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要] 〖HTH〗目的〖HTSS〗〖KG*2〗分析异位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情况,以便提高诊治水平。 〖HTH〗方法〖HTSS〗〖KG*2〗回顾性分析62例异位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HTH〗结果〖HTSS〗〖KG*2〗异位阑尾炎患者以化脓性阑尾炎和单纯性阑尾炎居多。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超声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进行评价,超声检查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较多层螺旋CT检查更高。患者均行阑尾切除术,无1例出现伤口感染、腹腔及盆腔脓肿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HTH〗结论〖HTSS〗〖KG*2〗临床上应对异位阑尾炎有足够的认识,超声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一经确诊,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摘要] 〖HTH〗目的〖HTSS〗〖KG*2〗探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与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XA)对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伴有胸肋关节痛患者骨密度检测的诊断价值。 〖HTH〗方法〖HTSS〗〖KG*2〗将行健康体检的260例绝经期女性且伴有胸肋关节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DXA监测(B组)、QUS检测(A组),以DX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2组检测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的差异,分析QUS检测在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伴有胸肋关节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HTH〗结果〖HTSS〗〖KG*2〗B组检出骨质疏松症52例,不同年龄组患者之间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检出骨质疏松症48例,不同年龄组患者之间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B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A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99.42%,阳性预测值为97.22%,阴性预测值为96.10%。 〖HTH〗结论〖HTSS〗〖KG*2〗QUS用于诊断绝经期骨质疏松伴有胸肋关节痛患者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阳性预测值较高,且无辐射,故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KG*2〗对比分析磁共振、超声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 〖HTH〗方法〖KG*2〗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磁共振与超声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以及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 〖HTH〗结果〖KG*2〗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术前磁共振定性诊断43例,漏诊2例,磁共振术前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96.6%;术前超声检查定性诊断39例,漏诊6例,术前超声对子宫内膜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86.7%。磁共振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高于超声。 〖HTH〗结论〖KG*2〗磁共振是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最佳影像检查手段;超声可用于子宫内膜癌患者首诊时常规检查与流行病学筛查。  相似文献   

4.
[摘要] 〖HTH〗目的〖HTSS〗〖KG*2〗探讨应用低管电压扫描技术降低下肢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及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 〖HTH〗方法〖HTSS〗〖KG*2〗前瞻性连续选择疑似下肢静脉疾病患者60例,采用双管双流法下肢CT静脉成像,随机分为低管电压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低管电压组CT扫描参数为80 kV、350 mAs、对比剂流速1.2 mL/s,对照组CT扫描参数为120 kV、190 mAs、对比剂流速2.5 mL/s。统计2组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信号噪声比(single-to-noise ratio,SNR)及辐射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由2名资深影像学医师以5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 〖HTH〗结果〖HTSS〗〖KG*2〗低管电压组DLP、有效剂量和对比剂碘海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图像CNR、SNR、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KG*2〗低管电压下肢CT静脉成像扫描技术,在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及碘对比剂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KG*2〗探讨320层螺旋CT在输尿管结石测量中的临床价值。 〖HTH〗方法〖KG*2〗回顾性分析1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东芝Aqulion One 320层螺旋CT对输尿管全程进行扫描,在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技术中的冠状面重建图像上测量结石最大直径及面积,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重建后测量结石体积。 〖HTH〗结果〖KG*2〗100例患者冠状面重建图像组测量结石的平均最大直径和最大面积大于横断面图像(P<0.05)。VR重建后测量结石体积24~3 060 mm3。与冠状面重组图像测量相比较,对于<5 mm的输尿管结石在横断面图像上有37%结石的最大直径被低估。 〖HTH〗结论〖KG*2〗多层螺旋CT扫描中横断面图像测量结石最大直径会低估结石的真正最大直径;冠状面重建图像测量结石大小的准确性高于横断面图像测量。VR重建后测量的结石体积有助于临床选择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 〖HTH〗目的〖HTSS〗〖KG*2〗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骨折危险因素,探讨引起再骨折的主因。 〖HTH〗方法〖HTSS〗〖KG*2〗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176例患者,根据随访结果折分为A组(骨折组,共21例)和B组(对照组,含手术椎体再骨折3例,跳跃椎体骨折2例,未骨折150例,共155例),记录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穿刺方式、体重指数、术前骨密度、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是否渗漏、是否抗骨质疏松治疗及脊柱矢状面是否失衡等因素,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HTH〗结果〖HTSS〗〖KG*2〗A组与B组在性别、年龄、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是否渗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是否进行抗骨质疏松及脊柱矢状面失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KG*2〗术前低骨密度值、脊柱矢状面失衡是导致PVP/PKP术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与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穿刺方式、体重指数、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是否渗漏等无明显关系;对患者进行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能明显降低术后邻近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摘要] 〖HTH〗目的〖HTSS〗〖KG*2〗探讨主动监测培养与模拟训练防控干预对高风险患者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感染防控效果,为降低MDRO医院感染和制定科学有效的MDRO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HTH〗方法〖HTSS〗〖KG*2〗选择2017年2-12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患者222例为试验组,在模拟防控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多重耐药目标菌主动监测培养;另选择2016年2-12月未实施强制干预措施的患者21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MDRO构成比、MDRO感染率、MDRO定植率及接触隔离依从性。 〖HTH〗结果〖HTSS〗〖KG*2〗2组医院感染率、MDRO医院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务人员实施的MDRO隔离措施中,隔离医嘱、床旁隔离、穿隔离衣、贴隔离标识、床旁放置快速手消与科室间告知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主动筛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定植率分别为10.10%、5.72%和16.83%。2组抗菌药物使用率均>90%,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均<30%。 〖HTH〗结论〖HTSS〗〖KG*2〗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情况较严重,定植者较易获得医院内感染,实施主动监测培养与模拟防控训练干预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8.
[摘要] 〖HTH〗目的〖HTSS〗〖KG*2〗评价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经胆囊管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HTH〗方法〖HTSS〗〖KG*2〗回顾性分析31例接受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经胆囊管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结石清除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HTH〗结果〖HTSS〗〖KG*2〗30例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经微创完全取出,术后无胆管损伤、出血、胆漏等并发症,随诊 8~12个月,均无结石复发及胆管狭窄。 〖HTH〗结论〖HTSS〗〖KG*2〗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经胆囊管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直观,安全有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KG*2〗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密度对BPPV的影响。 〖HTH〗方法〖KG*2〗选取BPPV患者105例为试验组,健康体检者108例为对照组。2组均常规行耳鼻喉科专科检查、眼震视图仪检查、位置试验、全身骨密度测定(双能X线吸收法,采用T-值评分计算),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BPPV患者全身骨密度T值的变化规律。分析骨密度对BPPV的影响。 〖HTH〗结果〖KG*2〗试验组骨密度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试验组骨密度T值均低于对照组,骨密度降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组女性骨密度T值均低于男性,女性骨密度降低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1~50岁、51~60岁、61~70岁和≥71岁试验组骨密度T值低于对照组,骨密度降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0岁试验组和对照组骨密度T值和骨密度降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加,2组骨密度T值呈降低趋势,骨密度降低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降低是BPPV的危险因素。 〖HTH〗结论〖KG*2〗BPPV患者骨密度T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女性尤其明显,并且随年龄增加呈降低趋势。骨密度降低是BPPV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KG*2〗探讨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 〖HTH〗方法〖KG*2〗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中重度OSAHS成人患者30例为OSAHS组,同时选择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无菌空腹采集10 mL 新鲜静脉全血,采用淋巴分离液分离及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核细胞,以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培养基培养,使用荧光显微镜鉴定内皮祖细胞;评估2组人群内皮祖细胞数目、迁移能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 〖HTH〗结果〖KG*2〗OSAHS组EPCs数量、吸光度值、迁移细胞数及黏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KG*2〗和正常人群比较,中重度OSAHS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减少,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X线、多层CT、MRI对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30例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像学资料(X线、多层CT、MRI)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病理结果比较,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的同时比较三者对脊柱结核各征象阳性检出率。结果 MRI、CT对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及椎管受累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MRI检出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死骨形成检出率为96.9%,显著高于X线、MRI的34.4%、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X线、多层CT、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各有优劣,CT对死骨形成检出率较高,MRI对椎体破坏、椎旁脓肿、椎间盘及椎管受累诊断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计算机体层成像(CT)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20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疑似假体周围骨溶解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X射线、MRI及SPECT/CT检查。以翻修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X射线、MRI及SPECT/CT对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诊断效能。结果 翻修术结果显示,70例患者有假体周围骨溶解,其余20例患者中无菌性松动13例,感觉障碍4例,假体周围骨折3例。X射线、MRI、SPECT/CT及联合诊断假体周围骨溶解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分别为0.585、0.686、0.842、0.906。SPECT/CT诊断的敏感性(95.71%)及准确性(94.44%)均高于X射线与MRI(P <0.05);联合诊断的敏感性(98.57%)及准确性(97.78%)高于X射线与MRI(P <0.05)。4种诊断效能从高至低依次为联合诊断、SPECT/CT、MRI、X射线。结论 X射线、MRI及SPECT/CT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有一定的诊断效能,SPECT/CT的敏感性、准确性最高,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效能,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像诊断脊椎结核的特点。方法对经临床病理证实,X线、CT、MRI等资料完整的56例脊椎结核的年龄、好发部位、临床及影像表现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体结核首诊正确率:x线平片49/56例,CT56/56例,MRI56156例。发病部位:颈椎2例,胸椎6例,胸腰段9例,腰椎39例(69.64%);死骨形成:X线平片12/56例,CT18/56例,MRI8/56例。冷脓疡(包括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x线平片15/47例(31.91%),CT43/47例(91.49%),B超30/47例(63.83%),MRl47/47例(100%)。结论脊椎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因而影像学诊断极为重要;CT、MRI对脊椎结核、冷脓疡、微小病变的诊断灵敏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X线、CT和MR影像学特征,并比较这3种影像检查方法在诊断早期AS中的作用。方法对46例临床诊断为AS早期(0~Ⅱ级)患者分别行X线、CT和MR检查。分别评价这3种检查方法在0~Ⅱ级AS病变中的检出率,并对检查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Ⅰ~Ⅱ级病变,MR(36/38)较CT(27/46)发现更多病变,两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7%和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于Ⅰ、Ⅱ级病变的区分,MR与X线、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AS的影像学检查中,X线、CT和MR各有特点,具有一定的特异性,MR较X线、CT能发现更早期的病变,影像学的综合检查对病变的早期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骨代谢指标情况,并比较CT、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47例脊柱结核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均行CT、MRI检查,观察比较CT、MRI对脊柱结核椎体破坏、椎间盘受累、椎管狭窄等征象的显示率。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5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测定两组骨钙素(BGP)等骨代谢指标。结果 CT对脊髓受压显示率12.77%,MRI对脊髓受压显示率40.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在椎管狭窄、椎旁软组织脓肿等征象显示上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C端肽(CTX-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对脊柱结核椎间盘受累、椎管狭窄等病变征象均能良好显示,但MRI在脊髓受压显示上比CT显著高。血清ALP、CTX-I对脊柱结核判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非典型脊柱结核的临床、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非典型脊柱结核患者的病史、临床及影像检查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初诊时9例被误诊为腰背肌劳损,2例颈椎病,3例下腹部肿物;3例椎间盘突出;6例误诊为脊柱转移瘤,4例误诊为非结核性感染。经CT、MRI或穿刺活检检查有脊柱结核的特征性表现,抗结核化疗及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平片中骨质破坏不明显,在门诊常为误诊误治。CT、MRI检查及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可对该病早期诊断,正规的抗结核化疗及病椎部分切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X线平片、CT及MRI在脊椎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98例脊椎转移瘤患者,分别采用X线、CT和MRI进行检查和诊断,观察三种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和检出情况。结果MRI的病变椎体检出率96.11%,明显高于X线的52.22%和CT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的X线平片可以发现大部分脊椎转移瘤,CT可以显示普通X线平片不容易发现的早期少量骨质破坏,而MRI与常规X平片、CT比较,更加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更早地发现和诊断脊椎转移瘤。  相似文献   

18.
蔡亲磊  陈洋  郭珊熹 《海南医学》2012,23(16):97-100
目的探讨不典型肺结核影像学特点,以便与其他肿块性病变特别是周围型肺癌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的不典型肺结核的X线和CT影像学表现及误诊情况。结果根据CT征象,将58例不典型肺结核分为结节或肿块型31例(53.4%),节段或肺叶实变型12例(20.7%),空洞型6例(10.3%),支气管内膜结核、肺底结核及粟粒结节型各3例(5.2%)。不典型肺结核首诊误诊率26例,占44.83%,其中15例被误诊为肺癌,超过一半。结论不典型肺结核主要误诊原因是过分依赖影像学征象的诊断价值;对各种影像征象进行综合分析,并对病灶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提高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X线平片、CT和MRI诊断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腰椎结核和52例其它腰椎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其常用的诊断指标.结果:在诊断腰椎结核的正确率方面,MRI(94.6%)最高,CT(82.6%)次之,X线平片(71.7%)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腰椎结核的灵敏度方面,MRI(95.0%)高于X线平片(62.5%)和CT(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X线平片与CT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腰椎结核的特异度方面,MRI(94.2%)高于X线平片(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与CT(86.5%)及CT与x线平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平片、CT和MRI在诊断腰椎结核方面各具优势,实际工作中应充分利用这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势,以X线平片检查为基础,辅以CT和MRI检查,为更准确地诊腰椎结核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鉴别结核性脊柱炎和化脓性脊柱炎。方法:对52例都进行MRI检查脊柱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比较其中20例结核性脊柱炎和20例化脓性脊柱炎患者MRI特点。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对结核性脊柱炎100%(20/20),80%(16/20)和90%(36/40)同化脓性脊柱炎80%(16/20),100%(20/20)和90%(36/40)进行鉴别。结核性脊柱炎患者的MRI在诸多影象同化脓性脊柱炎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MRI可以准确的鉴别结核性脊柱炎和化脓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