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份新的研究表明,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生育酚)的高血浆浓度并不能减少心肌梗死(MI)的发生率,事实上,γ-生育酚还可能增加MI的风险。 由于这些化合物都是抗氧化剂,所以人们假设其都能预防血栓(plaque)的形成。血栓形成是由于LDL-胆固醇氧化受阻所致,虽然有些研究检查过  相似文献   

2.
杏仁富含脂肪,高温环境下药材容易劣变[1],杏仁中所含生育酚(主要是α-生育酚、γ-生育酚和δ-生育酚)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杏仁饮片的品质[2]。生育酚的稳定性顺序为:α-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抗氧化作用则相反[3]。本实验采用加速陈化方法,观察高温环境下常规包装、真空包装和可食用膜包装保藏方法对杏仁饮片中3种生育酚稳定性影响与保护作用,为寻找保藏杏仁有效方法提供依据。1材料与仪器杏仁购于郑州大成药材行,脱去种皮,加麦麸炒至微黄;大豆分离蛋白由吉林不二蛋白有限公司生产,水分4.9%,粗蛋白89.8%,水溶氮素93.2%,pH 6.96,凝胶值3…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国产NucleosilC_(18)层析柱与岛津产其它部件组成HPLC系统,通过内标法(以国产α-醋酸生育酚为内标)测定人血清视黄醇、α-生育酚、γ-生育酚及β-胡萝卜素含量。血清100μl经正己烷提取,氮气挥干,溶于100μl流动相(甲醇:乙腈:氯仿为25:60:15),进样50μl,以1.5ml/min速度洗脱,一次完全洗脱需13min。根据待测组份与内标峰面积比定量。视黄醇、α-生育酚、γ-生育酚及β-胡萝卜素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是0.05、2.06、0.10及0.16μg/ml血清;梯度浓度平均回收率分别是93.83±3.05%,101.51±4.52%,96.42±1.28%及99.11±6.31%。日内变异系数小于4%,日间小于5%。本法已用于实验及人群研究中上述维生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粗棕榈油常含有高浓度的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E,从中曾检出多达13种类胡萝卜素及其异构体,其中β-胡萝卜素和α-胡萝卜素是主要成分,而维生素 E 类主要是γ-生育三烯酚、α-生育三烯酚和α-生育酚。C_(30)柱与 C_(18)柱相比有更长的保留时间和较高的选择性,因此对极性和非极性胡萝卜素有更好的分辨率。作者开发了一个以 C_(30)柱同时分离和定量棕榈油中主要的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E 的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E是高级哺乳动物血清及细胞内大量存在的脂溶性抗氧化物质之一,它在生命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其生物药效功能,尤其是其抗氧化的性质。尽管γ-生育酚是人们食物中的最主要的类型,但α-生育酚与人生理关系最为紧密,因而,也成为科学界研究最为广泛的维生素E的类型之一。在癌症研究中,α-生育酚并未有明显的药理效应,但是其衍生物的药理效应是较为明显的,加之其在体内的吸收、运输及生物相容性。因而,对此类衍生物的研究,近年来也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α-生育酚对神经元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神经元细胞进行分组,分为:(1)正常对照组,(2)单纯氧自由基损伤组,(3)α-生育酚保护组。利用Fenton反应造成神经元细胞氧自由基损伤,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神经元JC-1染色结果,并检测各组神经元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性。结果(1)JC-1染色结果分析:α-生育酚保护组神经元线粒体功能强于单纯氧自由基损伤组。(2)SDH和CCO酶活性分析:α-生育酚保护组神经元SDH和CCO酶活性高于单纯氧自由基损伤组。结论α-生育酚可以有效对抗氧自由基对神经元线粒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从花CarthamustinctoriusL.油的块状物中分离到3个新的5-羟色胺衍生物:4,4"-双(N-p-香豆酰基)-5-羟色胺(Ⅰ),4-[N-p-香豆酰基]-5-羟色胶-4"-基]-N-阿魏酰基-5-羟色胺(Ⅱ)和4,4"-双(N-阿魏酰基)-5-羟色胺(Ⅲ),其结构式如下:Ⅰ~Ⅲ有抗氧和消除游离基活性。在硫氨酸铁实验中,其抗氧活性均强于α-生育酚,与丁基化羟基茵香醚(BHA)的活性相仿。在α,α-二苯基-β-苦基偕踪讲(DPPH)基的实验中,其清除DPPH游离基的活性与BHA和α-生育酚的活性程度相同。从红花油块中分到新的抗氧化合物@陈笔岫…  相似文献   

8.
应用丙炔苯丙胺(一氨氧化酶抑制剂)和α-生育酚,或者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似能延缓中度严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功能性退化的损伤。丙炔苯丙胺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能减少神经元损伤。也能增加儿茶酚胺浓度。儿茶酚胺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识别缺陷。α-生育酚与细胞膜相互作用,限制自由基并阻断损伤细胞的链反应。美国研究人员从23个中心征集了342例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了随机安慰剂  相似文献   

9.
【立论依据及设计思路】 血吸虫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重大传染病,虫卵既是主要致病因子,又是传播的关键环节。迄今唯一有效杀虫药物吡喹酮虽能杀虫但不能清除沉积宿主肝脏和肠系膜静脉中的虫卵,且已发现吡喹酮耐药虫株,故研发血吸虫病新型防治药物刻不容缓。众多研究确证α-生育酚可明显促进哺乳动物的生殖性能,但对无脊椎动物血吸虫的生殖作用未见报道。我们第一次证实α-生育酚喂食感染血吸虫小鼠,可显著抑制血吸虫的发育成熟。课题组拟进一步结合体内外实验,以揭示α-生育酚抑制血吸虫性成熟的分子基础及相关机制。 【实验内容】 (1)α-生育酚对感染小鼠血吸虫性成熟抑制作用的时间、剂量效应研究:确定作用的最佳喂食时间和最佳浓度。(2)α-生育酚抑制血吸虫性成熟的宿主普适性研究:新增SD大鼠、新西兰兔等为血吸虫感染模型。(3)综合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和RNAi等技术研究α-生育酚抑制血吸虫性成熟的作用机制。 【材料】 α-生育酚、Balb/c小鼠、SD大鼠、新西兰兔、阳性钉螺、RNAi尾蚴、蛋白质纯化试剂盒及定量试剂盒、荧光正置显微镜、细胞因子芯片、双向电泳、质谱等。 【可行性】 本项目所涉及技术本课题组均已掌握,可满足项目所需的全部实验条件。前期阶段性研究已表明,α-生育酚喂食血吸虫感染小鼠,可显著抑制血吸虫发育为成熟虫体。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进一步发现,α-生育酚可显著导致血吸虫副肌球蛋白、糖原磷酸化酶等基因的表达水平。 【创新性】 我们首次提出通过α-生育酚抑制血吸虫的性成熟和产卵来防治血吸虫病。本研究若取得预期效果,将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和血吸虫病现场防治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PPARα/γ双重激动剂,提高其降糖活性,为以后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方法:应用Schrodinger Suite 2009中的Glide模块对drug-like数据库进行高通量虚拟筛选,对筛选出的结构利用"Core Hopping"模块进行修饰,利用Gromacs 4.0软件包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将PPARα/γ的空载蛋白及其与选出的配体小分子复合物体系分别进行10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最后应用Qikprop模块做ADME(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预测来推测这些化合物的成药可能性。结果:设计出一系列新的PPARα/γ双重激动剂。用分子对接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了新激动剂和PPARα/γ的相互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的激动剂ragalitazar相比有更好的结合能力。通过ADME预测得出设计出的化合物均符合类药5原则。结论: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得到的小分子与PPARα/γ的结合能力理论上优于激动剂ragalitazar。预期这些化合物可能成为新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自1922年Evans和Bushop首先证明在雌性大鼠妊娠时有一种必需的物质,并将它命名为维生素E(VE)以来,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最初曾用于治疗不孕症、习惯性流产及先兆性流产等,因此VE又称生育酚。目前自然界存在的VE共有8种,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α、β、γ、δ生育酚(Tocopherol)和生育酚胺(生育三烯醇Tocotrienol),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一种测定红细胞内α-生育酚含量的较好方法。方法:将含有生育酚的肝素抗凝血离心后吸出血浆,剩余的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后用氢氧化钾皂化,并加入联苯三酚以防止α-生育酚被氧化。再用正已烷提取红细胞内的α-生育酚,并进行高效液相层析。结果:α-生育酚浓度为0.927~9.267 μmol/L,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为0.323μmol/L,变异系数1.3%,回收率100.2%。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重复性好,并可从细胞水平上了解机体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浓度α-生育酚对神经元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方法: 培养SD胎鼠皮层神经元细胞作为实验对象. 将神经元细胞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氧自由基损伤组和不同浓度α-生育酚处理组(10,20,40和80 mg/L). 用Fenton反应对神经元细胞膜造成损伤. 在损伤后1及2 h分别对各组神经元进行PI染色,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细胞膜的损伤情况,并用TBA法检测神经元细胞外液中丙二醛(MDA)生成量. 结果: 80 mg/L浓度α-生育酚可减少氧自由基对神经元细胞膜的损伤, 且可减少MDA生成量. 结论: 80 mg/L浓度α-生育酚可以有效对抗氧自由基对神经元细胞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cAMP,cGMP及cAMP磷酸酯对艾氏腹水癌细胞中DNA聚合酶α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说明这些化合物对无细胞体系中DNA聚合酶α无作用。反之浓度为5×10~(-7)M/ml的cAMP、cAMP-丁酯及cAMP-苄酯能抑制完整腹水癌细胞中DNA聚合酶α的活性,而cAMP-环己酰胺则无此作用,说明这些化合物是通过抑制DNA前身参入DNA而不是直接抑制DNA聚合酶催化的聚合反应。并且此抑制作用与化合物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药效团和分子对接等模拟方法,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肝X受体α(LX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l(ABCA1)通路发现中药中具有降脂作用的潜在活性化合物。方法首先,选择PPARγ和LXRα作为研究载体,分别构建其激动剂的药效辨识模型。通过对药效团模型的验证与评价,获得PPARγ和LXRα的最优药效团模型。随后,利用最优药效团模型筛选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TCMD),结合Lipinski五规则及化合物与药效团模型的匹配度,得到初筛化合物。最后,利用分子对接方法进一步精简筛选结果,保留对接打分值较高的化合物,并分析其关键氨基酸,分别得到PPARγ和LXRα的潜在激动剂。结果本研究构建了PPARγ激动剂的最优药效团模型,包括1个氢键受体、1个疏水基团和2个芳香基团;LXRα的最优药效团模型,包括2个氢键受体、1个疏水基团和2个芳香基团。同时利用分子对接方法构建PPARγ和LXRα的蛋白三维模型,并将其用于分子对接研究。结合药效团及Lipinski五规则的筛选结果,分别获得20个和180个初筛化合物。依据筛选标准(打分值和关键氨基酸),最终确定鹰爪木脂醇和桧双黄酮为PPARγ的潜在激动剂,栝楼酯碱和刘寄奴酰胺为LXRα的潜在激动剂。筛选得到的PPARγ和LXRα潜在激动剂可以通过分别作用于PPARγ-LXRα-ABCA1通路上的对应靶标协同发挥降脂作用。结论本研究高效、快速的筛选了TCMD中具有潜在活性的PPARγ和LXRα激动剂,用于协同上调ABCA1的表达,为高脂血症的药物研发提供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菊科植物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灯盏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了2个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1-羟基-2,3,5-三甲氧基Shan酮(1-hydroxy-2,3-5-trimethoxy xanthone,Ⅴ),1-(2‘-γ-吡喃酮)-6-咖啡酰基-α-D-吡喃葡萄糖苷(1,2‘-γ-pyranone)-6-caffeoyl-α-D-pyranoglucose,Ⅵ)。结论 化合物Ⅴ、Ⅵ,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Ⅵ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粘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它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11月9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较高的早期儿童摄入α-生育酚与儿童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升高的几率较低具有相关性。来自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Jennifer A.Woo Baidal博士及其同事评估了儿童早期维生素E(α-生育酚)摄入量与儿童时期ALT水平相关的程度。528名儿童的母亲在幼儿访问期间(中位数3.1年)完成了有效的食物频率问卷,而在儿童中期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贫血患儿体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方法对SLE患儿和正常儿童体内的TNF-α和IFN-γ水平进行检测,并观察TNF-α和IFN-γ水平对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与BFU-E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正常儿童体内的TNF-α和IFN-γ水平明显低于SLE伴贫血患儿。TNF-α和IFN-γ会对正常骨髓CFU-E与BFU-E集落的形成产生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会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 SLE患儿血清中存在着能对造血干细胞产生抑制的物质;TNF-α和IFN-γ可能是引发SLE患儿贫血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验证补充α-生育酚(维生素E)、β-胡萝卜素或两者同时对先前未知冠心病者发生心绞痛的影响,芬兰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RapoIa医生等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参加α-生育酚、β-胡萝卜素癌症预防研究的29133人是芬兰的男性吸烟者,年龄50~69岁,其中22269人未知患有冠心病,对他们进行了心绞痛发生情况随访。 参加者随机接受50mg/dα-生育酚,或20mg/d β-胡萝卜素,或两者同时,或安慰剂。发生率统计限定在第一次出现典型心绞痛。在平均4.7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表达乙肝病毒的HepG2.2.15细胞的协同致凋亡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方法定量测定细胞成活力,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阶梯状条带分析有无凋亡。结果1 000U/mL IFN-γ单独或与5ng/mL TNF-α联合能诱导表达乙肝病毒的HepG2.2.15细胞凋亡。用拉米夫定抑制乙肝病毒能降低IFN-γ和TNF-α对HepG2.2.15细胞的致凋亡作用。结论IFN-γ和TNF-α对表达乙肝病毒的HepG2.2.15细胞有协同致凋亡作用。拉米夫定能降低IFN-γ和TNF-α对HepG2.2.15细胞的致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