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黑线姬鼠分离和传至第8代的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因子感染A-549人肺癌传代细胞,证明该因子能在A-549细胞中繁殖和传代(已传至第16代)。经鉴定证明,A-549细胞抗原与亲代鼠肺抗原具有相同的特异性,二种抗原同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很容易查到细胞内出血热病毒抗原。用A-549细胞抗原检查27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双份血清,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用流行性出血热病人早期的血液来感染小白鼠、豚鼠、貓、地鼠和鸡胚的试验结果,感染的方法除鸡胚用尿毒接种外,其它均用腹腔注射。从试验的结果看来,地鼠对流行性出血热有一定的感受性,但症状并不明显。只是感染后第一代的三例地鼠中,有一例有比较明显的发热、脾臓腫大和在各臓器的病理切片检查中发现有同流行性出血热相似的病理变化(第二代以后之地鼠均未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在第2代以后11代以前大部分被染的地鼠均有程度不等的脾臓肿大。地鼠的不性感染的证明,是将感染后的地鼠脾臓接种于鸡胚尿囊腔内,以尿液做为待检抗原作补体结合试验的方法来进行的。结果下传至第11代补体结合试验仍为阳性。我们认为上述的方法对研究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及实验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小白鼠与豚鼠均未发现有任何值得怀疑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猫的试验结果表现不够一致,三例中有二例有一定的临床表现或病理变化。此是否由注射材料直接所引起的,尚难判定。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误诊分析汪茂发(铜陵市人民医院内科244000)自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分离成功,流行性出血热的确诊有了特异性方法。但因此项技术尚未广泛开展,不少医院目前对该病的诊断仍依靠病史和普通实验室检查来确立。故进一步认识该病早期的多种临床表现对早期...  相似文献   

4.
从病人血清中分离的一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从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出一株能传代的相关病原因子.可通过除菌滤膜,在A—549细胞中不产生病变,以感染细胞作抗原,用朝鲜出血热(KHF)抗原检查为阳性的EHF患者血清,以间接免疫荧光法作效价滴定,两种抗原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12例EHF患者双份血清测定的结果,11例  相似文献   

5.
我们试用非疫区黑线姬鼠分离出血热病毒,在感染鼠肺组织内查见一种可传代的相关因子,经鉴定证明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分离材料取自重疫区的黑线姬鼠肺组织;实验动物为非疫区的黑线姬鼠;检查指标为间接免疫荧光法,抗体为朝鲜出血热(KHF)抗原检查阳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小板损伤的原因仍众说不一。作者采用荧光抗体技术,对流行性出血热(EHF)血小板表面各种免疫成份进一步观察。发现EHF患者血小板未查出传代的病毒,而血小板表面有EHF  相似文献   

7.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的防治及科研中的关键课题是对其病原的研究。现在都公认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是病毒,国内外都在积极地进行病毒分离或抗原的研究。1978年李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江苏省卫生防疫站等单位,在江苏丹阳实验室用非疫区黑线姬鼠分离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因子获得成功。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室以其分离出的A_1、A_5、A_9三株病毒作A—549人肺癌细胞适应传代成功。并用以制备细胞抗原片,和感染出血热病毒的黑线姬鼠肺切片相比较,测定出血热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G和IgM抗体,获得一致的结果;再用经朝鲜出血热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EHF)近年由于病原学的分离传代成功,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建立,治疗上的改进,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各地发病情况有增加趋势,仍为我国重点防治传染病之一。现将近年本病的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也称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死亡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直至1976年,南朝鲜首先从黑线姬鼠中分离到引起该疾病的相关抗原,并经进一步研究认为是一种病毒,但是,由于缺少形态学证据,国內外一直不能确定该病原属何种病毒,更无从了解其形态特征。因而,人们把出血热病毒描述为“难以捉摸的病毒”(Elusive virus),并把它称做“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11.
<正>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在某些原代及传代细胞上能适应增殖,国内外已有过报道。但用对轮状病毒十分敏感的恒河猴胚肾MA-104细胞培养和增殖EHFV并与通常使用分离该病毒的Vero-E_θ细胞进行繁殖动态观察,尚未有过报道。本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比较观察EHF病毒在两种细胞上的增殖动态,为MA-104细胞代替常规Vero—E_θ细胞用于该病毒的分离、传代等研究以及抗原片的制备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一、EHFV:陈株,采用A549人肺癌细胞系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出血热工作组会议统一命名为“有肾综合征出血热”.一、传染源本病病原直到1978年朝鲜李镐汪才从疫区捕获的黑线姬鼠朝鲜亚种的肾和肺组织分离出朝鲜出血热(KHF)抗原.近年李氏又从许多患者血中分离出该病毒。我国也从黑线姬鼠、褐家鼠检出 EHF 病毒抗原,并用 A—549和 Vero 细胞分离传代成功。根据国内外资料报道,共同认为鼠类是EHF 的传染源,主要有黑线姬鼠、欧洲棕背(?)和褐家鼠等.我国主要传染源为黑线姬鼠,1981年河南洛阳、开封两地区和山西运城地区流行的一次新型伴有轻度肾损伤的轻  相似文献   

13.
肾综合征出血热在中国的特点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咏兰 《医学综述》1995,1(7):305-309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HF),下称出血热,是一种烈性的病毒性传染病,中国为重疫区,分布广泛,流行于27个省,自三十年代出血热发生在中国以来,学者们一直在努力不懈的研究,近年有较大的突破,获得多方面的进展,现分述如下:1 病原学近年来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南朝鲜李镐汪于1978年用非疫区黑线姬鼠首次分离到可传代的朝鲜出血热病毒,代表株为76株~118株。美国Fram-ch等最先将HFRS病毒76株~118株适应到人体肺癌传代细胞系(As49)增殖,随后Mccormick等又将该毒株适应到狨猴肾(Vero-E6)细胞中[1],我国于1981年也成功的分离…  相似文献   

14.
<正> 流行性出血热作为一个病名出现以来,不过30余年。五十年代初,侵朝美军中发生一种传染病,对西方医学来说还是一种新的传染病,表现为流行性发热和出血,在朝鲜称为流行性出血热。不过从文献上查知,本病在苏联以往就存在,都冠以地方的名称,如克利米亚出血热、鄂木斯克出血热、布考维那出血热、乌兹别克出血热、中央亚细亚出血热、雅罗斯拉夫出血热等等。也了解到这些疾病中包括病理病原上各有区别的疾病。后来,病名“出血  相似文献   

15.
<正> 多种病毒均可引起人类出血热病。以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几种类别(附表1)。表中除有肾病综合征的出血热之外,其它各种出血热的病毒均已先后证实,并较易分离培养。唯独只有有肾病综合症的出血热的病原直至最近才确实可以证明病毒抗原的存在。此病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各称。在中国、日本、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称为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则称为朝鲜出血热(KHF);在蒙古称为蒙古出血热(MHF);在苏联称为出血性肾病肾炎[Hemorrhagic nephrosonephritis(HN)];南斯拉夫则称为流行性肾炎(EN);芬兰称为流行性肾病[Nephropathia epidemica  相似文献   

16.
<正>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简称EHF)是病毒性出血热的一种,自1932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病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976年南朝鲜李镐汪等首次从疫区黑线姬鼠体内分离出病原因子,命名为汉坦病毒(Hantaan)。我国在1981年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在病原分离上亦获成功。本文拟就流行病学的若干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Enders与Katz等首先以人胚腎細胞分离出麻疹病毒,他们最初将分离的5株病毒(包括Ed株)經人胚腎細胞传2~23代时試图适应于鸡胚及鸡胚細胞,但未获成功,以后将Ed株再經人羊膜細胞28代、鸡胚6代始成功地适应于鸡胚细胞,这为麻疹疫苗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1958年Smorodintsev等分离的列_4株及1950年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分离的沪191株亦大致是遵循上述一系列传代过程并适应于鸡胚細胞而制备活疫苗  相似文献   

18.
用传代细胞分离和传代的EHF 相关病毒或相关因子都是用免疫学方法证明它们同EHF 关系密切。它们与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学关系,即能否引起人体罹患EHF,至今未见报导。本实验室发生的实验室意外感染细胞传代的EHF 病毒,引起实验人员发生典型重症EHF,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事实依据,现将其发生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出血热有几种类型。登革热、阿根廷出血热、鄂木斯克出血热、克里米亚出血热、新疆出血热和流行性出血热等。所有这些出血热都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马尔堡热和拉萨热是近年发现的两个新的出血热疾病。到目前为止,除流行性出血热外,所有其他出血热都分离到了病毒。并且,这些病毒的生物学持征和理化性质都已研究得相当清楚。兹将中国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研究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流行性出血热(EHF)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除明确啮齿目中的某些鼠种可作为本病宿主动物外,目前又证明食肉目中的家猫及食虫目中的鼩亦可自然感染并已分别从其体内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我们自1984~1985年对湖北疫区野兔进行了带毒调查,检查到了特异性抗体及抗原,并从5只EHF抗原阳性的野兔脏器中分离出一株能在乳小白鼠体内增殖传代的病毒(Q_(25)),经系统鉴定证实:①Q_(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