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细胞凋亡和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比较各组血清AST、ALT和LDH水平,肝组织中凋亡细胞及细胞凋亡指数,肝组织F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IP组血清AST、ALT和LDH水平、细胞凋亡指数、Fas蛋白表达低于I/R组.IPC组血清ALT水平高于N组.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Fas蛋白高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肝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细胞Fas及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保护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肝缺血预处理的模型。随机分成3组:①为正常对照组,②缺血再灌注(IR组);③缺血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IP+IR组)。术后在分析各组肝组织Fas及FasL蛋白表达变化的同时,检测血清ALT及AST的活性。并在电镜下观察各组肝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与c组比较,IR组Fas及FasL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而IP+IR组轻度增高。IR组ALT及AST活性显著高于c组,(P<0.05);而与IR组比较,IP+IR组ALT、AST活性明显较低(P<0.05)。电镜下观察到IR组肝细胞形态出现明显的凋亡损伤改变,而IP组改变较小。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细胞Fas及FasL蛋白表达,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凋亡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蛋白199(CA199)、α-L-岩藻苷酶(AFU)、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CEA和CA199;采用速率法检测AFU;用酶法检测γ-GT。结果单项AFP、CEA、CA199、AFU、γ-GT的血清水平原发性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AFP、CEA、CA199、AFU、γ-GT的血清水平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CEA、CA199、AFU、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阳性率达94.12%,显著高于单项AFP阳性率68.62%(P<0.01)。结论AFP、CEA、CA199、AFU、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阳性检出率,特别是单项AFP检测阴性的肝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和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瘢痕灸肝俞穴对原发性肝癌大鼠血清标记物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抽取12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50 mg/kg)制备原发性肝癌模型。造模结束后,将48只大鼠分为模型组、阿霉素组、肝俞组和足三里组,每组12只。给予阿霉素组阿霉素溶液腹腔注射,肝俞组、足三里组瘢痕灸处理。ELISA检测血清中AFP、AFU、γ-GT的含量,并观察大鼠肝细胞结构和形态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阿霉素组、肝俞组和足三里组AFP、AFU、γ-GT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霉素组、肝俞组和足三里组在血清中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阿霉素组比较,肝俞组、足三里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肝俞组比较,足三里组含量显著升高(P0.05)。镜下观察可见:足三里组肝细胞纤维化,肝俞组部分空泡样变,两组肝细胞结构与形态明显好于模型组。结论:瘢痕灸肝俞穴对原发性肝癌大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Fas/FasL信号传导通路对NAFLD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肝细胞凋亡及死亡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中的作用,探讨NAFLD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饲料(4、8、12周)组;HE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百分数;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在肝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半胱天冬酶-8(Caspase-8)mRNA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肝脏无异常发现,高脂组大鼠肝脏4周出现脂肪变,8周出现轻度脂肪肝,12周出现中、重度脂肪肝;电镜下观察高脂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嵴变短、减少甚至消失,粗面内质网减少,核型欠规则;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大鼠肝细胞凋亡百分数增加,随造模时间延长凋亡率增加更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随着肝脏脂肪变加重,Fas、FasL蛋白染色加深,阳性细胞数增加;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显示Caspase-8 mRNA表达量在高脂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肝脏脂肪变及炎症加重呈进行性上升.结论 NAFLD大鼠模型中,肝细胞凋亡促进NAFLD大鼠病情进展;肝细胞凋亡以及Fas、FasL、Caspase-8 mRNA相关调控蛋白的活化是引起NAFLD脂肪变性、炎症及纤维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葛黄颗粒含药血清对乙醇诱导的L-02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3组:空白对照组、葛黄颗粒组(3.1 g· 100 g-1·d-1)、美他多辛组(0.1 g·100 g-1·d-1),每组20只,每日灌胃给药2次,连续给药5d后,取血制备含药血清.构建3%乙醇干预24 h诱导的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L-02肝细胞分为6组,包括正常组、模型组、葛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L-02肝细胞接种培养24 h后,正常组加入含10%正常大鼠血清的培养基,模型组在正常组基础上同时加入3%乙醇,葛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则加入3%乙醇及不同体积比的葛黄颗粒含药血清,阳性对照组加入3%乙醇和美他多辛含药血清,干预24 h后,收集上清液及L-02肝细胞.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上清液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Fas、FasL、caspase3、caspase8mRNA的表达.结果 在模型组中,细胞上清液AST、LDH的水平,L-02细胞的凋亡率及Fas、FasL、caspase3、caspase8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经相应干预后,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在葛黄颗粒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黄颗粒含药血清可降低细胞上清液中AST、LDH的水平,下调Fas、FasL、caspase3、caspase8 mRNA的表达,减少凋亡率,对酒精性肝病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谷氨酰胺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SD大鼠分为3组:模型组、GLN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于致伤后4、8、12、16、24 h取大鼠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电镜下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及细胞胀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 介导的2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各时相ALT、AST、NF-κB、TNF-α mRNA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GLN干预组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5).光镜下发现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结构紊乱,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GLN干预组与模型组同时相相比损伤较轻.透射电镜下发现肝细胞出现细胞质肿胀、核溶解性坏死等胀亡样改变及细胞质萎缩、核固缩等凋亡样改变,GLN干预组肝细胞胀亡指数(OI)及凋亡指数(A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GLN可保护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降低血清ALT、AST水平,抑制肝组织NF-κB及TNF-α的表达,保护肝细胞结构及功能完整,减少肝细胞的凋亡及胀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所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Fas、FasL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70只NIH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苦参碱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联苯双酯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于实验首日静脉注射ConA20mg/kg后,苦参碱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均采用尾静脉注射给药,联苯双酯灌胃口服,1次/d,连续5d,末次给药后4h,再次尾静脉注射Con A20mg/kg。8h后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Fas、FasL的表达。结果苦参碱高、低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苦参碱各剂量组肝脏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肝组织Fas、FasL的表达明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苦参碱对Con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抑制肝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从而减轻Fas/FasL系统介导的肝细胞凋亡,是其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黄对急性肝衰竭大鼠细胞凋亡及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其防治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大黄组。大黄组大鼠造模前3 d予大黄水煎液10 g/(kg·d)灌胃,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1N)/内毒素脂多糖(LPS)腹腔注射造成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造模6 h后,取血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并开腹取大鼠肝组织,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TBIL含量和肝细胞凋亡指数(AI)及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组大鼠血清AST、ALT和TBIL含量、AI及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均P0.01),而Bcl-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大黄可明显减轻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表达、下调Caspase-3表达,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Fas/FasL与氧自由基在肺纤维化大鼠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与氧自由基的关系。方法 将32只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16只)、模型7d组(8只)及模型28d组(8只),测定博莱霉素致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的细胞凋亡率、Fas/FasL表达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模型7d组肺组织细胞凋亡增加,Fas/FasL表达增高(P〈0.01),28d组细胞凋亡、Fas/FasL表达升高更为明显;模型7d组肺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28d组MDA含量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纤维化大鼠细胞凋亡和氧自由基增加;Fas/FasL系统与氧自由基在大鼠肺纤维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酒精性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微量元素变化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2例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和32例乙肝肝硬化(HLC)患者的血微量元素及γ-GT及AST/ALT水平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LC患者血铜含量、γ-GT及AST/ALT高于HLC,血锌低于H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铜、锌、γ-GT及AST/ALT在两种肝硬化患者病因中鉴别出酒精性肝硬化的AUC均大于0.5,有诊断意义,其中铜的AUC最大,高于传统的诊断指标γ-GT和AST/ALT,但锌的诊断意义不如γ-GT和AST/ALT。结论血铜、血锌水平在酒精性硬化和乙肝肝硬化患者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木贼正丁醇提取物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及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病理模型、阳性药及木贼提取物治疗组。复制食饵性AS早期模型,用木贼提取物预防性给药,以吉非罗齐为阳性药对照。实验9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及Fas、FasL的表达,光镜下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木贼正丁醇提取物治疗组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Fas、FasL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及P<0.05),主动脉损伤程度减轻。结论木贼正丁醇提取物可通过调控AS早期主动脉平滑肌细胞Fas、FasL基因表达,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阻断AS进展。  相似文献   

13.
细胞凋亡及Fas和FasL在高脂肾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爱英  韩子明  张贺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4):303-305,311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 Fas和 Fas L在高脂饮食肾损害中的表达。方法 :将 2 4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肾病组及高脂饮食组 ,饲养 1 2周 ,观察血脂、尿蛋白、肾脏病理积分、肾脏细胞凋亡及 Fas和 Fas L的表达。结果 :高脂饮食组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尿蛋白、肾脏病理积分高于肾病组及对照组 ,肾脏免疫组化也显示高脂饮食组细胞凋亡及 Fas和 Fas L表达增强。结论 :高脂血症可加剧肾小球损伤 ,肾脏细胞凋亡及 Fas和 Fas L参与其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枸杞降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予以中药枸杞降脂方,水煎服;对照组40例,予以口服血脂康胶囊。8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后临床症状;血清ALT、AST、γ-GT、TC、TG、UA值;B超检查。结果治疗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B超改善及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尿酸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无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清尿酸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γ-GT、TC、TG值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杞降脂方是治疗NAFLD合并HUA的有效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肝化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分为对照组6只、模型组10只、清肝化痰活血方干预组(清肝组)10只、胆宁片干预组(胆宁组)10只。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3组均采用高脂饮食复制NASH动物模型,清肝组、胆宁组分别给予清肝化痰活血方药液和胆宁片混悬液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同时予生理盐水灌胃。造模12周末处死各组大鼠,检测体质量、肝指数、炎症活动度计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和肝组织中TG、FFA、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第12周时模型组和胆宁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炎症活动度计分、血清AST、ALT、γ-GT、TG、TC、FFA水平、肝组织TG、MDA、FF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和清肝组(P<0.05),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和清肝组(P<0.05);胆宁组体质量、肝指数、炎症活动度计分及血清ALT、TG、TC和FFA水平、肝组织TG、FFA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清肝组炎症活动度计分、血清TG增高(P<0.05),肝组织SOD活性降低(P<0.05)。结论清肝化痰活血方对NASH模型大鼠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减轻脂类在肝脏的积聚,抗脂质过氧化,缓解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6.
蔡木发  吴显劲  吕俊廷 《吉林医学》2011,32(13):2507-250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与浕-L-岩澡糖苷酶(AF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89例乙肝患者血清,检测其HBV-DNA,根据其HBV-DNA载量不同分为1组(<5.0×102copies/ml)、2组(5.0×102copies/ml~5.0×105 copies/ml)、3组(>5.0×105copies/ml),每组63例,正常对照组63例;同时分别检测AFU、ALT、AST、GGT,对其结果进行分析,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AFU、ALT、AST、GGT检测采用速率法。结果:各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组AFU、ALT、AST、GGT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统计结果分别为AFU(F=10.548,P<0.05)、ALT(F=25.646,P<0.05)、AST(F=23.396,P<0.05)、GGT(F=16.425,P<0.05);1组AFU与ALT、AST、GGT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2组AFU与ALT之间无相关性(P>0.05);但AFU与AST、GGT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3组AFU与AST之间无相关性(P>0.05),但AFU与ALT、GGT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乙肝患者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AFU、ALT、AST、GGT,更有助于观察肝脏的损害程度及预测肝炎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气虚证细胞凋亡机制.方法:用两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及熏香烟4周的复合刺激法复制肺气虚证大鼠模型,4周后对两组动物进行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可见肺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增加,Fas、FasL蛋白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结论:Fas、FasL可能参与了肺气虚的发病及肺组织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闭通络方对幼鼠阻塞性黄疸FPA及D-二聚体(D-D)影响。方法将SD大鼠幼鼠分为3组,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第2组为模型组,采用2%α-萘异硫氰酸酯(ANIT)及生理盐水灌胃,第3组为治疗组,在造模同时予胆闭通络方灌胃,每日1次,连续7d。以分光光度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酶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清总胆红素(TB)含量;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大鼠血清血纤肽/纤维蛋白肽A(FPA)及D-D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TB、ALT、AST、AKP、r-GT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治疗组血清FPA及D-D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FPA及D-D降低(P0.05)。结论胆闭通络方能抑制FPA及D-D产生,减少肝内微血栓的形成,缓解肝脏瘀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因原发性肝癌(HCC)是国内最常见的恶习性肿瘤之一,血清甲胎蛋白(AFP)虽已被公认是早期诊断HCC的敏感性标记物,但仍有少部分HCC患血清AFP含量仍低档于正常值。笔者据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与AFP均有癌胚特性的原理,而针对性观察了HCC的血清γ-GT活性。方法:设50例HCC患者为观察组,并设5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照组,观察其血清γ-GT活性及γ-GT与谷氨转肽酶(ALT)的比值。结果:观察组血清γ-GT/ALT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此观察提示,血清γ-GT/ALT比值对HCC的早期诊断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