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观察安步乐克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给予安步乐克100mg,3次/日,口服12周,监测治疗前后患者左足背部温度觉及振动觉;正中、尺、腓、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传导速度(SNCV);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患者冷觉、冷痛觉阈值上升(P均<0.05);热痛觉、振动觉阈值下降(P<0.05和P<0.01);温觉阈值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阈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正中、尺、腓、胫神经的SNCV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正中、尺、腓、胫神经的MNCV有上升倾向,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安步乐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剂量甲钴胺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高剂量甲钴胺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高剂量甲钴胺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腓总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借助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8.00%(34/50)、92.00%(46/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MNCV和SNCV、尺神经MNCV和SNCV、正中神经MNCV和SNCV均快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腓总神经MNCV和SNCV、尺神经MNCV和SNCV、正中神经MNCV和SNCV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剂量甲钴胺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患者均予降糖药物口服或胰岛素皮下注射降血糖治疗,对照组给予天麻素6 ml静脉滴注及甲钴胺500μg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HBO)治疗,压力0.2MPa,吸氧30 min换吸空气5 min,反复2次,总吸氧时间60 min,1次/d。2组均治疗2周,比较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86.2%vs.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腓总神经、胫后神经的SNCV、MNCV及腓肠神经的SNCV均明显增快(P<0.01);对照组腓总神经MNCV明显增快(P<0.01),其他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腓总神经、胫后神经、腓肠神经的SNCV均较对照组增快(P<0.01),而MN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86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控制血糖和口服依帕司他片(50 mg tid×3周)的治疗,3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学评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 治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的各种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尺神经、胫神经和正中神经MNCV及SNC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仅3例患者出现短时间轻度发热、恶心,未予处理自行缓解,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且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与短期应用胰岛素强化降糖纠正高糖状态对其神经损伤的恢复作用.方法 观察200例初诊糖尿病患者的自觉症状如麻木、疼痛及其他感觉异常联合应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评估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及其在经短期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后其受损的神经传导的恢复情况.结果 降糖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33. 3%,NCV测定正常28.57%.降糖治疗前后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积极的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治疗对早期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肌氨肽苷联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8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单药组和联用药组两个组别。观察指标:(1)总有效率;(2)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腓总神经、右正中神经SNCV和MNCV的差异。结果:(1)联用药组相比于单药组总有效率更高,X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2)治疗前两组腓总神经、右正中神经SNCV和MNCV相似,t统计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用药组相比于单药组腓总神经、右正中神经SNCV和MNCV改善更显著,t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肌氨肽苷联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李源  李晓苗  张惠  徐瑞芬  陶国才 《医学争鸣》2008,29(22):2075-2077
目的:运用三磷酸胞苷(c11P)联合阿魏酸钠(SF)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DPN),观察其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方法:将5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用CTP60 mg,SF 500 mg,静脉滴注,1 次/d,对照组25例用VitB(1 100 mg,VitB(12 500μg和SF 500 mg,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4 d.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变化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CTP联合SF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和68%,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TP联合SF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MNCV和SNCV显著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CTP联合SF可有效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天麦消渴片联合安诺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天麦消渴组、安诺仪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4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天麦消渴组加服天麦消渴片,安诺仪组加用安诺治疗仪治疗,联合组给予天麦消渴片联合安诺治疗仪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评估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量化评分(CSS)、尺神经、腓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传导速度(SNCV).结果 治疗12周后,仅天麦消渴组、联合治疗组的HOMA-IR均低于治疗前,HOMA-β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天麦消渴组、联合治疗组的HOMA-IR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HOMA-IR低于天麦消渴组,HOMA-β高于天麦消渴组(P<0.05).治疗后天麦消渴组、安诺仪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67.5%、90.0%、25.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3组(P<0.05).治疗后除对照组外的三组患者的尺神经、腓神经的MNCV、SNCV均快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尺神经及腓神经MNCV、SNCV均快于天麦消渴组、安诺仪组(P<0.05).结论 天麦消渴片联合安诺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好于单用天麦消渴片或安诺治疗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省立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降糖和神经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神经传导速度[正中和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正中和腓总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MNCV、SNCV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MNCV、SN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提高患者血清GSH-Px水平,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与研究中医药综合疗法(中药口服、熏洗、离子导入及蜡疗)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于本院进行诊治的3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0例和治疗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治疗后统计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神经传导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及胫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时间段治疗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及胫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糖尿病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治疗,连用8周。评价治疗后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NCV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帕司他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且患者对其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脉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诊断正中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障碍,观察脉络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及治疗后正中神经、腓神经传导的变化。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显效37例(74%),有效10例(20%),无效3例(6%),总有效率94%,运动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传导速度(SNCV)治疗前后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脉络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盐酸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治疗效果及血清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10月就诊的8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那格列奈片及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及甲钴胺片治疗,分析两组血糖、神经传导速度、血清氧化应激因子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入组时及完成12周治疗后,两组FPG、2 h BG及Hb 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入组时,两组正中神经SNCV、正中神经MNCV、腓总神经SNCV、腓总神经MNCV、SOD、GSH及MD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SNCV、正中神经MNCV、腓总神经SNCV及腓总神经MNCV均快于对照组,SOD、GSH均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片可在不影响血糖控制效果的情况下,有效改善DNP患者的周围神经功能及血清氧化应激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泡脚方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熟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80例2型糖尿病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治疗组采用泡脚方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总疗程60 d。疗程结束后统计分析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总疗效、神经症状发生情况、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65.0%(26/4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3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MNCV、SNCV,腓总神经MNCV、SNC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患者正中神经MNCV、SNCV,腓总神经MNCV、SNC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与红细胞积压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与红细胞积压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泡脚方联合甲钴胺治疗可提高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总疗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四肢疼痛、发凉等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浴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予中药外洗方治疗,对照组用温水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0%,对照组为50%(P0.05)。治疗组治疗后MNCV、SNCV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对照组腓总神经SNCV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两组MNCV、SNCV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外洗(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电生理学角度探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的组织保护机制.方法:采用肌电图仪检测38名糖尿病在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前后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并从电生理学角度再次证实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的组织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i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8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连温胆汤治疗,疗程均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与总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MNCV与SNCV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正中神经的MNCV与SNCV为(52.14±4.20)m/s和(44.28±4.01)m/s,高于对照组(50.04±3.97)m/s和(42.35±3.96)m/s;腓总神经的MNCV与SNCV为(47.58±3.99)m/s和(42.77±4.05)m/s,高于对照组(45.46±4.17)m/s和(40.34±3.92)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82%,高于对照组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9.09%和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具有益气活血、通脉清热作用,治疗DPN有助于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疗效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常辰  李艳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5):792-795
目的 探讨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98例2015年6月-2016年2月间武警浙江省消防总队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木丹颗粒。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生化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全血高切粘度(HBV)、全血低切粘度(LBV)]、临床症状积分(肢体麻木和刺痛感、肢端温度感觉障碍、肢端反射灵敏度和肢体无力感)、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和胫前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并统计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2组TC、TG、HBV及LBV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TC、TG、HBV及LBV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肢体麻木和刺痛感、肢端温度感觉障碍、肢端反射灵敏度、肢体无力感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肢体麻木和刺痛感、肢端温度感觉障碍、肢端反射灵敏度、肢体无力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前神经的MNCV和SNCV水平均较前明显加快(P<0.05),且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前神经的MNCV和SNCV水平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P<0.05)。 结论 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5例DPN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无DPN的糖尿病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NCV、SNCV),从空腹血糖和病程入手,分析神经传导速度与空腹血糖和病程的相关性,并就其MNCV和SNCV在各神经的异常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上的MNCV及SNCV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以及SNCV上,空腹血糖在7mmol/L以上的患者与空腹血糖低于7mmol/L的患者相比并未见明显差异,而病程5年以上者与病程5年以下者存在明显差异.同时,观察组患者SNCV在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上异常率分别为60.00%、56.92%、69.23%,明显高于MNCV(分别为41.54%、38.46%、50.77%).结论:MNCV及SNCV与DPN患者的病程长短呈现正相关.在诊断DPN上,SNCV的敏感性优于MNCV,二者的测定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豁痰通脉饮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挟痰瘀型DPN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糖尿病基础治疗并口服甲钴胺分散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豁痰通脉饮口服,两组用药疗程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经治疗后,两组双侧胫神经SNCV和MNCV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快(P0.05),且观察组双侧胫神经SNCV和MNCV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豁痰通脉饮治疗DPN临床疗效良好,可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有效改善感觉异常、肢体疼痛、麻木等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