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烧伤创面愈合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进  吴军 《重庆医学》2006,35(8):742-743
烧伤创面愈合主要是及早、永久性覆盖创面和防治瘢痕过度增生。创面处理伴随着烧伤的全过程,皮肤移植是覆盖烧伤创面的重要手段。成功的皮肤移植对烧伤感染、休克的预防和创面愈合都至关重要。但患者烧伤后,特别是大面积烧伤后自体皮源往往不足,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各种烧伤创面覆盖自体皮替代物及烧伤异种移植免疫研究进展很快。关于烧伤创面愈合后的瘢痕过度增生的研究热点也转向瘢痕相关基因或致病基因的寻找和对有效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治疗在创面愈合中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建  唐世杰 《广东医学》2007,28(1):154-156
创面愈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涉及到分子生物和细胞生物学的过程,牵涉到细胞运动、黏附、通讯、增殖和分化等细胞生物学的各个方面,以及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之间错综复杂的网络作用与关系.创面异常愈合的结果是导致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如何既能主动促进创面愈合又能防止病理性瘢痕,是现今很多人正在探索的问题.局部应用生长因子虽可促进创面愈合,但是由于创面上存在蛋白酶使其降解加速和缺乏足够的的受体,已经被证实具有较少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低效率[1].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治疗已成为干扰创面愈合病理过程的最有发展前景之一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皮肤创面诱导凝胶(商品名:创无痕)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34处应用皮肤创面诱导凝胶(治疗组)及34处常规处理(对照组)的兔耳创面的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切口愈合时间(13.4±1.3)d,较对照组(17.6±1.6)d(P<0.01)缩短,治疗组创面愈合后瘢痕较对照组更轻微.结论 皮肤创面应用皮肤创面诱导凝胶能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及减轻创面愈合后瘢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皮肤创面诱导凝胶(商品名:创无痕)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34处应用皮肤创面诱导凝胶(治疗组)及34处常规处理(对照组)的兔耳创面的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切口愈合时间(13.4±1.3)d.较对照组(17.6±1.6)d(P<0.01)缩短,治疗组创面愈合后瘢痕较对照组更轻微.结论 皮肤创面应用皮肤创面诱导凝胶能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及减轻创面愈合后瘢痕.  相似文献   

5.
赵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2):2831-2832
目的:观察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对皮肤挫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创面简单清创后采用壳聚糖抗菌成膜喷涂治疗。结果:应用壳聚糖抗菌成膜喷涂治疗对创面无刺激、抗感染、愈合快且无瘢痕形成。结论: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治疗皮肤挫擦伤疗效显著,具有抑制细菌生长、止血止痛、滋养修复创面,促进愈合、抑制瘢痕形成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促进皮肤溃疡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的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难愈性皮肤溃疡.是外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发现,溃疡创面愈合包括连续而又相互重叠的3个阶段.即炎症期、肉芽组织形成期和瘢痕形成期。其中肉芽组织生长在创面修复、愈合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肉芽组织质量直接影响着创面的修复、愈合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先天性皮肤缺损的创面处理方法.方法 38例先天性皮肤缺损创面,18例10%以下创面保守治疗(其中13例去膜,5例膜全)、1例7%的创面保守+大张刃厚植皮治疗、16例10%以上创面大张刃厚植皮治疗、3例伴骨缺损创面人工真皮+大张刃厚植皮治疗,总结不同缺损程度及不同处理方法的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38例均恢复良好.7例出院后失访.31例随访5个月至7年不等.14例(包括部分保守、部分手术病例)保守治疗创面,5例未去膜创面愈合较去膜创面快,且3例愈合后仅遗留色素减褪,2例遗留平、软、色素减褪浅表瘢痕,去膜的9例创面愈合后均遗留轻重不等瘢痕伴色素减褪.15例(包括部分保守、部分手术病例)刃厚植皮治疗创面愈合后5例无明显瘢痕,5例遗留平、软羊皮纸样瘢痕,5例遗留轻重不等增生性瘢痕;3例人工真皮+刃厚植皮的头皮缺损+颅骨缺损创面均遗留平、软、与皮肤同色瘢痕伴秃发,其深部颅骨缺损均已痊愈.结论 先天性皮肤缺损创面覆盖膜为发育不良表皮,有促进创面愈合作用;10%以下创面保守治疗能达到理想创面愈合效果,但处理中需完整保留其表面覆盖的膜;10%以上创面由于愈合时间较长为避免并发症发生建议大张刃厚植皮封闭;伴颅骨缺损创面不需处理骨缺损.  相似文献   

8.
皮肤瘢痕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洪  农晓琳 《广西医学》2006,28(8):1232-1235
皮肤瘢痕是创伤皮肤愈合后的产物,病理性瘢痕的病理特征是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皮肤瘢痕中的成纤维细胞,是创面愈合、瘢痕形成、增生和挛缩的功能性细胞,其增殖、活化、分化的异常直接导致皮肤病理性瘢痕的形成.皮肤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是常见而治疗非常棘手的疾病群.近几十年来,皮肤瘢痕的治疗方法已由简单的手术切除发展到激光、药物乃至生物基因治疗等多种方法,以下对皮肤瘢痕的治疗方法做一个叙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 (HA)及其受体分化抗原簇 4 4 (CD4 4 )在增生性瘢痕、正常成人和胎儿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在胎儿皮肤无瘢痕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已建立的无瘢痕愈合动物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免疫组化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方法 ,对增生性瘢痕、正常成人和胎儿皮肤及其创面愈合过程中HA及其受体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胎儿皮肤组织HA的含量 14 3μg/g±10 μg/g明显高于增殖性瘢痕 72 μg/g± 5 μg/g和成人皮肤组织HA的含量 5 1μg/g± 4 μg/g(P <0 0 1) ;胎儿皮肤创伤后 12h ,HA的含量即明显上升 2 83μg/g± 12 μg/g(P <0 0 1) ,在创伤后 3d 32 1μg/g± 12μg/g达到高峰 ,持续至创伤后 1周。成人皮肤创伤后HA的含量较之正常成人皮肤亦显著升高 (P <0 0 1) ;增生性瘢痕中HA的含量介于二者之间 ,与二者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1)。胎儿皮肤组织CD4 4的含量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和成人皮肤组织 (P <0 0 1) ;胎儿皮肤创伤后 2 4h ,CD4 4的含量即明显下降持续至创伤后 1周。成人皮肤创伤后CD4 4的含量较之正常成人皮肤亦有所升高(P <0 0 1) ;增生性瘢痕中CD4 4的含量介于正常成人皮肤和成人皮肤创面CD4 4含量之间 ,与二者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1)。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胶原包被的微拉皮肤移植修复创面的效果,总结预防创面瘢痕形成的体会.方法 用少量自体表皮和部分真皮组织制成约1~2 mm3的微粒皮肤并包被肢原,移植覆盖于患者受皮区创面上.结果 18例病人经此法治疗后的结果显示:微粒皮肤生长良好,扩展迅速,创面愈合明显加快.与对照组比较,愈合后的皮肤颜色、质地更为均匀一致,无明显增生性瘢痕形成.12个月后治疗组随访16例病人表明供皮区的愈合效果较好.结论 胶原包被的微粒皮移植修复创面可明显加快创面的愈合,减轻瘢痕增生,因而此方法有望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Wound healing     
Wound healing is an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process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skin after trauma, either by accident or by intent procedure. The normal wound healing involves three successive but overlapping phases, including hemostasis/inflammatory phase, proliferative phase, and remodeling phase. Aberration of wound healing, such as excessive wound healing (hypertrophic scar and keloid) or chronic wound (ulcer) impairs the normal physical function. A large number of sophisticated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provided insights into wound healing.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information after 2010, and the main text includes (i) wound healing; (ii) wound healing in fetus and adult; (iii) prostaglandins and wound healing; (iv) the pathogenesis of excessive wound healing; (v) the epidemiology of excessive wound healing; (vi)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for excessive wound healing; (vii) stem cell therapy for excessive wound healing; and (viii) the prevention strategy for excessive wound healin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GF-AB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瘢痕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TSFB)测定生长曲线,用MTT法观察PDGF-AB对其增殖影响的差异。结果:两种细胞生长曲线存在差异,PDGF-AB对两种成纤维细胞增殖均有明显刺激作用,且均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但作用有差异。结论:PDGF-AB可能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伤口愈合,同时在瘢痕增生性疾病中起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对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一胶原网(FPLC)收缩影响的差异,探讨PDGF—AB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瘢痕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NsFb)及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TsFb),建立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模型,比较PDGF—AB对两种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收缩影响的差异.结果:PDGF—AB对两种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收缩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均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但作用有差异.结论:PDGF—AB可能通过刺激伤口收缩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可能在瘢痕挛缩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R1)及半胱氨酸蛋白10(Caspase-10)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作用,为增生性瘢痕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T)法分别检测12例增殖期增生性瘢痕组织、12例正常皮肤对照组织中成纤维细胞TNF-αR1 mRNA及Caspase-10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NF-αR1 mRNA及Caspase-10 mRNA表达的相对值分别为(1.31±0.27)和(1.19±0.23),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结论TNF-αR1及Caspase-10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可能与组织中TNF-αR1 mRNA及Caspase-10 mRNA表达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5.
可吸收性合成线在瘢痕切除植皮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使用可吸收性合成线闭合伤口后的外观形态效果。方法使用Coa-tedVICRYL线对疲痕切除伤口及供皮区街口采用连续皮内缝合方式直接闭合。结果所有伤口均Ⅰ期愈合,伤口愈合后外观效果满意,无异形增生的线状疲痕形成,愈合质量优。结论可吸收性合成线特别适用于整形外科手术中皮肤切口的缝合。  相似文献   

16.
神经生长因子对瘢痕组织中炎性细胞及胶原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局部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等炎性细胞及胶原沉积的影响,探讨增生性瘢痕病理性胶原代谢的启动因素。方法 以大鼠背部创面愈合后瘢痕为研究模型,采用常规HE、天青-A及VG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局部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等炎性细胞及胶原沉积的影响。结果 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后局部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数量及活化程度、胶原纤维分布的面密度都非常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 fos与c jun两种原癌基因产物在溃疡与增生性瘢痕创面表达的特征与规律以及与不同组织修复结局发生的关系。方法  16例标本均取自于外科手术患者 ,其中增生性瘢痕 8例 ,溃疡创面 8例 ,另有正常对照皮肤 5例取自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法 (ABC法 )检测c fos与c jun两种癌蛋白以及bFGF在三种组织切片的分布特征。结果 在正常皮肤c fos与c jun的阳性表达主要见于表皮基底细胞和少量皮下成纤维细胞 ,但在相应部位c jun的表达较c fos为弱。在增生性瘢痕 ,c fos与c jun均出现强阳性表达 ,主要见于成纤维细胞。在溃疡组织 ,c fos与c jun的联合表达多见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部分炎症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胞浆。结论 增生性瘢痕与溃疡创面c fos与c jun表达量与部位同正常皮肤存在显著差异 ,提示这两种原癌基因产物在影响和调控组织修复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B对成纤维细胞周期及DNA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董茂龙  陈璧  贾赤宇  汤朝武  曹云新 《医学争鸣》1999,20(11):S084-S086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AB在创面愈合及瘢痕增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第3代~6代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sFb)及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TsFb),经PDGF-AB作用后,用^3H-TdR参入法测定DNA合成的变化,用汉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PDGF-AB作用后,两种细胞DNA民均明显增加,S期细胞数百分比均明显增高,G1期细胞不断进入S期,但作用有划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研究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机制,我们对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行观察,包括EGFR表达、酪氨酸蛋白的磷酸化以及Stat3表达和磷酸化情况。方法:所有的皮肤标本均来自烧伤后6-28个月患的瘢痕组织以及同一病人的供皮区全层皮肤。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光镜下观察皮肤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磷酸酪氨酸蛋白、Stat3磷酸化与非磷酸化的情况。结果: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中的角质形成细胞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和磷酸酪氨酸蛋白的表达明显不同。瘢痕组织中的表达远远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瘢痕组织中Stat3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但其磷酸化的情况无显差别。结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组织间显示出不同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造成的信号通路差异可能是病理性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早期不同的配体刺激造成EGFR表达差异,随后导致酪氨酸蛋白磷酸化的不同,在正常的皮肤中Stat3磷酸化继续引起下游信号的表达,而瘢痕组织中Stat3磷酸化与正常情况无显差别,造成信号不匹配。EGFR在瘢痕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深Ⅱ度烧伤愈合早期及愈合后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基因组中抑癌基因p16甲基化程度.方法:深Ⅱ度烧伤临床标本取材在烧伤后17,30,44d及愈后4,8,18,32mo增生性瘢痕组织,每组5例,用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 PCR)动态观察基因组中p16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p16基因甲基化水平在深Ⅱ度烧伤愈合前17,30d组织中显增高;在愈后4mo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显降低,在8mo以后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逐渐增高,瘢痕增生时间越长,甲基化程度越高.结论:p16基因在烧伤愈合早期高甲基化可能与促进愈合有关,在4mo增生瘢痕中低甲基化可能对快速的瘢痕增生有抑制作用,8mo以后逐渐增高的甲基化水平可能是瘢痕继续增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