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 VR、MPR及CPR重建技术在茎突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21例患者经128层螺旋CT平扫后行VR、MPR及CPR等图像后处理,测量其双侧茎突的长度和内倾斜角度.结果 21例患者(42侧)茎突均清晰显示,茎突长度> 30 mm者24侧(57.1%),内倾斜角>25°者31侧(73.8%).结论 128层螺旋CT MPR和VR重建技术能准确诊断茎突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陈小丽 《中外医疗》2012,31(7):188-189
目的探讨三维重组技术在茎突综合征多层CT检查中的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例拟诊茎突综合征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利用多平面重组技术测量双侧茎突的长度、方位,利用容积再现技术评价茎突的形态。结果 20例患者40侧茎突中,11侧茎突长度〈2.8cm,29侧茎突长度为2.8~7.2cm(其中22侧长度〉3cm)。22侧茎突内偏斜〉25°,3侧茎突前偏斜〉25°,分节型茎突8侧,末端弯曲3侧,颈动脉受压5侧。结论多层CT容积再现技术可清晰观察茎突的全貌,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其长度、方位的测量可靠,茎突与周围结构关系显示直观,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贾绪银  周轲 《安徽医学》2012,33(10):1363-1364
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DTS)技术显示颞骨茎突的方法,以及该技术在诊断茎突过长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治疗的30例茎突综合征患者,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一是用数字X线机进行断层摄影和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同一个茎突的正侧位长度和角度分别在两种检查方法下进行观察。结果在茎突正位长度,内倾角以及侧位前倾角,两种方法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侧位断层图像,两种方法检测,X线机检测的茎突长度明显小于CT的测量值,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倾角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对颞骨茎突进行测量,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基本上可达到CT检测的标准,辐射小、费用低,在对茎突过长综合征的诊断中,拥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茎突过长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7例茎突过长病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进行MPR、VR等重建成像,测量茎突的长度,以茎突长度>3.0 cm作为异常。结果128多层螺旋CT能对患者茎突的具体形态特征、长度等予以明确显示,47例84侧茎突显示过长。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茎突过长综合征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对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洪巍  李晓红  宋贵良  秦秀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51-52,F0003
目的探讨茎突CT薄层冠状扫描诊断茎突综合征的价值。方法测量18例双侧茎突的长度、内倾角度数。结果 18例32侧长度均超过3.0cm,2例虽长度3.0cm,但内倾角20°;符合茎突综合征的诊断。结论茎突CT薄层冠状扫描能清晰显示茎突的长度、形态,走行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一种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双层螺旋CT改进扫描技术后对人体茎突的显示、观察及测量,为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最可靠的依据.方法 采用双层螺旋CT并改进扫描技术对48例临床疑似茎突综合征的患者扫描,后重建原始数据,再多层面重建及三维重建,观察、测量茎突的形态、长度、粗细、倾斜角度及发育变异等内容.结果 48例患者的双侧茎突均得到完整、清晰的显示,茎突长度2.7~6.8 cm,其中>3 cm者42例,双侧茎突均过长者30例,左侧茎突过长者8例,右侧茎突过长者10例,向内向前倾斜角度>40°者17例(侧),向内向前倾斜角度<20°者9例(侧).结论 经过改进后的双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人体茎突的显示及测量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茎突综合征提供最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茎突综合征(SP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临床拟诊断SPS的患者32例,行MS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双侧茎突的长度和茎咽距。结果:32例患者64侧茎突全部显示,其中16侧茎突长度30 mm;48侧茎突长度为30~68 mm,平均(32.0±5.6)mm。13侧茎咽距20 mm,平均(23.0±2.2)mm。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多平面、多角度清晰地显示茎突的立体解剖及其与临近组织的关系,并可直接精确地测量茎突的长度和咽侧壁之间的最短距离,为临床诊断SPS提供可靠依据,并能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手术路径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茎突综合征的CT影像资料,测量茎突长度与偏斜角度.结果:茎突过长28例,茎突偏斜角异常5例.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包括曲面重建CPR)在诊断茎突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拟诊为茎突综合征并行64排螺旋CT扫描的18例患者,分别行三维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包括曲面重建CPR)等图像后处理,测量其双侧茎突的长度和内倾斜角度。结果:18例患者(36侧)均通过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及VR和MPR(包括CPR)重建,36侧茎突中35侧显示清晰,其中1例左侧茎突缺如。茎突长度〉301mm者23侧(63.9%),内倾斜角〉25度者32侧(88.9%)。双侧茎突长度均〈30mm,同时双侧内倾斜角均〈25度者仅有1例。结论:茎突过长结合角度异常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重要依据。64排螺旋CTMPR和VR重建能清楚、直观地显示茎突在三维空间的全貌,准确地测量其长度、角度以及反应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一种较准确、且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测量茎突与扁桃体间距在茎突综合征( SP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茎突综合征的40例(80侧)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 MPR)技术测量茎突的长度、向内偏斜以及茎突与扁桃体间距。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茎突与扁桃体间距与茎突长度、方位角之间的相关性及茎突与扁桃体间距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中茎突与扁桃体间距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茎突与扁桃体间距与茎突长度、向内偏斜角均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751、-0.318,P<0.01)。茎突与扁桃体间距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当茎突与扁桃体间距诊断阈值为10.65mm时,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92.5%,均较高。结论:茎突与扁桃体间距缩短在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诊断效能,可作为诊断依据。多层螺旋CT在茎突测量中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茎突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4例茎突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院后利用多层螺旋CT测量其茎突的长度和范围,进行图像处理和三维重建,统计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茎突综合征的准确性。结果54例茎突综合征患者中,左侧茎突长度在25~30 mm区间者9例,30~45 mm区间者11例,超过45 mm者8例,平均值为(32.84±12.74) mm;右侧茎突长度在25~30 mm区间者8例,30~45 mm区间者12例,超过45 mm者6例,平均值(31.41±11.65) mm;左侧茎突与颅底平面倾角在0°~20°者15例,20°~40°者0例,超过40°者15例,平均值分别为(10.38±1.96)°和(52.71±11.62)°;右侧茎突与颅底平面倾角在0°~20°者10例,20°~40°者1例,超过40°者13例,平均值分别为(11.62±2.05)°和(53.64±10.68)°。结论多层螺旋CT成像清晰准确,相较于传统方法精度更高,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茎突综合征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22例茎突综合征,重点分析CT扫描茎突的优点,提出望咽距的大小与望突综合征有着密切的关系.肯定了CT是检查茎突的有效方法.同时,对在该综合征的病因及治疗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茎突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疑为茎突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图像后处理,然后测得茎突的长度、内倾角和前倾角。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能清晰地显示茎突长度、大小、形态、走向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是最佳显示茎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对术前准备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 MSCT)三维后处理技术对正常人群茎突形态、长度、方位角进行观察,与临床确诊茎突综合征( SPS)的患者的茎突进行对比,探讨形态长度、方位角及茎突形态对SPS诊断的价值。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的容积再现( VR)和多层面重建( MPR)技术对146例292侧非SPS人群茎突和46例66侧临床确诊为SPS的茎突进行评估及测量,评估茎突的形态、测量茎突的长度及方位角。结果将对照组分为<20岁,20~40岁及≥40岁3组,各组茎突长度平均值为(21.27±17.44)mm,(32.00±8.52)mm,(30.33±7.77)mm,<20岁组茎突长度小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0岁组内倾角为(71.27±4.55)°,前倾角为(68.49±4.66)°。 SPS组茎突度长度(36.26±8.47)mm,内倾角为(68.12±3.65)°,前倾角为70.05±5.04度,SPS组茎突长度、内倾角与≥40岁对照组茎突长度、内倾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S组茎突长于≥40岁对照组,内倾角小于≥40岁对照组,而两组间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P>0.05)。对照组三个年龄段茎突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对比P<0.05),随年龄增长完整型所占比例增大,≥40岁对照组与SPS组对比茎突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3,P>0.05)。结论 MSCT是目前观测活体茎突的最准确方法,测量茎突时应使用MPR进行测量,对于茎突形态的观察应结合VR和MPR。随年龄增长茎突有逐渐骨化及增长趋势。茎突过长、内倾角过小是诊断SPS的重要依据,而茎突骨化程度的增加也是SPS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100例茎突过长综合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茎突过长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茎突过长综合征100例,男32例,女68例。根据病史,临床症状、检查方法、茎突长短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中误诊为慢性咽炎78例,误诊为咽部异感症8例,误诊率86%,茎突最短27mm,最长56mm,平均长34mm。结论:本病易误诊,通过咽部触诊,X线摄片可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茎突综合征误诊误治原因,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14例茎突综合征的病程、误诊疾病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14例患者首诊均被诊断为其他疾病。诊断为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舌咽神经痛77例,占总数比例为67.5%,该组病例病程相对较短,为1~6个月,中位病程为2.5个月,茎突部分截短手术有效率高,为87.0%。诊断为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14例,该组病例病程相对较长,中位病程分别为7、2、8年,手术治疗有效率较低,为50.0%。结论茎突综合征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与其他疾病交叉的特点,了解掌握此病特点有助于确诊,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及其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测量茎突长度、内倾角度、前倾角度,为茎突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55例受试者行临床问卷调查,据咽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来进行疼痛评分并分级,同时对受试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测量出茎突的长度、内倾角度和前倾角度,分析以上三组数据与咽痛程度的关系.同时对受试者分别采取了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分析两组茎突的长度、内倾及前倾角度间的关系.结果 茎突综合征患者茎突长度及内倾角度与其咽痛的程度呈正相关(P<0.01);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受试者茎突的长度和内倾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能够精确测量茎突的长度、内倾及前倾角度,可为茎突综合征的诊断提供较为明确的影像学信息;通过对茎突长度及内倾角度的分析并综合考虑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为茎突综合征患者临床诊疗的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晶 《海南医学》2010,21(12):13-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茎突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106例临床拟诊茎突综合征的患者采用MSCT三维重建,观察茎突形态、走行、有无钙化并测量其长度、偏斜角度。结果 106例怀疑茎突过长的患者通过MSCT三维重建诊断茎突过长(≥3cm)85例(80.2%),茎突钙化3例,85例茎突过长患者中,茎突向内偏斜角≥25°有15例(17.6%),向前偏斜角≥25°有21例(24.7%)。结论 MSCT三维重建能清楚、直观地显示茎突立体的全貌,准确地测量其长度、角度以及清晰显示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MSCT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一种准确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