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乳腺癌普查和早期诊断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环节.本文从10个方面分别介绍乳腺X线摄影、超声、MRI、核医学和计算机辅助诊断(CAD)以及如电阻抗、电子触诊、热图、光学成像及联合成像等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本期内容是全文中的第2~4大段,主要介绍乳腺超声成像技术、磁共振乳腺成像技术、核医学乳腺成像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超声分子靶向造影剂通过外周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循环之后,与相应受体结合,增强了目标病灶的成像信号,可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疗效评估及靶向治疗等。超声分子靶向造影剂还能通过微泡进行靶向药物或基因递送。纳米级的靶向造影剂还可透过血管内皮进入组织间隙内进行成像或治疗。超声分子靶向造影剂的研究目前多停留在临床前实验阶段,有一些临床试验已经在人体中开展,初步证实了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超声分子靶向造影剂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对比超声心动图是分子影像学的一个分支,它是通过静脉注入微泡和微泡造影剂,增强感兴趣区与背景超声信号的差别。经改进后研制成靶向造影剂,即通过主动或被动机制对特定类型的细胞或组织进行定位。对比超声心动图已逐步成为临床心血管医师的有力工具之一。不同于依赖解剖、生理或代谢异质而成像的传统成像技术,具有靶向成像或活性成像的造影剂可以对特定靶向分子的细胞过程进行成像。因而,我们可以更早期地探查疾病,对疾病进行更详细的分层(例如:有活性/无活性),通过对分子生物标志物成像客观监测最新的治疗方法的成效及预测疾病的发生、进展。以下,将分述造影剂在临床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唐红 《西部医学》2013,(4):481-483
靶向超声造影剂是指将特异性配体连接到超声造影剂表面,使其能主动地与靶器官或靶组织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并通过超声造影技术显示靶器官或组织分子水平的病理变化,产生特异性超声靶向分子显影。近年来,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了可喜成果。本文就靶向超声造影剂的显影原理、组成及理化特性、制备及超声靶向分子成像、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等研究现状与展望做一述评,以供基础与临床的广泛、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使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所有临床学科都与超声医学有或多或少的关联,超声影像技术几乎达到临床各科无所不用的程度,不仅弥补了放射学和核医学诊断方法的部分不足,而且在某些方面取代了放射学和核医学,从而使超声医学不仅成为所有影像学诊断方法中应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普及速度最快的一项基础检查技术,而且正在向功能评价、靶向治疗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6.
唐红 《西部医学》2017,29(4):445-449+454
【摘要】 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剂的广泛应用,弥补了常规超声诊断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但超声空间分辨率及敏感性仍然较低。随着超声分子探针的兴起,多功能超声造影剂已成为当前超声分子影像学研究的热点,与其他影像技术相结合,可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多功能超声造影剂包括靶向超声造影剂、多模态造影剂及基于超声成像的诊疗一体化造影剂,以超声分子显像为核心,结合X 射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T)成像、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和荧光成像等其他技术优势,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以细胞和/或分子为成像靶点,利用图像可视化细胞功能及追踪分子过程,直观地反映体内生理和病理变化过程。多功能超声造影剂的研究有助于对疾病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通过携载基因或药物的方式可对疾病进行诊断后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超声分子成像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为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针对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原理、发展及其在冠心病诊治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王亮凯  张波 《医学研究杂志》2024,53(4):177-180, 184
超声分子成像(ultrasound molecular imaging,UMI)是一种特异性的超声成像技术,可同时完成解剖和分子成像,在分子水平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进展监测、治疗以及疗效评估。微泡(microbubbles,MBs)是最为常见的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UCAs),在其表面连接特异性抗体或配体构建靶向微泡(targeted microbubbles,tMBs)可实现UMI。平台化靶向微泡(multitargeted microbubbles,MT_MBs)是一种专用于临床前研究中的商业化MBs,可在短时间内实现tMBs的构建,并规范化tMBs的制备过程和成像步骤。但是,目前人们对于MT_MBs知之甚少。因此,本文将对MT_MBs的成分、结构、特点、优势、UMI相关临床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以及不足之处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应用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陈少敏  宾建平 《医学综述》2008,14(7):1026-1028
利用超声微泡表面固有的生物学特性或通过特殊处理将特定配体连接于超声微泡表面可构建成靶向超声微泡,靶向超声微泡经静脉注入后能靶向性聚集并较长时间滞留于靶组织或靶器官中,并通过对比超声产生分子水平成像。实验研究表明,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技术可无创性的定量评价靶组织或靶器官的"炎症",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  相似文献   

10.
肿瘤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传统的检查方法难以从分子水平早期诊断肿瘤。光学分子成像技术是一种采用光学成像,通过分子荧光标记靶向目标,形成光学分子影像进行肿瘤早期非侵入诊断的方法。光学分子探针是光学分子成像技术的核心,如何设计出具有靶向性和高度亲和力的理想探针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同时随着新型成像仪器的开发和光学分子探针的不断发展,光学成像技术将不断完善,成为临床分子水平早期诊断肿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已成为技师和临床医师评估胰胆管系统的重要影像学手段.本文简单介绍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的成像原理、成像技术、相关技术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摄影技术CR、DR等大型设备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作为医学影像信息的载体——胶片,它的成像方式也正在向图像清晰、对比度丰富,即激光成像系统的方向发展。由于医用摄影设备的不断更新,数字化产品的广泛使用,使具有很高清晰度及灰度级的医用激光成像系统取代了以往X线直接使胶片感光的成像方式。成像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  相似文献   

13.
14.
15.
孙臣义 《中外医疗》2016,(23):193-195
目的:探究肿瘤影像诊断中MRI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6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对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0.5~18 cm为病灶直径区间,病灶边界较清,以类圆形或小规则分叶状肿块影为主要表现形式。 T1W1以低信号为主,T2W1呈现出不均匀高信号状态,肿块表现出较高信号现象,而间隔以相对低信号为表现形式。结论在肿瘤影像诊断过程中,MRI弥散加权成像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18.
颈部外伤后常用X线平片检查,但CT和MRI检查能提供进一步有用信息,应该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使用自制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USPIO)探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性浸润的磁共振征象及其价值,并以钆喷酸葡胺对比剂(Gd-DTPA)增强作为对比.方法 25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高脂饮食诱导建模,同期对照10只,分别于10、12、14、16、18周采用1.5 T磁共振扫描仪常规成像观察(T1WI,T2WI,T2*WI),及USPIO增强和Gd-DTPA增强观察.USPIO使用剂量为0.5 mmol Fe/kg 体重,而Gd-DTPA使用剂量为0.25 mmol/kg体重.磁共振图像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高脂饮食可以成功诱导动物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磁共振连续常规观察,可观察到血管壁增厚表现及脂质核心、纤维帽等斑块成分,USPIO增强后脂质核心信号下降,纤维帽显示更佳,提示斑块内有炎性细胞浸润,并且普鲁士蓝染色及电镜均证实纳米铁颗粒被斑块内活性巨噬细胞所吞噬.Gd-DTPA增强显示斑块成分不佳.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过程可通过常规成像进行监测.USPIO增强能帮助鉴定斑块内成分,同时也直接反映斑块内的炎性过程.因为具有更低的毒性和更宽的观察窗,USPIO较Gd-DTPA更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