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制备一种尼古丁给药和撤药大鼠模型,通过三项相关指标评价该模型的特征与应用研究价值.方法:10~11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尼古丁给药组和尼古丁撤药组3组.生理盐水组给生理盐水6周;尼古丁给药组给尼古丁(3 mg·kg-1·d-1)6周;尼古丁撤药组先给尼古丁(3 mg·kg-1·d-1)3周,随后改为给生理盐水3周.各组给药途径均为皮下注射,每日1次,给药容积为0.5 ml/kg,同时记录体质量、饮食量和饮水量的变化.造模后通过体质量、血清生化指标、各部位脂肪称量来评价该模型.结果:尼古丁给药后体质量下降;血清三酰甘油、胰岛素水平降低;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和主动脉周围脂肪质量减少;撤药后上述指标回升.结论:该模型可用于研究尼古丁的多种药理作用,以及吸烟、戒烟对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大鼠尼古丁静脉自身给药模型,并用该模型探索两种芳香添加剂——薄荷醇和桉叶素对尼古丁依赖性的影响。  方法  纳入30只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行颈静脉插管术后进行尼古丁固定浓度自身给药训练以建立大鼠尼古丁自身给药模型;建模成功后,将所有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经腹腔注射薄荷醇、桉叶素、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分别采用固定比率程序(fixed-ratio schedule, FR),即FR1(大鼠每进行1次有效鼻触,得到1次尼古丁注射)、FR2(大鼠每进行2次有效鼻触,得到1次尼古丁注射)、FR5(大鼠每进行5次有效鼻触,得到1次尼古丁注射)测试获得不同程序下大鼠有效鼻触反应数、无效鼻触反应数及尼古丁注射针数。  结果  经尼古丁自身给药训练10 d后,30只大鼠有效鼻触反应数和注射针数明显升高并稳定在较高水平,有效鼻触反应数高于无效鼻触反应数(P<0.001),成功建立大鼠尼古丁静脉自身给药模型。测试阶段,FR2程序下,薄荷醇组有效鼻触反应数降低(P=0.020),FR5程序下,组别与时间水平的有效鼻触反应数指标存在明显交互作用(P<0.001),薄荷醇组有效鼻触数在第3天降低(P=0.011),桉叶素组则在第3天升高(P=0.003),溶剂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结论  薄荷醇及桉叶素均对尼古丁依赖有影响,在尼古丁较难获取时,薄荷醇抑制尼古丁依赖性,桉叶素则增加尼古丁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尼古丁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与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的关系。方法将10~11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尼古丁组,两组又各分为3个亚组(1周、3周及6周组),分别给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或3 mg·kg-1·d-1尼古丁(尼古丁组)1周、3周、6周。各组均为皮下注射给药,每天1次。每周记录大鼠体质量变化。给药3周、6周后进行胰岛素耐量试验;给药1周、3周和6周后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给药6周后对各部位脂肪称量,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PPAR-γ蛋白在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的表达情况。结果尼古丁给药后大鼠体质量增幅减缓;胰岛素耐量试验显示给药3周、6周后胰岛素敏感性增强(P<0.05);3周后血清三酰甘油明显下降(P<0.01);6周后血清胰岛素敏感性相关指数明显增加(P<0.05);给药6周后皮下脂肪、内脏脂肪的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均下降(P<0.01),且内脏脂肪下降幅度大于皮下脂肪,而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PPAR-γ蛋白表达不改变。结论尼古丁可增强大鼠胰岛素敏感性,该作用部分与尼古丁减少脂肪组织,尤其是内脏脂肪组织量及减少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有关,而与脂肪组织中PPAR-γ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4.
徐辉  于满  王志勇  辛立升  王振潮  马英慧 《重庆医学》2012,41(30):3183-318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尼古丁对成年雄性大鼠阴茎勃起功能及阴茎海绵体内源性一氧化碳(C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2只12周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尼古丁(0.5mg·kg-1·d-1)组、尼古丁(1.5mg·kg-1·d-1)组、尼古丁(2.5mg·kg-1·d-1)组。给药方式采用皮下注射。8周后,阿朴吗啡试验观察大鼠阴茎勃起情况。取阴茎海绵体,用改良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量其CO浓度。应用改良的Griess法测量其NOS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尼古丁各组阴茎勃起次数、CO含量及NOS活性明显减少(P<0.01)。阴茎勃起次数,尼古丁(2.5mg·kg-1·d-1)组较尼古丁(0.5mg·kg-1·d-1)组明显减少(P<0.01),尼古丁(1.5mg·kg-1·d-1)组较尼古丁(0.5mg·kg-1·d-1)组、尼古丁(2.5mg·kg-1·d-1)组较尼古丁(1.5mg·kg-1·d-1)组减少(P>0.05)。尼古丁给药剂量越大,CO含量及NOS活性越低,尼古丁注射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尼古丁可导致成年雄性大鼠阴茎勃起功能减弱,阴茎海绵体内源性CO含量及NOS活性下降;其影响呈给药剂量依赖性;表明内源性CO是尼古丁致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重要信使分子,尼古丁可能通过降低内源性CO含量及NOS活性致ED。  相似文献   

5.
程玉芳  徐江平 《医学综述》2005,11(7):655-657
世界上将近有11亿尼古丁和烟草制品的消费者,吸烟所致死亡占死因分析的首位,每年约有400万人死于吸烟。尽管如此,只有部分吸烟者能够戒烟,一部分仍然不能戒掉。辅助戒烟的标准药物疗法(如:尼古丁替代治疗、缓释安非他酮)对许多吸烟者无效。近期对尼古丁依赖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证实,几种神经递质系统可能有助于吸烟的维持和复吸。而近来对尼古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效应的基础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吴霏霏  刘翠侠  华陈  睢凤英 《吉林医学》2013,34(24):4867-4868
目的:研究香烟成分尼古丁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产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香烟尼古丁(低、中、高)实验组、顺铂对照组、乙醇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给药,油镜下检测骨髓中嗜多红染细胞(PCE)微核情况及绘制量效关系曲线。结果:香烟尼古丁低剂量组和乙醇对照组的微核发生率分别为(5.23±0.77)%和(0.70±0.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剂量香烟尼古丁染毒小鼠,其骨髓细胞微核率呈递增趋势。结论:香烟尼古丁在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中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鼻腔与脑在解剖生理上的独特联系使得鼻腔给药作为脑内递药途径成为可能。鼻腔给药作为脑靶向的途径之一,可有效地使通过其他给药途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绕过血脑屏障到达脑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脑内递药途径。就鼻腔给药脑靶向的依据、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剂型等方面对经鼻脑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吸食烟草是世界上可以预防的致死、致残、引发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至2020年它可能成为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要面对的头号健康问题。尼古丁是导致机体对烟草产生依赖的重要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像其他产生依赖的化学物质一样,尼古丁被认为是激活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产生犒赏作用。有很多治疗尼古丁依赖的方法,目前被证实有效的有行为治疗(包括5A 简单干预)和药物疗法2种。研究发现, 5A 简单干预是最好的简短干预方法之一,特别适用于工作繁忙的内科医师治疗成瘾者。尼古丁替换替代疗法(如皮肤贴剂、口香糖、吸入剂、鼻喷雾液、糖锭),安非他酮缓释剂和伐尼克兰3种药物疗法可用于解除烟瘾。伐尼克兰是一种新的α4β2尼古丁受体部分激动剂。III期临床试验显示,它可能比尼古丁替代和安非他酮更有效。伐尼克兰的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但较轻微,多可以忍受。但此药上市后有报告出现焦虑、抑郁和自杀的案例,故在伐尼克兰的使用说明中添加进了新的安全性警告。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些神经精神不良反应与服用伐尼克兰的因果关系尚未被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2007—2008年上报的385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涉及广泛,发生率在前三位的是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其中静脉给药引发的不良反应例数为322例,占总不良反应例数的83.6%。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是对皮肤、附件,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损害。结论 应该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尼古丁慢性给药后不同戒断期对大鼠自发活动的影响。方法以递增剂量法连续皮下注射尼古丁酒石酸氢盐14天建立尼古丁依赖模型,并随机分为尼古丁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旷场实验检测戒断1天、14天大鼠自发活动(水平活动距离、直立次数、理毛时间、中央区和外周区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尼古丁组戒断1天时的水平活动距离(P〈0.05)、直立次数(P〈0.001)明显下降,理毛时间(P〈0.001)显著增加,中央区和外周区时间没有变化;戒断14天两组间各指标均无差异。结论尼古丁戒断初期降低大鼠活动度,随着戒断期延长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有刺激性咳嗽、不规则发热 ,常有头痛、呕吐、嗜睡、抽搐等。以白霉素治疗效果显著 ,副作用小。大剂量激素及丙球冲击疗法可减轻免疫反应、封闭抗体 ,对控制疾病的的发展、促进恢复有一定效果。结论 肺炎支原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引起临床上高度重视。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后遗症 ,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脑靶向给药系统可以提高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降低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效性有决定性意义。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脑靶向药物递送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国内有关脑靶向药物递送的文献资料,对脑靶向给药系统分类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鼻腔给药靶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善脑靶向给药的方法,讨论鼻腔给药靶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行性。方法:查阅今年来有关脑靶向鼻腔给药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鼻腔给药能够实现药物给药途径上的脑靶向。药物经脂质体包载后能明显增加其脑摄入,达到靶向给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心肌损害.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例M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6例MP肺炎患者8例(5%)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36例(23%)有心肌损害.结论 MP感染所致心肌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MP肺炎的常见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相关因素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带状疱疹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带状疱疹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为小脑炎。结论带状疱疹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诊断的主要依据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有带状疱疹的临床证据及脑脊液改变。早期抗病毒、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0年4月~2011年7月收治的215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颈抵抗、嗜睡、肌阵挛、抽搐和急性弛缓性瘫痪等.3例死亡,2例出院时遗留有神经系统表现.结论 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3岁以下幼儿,脑干脑炎患者病情最为严重,可导致死亡或遗留神经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17.
尼古丁是一种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它抑制脑垂体释放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激素(LH),对配子生成有不良影响,扰乱 LH 正常释放,改变雄性和雌性的性发育。作者研究了尼古丁对大鼠附睾和输精管的影响。将180g~200g 的 Wistar 大鼠分成4组,第1组通过胃导管每天口服0.2mL 盐水共30天(作为第2组的对照组);第2组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7例双侧听力损害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7例突发双侧听力损害的患者进行头颅CT、脑电图及腰穿检查,以探讨听力损害的原因.结果:15例患者经各种检查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论:对突发双侧听力损害的患者均应考虑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性,要积极行头颅CT.脑电图、腰穿等检查.  相似文献   

19.
应用Y型迷宫研究了急性与慢性东莨菪碱和吗啡对小鼠记忆能力的影响。单剂量东莨菪碱(1mg/kgip)和吗啡(10mg/kgip)均能显著损害小鼠的短时记忆(workingmemory)。重复给药后东莨菪碱的这种作用很快消失。但吗啡每天一次,连续3次给药这种作用加强,连续5次给药这种作用反而减弱。东莨菪碱不能损害小鼠长时记忆(referencememory),而吗啡对长时记忆有损害作用。结果还提示小鼠短时记忆不受自发活动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ADR监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1月~2008年12月报告的29例严重ADR病例,按ADR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本组资料中,引起严重ADR的前两位药品是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其中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中药注射剂引起过敏性休克和呼吸系统损害较多见;静脉给药是引起严重ADR最多的给药途径;多见于并用3种或以上药品的病例.结论:重视ADR监测工作,特别是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监测;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