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在大鼠慢性关节炎疼痛模型上,观察氯诺昔康对大鼠脑脊液谷氨酸含量的影响,探讨氯诺昔康治疗慢性疼痛的机制.方法制作大鼠慢性关节炎疼痛模型,腹腔内注射氯诺昔康用药2周,测定用药前后踝关节直径,运动评分,屈、伸关节疼痛试验评分,用高效液相色谱-异硫氰酸苯酯衍生法测定用药前后脑脊液谷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1)氯诺昔康用药2周运动评分高于非用药组(P〈0.05),踝关节直径和屈、伸关节疼痛试验评分低于非用药组(P〈0.05);(2)氯诺昔康用药2周脑脊液谷氨酸含量低于非用药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可治疗慢性关节炎疼痛,降低脑脊液谷氨酸合成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大鼠慢性关节炎模型上,研究关节腔内注射氯胺酮对慢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制作大鼠慢性关节炎疼痛模型,经关节腔内注射氯胺酮治疗2周,通过测定疼痛评分、运动评分和血浆谷氨酸含量的变化,研究关节腔内注射氯胺酮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结果氯胺酮治疗2周运动评分高于非用药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非用药组(P<0.05),血浆谷氨酸低于非用药组(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氯胺酮可缓解慢性关节炎疼痛  相似文献   

3.
吕爱俊  蒋静  王刚  代文涛  王茜  王南海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9):1152-1154,1155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联合地佐辛对切口痛大鼠模型的超前镇痛效应,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切口痛模型组、氯诺昔康组、地佐辛组和氯诺昔康联合地佐辛组(联合用药组)各8只。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切口痛模型组术前30 min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氯诺昔康组术前30 min尾静脉注射氯诺昔康2 mg/kg;地佐辛组术前30 min尾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联合用药组术前30 min尾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 mg/kg,地佐辛2.5 mg。术后采用累计疼痛评分法给予切口痛大鼠疼痛评分,术后3h大鼠尾静脉采血,于脊髓膨大处取脊髓,分别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脊髓环氧化酶(COX)-2的含量。结果:切口痛模型组大鼠累计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氯诺昔康组、地佐辛组和联合用药组(P<0.01),而联合用药组大鼠累计疼痛评分均较单用药组显著下降(P<0.01);联合用药组大鼠血清IL-6和脊髓COX-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单用药组(P<0.01)。结论:氯诺昔康联合地佐辛能通过抑制切口痛大鼠血清IL-6和脊髓COX-2的表达,降低大鼠累计疼痛评分,表现出显著的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麻醉用药方案。方法80例妊娠40~60天、自愿接受人工流产术的妇女,随机分为4组:A组单纯用丙泊酚,B组静脉预注氯胺酮,C组静脉预注芬太尼,D组静脉预注氯诺昔康,B、C、D三组预注后再复合丙泊酚,术中体动时追加用量。结果预注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和氯诺昔康能减少丙泊酚用量,明显减轻术后腹痛及注射痛,氯诺昔康没有芬太尼循环呼吸抑制作用,也没有用氯胺酮后出现的恶心、呕吐及精神症状。结论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再复合丙泊酚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5.
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或氯胺酮术后自控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或氯胺酮用于全麻下腹部手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镇静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变化,研究氯诺昔康不同配伍与剂量、效果及不良反应之间关系。方法选择120例在全麻下腹部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Ⅰ组为单纯氯诺昔康40mg,Ⅱ组为氯诺昔康40mg 氯胺酮100mg,Ⅲ组为氯诺昔康40mg 氯胺酮150mg,Ⅳ组为氯诺昔康40mg 芬太尼0.5mg。各组加生理盐水至100ml,PCA负荷剂量均为氯诺昔康4mg,持续输注速度为36μl.kg-1.h-1。记录术后4、12、24、48h的静息镇痛评分(VAS),及镇静评分情况,观察头晕、恶心呕吐、幻觉的发生情况。结果单纯氯诺昔康组的镇痛总体评价差于其他组,静息镇痛评分(VAS)高于其他组(P<0.05),Ⅲ组的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Ⅱ组。结论单纯氯诺昔康用于腹部手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较差;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或氯胺酮用于全麻下腹部手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镇静效果好,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在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毅  黄正杨 《四川医学》2010,31(10):1538-1539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前给药组手术前静脉给予氯诺昔康40mg,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疼痛情况。结果超前给药组术后48h镇痛效果明显,两组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能减轻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用量。  相似文献   

7.
氯诺昔康与曲马多治疗骨折术后疼痛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氯诺昔康与曲马多在治疗骨折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和对照实验,将骨折术后疼痛患者1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7例,对照组78例。治疗组给予氯诺昔康16mg肌注,对照组给予曲马多100mg肌注,采用感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给药8h内疗效进行评估,并比较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给药8h内治疗组疼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0%,12.82%(P〈0.05)。结论氯诺昔康治疗骨折术后疼痛与曲马多相比较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可作为术后镇痛的一种新型高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对氯诺昔康、曲马多在治疗泌尿系结石疼痛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观察评价.选择泌尿系结石患者100例分为氯诺昔康组50例和曲马多组50例,在用药后30分钟、2小时、4小时进行VAS疼痛评分,观察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头晕、呼吸抑制、出汗、腹胀.结果 VSA评分和镇痛满意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诺昔康组副反应<曲马多组.氯诺昔康、曲马多镇痛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多次注射小剂量氯胺酮对炎症痛的治疗作用。方法:给单发性佐剂性踝关节炎症大鼠每天皮下注射1次氯胺酮,每周注射5次,共治疗4周,疼痛评分采用背屈关节测痛试验,1周评分1次。动物的一般状况以体重增长速率为指标,炎症程度用踝周长表示。结果:(1)给炎症大鼠多次注射不同剂量氯胺酮(0.08,0.4,2,10mg·kg^-1),在治疗的第2周10mg·kg^-1组动物的疼痛即得到明显缓解,第3周时2  相似文献   

10.
周志宏  刘健  管忍  李伟彦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0):1057-1060,I0006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用于上腹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吗啡组20例,手术结束使用吗啡患者自控镇痛(PCA)泵(负荷剂量0.05mg/kg,冲击剂量1mg,锁定时间10m in,背景剂量为0);氯诺昔康术后给药组20例,手术结束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同时使用吗啡PCA泵,设置同吗啡组,术后12、24、36 h分次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氯诺昔康预给药组20例,手术开始前30m in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手术结束时使用吗啡PCA泵,设置同吗啡组,术后12、24、36 h分次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记录各组术后4、8、12、24和48 h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AS)、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分别随机抽取三组各6例患者,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后2、6、12、24 h的静脉血2 m l,测定血白细胞介素-6(IL-6)、IL-10的浓度。结果:术后至术后48 h,三组患者静息VAS无统计学意义。各时段吗啡总用量:吗啡组均高于氯诺昔康术后给药组及氯诺昔康预给药组(P〈0.05),而氯诺昔康术后给药组又高于氯诺昔康预给药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组患者相似。三组患者术前IL-6、IL-10几乎测不到,术后2 h,三组患者血浆IL-10均达峰值,但吗啡组明显低于氯诺昔康术后给药组及氯诺昔康预给药组(P〈0.05)。术后6 h,三组患者IL-6达峰值,其中吗啡组明显高于氯诺昔康术后给药组及氯诺昔康预给药组(P〈0.05),12 h吗啡组仍明显高于氯诺昔康预给药组(P〈0.05)。结论:术前预给予氯诺昔康可明显减少上腹部术后镇痛的吗啡用量,并减轻术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麦粒灸通过调控ROS-NLRP3炎性通路从而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发挥抗炎镇痛效应的分子机制。  方法  将47只雄性SD大鼠通过SPSS软件随机程序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艾灸组、ROS过表达组、ROS过表达艾灸组。其中空白组7只, 其余4组每组10只。对空白组大鼠从右后足垫进行皮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 其余通过右后足垫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 FCA)诱导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 AA)大鼠模型。FCA造模后, ROS过表达组和ROS过表达艾灸组于造模后第2天皮下注射鱼藤酮油溶液(1.5 mg·kg-1)制备ROS过表达模型。模型艾灸组和ROS过表达艾灸组造模后7 d取大鼠足三里穴、肾俞穴进行麦粒灸治疗, 各穴5壮, 两侧交替。艾灸治疗6天为1个疗程, 疗程之间休息1 d, 共治疗3个疗程。空白组、模型组及ROS过表达组按同法固定, 不予艾灸治疗。造模、治疗前后观察大鼠足跖肿胀度、热痛阈及屈腿嘶鸣评分变化; 治疗结束后取材, 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18炎症因子变化; 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踝关节炎性组织NLRP3蛋白、ROS相关蛋白活性氧调节因子1(ROMO1)表达量; qPCR法检测下丘脑ROS相关ROMO1 mRNA的表达量。  结果  ROS过表达组体质量在实验周期内无明显增加, 其余各组均有增加(P < 0.05)。与空白组相比, 模型组右足肿胀度、热痛阈提高百分率、屈腿嘶鸣评分均有显著升高(P < 0.01), 而艾灸后模型艾灸组右足肿胀度、热痛阈提高百分率、屈腿嘶鸣评分则显著下降(P < 0.01)。同时, 与空白组相比, 模型组踝关节炎性组织NLRP3、ROMO1表达量及下丘脑ROMO1 mRNA表达量、IL-1β、IL-18水平显著上升(P < 0.01), 而模型艾灸组艾灸后以上炎症通路及炎性因子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 < 0.01);与ROS过表达组相比, ROS过表达艾灸组行为学表现(足肿胀度、痛阈提高百分率、屈腿嘶鸣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 < 0.01), 踝关节炎性组织NLRP3、ROMO1表达量及下丘脑ROMO1 mRNA表达量、IL-1β、IL-18水平显著下降(P < 0.01)。  结论  麦粒灸可能通过抑制AA模型大鼠ROS-NLRP3-IL-1β炎性通路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晨  游建军  石光英  王利  袁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8):1073-1077,1081
目的 探讨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泵留置膝关节腔连续镇痛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疼痛疗效及对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月-2011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5例.试验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导管留置于膝关节腔连续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硬膜外镇痛泵硬膜外腔连续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2 h内的术后平均静息痛VAS评分记录以及TKA术后1、2、3 、7、14、40 d的术后平均运动痛程度VAS评分、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ROM)以及膝关节术后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和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来比较2种镇痛方式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TKA术后72 h内的术后平均静息痛VAS评分和术后的平均运动痛程度VAS评分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膝关节活动度ROM与膝关节术后KSS平均评分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硬膜外镇痛泵膝关节腔连续镇痛的方法 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手术后疼痛,减少局部组织挛缩粘连,预防关节活动度受限,最大限度提高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141-146
目的观察中医疼痛干预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将6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疼痛干预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多模式镇痛方案,选择术后12 h、24 h、48 h、72 h及术后1周作为时间观察点,应用视觉模拟评分,静脉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按压人数,盐酸哌替啶注射人数,恶心、呕吐等药物反应人数及髋关节主动屈曲外展活动度等指标评价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阿片类药物需求、镇痛药物不良反应及髋关节功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28例、对照组29例成功完成治疗及随访。术后12 h、24 h、48 h、72 h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2h、24 h、48 h对照组PCIA按压人数均多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哌替啶注射人数均多于治疗组(P0.05)。术后12 h、24 h、48 h、72 h对照组镇痛药物不良反应人数均多于治疗组(P0.05),术后1周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周治疗组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外展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疼痛干预的多模式镇痛方案能有效减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急性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需求量,降低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对创建中医骨伤科无痛病房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跑台+撞击”交替刺激踝关节的方式制作大鼠踝前撞击综合征模型,并进行相应的评价.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跑台组、撞击组和跑台+撞击组4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不处理,跑台组大鼠置于跑台,每日30 min,每周5d,跑台平板斜度30°,履带传输速度12 m/min,进行4周跑台训练;撞击组大鼠固定右侧踝关节后,采用撞击装置撞击踝关节,单次撞击能量4.5 J,每日撞击300次,每周5d,连续30 d.跑台+撞击组大鼠采用跑台与撞击仪共同处置,仪器参数设置同上两组.实验的10d、20 d、30d对各组大鼠进行踝关节屈伸疼痛评分、踝关节体积测定,实验30 d进行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T)、病理学检测.结果 跑台+撞击组踝关节屈伸疼痛评分、踝关节体积在各个检测节点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跑台+撞击组踝关节Micro CT及软骨标本大体观察以轻度或中度病变为主,严重程度及评分与其余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跑台+撞击可以制作较为理想的踝前撞击综合征模型,其病情分期类似于骨性关节炎的早期及中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被纳入研究,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气管插管前20min静脉预先注射氯诺昔康16mg;对照组气管插管前2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观察患者术后30min,1、2、4、6、8、12h各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VSA评分维持较低水平,4、6、8、12h的V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小儿脑瘫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基础治疗(推拿+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中药稀释液熏洗配合基础治疗(推拿+运动疗法)。每周6次,1个月为1疗程。以踝关节活动度为主要观察指标,在患儿入组时、每个治疗周的1、3、5天治疗前后及出组时记录患儿踝关节活动度。结果 :关节活动度显效率治疗组95.83%,对照组65.2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在踝背屈、踝跖屈的活动度即时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药熏洗具有较好的即刻疗效,主要表现为治疗前后踝关节活动度的即时效应改善明显,因此在推拿及功能训练之前进行熏洗治疗,可以有效放松痉挛的肌肉、肌腱,对于异常姿势的纠正更有利,同时可以减少患儿的疼痛,增强患儿的康复配合度,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按揉类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按揉类手法治疗,对照组接受T-600全自动智能牵引仪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以颈椎多功能测试训练系统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椎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及等长肌力(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7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运动活动度以及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等长肌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对照组仅前屈、后伸运动活动度及前屈、后伸等长肌力显著提高(P<0.01);两组治疗前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运动活动度的差值以及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运动等长肌力的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按揉类手法有助于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及力学性能,按揉类手法在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及力学性能方面较T-600型自动牵引机为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