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垂体腺瘤中血管生成及其与肿瘤侵袭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CD3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白细胞分化抗原)蛋白在垂体腺瘤中表达,探讨抗CD34单抗标记肿瘤血管生成与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集近年我科经手术切除的44例垂体腺瘤标本及6例正常垂体组织,均经4%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回顾这些病例的详细临床资料,联合运用Knosp影像学标准及任祖渊标准,参考术中情况,将肿瘤标本分为侵袭组与非侵袭组;然后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到这50例标本中抗CD34单抗标记肿瘤血管生成(其指标为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情况;分析肿瘤血管生成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内在关系。结果: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既物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膝瘤组中显著高表达,在非侵袭性腺瘤组及正常垂体组中也有一定表达,抗CD34单抗标记的肿瘤血管生成情况与全体腺瘤侵袭性密切相关(P<0.001),非侵袭组及正常垂体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抗CD34单抗标记的肿瘤血管生成情况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腺瘤侵袭性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2.
PTTG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表达与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近年我科经手术切除的44例垂体腺瘤标本及6例正常垂体组织,均经10%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联合运用Knosp影像学标准及任祖渊标准,参考术中情况,将肿瘤标本分为侵袭组与非侵袭组;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这50例标本中PTTG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TTG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内在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PTTG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显著高表达,在非侵袭性腺瘤组中有一定表达,在正常垂体组织中未见表达。结论 原癌基因PTTG表达水平和垂体腺瘤侵袭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腺瘤侵袭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Fascin和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Fascin及MVD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4例侵袭性和21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Fascin蛋白表达水平,计数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Fasicn蛋白的表达、MVD计数的差异,以及侵袭性垂体腺瘤中Fascin的表达与MVD计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Fascin蛋白表达及MVD计数均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增高。侵袭组中Fascin蛋白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Fascin的高表达以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判断垂体瘤侵袭性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与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西南医院近年经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完整的78例垂体腺瘤标本及5例正常垂体组织,均经10%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联合运用Knosp影像学标准及任祖渊标准、参考术中情况,将肿瘤标本分为侵袭性与非侵袭组;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这83例标本中CXCR4蛋白表达情况;分析CXCR4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内在关系。结果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CXCR4蛋白在正常垂体组织中及垂体腺瘤中均有表达,但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P<0.01);在不同组织类型的垂体腺瘤中也均有表达,但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初步提示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水平和垂体腺瘤侵袭性相关,与组织类型无关。CXCR4可作为评价肿瘤侵袭性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垂体腺瘤bFGF表达、血管形成与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FGF )表达、肿瘤血管形成在垂体腺瘤侵袭性中的意义.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ABC法)检测 39例侵袭性垂体腺瘤、19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4例正常垂体腺组织中 bFGF的表达,并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8-RA)免疫组化染色来计数垂体腺瘤的血管数量(微血管密度),探讨二者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 结果:bFGF的表达、肿瘤血管形成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侵袭性垂体腺瘤bFGF表达水平、血管计数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正常垂体腺组织,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与正常腺组织间则无显著差异(t=1.469,P>0.05);侵袭性腺瘤中bFGF表达水平与肿瘤微血管数量呈正相关(r=0.361,P<0.05). 结论:bFGF可能通过促血管生成作用刺激垂体腺瘤生长与侵袭.  相似文献   

6.
陈锋  俞文华  朱强  车志豪  王昊  董晓巧  许培源  张祖勇  傅林  杜权  陈军 《浙江医学》2011,33(11):1580-1582,1585
目的探讨肿瘤侵袭相关基因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将80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组42例和非侵袭组38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PN、VEGF蛋白的表达。检测CD34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这些指标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侵袭组的OPN、VEGF表达均较非侵袭组增高(均P〈0.05),其MVD值也较非侵袭组增高(P〈0.01),但这些指标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PN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2.P〈0.01)。结论OPN影响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改变可能与促使肿瘤血管形成有关。OPN、VEGF和MVD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评估预后的良好生物学指标,三者联合检测有望更客观评价垂体腺瘤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LGF)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VEGFR-1)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与垂体腺瘤侵袭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7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按侵袭性垂体腺瘤综合判定方法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LGF和VEGFR-1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PLGF和VEGFR-1 mRNA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PLGF和VEGFR-1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57例垂体瘤患者中,30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27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组PLGF和VEGFR-1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PLGF和VEGFR-1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参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垂体腺瘤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P53蛋白及mRNA表达的检测和相关性比较,探讨PTTG、bFGF和P53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63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按侵袭性垂体腺瘤综合判定方法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TTG、bFGF和P53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PTTG、bFGF和P53 mRNA 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PTTG、bFGF和P53表达水平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63例垂体瘤患者中,34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29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PTTG、bFGF和P53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侵袭性腺瘤组中PTTG与bFGF mRNA的表达成正相关(r=0.81,P《0.01); bFGF与P53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2,P《0.01); PTTG与P53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9, P《0.01).结论 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PTTG、bFGF和P53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密切相关,三者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高表达常同时存在;PTTG、bFGF和P53三者相互协同作用促进细胞增殖、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导致垂体腺瘤侵袭性增强;三者可以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娄四龙  霍钢  郑履平  戴勤弼 《重庆医学》2007,36(19):1943-1945
目的 探讨p53、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63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53、bFGF蛋白的表达,检测CD34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RT-PCR法检测p53、bFGF mRNA 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p53、bFGF和MVD表达水平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63例垂体瘤患者中,34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29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p53、bFGF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其MVD计数也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侵袭性腺瘤组中p53与bFGF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2,P<0.01); p53 mRNA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69,P<0.01);bFGF mRNA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81,P<0.01).结论 p53、bFGF、MVD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评估预后的良好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147、MMP-9和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垂体腺瘤标本的CD147、MMP-9及VEGF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CD147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和93.1%,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23.8%和52.4%(P<0.05);MMP-9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58.6%和86.2%,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14.3%和42.9%(P<0.05);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1%和96.6%,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9.1%和57.1%(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的CD147、MMP 9和VEGF表达两两呈正相关(P<0.05),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CD147、MMP-9和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D147、MMP-9及VEGF的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有效指标;在肿瘤侵袭生长过程中,CD147与MMP-9、VEGF的产生有关,VEGF与MMP-9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  相似文献   

11.
垂体腺瘤中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垂体肿瘤与4例正常脑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蛋白在4例正常脑组织中全部表达,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EN蛋白表达高于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不同功能类型的垂体腺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PTEN蛋白表达在无囊变、卒中垂体腺瘤组中高于有囊变、卒中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垂体瘤的发生发展中存在PTEN基因失活现象,并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恶性侵袭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用50例垂体腺瘤标本,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局限性垂体腺瘤(n=22)和侵袭性垂体腺瘤(n=28),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测定标本中PTTG、VEGF的表达水平,并进行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侵袭组垂体腺瘤标本中PTTG、VEGF表达水平比局限组显著增高(P<0.05)。在侵袭组垂体瘤中,PTTG的表达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762,P<0.01),提示两指标的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呈正相关。结论垂体腺瘤中PTTG、VEGF表达水平与其侵袭性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垂体腺瘤侵袭性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37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CNA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P<0 05),复发组高于非复发组(P<0 01).结论 PCNA蛋白表达异常与垂体腺瘤的发生及侵袭性有关,它的表达情况可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Ki-67蛋白表达与肿瘤增殖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特性,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搜集56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综合资料,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利用MIB-1检测Ki-67标记指数,了解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增殖能力。结果:Ki-67的表达在侵袭性腺瘤组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组。各种类型的垂体腺瘤(PRL腺瘤、GH腺瘤、ACTH腺瘤、非功能性腺瘤)其侵袭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侵袭性腺瘤组和非侵袭性腺瘤组在肿瘤大小、瘤内出血坏死、囊变发生率等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多为大腺瘤,肿瘤出血、坏死、囊变发生率高,肿瘤增殖能力强。Ki-67标记指数可作为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来探讨它与垂体腺瘤侵袭和增殖能力及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垂体腺瘤标本60例,其中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分别为30例和25例,复发性垂体腺瘤(非侵袭性)5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PCNA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CNA表达阳性率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分别为50%和16%,复发性与非复发性垂体腺瘤分别为80%和34.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PCNA与垂体腺瘤侵袭、增殖能力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李强  莫业和  刘运生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28-243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的42例垂体腺瘤标本中侵袭性垂体腺瘤27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5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IF-1α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并对侵袭组与非侵袭组的HIF-1α蛋白、HIF-1αmRNA表达及不同大小肿瘤HIF-1α蛋白表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非侵袭组垂体腺瘤中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与侵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P=0.005);而HIF-1αmRNA在侵袭组的表达水平与非侵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1,P=0.329);垂体腺瘤直径>30 mm者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直径10~30 mm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41)。结论 HIF-1α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增加,并且与垂体腺瘤侵袭行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发生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56例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组)32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非侵袭性组)24例]标本中HIF-1α、VEGF的表达。结果侵袭性组HIF-1α强阳性表达率、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1%、93.8%,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的16.7%、50.0%(均P<0.05);侵袭性组VEGF强阳性表达率、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96.9%,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的12.5%、45.8%(均P<0.05)。侵袭性组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942,P<0.05),非侵袭性组HIF-1α与VEGF的表达无相关性(r=0.176,P>0.05)。结论HIF-1α、VEGF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别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参考指标。HIF-1α、VEGF在肿瘤侵袭及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Gal-3对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将垂体腺瘤标本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IHC)分别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Gal-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侵袭组垂体腺瘤中Gal-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组.结论 垂体腺瘤细胞过度增殖,是导致垂体腺瘤侵袭性产生的基础.Gal-3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明显增强,提示Gal-3可能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促进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导致肿瘤的侵袭性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pituitaryadenoma)中细胞粘附分子(CD44)的表达,探讨CD44对垂体腺瘤诊断及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的方法检测 2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 1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 6例复发性垂体腺瘤中CD44s、CD44v5蛋白的表达。结果: 2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中CD44s、CD44v5阳性率分别为 75%、35%, 1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CD44s、CD44v5阳性率分别为 27. 8%、22. 2%, 6例复发性垂体腺瘤中CD44s、CD44v5阳性率分别为 100%、66. 7%。CD44s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及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其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1),CD44v5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率均较低,无显著性差异(P>0. 05),但在复发性垂体腺瘤中有较高表达率。结论:CD44s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呈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关,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一个诊断指标。CD44v5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较低,与垂体腺瘤生长方式无关。复发性垂体腺瘤中CD44s、CD44v5的高表达表明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P53蛋白以及细胞增殖指数Ki-67在垂体腺瘤中表达情况检测和相关性分析,探讨PTTG、Survivin、P53和Ki-67指数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将48例垂体腺瘤分为侵袭组、非侵袭组和复发组,免疫组化检测PTTG、Survivin、P53和Ki-67指数的表达,分析三组垂体腺瘤PTTG、Survivin、P53蛋白和Ki-67指数的表达差异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侵袭组和复发组PTTG、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均较非侵袭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TTG、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相互之间均呈正相关(<0.01)。Ki-67在侵袭组、非侵袭组、复发组均有表达,各组间表达相差无显著性。结论PTTG、Survivin和P53蛋白的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复发密切相关。PTTG、Survivin和P53蛋白可作为预测垂体腺瘤侵袭性及可能复发的生物学指标,也可作为指导术后个体化治疗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