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T1-3D-GRE增强技术在脑静脉血栓(cerebral vein thrombosis,CV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经临床确诊的CV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MR平扫、3D CE-MRV及T1-3D-GRE增强的扫描图像上对病灶的信号特征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分为浅静脉组、深静脉组及静脉窦组进行病灶计数,并将病灶数据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们共检出CVT病灶172个,其中3D CEMRV检出133个,检出率77.3%,T1-3D-GRE增强检出155个,检出率90.1%。3D CE-MRV及T1-3D-GRE增强对静脉窦组及深静脉组的CVT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3D-GRE增强对浅静脉组的CVT的检出率高与3D CE-MR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3D-GRE增强对CVT的检出率高于3D CE-MRV,尤其对皮层静脉(浅静脉)血栓的检出,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CVT)和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系成像(MRV)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诊断和临床证实的58例脑静脉(窦)血栓病人的MRI资料,58例均行颅脑MRI平扫,其中39例行2D PC法MRV成像,分析脑静脉窦、脑静脉内和脑实质内信号改变。结果脑静脉窦血栓49例:单独静脉窦血栓31例,合并浅静脉血栓8例、其中3例合并出血;合并脑深静脉血栓4例;同时合并深、浅静脉血栓6例。单独脑深静脉血栓9例。结论 MRI结合MRV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首选、最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CVT)和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系成像(MRV)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诊断和临床治疗的58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资料。全部由MRI平扫,其中39例有2D-PC法MRV成像,观察脑静脉窦、脑静脉内和脑实质内信号改变。结果:脑静脉窦血栓49例:单独静脉窦血栓31例,8例合并浅静脉血栓,其中3例合并出血;4例合并脑深静脉血栓;6例同时合并深静脉、浅静脉血栓。单独脑深静脉血栓9例。结论:MRI结合MRV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首选、最有效而又无损伤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3D-CE MRA技术对颅内静脉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45例受检者(30例为静脉窦正常,15例为静脉窦血栓)分别行斜矢状位2D-TOF、矢状位3D-CE MRA扫描,之后,将二者的原始数据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对二者显示的各级静脉分支进行分级,并比较二者的原始图像和MIP图像上对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在显示颅内各级静脉分支3D-CE MRA明显优于2D TOF(P<0.05),对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15/15) 结论 3D-CE MRA是一种显示颅内静脉系统及静脉窦血栓较好的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CVT)和静脉窦血栓(CVST)形戍的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系成像(MRV)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诊断和临床证实的58例脑静脉(窦)血栓病人的MRI资料,58例均行颅脑MRI平扫,其中39例行2DPC法MRV成像,分析脑静脉窦、脑静脉内和脑实质内信号改变。结朵脑静脉窦血栓49例:单独静脉窦血栓31例,合并浅静脉血栓8例、其中3例合并出血:合并脑深静脉血栓4例:同时合并深、浅静脉血栓6例。单独脑深静咏血栓9例。结论MRI结合MRV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首选、最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磁共振表现以及诊断价值。方法16例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应用SE序列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6例病人均有MRI平扫,其中11例病人有平扫加增强扫描;12例病人加有MR三维时间飞跃序列(MRV 3D TOF扫描)。探讨磁共振对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像表现。结果16例患者中仅有1例MRI常规平扫未见异常,15例显示局部静脉窦内见血栓信号;病变发生在横窦乙状窦2例,直窦1例,上矢状窦3例,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9例。13例病人显示脑部缺血水肿病变,4例脑部还有出血病变,2例病人有脑积水。12例病人行MRV 3D TOF扫描,全部有阳性发现,表现为静脉窦闭塞或充盈缺损,9例有较明显侧支循环血管形成。结论磁共振能明确显示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位置、分布、程度等,对脑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很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及各种影像学表现,并对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价值进行评价.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最近三年18例脑静脉窦血栓病人的临床表现,MR、CT、血管造影的表现.全部病例均经过MR扫描,包括SE序列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运用时间飞跃法(2D-TOF).12例经CT检查,全部做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经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MR18例均显示良好,既包括显示栓塞静脉的直接表现,又包括脑实质改变的间接表现.12例CT扫描中有5例表现为脑实质内异常改变,9例CT增强扫描显示"空三角征",6例脑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静脉窦血栓阻塞的部位、形态、大小、范围.结论 CT平扫对静脉窦血栓的显示率相对较低,增强扫描可提高显示率.脑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栓塞情况和侧枝循环情况,为目前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金标准,如果病变是处于早期,还可以进行血管内溶栓治疗,缺点是费用高,属于有创检查,MR(特别是运用MRV)可以较清晰地显示静脉窦血栓的情况,脑实质的改变情况,更重要的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综合考虑MR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低场强磁共振脑静脉窦血管成像(MRV)在静脉窦血栓中的表现,探讨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MRV表现,评价低场磁共振MRV在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科1999年12月至2007年12月行MRI、MRV检查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33例,应用二维时间飞跃法2D TOF MRV,结合SE、FSE、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SEIR(FLAIR)序列,评价低场强磁共振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 33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有11例MRI常规扫描未见明显异常表现,22例显示有局部静脉窦血栓信号;33例病人全部行MR2D TOF MRV,29例有阳性表现,另外4例行MR增强扫描确诊.结论 颅脑MRV能够清晰的显示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位置、范围及程度,对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由于2D TOF MRV分辨率低,对于静脉窦早期的血栓形成及微小血栓的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应结合MRI常规扫描及增强扫描,提高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21例脑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神经影像学特征,探讨早期诊断的规律。方法分析收治21例脑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其中单纯脑深静脉系血栓1例,单纯皮层静脉血栓3例,静脉窦血栓17例。结果男性稍多见,年龄18~65岁,大多数呈急性或亚急性病程,先后或同时出现颅高压、癫痫及局灶神经功能障碍。急性期CT:静脉窦内高密度血栓影5例,随后出现静脉出血性梗死13例。急性期MRI T1WI增强扫描可见血栓的静脉窦充盈缺损4例,亚急性期平扫可见静脉窦内高信号血栓影11例。20例DSA脑血管造影可见静脉窦及/或相应的脑静脉闭塞或缺如,侧支静脉叫流增多,1例单纯皮层静脉血栓经开颅探查确诊。结论熟悉脑静脉系统血栓的临床表现以及静脉性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的CT特征,及时行MRI及(或)DSA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联合T1-三维颅脑容积成像(3D BRAVO)增强技术在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将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临床确诊的45例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行垂体常规序列平扫+DCE冠状T1-FSE序列扫描,DCE检查完成后立即注射造影剂行增强冠状T1-3D BRAVO高分辨扫描。将所有患者的MRI图像按照序列组合得到3组图像:A组为常规序列平扫+半剂量DCE。B组为常规序列平扫+冠状位T1-3D BRAVO高分辨扫描。C组包括A组+冠状T1-3D BRAVO高分辨扫描。由2位年资较高、诊断水平较丰富的医师分别对3组图像进行阅片分析,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3组检查对泌乳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检出效能。结果 A组检测到24个病变(65%),B组检测到16个病变,C组检测到35个病变(85%)。C组对泌乳垂体微腺瘤的检测的敏感度和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独的A组或者B组(P<0.01)。结论 DC...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相位对比法(PC)在颅内静脉窦病变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颅内静脉窦病变52例,包括硬膜静脉窦血管畸形21例、硬膜动静脉瘘7例[其中6例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静脉窦血检5例、脑膜瘤侵犯静脉窦19例。MR检查用Siemens公司1.5T扫描仪。扫描序列用PC和时间飞逝(TOF)两种方法。其中28例同时行DSA血管造影。结果PC显示21例硬膜静脉窦血管畸形的瘤巢、输入动脉、输出静脉及静脉窦均为高信号,但瘤巢信号不均匀。PC和TOF两种方法对其输入动脉显示率均为95.2%(20/21),而对输出静脉显示率90.5%(19/21)及76.2%(16/21)。6例CCF表现为患侧海绵窦扩张,眼上静脉增粗。4例横窦和1例上矢状窦的静脉窦血栓PC表现为窦内信号消失,MRI表现为静脉窦内高信号,还可伴有脑叶出血及水肿。19例脑膜瘤侵犯静脉窦,PC显示为静脉窦移位、狭窄及闭塞。结论MRAPC能很好地显示静脉窦结构及其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学特点及预测脑实质病变。方法以25例CVST患者为对象,患者均接受磁共振(MRI)检查,分析CVST患者MRI临床特征。结果25例CVST中上矢状窦4例(16.00%)、横窦1例(4.00%)、乙状窦1例(4.00%)、2个或2个以上静脉窦受累19例(76.00%)。25例CVST患者中,出现脑实质病变16例(64.00%),其中出血性静脉梗死9例(56.25%)、非出血性静脉梗死5例(31.25%)、脑实质出血2例(12.50%)。脑实质病变组与非脑实质病变组在头痛、感觉变化、局灶神经功能缺失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检查可准确显示CVST静脉窦血栓的直接征象及伴随的病变,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对CVST患者的临床及MRI特征分析可预测CVST患者发生脑实质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CVST病人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急性起病(<1周)38例,亚急性起病(1周至1个月)31 例,慢性起病(>1个月)11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67例.病变累及单个静脉窦32例,累及多个静脉窦48例.头颅CT平扫直接征象显示率15.00%,间接征象显示率21.25%.头颅MRI/MRV阳性率100%.72例予以低分子肝素钙凝治疗,有效率85.00%,复发率1.25%.结论:CVST多见于中青年,起病形式多样,病因复杂,感染、产褥相关及口服避孕药是最常见的病因.头痛是最多见的症状及首发症状,临床症状各异,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结合MRI/MRV可明确诊断,抗凝治疗效果明显,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流速编码脑静脉(窦)的显示情况,选出3D/PC法脑静脉MRV的最佳流速编码.方法采用PHILIPSGYROSCAN-NT1.5T全身磁共振仪,对5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15、20、25cm/s3种流速编码的3d/PC法脑静脉(窦)MRV,分析比较不同流速编码下各脑静脉(窦)的显示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流速编码对较粗大的静脉(窦)显示率无明显影响,3种流速编码下显示率均达100%.较细小、变异大的静脉(窦)在不同的流速编码下,其显示率明显不同,其中以15cm/s显示最好,平均检出率为71%,明显高于20cm/s(62%)和25cm/s(48%)(F=27.725,P<0.0005).结论15cm/s是3D/PC法脑静脉MRV的最佳流速编码,能很好地显示各脑静脉(窦),尤其是细小静脉(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爱梅   《中国医学工程》2013,(7):18-18,20
目的分析运用CT及MRI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09年5月-2012年11月于我院经临床确诊的32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发病在7d内的患者,CT检查的阳性率为52.38%,发病12d内的阳性为72.73%,总阳性率达59.38%。其中血栓位于直窦和下矢状窦6例,上矢状窦11例,累及横窦-乙状窦4例,累及脑深部大静脉及皮质引流静脉4例;其他部位7例;19例急性患者的CT平扫可见CVST患者静脉窦内条带状或三角形高密度影,结论诊断为脑水肿征象,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CVST患者MR检查,阳性检出率为97.14%,典型患者可见脑静脉窦内异常等信号或高信号影,流空效应消失,结论诊断为脑水肿征象。结论颅脑CT平扫是诊断急性CVST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广泛的筛查方法;而对于亚急性以及慢性CVST患者,MRI可以显示较为特征性表现,对于诊断CVST价值高,在临床上可斟酌应用。  相似文献   

16.
Dural enhancement detect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s a common finding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 and is usually interpreted as a change secondary to CVST. We report two cases of CVST with intense and diffuse dural enhancement that resulted from pachymeningitis in one patient and 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in another. Pachymeningitis and 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were also determined to be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CVST.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se two patients are described. In patients with CVST, dural enhancement is not always a secondary change to CVST. It can be a manifestation of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CVST. When diffuse and intense dural enhancement is revealed, sufficient ancillary tests are warranted to rule out other potential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dura mater those can result in CVST.
  相似文献   

17.
在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硬脑膜强化是一种常见的核磁共振影像表现,通常被认为是继发于静脉和静脉窦血栓。我们报道了2例有明显和广泛硬脑膜强化的CVST患者,硬脑膜强化的原因一例是硬脑膜炎,另一例为自发性低颅压。硬脑膜炎和自发性低颅压也被确定为CVST的病因。对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总结。在CVST患者,硬脑膜强化并不总是CVST的继发改变,而有可能反应了CVST的潜在病因。一旦在CVST患者发现弥漫性的硬脑膜显著强化,需要进行全面的相关检查以除外能够导致CVST的硬脑膜自身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综合检查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综合影像资料,18例均行常规CT和MRI平扫,6例行减影法多层螺旋CT脑静脉成像(MSCTV),13例行磁共振对比增强三维脑静脉减影法成像(3D CE-MRV),1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18例CVST患者中,经影像学检查发现上矢状窦CVST8例,横窦2例,乙状窦4例,直窦2例,上矢状窦及乙状窦均受累2例。6例(33.3%)CT平扫可提供重要的影像表现,尤其是MSCTV更为直观。18例CVST患者MRI检查均可清晰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导致的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各期血栓的不同信号,13例可见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间接征象。15例3DCE-MRV检查均发现CVST的血栓征象(静脉窦充盈缺损或中断)。12例行DSA检查均能获得明确诊断。结论影像综合检查对CVST的早期发现、确诊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余宏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182-3184
目的:寻找一种能够评价深静脉扩张程度的客观指标。方法:全组资料依据国际静脉联盟的临床分级标准分组,将其各段深静脉造影X光片输入计算机经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拼接,测量股骨全长并按比例选取四段,应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选定层面股骨横径与对应的股浅静脉、腘静脉横径并计算其比值。结果:对照组与病变组股骨横径与股浅静脉上段、中段、下段及腘静脉横径比值之间在统计学上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但对于各病变组来说,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之间股骨横径与股浅静脉横径比值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股骨横径与腘静脉横径比值在轻度组与中度和重度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中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股骨横径与对应的股浅静脉、腘静脉横径比值可以客观的评价下肢深静脉扩张程度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