0.72%。10例确诊病例为2005-2007年发现的患者,其中经性接触感染8例,2例吸毒感染的病例同时存在性乱史。合并梅毒感染6例,占60.00%。所有病例在发生性行为时,很少甚至不用安全套。结论随着艾滋病传播快速增长期的到来,经性传播正逐步成为江门市HIV感染的不可忽视的传播途径。性病专科临床医生应该发挥优势,在规范治疗性病的同时,应加强HIV抗体检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以有效改变其危险性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赤水市2004—2012年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HIV/AIDS)疫情变化情况。方法:收集赤水市2004—2012年逐年HIV/AIDS监测资料及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疫情资料,并按照发现时间、患者年龄、性别、传播途径和职业等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2年全市共报告HIV抗体阳性者11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4.17/100000,死亡24例;2009—2012年发现84例,占总发病数的73.7%,发病主要集中在25—64岁年龄阶段(87.82%);男79例,女35例,比例为2.2:1;农民工54例(47.4%),服务人员(家政、商业服务等)29例(25.4%);性传播110例,静脉吸毒传播4例,未发现母婴传播病例。结论:赤水市艾滋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大力加强实施艾滋病控制策略,警惕经性接触传播疫情的上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作者分析了南京地区HIV/AIDS感染现状,为制定控制HIV/AIDS增长的合理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HIV/AIDS疫情来自我市20余所医院HIV初筛实验室、市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实验室、省、市血液中心、血站及国际卫生检疫局等HIV检测网络的报告,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实验室设在南京市疾控中心,对全市发现报告的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进行复检,若是复检HIV—抗体阳性,即送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后由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科对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分析。结果 从1991—200l年发现HIV感染者54例,含10例AIDS现症病人。其中6例为本市户口。男性47例,女性7例;男:女之比为6.71:1。年龄分布在10—67岁之间;高峰年龄段是20—34岁之间,共40例占74.07%。54例HIV感染者中,经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途径感染28例占51.85%;检测献血员途径发现5例占9.26%;同性或异性接触途径感染9例占16.67%;不详12例占22.22%。南京市自1991年检出首例HIV感染者,以后年发现HIV感染者人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人群分布由涉外劳务,新疆籍的外地流动人口,向本地人口转移;由静脉吸毒人群向输、受血、性乱转移,由发现HIV感染者向AIDS病人转移。仅200l年1月至12月底市艾滋病检测初筛中心及23家初筛实验室上报检测各类高危人群149689人份,发现HIV—抗体阳性27人,与去年同期(7例)相比增长286%。结论 南京市的HIV/AIDS感染现状为广大卫生工作者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对各类高危人群HIV—抗体的主动检测,同时加强人群HIV/AIDS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以预防HIV/AIDS通过无保护性性接触途径扩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青海省HIV/AIDS(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死亡情况,探索改进防治措施,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方法对青海省2001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报告的137例HIV/AIDS死亡病例的传播途径、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青海省137例HIV/AIDS以男性为主,年龄段以青壮年居多,传播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因艾滋病临床相关疾病死亡的占37.06%,因非艾滋病临床相关疾病死亡的占62.04%,16.79%死于意外情况。结论青海省HIV/AIDS因歧视、经济条件差等多种因素导致晚发现、晚治疗,最终导致死亡。应制定有效措施促进检测和治疗,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减少及消除社会歧视,扩大艾滋病监测、检测范围,及时、早期、规范治疗是减少青海省艾滋病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温州市HIV/AIDS流行现状及流行趋势,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温州市1985~2005年艾滋病常规监测、哨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5~2005年温州市共报告HIV/AIDS256例,其中AIDS51例(报告死亡34例),近年来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异性传播和注射毒品传播是主要的感染途径,分别占34.0%和33.6%。结论温州市艾滋病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异性传播和注射毒品为主要传播途径。应加强高危人群的干预并加强健康人群的宣教,遏制疫情上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华新区2013-2014年HIV/AIDS的病例特征及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服务人群的分布情况,为针对性地开展VCT工作以及对高危人群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龙华新区2013-2014年HIV/AIDS个案数据,汇总2013-2014年接受VCT服务人群的一般资料、高危行为及HIV抗体阳性初步筛查结果等信息,利用统计软件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深圳市龙华新区HIV/AIDS集中在20~39岁组男性,工人、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病例占发病总数的80.5%,学生病例7例。1 484名VCT求询者中,HIV抗体阳性103例,阳性率6.9%,性接触为主要的传播途径。高中以上学历的男性青年是接受VCT的主体人群,求询原因以商业异性性行为、男男性行为和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为主,男男性行为的抗体阳性率高达16.6%,不同原因求询者的HI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070,P<0.01)。结论深圳市龙华新区2013-2014年HIV/AIDS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存在从高危人群向包括学生在内的普通人群扩散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州市番禺区2004-2013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流行特征,提出番禺区艾滋病疫情防控对策。方法对广州市番禺区2004-2013年艾滋病常规和哨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番禺区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共计601例,其中AIDS病人245例,死亡88例,近年HIV抗体阳性报告数明显增多。年龄以20~49岁为主,占86.02%,50岁以上者占11.15%。男女性别比为3.45∶1。传播途径由注射毒品为主逐渐变为性传播途径为主,总报告病例中性传播途径占78.20%,男男同性传播途径占22.96%。结论艾滋病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经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应进一步扩大艾滋病推荐检测工作,扩大检测覆盖面,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鄢陵县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和主要传播方式,为制订艾滋病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导出全县报告病例数据库,收集、汇总、核实HIV/AIDS的流行病学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鄢陵县1997-2011年共报告HIV/AIDS病例205例,其中死亡78例;男女性别比为1.33∶1;农民167例,占81.46%;2007年后新发现的HIV/AIDS以性传播为主;205例HIV/AIDS病例确认HIV抗体阳性时平均年龄为40.86岁,已死亡HIV/AIDS病例的平均年龄为44.43岁,报告HIV抗体确认阳性日期到其死亡平均时间为1.05年。结论鄢陵县艾滋病疫情呈低流行状态,部分地区呈现家庭聚集性。HIV/AIDS的传播途径从有偿供血、输血为主转变为以性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探讨鄂南农村HIV/AIDS感染途径与传播方式,以指导防治工作。②方法对经过WB法确认的HIV/AID逐例进行个案调查,详细询问婚姻状况、婚外性行为史及性伴数、有偿供血史、受血史。对HIV确认阳性者的配偶、子女全部采血,免费检测HIV抗体。③结果全市累计报告HIV/AIDS 51例,其中外地4例,本市47例。在47例感染者中,男24例,女23例,最大年龄62岁,最小18岁,20-49岁占87.23%;已婚30例,占63.83%;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占65.95%;农民占72.34%;经性途径传播占78.72%、经血液途径占19.15%,不详占2.13%。④结论鄂南农村HIV/AIDS的传播方式以性接触传播为主。传染源主要是外出打工者,患者在外地感染后,将HIV传给其配偶和其他的性伴,目前尚未发现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01~2017年新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为综合医院的HIV/AIDS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1~2017年新发HIV/AIDS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确证阳性率及新发HIV/AIDS患者的分层分布,并分析及其传播途径的分布特征。  结果  2001~2017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HIV筛查的患者共1 520 228例,其中门急诊患者285 983例,住院患者1 234 245例。共确证新发HIV/AIDS患者4 037例,总确证阳性率为0.27%,门急诊患者和住院患者2001~2013年确证阳性率增加,2014~2017年略有下降。2001~2017年男性、女性新发HIV/AIDS患者分布总体体比例为3.49:1,历年比例在1.65:1和5.08:1之间波动;以汉族(88.23%)、低学历(58.66%)、已婚者(54.75%)、农民/牧民(26.33%)为主要人群;青少年(15~29岁)、中老年群体(≥50岁),高学历群体(高中以上),未婚群体分布均呈增长趋势。传播途径分析显示,17年间,异性传播比例稳定在60%左右,同性传播途径增长明显(χ趋势2=14.436,P<0.005),从2008年开始增长后稳定在15%左右。注射毒品(χ趋势2=71.633,P<0.005)和血液传播(χ趋势2=16.672,P<0.005)途径均明显下降。899例女性新发HIV/AIDS患者中77.20%为异性传播,无同性传播;3138例男性中61.41%为异性传播,18.10%为同性传播。同性传播随年龄的增大而下降,异性传播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上升。母婴传播则集中在0~15岁(100%)。  结论  17年来,西南地区单中心新发HIV/AIDS经历长期增长后渐入平缓期,青少年、中老年,高中以上学历,未婚群体增长明显。注射毒品和血液传播HIV/AIDS的途径得到控制,异性传播仍为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