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HFMD)患儿家长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临沂市3个县区的6个乡镇社区共计768名HFMD患儿家长,利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08%的 HFMD患儿家长了解引起HFMD的主要因素;58.57%的HFMD患儿家长了解防止HFMD传播的有效途径;影响居民HFMD知识知晓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宣传途径等.结论 增加公共卫生的投入,采取灵活有效的健康教育形式,加强基层社区医务人员HFMD健康教育培训,是提高居民HFMD相关知识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由新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损伤的病理变化.方法 对7例由EV71引起的HFMD死亡患儿进行解剖,取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探讨其损伤及损伤机制.结果 HFMD患儿心外膜内有灶性炎细胞浸润;心肌纤维增粗、水肿,心肌间质内见散在的炎细胞浸润等病变.结论 EV71引起的HFMD可...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26例HFMD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HFMD患儿共52例(5.9%),男女性别比2.1:1.平均年龄(2.5±2.1)岁,略低于普通的HFMD患儿(P<0.05).高热发生率为51.9%,高于普通的HFMD患儿(P<0.05).神经系统损害典型的症状依次是精神差、头痛、呕吐、易惊、嗜睡、颈抵抗、肢体抖动、肌阵挛、无力或瘫痪和共济失调等.52例患儿白细胞计数异常24例,血糖升高16例,均要高于普通的HFMD患儿(P<0.05).EV71阳性率72.7%,也高于普通的HFMD患儿(P<0.05).治疗痊愈49例,遗留左上肢无力1例,2例死于心跳停搏.死亡率也高于普通的HFMD患儿(P<0.0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月龄越小、平时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人照看、家庭月平均收入低,是HFMD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神经系统损害的手足口病患儿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年龄较小的手足口病患儿,当出现高热、发呆、发抖时,要高度怀疑并发神经系统损害;而对于月龄越小、平时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人照看、家庭月平均收入低这类患儿,更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手足口病(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疤疹,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表现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我院2010年3月至2010年8月收治45例HFMD重症高危患儿,经过精心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艺  黄先玫  应爱娟  冯亚男 《浙江医学》2010,32(12):1827-1828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HFMD可引发脑炎、脑膜炎、肺出血、肺水肿、心肌炎等并发症,重症患儿病死率较高,发现后应立即救治。HFMD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的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脑脊液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如能早期发现并给予及时治疗,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糖代谢紊乱是危重患儿常见的代谢紊乱。本研究通过血糖检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程度HFMD的患儿血糖水平的差异,分析血糖测定在HFMD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HFMD患儿的传染途径、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将我院儿科2014.1~2015.10治疗的203例HFM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用药物与支持疗法对HFMD患儿进行治疗.结果:显效151例,有效4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54%;通过分析患儿资料后发现Q的传染途径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结论:在防治小儿HFMD时,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MFD)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此病常由EV71型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一16型(CoxA16)、埃可病毒(Echo)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少数患儿可引起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为减少病死率,故将本院收治的523例重症HFMD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手足口病(HFMD)多由柯萨奇A16型病毒引起,也可由A5、A10及71型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手足处的皮疹,一般病程短而轻,多于1周左右痊愈。但近年来报告由71型肠道病毒引起的HFMD症状较重,还可伴发爆发性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1]。笔者以100例HFMD患儿为观察对象,检测其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水平及心电图,以探讨患HFMD时心肌损害情况,为临床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HFMD)是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主要有肠道病毒引起,以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常见,而目前世界上几起严重的手足口病爆发均由EV71感染引起[1].春夏季节是高发时间,多发生于婴幼儿,尤其是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多数患儿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大多预后良好.但少数患儿可表现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等,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我院收治37例重症(HFMD)患儿,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中的诊断标准,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1.
手足口病(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夏秋季易流行.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炎、脑炎、循环障碍等.  相似文献   

12.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患儿病情发展快,易发生死亡。我院收治149例HFMD患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49例HFMD患儿中,男41例,女108例,平均年龄3.1岁。其中确诊EV71感染者4例,余为A组柯萨奇病毒感染,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颐性分析151例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结果 HFMD合并脑炎的临床特点为发热、精神差、呕吐、惊跳及肢体抖动.其中146例CT表现正常,5例脑白质异常.治疗除给予一般治疗外,还个体化给予甘露醇、甲基强的松龙、丙种球蛋白.平均住院天数10天.有145例患儿治愈出院,3例由于病情加重转省级医院继续治疗,3例因肺出血抢救无效死亡.145例患儿出院后神经科随访1月均未发现运动神经发育异常.结论 HFMD合并脑炎的危重病例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应早期发现,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为重症HFM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3月~2011年5月收治重症HFMD患儿64例,对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HFMD多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均有发热、皮肤黏膜损害,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突出,心肌酶升高及血压增高常见,血白细胞和血糖升高,危重患儿可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或肺出血.64例患儿经综合治疗,治愈率89.06%,病死率6.25%.结论:重症HFMD以神经系统并发症为主,精神萎靡、肌阵挛、易惊、激惹、膝反射亢进为其早期症状,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及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入院1~2天内脑脊液(CSF)和脑电图(EEG)的结果和特点。方法:对89例重症HFMD患儿CSF进行白细胞计数、蛋白、糖和氯化物测定,并进行EEG检查。结果:重症HFMD患儿CSF基本符合病毒性脑炎CSF特点,异常率为74.16%。一般重症患儿与行呼吸机治疗的13例危重HFMD患儿在CSF细胞数及生化检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7例HFMD患儿出现EEG异常。CSF异常率高于EEG。结论:有神经系统体征的重症HFMD患儿CSF和EEG异常率较高,因此宜及早联合进行CSF和EEG检查。  相似文献   

16.
张均波 《当代医学》2012,18(22):30-31
目的 探讨心电图改变与心肌酶谱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HFMD)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04例确诊HFMD患儿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4.04%的HFMD患儿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及ST-T改变等心电图异常;71.15%的HFMD患儿心肌酶谱升高,其中以乳酸脱氢酶(LDH) 、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 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异常为主.结论 早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测有助于对HFMD患儿心肌损伤的确诊和防治.  相似文献   

17.
王军华  梁东明  陶玉  刘胜  范承武  何杰书 《海南医学》2013,24(22):3375-3377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3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重症HFMD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均有发热,发热持续时间≥3 d占45.81%,EV71阳性占56.65%,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突出,心率增快、高血压、血白细胞和血糖增高较为常见,危重患儿可出现神经元源性肺水肿或肺出血.3例患儿在发病后4~6周出现脱甲.结论 重症HFMD病例主要是EV71感染,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3岁,以神经系统并发症为主,嗜睡、肢体抖动和易惊为其早期症状,心率增快、高血压、血WBC及血糖升高也是重症HFMD识别的重要指标.少数病例恢复期可并发脱甲.  相似文献   

18.
手足口病急诊防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HFMD)的防控措施的经验.方法 根据HFMD的传播途径、流行方式及急诊科的特点,针对性采取一些急诊防患措施.结果 接诊136例,隔离留观治疗108例疗效满意,全部治愈,无1例并发症,也未发生医院感染新增病例.结论 对HFMD患儿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宣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杜绝院内的感染的发生.故及早有效地做好HFMD防控工作,是预防本病传染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变化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45例手足口病患儿与同期住院的100例未感染的儿童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及手足口病患儿自身治疗前后检验结果对照.结果 HFMD患儿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前的心肌酶升高,经2周治疗后,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手足口病能引起心肌酶学改变,早期进行心肌酶学检测,有助于HFMD患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治疗心肌酶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14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分型和处置方案,提高重症HFMD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方法对149例重症HFMD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情动态变化、实验室检查及物理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9例重症HFMD患儿,男98例(65.8%),女51例(34.2%);年龄5个月~13岁,﹤3岁者92例(61.7%),平均年龄3.3岁。依据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分为两组:Ⅰ组,并发症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者,140例(94%),均存活;Ⅱ组,并发神经、循环、呼吸等系统多器官损害者,9例(6%),3例死亡。存活患儿目前无后遗症出现。结论 HFMD重症病例分为重型和危重型两型,危重型可引起死亡。在临床工作中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危重型倾向的病例,正确及时治疗,能提高重症HFMD患儿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