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核黄素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引起的心肌缺血后的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C),心肌缺血组(MI),核黄素预处理组(RBF),每组10只。采用大剂量ISO复制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测定3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血小板聚集性;随后3组均采用Langendro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再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测定心肌匀浆中CAT活性,LDH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MI组相比较RBF组可明显降低血清中LDH含量(P<0.01)并可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性(P<0.05),显著提高血清CAT活性(P<0.05);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后RBF组可显著提高MI组心肌匀浆中的CAT活性(P<0.05),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结论:核黄素对ISO所致的心肌缺血后的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稳定细胞膜和改善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冠脉内皮变化及核黄素 (riboflavin ,RBF)对其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 30只SD大鼠 ,2 5 0~ 30 0g ,随机分成 3组 ,即正常对照组 (NC组 ,n =10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n=10 )、核黄素预处理组 (RBF预处理组 ,n =10 ) ,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 ,通过降低灌流量后复灌造成心脏I/R模型 ,测定缺血前、缺血后和再灌各个时段冠脉流出液中vWF、NO水平及CPF ,实验结束后取心肌组织测定NOS、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RBF预处理组与I/R组比较 ,冠脉流出液中NO含量显著增加 (P <0 .0 1) ,vWF含量降低 (P <0 .0 1) ,CPF明显升高 (P <0 .0 1) ,同时 ,心肌中TNOS、eNOS、SOD活性升高 (P <0 .0 1) ,MDA含量下降 (P <0 .0 1)。结论 RBF可以减轻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其机制可能与其保护冠脉内皮免于受损及NO介导的冠脉扩张效应 ,改善低灌注状态 ,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核黄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一氧化氮及其合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核黄素(riboflavin)对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SC组)、缺血再灌注组(IRI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和核黄素干预组(RBF组) ,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缺血区心肌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结果 与IRI组相比,RBF组在缺血后各时点血清中NO含量升高明显(P <0 .0 5 ,P <0 .0 1) ,心肌组织匀浆中各型NOS检测结果示:RBF组cNOS的活性较高,与IRI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 <0 .0 1)。结论 核黄素对再灌注损伤干预作用的部分机制是通过保护冠脉血管内皮,维持cNOS活性,增加NO的释放,从而对再灌注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心肌缺血、缺血/再灌注(I/R)损伤和大血管缺氧对EDRF/NO的影响。方法检测心肌缺血、I/R损伤和大血管缺氧动物模型的损害指标,观察内皮和非内皮依赖性NO释放剂离体灌流对冠脉舒张反应和冠脉流量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异丙肾上腺素(ISO)组大鼠血浆和心肌cGMP含量分别降低27%和43%,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MDA含量分别升高68%和200%;②与对照组比较,ISO组乙酰胆碱(Ach)灌流,使冠脉血管的舒张反应和冠脉流量降低,而硝普钠(NPS)灌流,冠脉流量未有明显变化;③与对照组比较,I/R组冠脉灌注压升高1.4倍,心肌cGMP降低69.7%,心肌LDH和蛋白漏出量分别1.33倍和2.1倍;Ach灌流组与I/R组比较,冠脉灌注压、LDH、蛋白漏出量无明显差异;④NPS灌流组与I/R组比较,冠脉灌注压、LDH和蛋白的漏出明显降低;⑤在内皮细胞完整情况下,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主动脉cGMP降低80.28%(P<0.01);与缺氧组比较,L-Arg灌流、L-NNA灌流组和NTG灌流组分别使主动脉cGMP增加278.57%(P<0.01)、降低42.86%(P<0.01)和增加914.29%(P<0.01);与NTG组比较,MB+NTG组可使主动脉cGMP降低35.94%(P<0.01);⑥去内皮情况下,缺氧组对EDRF/NO的影响与内皮完整时相似,但L-Arg组或L-NNA组都不明显改变血管cGMP水平,NTG组明显升高cGMP水平,MB组可部分阻断这一作用。结论心肌缺血、I/R损伤和大血管缺氧显著抑制EDRF/NO生成与释放,使NO生成缺陷和释放减少,使其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 NOS/NO 在白藜芦醇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白藜芦醇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结扎前15 min及再灌注前1 min经舌下静脉注射白藜芦醇10 mg/kg,测定再灌注120 min 后血浆中 NO 含量和总 NOS 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白藜芦醇组NO含量明显升高(P<0.01),T-NOS活性明显增加(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白藜芦醇组iNOS水平降低(P<0.05),而 cNOS水平升高(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提高总 NOS 活性和增加NO 含量产生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相关指标在TAO辨证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6例TAO患者血浆中VEC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以3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发现,TAO各辨证组t-PA活性及6-keto-PGF_(1α)。含量下降,vWF水平升高,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阴寒组和血瘀组PAI活性升高不明显(P>0.05),湿热组以PAI活性显著升高和6-keto-PGF(1α)含量进一步下降为特点,热毒组则以t-PA、PAI活性及6-keto-PGF_(1α)含量的进一步改变为特点。提示:TAO患者存在VEC抗血栓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为研究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1组,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2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p、CD63、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纤维原蛋白(FIB-C),采用ELASA测定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采用酶法测定NO,采用彩色多谱勒测定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并作以比较。结果:(1)研究组vWF、ET-1较对照1组、对照2组明显升高,(P<0.05);NO、FMD较对照1组、对照2组明显降低(P<0.05)。(2)研究组CD62p、CD63、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以及FIB-C等反应血小板活化功能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反应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的指标发生明显变化,说明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宏林  王炜  杜英 《疑难病杂志》2012,11(4):277-279
目的探讨活血通脉灵(HXTML)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心肌缺血大鼠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及活血通脉灵大剂量治疗组(HXTMLmax)和小剂量治疗组(HXTMLmin),采用ISO复制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阿司匹林组、HXTMLmax组和HXTMLmin组SOD活性增高、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HXTMLmax组和HXTMLmin组SOD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P<0.05,P<0.01);而HXTMLmax组与HXTML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脉灵能提高心肌缺血损伤大鼠心肌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具有一定抗心肌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 constitutive nitric oxide synthase ,cNOS)活性的变化及cNOS活性与P38激活的关系,来揭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cNOS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给溶剂组和缺血给药组。采用NOS试剂盒检测cNOS活性,生物素转化法检测P38巯基亚硝基化,免疫印迹检测P38磷酸化水平。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时cNOS活性显著增加,同时P38巯基亚硝基化和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nNOS)抑制剂则阻止缺血/再灌注引起的P38巯基亚硝基化和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中cNOS活性增强,大量产生的NO使P38巯基亚硝基化并活化,从而介导心肌凋亡。  相似文献   

10.
疏血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血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PCI)前后内皮功能、纤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疏血通治疗与PCI治疗后早期心脏相关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心导管室行PCI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PCI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疏血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加用疏血通静滴1周。所有患者于PCI前1天、术后1周分别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抑制物(PAI-I)、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并观察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疏血通组患者血浆vWF和PAI-I水平降低,而t-PA活性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疏血通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脏事件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P<0.05)。结论:ACS患者PCI术后应用疏血通可以改善内皮功能和纤溶活性,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氨基胍(AG)对早期糖尿病(DM)大鼠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24 h尿蛋白排泄量(24 hUPE)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40只,检测24 hUPE、血清NO、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活性等5项指标后,用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制备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氨基胍组(AG组)。于8周末时再检测大鼠的上述5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在8周末时24 hUPE、NO和iNOS均高于造模前(P<0.01或P<0.05),AG组:24 hUPE高于造模前(P<0.01),tNOSi、NOS、cNOS低于造模前(P<0.01或P<0.05)。8周末时AG组5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AG可通过降低血NOS活性、NO生成量及其它机制,使24 hUPE减少,减轻肾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血管内皮受损的保护作用。方法:51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2只,模型组13只,叶酸组13只及银杏叶组13只。参照王禄增及Wang G P等造成大鼠HHcy模型。空白对照组予1%CMC液2 mL灌胃,模型组予3%蛋氨酸混悬液1.5 mg/g体重灌胃,叶酸组予3%蛋氨酸混悬液,加叶酸混悬液0.06 mg/g体重灌胃,银杏叶组予3%蛋氨酸混悬液加银杏叶混悬液0.02 mg/g体重灌胃。每日1次,然后给予正常饲料,共8 w。8 w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血清Hcy水平,同时测定血浆vWF、FIB、Ps浓度。结果:模型组血清Hcy水平,血浆vWF、Ps、FIB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用药后叶酸组、银杏叶组血清Hcy水平,血浆vWF、Ps、FIB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GBE可能通过降低HHcy血浆vWF、Ps、FIB水平,减少血栓形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HHcy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时刺激迷走神经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作为心肌缺血组(MI,n=25)、缺血+迷走神经刺激组(MI-VS,n=25)、缺血+迷走神经刺激+阿托品组(MI-VS-Atr,n=25)和假手术组(SO,n=20)。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Western blot分析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磷酸化蛋白及总量表达变化。RT-PCR分析Cx43 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观察Cx43表达分布情况。结果:MI-VS组室速/室颤发生率(16.0%,4/25)较MI组(52.0%,13/25)显著降低(P<0.05)。冠脉结扎30 min后,与SO组相比,MI组磷酸化Cx43的比例明显减少(P<0.05);迷走神经刺激明显抑制了缺血所致的Cx43脱磷酸化(P<0.05);而阿托品明显阻断了迷走神经刺激对磷酸化Cx43的保护作用。MI组Cx43 mRNA表达均较SO组显著减少(P<0.05);而MI-VS组Cx43 mRNA表达较MI组显著增加(P<0.05)。免疫荧光发现缺血能够诱导Cx43的分布发生改变,而迷走神经刺激能够抑制缺血引起的Cx43的分布改变。结论:急性心肌缺血时迷走神经刺激能够抑制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主要与迷走神经刺激抑制了Cx43的脱磷酸化及其分布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高脂喂养结合冠脉结扎建立WHBE兔痰瘀证心肌缺血模型。方法 18只WHBE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NC)组、心肌缺血模型(MI)组和痰瘀证心肌缺血模型(PBSS-MI)组,每组6只,MI组和PBSS-MI组均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然后NC组和MI组饲喂普通饲料,PBSS-MI组饲喂高脂饲料,连续造模4周,制备痰瘀证心肌缺血模型,分别通过测定动物的体重、心肌酶指标、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和心肌梗死面积(MIS)来评价模型的建立和痰瘀证的病理进程,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NC组比,MI组体重略有降低,但血清CK、LDH、TG、血浆粘度、卡松粘度和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升高(P0.05,P0.01),PBSS-MI组体重降低不明显,但血清CK、LDH、TC、TG、LDL-C、HDL-C、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粘度、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与MI组比,PBSS-MI组TC、LDL-C、HDL-C、高切全血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和心肌梗死面积均高于MI组(P0.05,P0.01)。相关分析显示,MI组MIS与TC、TG和HDL-C指标密切相关(P0.01);而PBSS-MI组MIS与TC、TG、HDL-C、LDL-C、LDH、CK、高切和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和卡松粘度密切相关(P0.05,P0.01)。结论高脂喂养结合冠脉结扎法在WHBE兔体内可成功建立痰瘀证心肌缺血模型,且缺血程度与血脂、血液流变学有相关性变化,这些可反映了中医"痰瘀互结"的相关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家兔血浆ET、CGRP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血浆内皮素(ET)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制作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家兔随机分为非缺血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组),观察两组家兔血浆ET、CGRP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ET含量明显增高(P〈0.05)。而血浆CGRP含量降低(P〈0.05)。结论: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T、CGRP含量变化可能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核黄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用家兔随机分成 4组 :假手术组(SC) ,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IR) ,缺血预处理组 (IPC) ,核黄素预处理组 (RBF) ;4组均于再灌注 30min后立即取结扎线下部位约 0 .5cm处心肌组织 1g ,制备线粒体悬液之后检测SDH活力、MDA含量及GSH PX活力。 结果 与SC组比较 ,结扎后IR组各时点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明显下降 (P <0 .0 5 ) ,MDA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5 ) ,GSH PX活力则显著降低 (P <0 .0 5 ) ,SDH的活力非常显著地下降 (P <0 .0 5 )。与IR组比较 ,RBF组和IPC组各时点的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程度明显减轻 (P <0 .0 1,P <0 .0 5 ) ,MDA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5 ) ,GSH PX活力显著升高 (P <0 .0 5 ) ,SDH活力明显升高 (P <0 .0 1,P <0 .0 5 )。且RBF组SDH活力明显高于IPC组 (P <0 .0 5 )及SC组(P <0 .0 5 )。结论 核黄素保护组能较明显地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作用 ,保护心肌细胞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对再灌注引起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大鼠心肌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20~280 g,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只穿线,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予处理;心肌缺血2 h组(MI2h组):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实施缺血2 h;肢体缺血预适应组(LIPC组):肢体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连续预适应3天,第4天实施缺血2 h。RM6240记录实验各组心功能指标,Elisa检测血清脂联素。结果:MI2h组大鼠血清中脂联素的含量、LVSP和±dp/dtmax与sham组比较均降低明显(P<0.05);LIPC组大鼠血清中脂联素的含量、LVSP和±dp/dtmax较MI2h组升高(P<0.05);与sham组相比,MI2h组LVEDP明显升高(P<0.05),与MI2h相比LIPC组LVEDP数值降低显著(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心收缩功能指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脂联素与肢体缺血预适应作为正性调节因素,共同在心肌缺血损伤心肌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