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血压对II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压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 同时测定55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和24h尿白蛋白排泄,根据糖尿病病程、血压和尿白蛋白排泄进行分组评价。结果 ①伴高血压患者总白蛋白尿(微量+大量白蛋白尿)和大鼠白蛋白尿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或0.01);②与正常白蛋白尿患者相比,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患者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 高血压明显加速糖尿病患者肾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观察Ⅱ型糖尿病患者尿内皮素(ET)排泄的变化及其与尿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尿糖排泄的关系。方法是同时检测13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24例正常对照组24h尿内皮素(放射免疫法)、24h尿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酶联免疫法)及24h尿糖(葡萄糖氧化酶法)。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正常白蛋白尿组的患者,24h尿内皮素轻度增高(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24h尿内皮素显著增高(P>0.01),且与24h尿白蛋白呈正相关;大量白蛋白尿组24h尿内皮素更高(P<0.001),与24h尿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②在正常对照组与各患者组中,24h尿内皮素与24h视黄醇结合蛋白及24h尿糖均无相关性。初步认为伴有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尿内皮素排泄显著增加,并与肾小球损害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测定Ⅱ型糖尿病患者尿内皮素排泄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Ⅱ型糖尿病患者尿内皮素(ET)排泄的变化及其与尿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尿糖排泄的关系,方法是同时检测13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24例正常对照组24h尿内皮素(放射免疫法)24h尿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酶联免疫法)及24h尿糖(葡萄糖氧化酶法)。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正常白蛋白尿组的患者,24h尿内皮素轻度增高(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24h尿内皮素显著增高(P〈0.01),且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伴白蛋白尿患者tPA和PAI-1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tPA和PAI-1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同时测定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tPA、PAI-1、胰岛素、甘油三脂、胆固醇、LDL—C、HDL-C和尿白蛋白。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C组)比较,糖尿病患者血tPA活性明显降低,PAI-1活性明显升高,P<0.05;正常白蛋白尿患者tPA活性无明显变化,但PAI-1活性升高, P< 0. 05;微量白蛋白尿患者 tPA活性明显降低, PAI- 1活性明显升高;大量白蛋白尿患者 tPA活性进一步降低,PAI-1活性进一步升高;②与C组比较,糖尿病患者,尤其伴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血脂明显升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伴白蛋白尿患者,常存在明显的纤溶障碍。  相似文献   

5.
脂蛋白(a)与非依赖型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糖尿病肾病患者的Lp(a)情况。选择了108例NIDDM患者(按24h尿白蛋白结果,分成无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和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了研究。发现临床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Lp(a)浓度显著高于无白蛋白尿组和对照组(P<0.05,P<0.01),临床白蛋白尿组又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无白蛋白尿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Lp(a)与血BUN,Cr,尿白蛋白,Al呈正相关(P<0.05,P<0.01),与TC,TC,LDL-C,HDL-C,ApoA1,A2,B100,C2,C3及年龄、病程、BMI、血压、血糖、HBA1c等均无相关性(P>0.05)。提示高Lp(a)浓度在糖尿病肾病中极其稳定,并且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及血压水平对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对糖尿病普查中发现的糖尿病(DM)95例,糖耐量异常(IGT)158例及血糖正常者180例进行尿白蛋白排泄率(UAn)检测。结果:UAE在血糖正常、IGT及 DM组,以及血压正常、临界高血压及高血压组均呈逐渐升高,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微量白蛋白尿及高血压发生率在血糖正常、IGT及DM组亦逐渐升高。结论:肾脏损害可在高血糖及高血压的早期阶段,高血压发生与糖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氧化与抗氧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测定对照(C)组15人及糖尿病蛋白尿正常(DMⅠ)组、微量白蛋白尿(DMⅡ)组、临床蛋白尿(DMⅢ)组患者共56例的红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维生素(VitC)。结果:SOD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明显负相关,DMⅡ组明显高于C、DMⅠ组,低于DMⅢ组(P<0.01);VitC与UAER呈明显负相关(P<0.01),但DMⅠ与Ⅱ组,DMⅡ、Ⅲ组间P>0.05;SOD、VitC与HbA1C间呈负相关,前者P<0.01,后者P>0.05。结论:抗氧化能力下降可能是糖尿病发生肾脏损伤的原因之一,并可反映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NIDDM)尿白蛋白排泄量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218例NIDDM进行了24h尿白蛋白排泄量测定和眼底检查,同时测定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并记录血压及病程。结果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率为41.3%,其中微量蛋白尿为30.3%,持续蛋白尿1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率为50.9%,其中背影型视网膜病变(BDR)占42.4%,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8.7%。正常蛋白尿组36.7%伴BDR,3.9%伴PDR;微量蛋白尿组56.4%伴BDR,10.3%伴PDR;持续蛋白尿组50%有BDR,33.3%伴PDR。微量蛋白尿组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DR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大量蛋白尿组与微量蛋白尿组比较DR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脉压(MAP)分别为13.57±1.81和12.89±1.99kPa(P>0.05);持续蛋白尿组与微量蛋白尿组比较MAP分别为15.45±3.14和13,57±1.81(P<0.025)。结论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不良、高血压是DN和DR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微量白蛋白尿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糖尿病肾病(DN)与视网膜病变(DR) 的关系。方法 对110 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2 h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 测定及眼底检查。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为36-4% ,DR 发生率为27-3% ,UAER升高组DR发生率较UAER正常组明显增高,分别为65-0% 和5-7% ,差异有显著性(P< 0-01)。DR发生率随病程增加及血糖的增高而增多。结论 DN的严重程度与DR 病变程度相符,二者均与病程、血糖控制及蛋白尿的水平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眼底及UAER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并与无糖尿病健康组对照,分别测量24h动态血压值。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分别与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对照组相比,昼夜血压明显升高,昼夜平均血压差值百分率下降;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与对照组相比,夜间血压升高.昼夜平均血压差值百分率下降。结论糖尿病组昼夜血压节律异常,微量白蛋白尿组更为明显,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昼夜血压升高、昼夜血压节律异常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将148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不同分为大量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3组,每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维持原治疗基础上口服胰激肽释放酶(TPK),共8周;对照组不用TPK及其它对尿蛋白有影响的药物,测定服药前后UAE的变化。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及微量白蛋白尿组8周后UAE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正常白蛋白尿组8周后治疗组UAE无明显变化,对照组UAE有所上升(P<0.05)。提示TPK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的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血清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权晓娟  王妮  姜素珍  张水利  张莹 《医学争鸣》2007,28(24):2267-2268
目的: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测定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白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μg/min];4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期(20μg/min〈UAER〈200μg/min);3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大量白蛋白尿期(UAER〉200μg/min)的血清CRP含量,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CRP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CRP值高于正常对照组,也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均为P〈0.05).2型糖尿病肾病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CRP值高于正常对照组,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也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均为P〈0.05).结论:血清CRP在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中有不同程度升高,且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水平随尿白蛋白增加而升高.血清CRP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31名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分析各组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病率的差别,测定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超声心动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三组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并随UAER的升高呈升高趋势。三组间病程、动脉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血尿酸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与UAE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陈超  叶山东 《安徽医学》2000,21(2):13-14,18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和血压的影响。方法:71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氯沙坦组(37例):50~100 mg/d口服,依那普利组(34例)5~10 mg/d口服,疗程 6个月。结果:治疗后,氯沙坦组、依那普利组血压及尿系列蛋白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血醛固酮、内皮素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血管紧张素Ⅱ在依那普利组明显降低(P< 0.05),氯沙坦组血尿酸显著下降(P<0.05);氯沙坦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氯沙坦能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减少蛋白尿排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尿白蛋白排泄量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组59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将糖尿病组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2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19例与临床蛋白尿组(PR组)20例。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朵: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临床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铁蛋白水平与TC、LDL、FBG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铁蛋白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升高,并且随尿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铁蛋白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并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是否相关。方法 :选择 4 6例无高血压、肾炎、尿路感染病史的 2型糖尿病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两组均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浆内皮素。两组血浆内皮素的比较采用t检验 ,两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浆内皮素水平为 (92 1± 2 6 9)pg/ml,而正常白蛋白尿组为 (5 0 8± 7 6 )pg/ml,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 (P <0 0 1) ;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浆内皮素水平与血压、血清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糖化血红蛋白间无相关性 ,而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 (r=0 5 12 ;P <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病人血浆内皮素的水平升高 ,且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相关。这些发现支持内皮素在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尿微量蛋白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园  叶书来 《安徽医学》2000,21(1):10-11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速率散射测浊法检测3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尿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及β2-微球蛋白(β2-M)。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IDDM正常蛋白尿组TRF含量明显升高(P<0.05),其余4种微量蛋白无统计学意义;微量蛋白尿组,TRF、ALb、α1-M含量显著升高(P<0.01),尿IgG、β2-M明显升高(P<0.05)。结论:尿5种微量蛋白检测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参考标准,其中以TRF最敏感。  相似文献   

18.
王小平 《当代医学》2016,(14):52-53
目的:针对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糖尿病患者120例(白蛋白尿正常60例,白蛋白尿微量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正常组和微量组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并对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正常白蛋白尿患者与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糖指标进行的比较,正常组低于微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归回分析显示,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均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5),需要加强控制和预防。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早期进行微量白蛋白尿检查,对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等进行进行严格的控制,可以防止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也可以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吴娟娟 《浙江医学》2000,22(3):139-14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测定21例对照组,16例伴一白蛋白尿和33例不伴微量白蛋白尿的老年高血压者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血、尿β2微球蛋白,尿NAG及血脂。结果 血、尿β2微球蛋白在Ⅰ期老年高血压患者已有显著升高(t=3.01,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明显降低(t=2.19,P〈0.06),而伴微量白蛋白尿组降低更显著(t=2.17,P〈0.01)。空  相似文献   

20.
李刚  陶剑虹  林家弟 《西部医学》2008,20(5):996-997
目的了解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隐性高血压及其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36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其隐性高血压的特点,并根据有无隐性高血压分为两组,比较其尿微量白蛋白的特点。结果36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11例(30.6%)有隐性高血压。隐性高血压组的血压水平、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水平均显著升高,尿白蛋白水平增高(132.1μg/minvs8.5μg/min,P〈0.01),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也增高(45.6%vs12.0%,P=0.040)。结论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隐性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且隐性高血压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更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