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椎间隙行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并行APS 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对2016 年1000 例
不同椎间隙硬膜外术后镇痛行APS 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药物配方为:A:高位硬膜外(C5 -T6 ,150 例)0.1%
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30μg 共250mL;B:中位硬膜外( T6 - T12 ,386 例) 0.12%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30μg 共
250mL;C:低位硬膜外(T12 -L5 ,454 例) 0.15%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30μg 共250mL;参数设置均为:背景输注
5mL/h,冲击剂量3mL/次,锁定时间15 min;在术后8 h、24 h、48 h、观察病人静息和咳嗽时镇痛效果(VAS 评分)
及舒适度(BCS 评分),同时记录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生率,分析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并多科室协作进行硬膜外
术后镇痛管理。结果: 镇痛有效率及满意率达100%,共发生并发症57 例(5.7%):其中恶心呕吐21 例(2.1%);
皮肤瘙痒2 例(0.2%);单侧下肢麻木19 例(1.9%);单侧上肢麻木2 例(0.2%);低血压1 例(0.1%);硬膜外导管
脱落11 例(1.1%);硬膜外穿刺点感染1 例(%);并发症均得到及时发现并处理,无后遗症。结论: 不同椎间隙
连续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安全且效果满意,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部位及留置导管的位置等因素有关,术后有效
的急性疼痛管理及多科室协作诊断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胸段硬膜外阻滞加七氟醚麻醉对开胸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根据胸段硬膜外腔注入 1 33%利多卡因 - 0 1 6 %地卡因混合液剂量的不同 ,随机将病人分为A、B、C、D  4组 ,每组 1 0例。A组为对照组单纯七氟醚麻醉 ,B、C、D组硬膜外腔在诱导前 1 0min分别注入 5ml、1 0ml、1 5ml利地混合液。结果 :单纯七氟醚麻醉 (A组 )插管和拔管时血压明显高于麻醉前 (P <0 0 1 )和硬膜外组。术中血压平稳 ,但心率明显高于麻醉前 (P <0 0 1 )和硬膜外组 (P <0 0 1 )。硬膜外组在诱导后及术中心率保持平稳与麻醉前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于开胸手术病人 ,施行硬膜外阻滞加七氟醚麻醉 ,硬膜外腔用药量不宜过多 ,5~ 1 0ml血液动力学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低位腰段硬膜外麻醉通常采用高浓度的局麻药 ,以获得较快的麻醉显效时间和确切的麻醉效果。作者观察了 1.33%~ 1.5 %利多卡因用于腰段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 ,并以 2 %利多卡因作为对照 ,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 6 0例子宫切除术、人工股骨头、人工全髋置换术、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病人。年龄 18~5 6岁。体重 46~ 75kg ,ASAⅠ~Ⅱ级。根据硬膜外麻醉药物浓度不同分为二组 ,即 2 %利多卡因组 (1组 ,n =30例 )和 1.33%~ 1.5 %利多卡因组 (2组 ,n =30例 ) ,其中 1例平均年龄(2 9.8± 3.9)岁 ,…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硬膜外阻滞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护理配合。1 临床资料选择ASAⅠ -Ⅱ级患者 10 0例 ,随机分为全麻组 5 0例 ,硬膜外麻组 5 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术前准备无显著差异。全麻组术后出现呼吸道梗阻 3例 (6 %) ,呕吐 2 0例(4 0 %) ,肩部酸痛 4例 (8%) ,硬膜外阻滞术后无呼吸道梗阻 ,呕吐 5例 (10 %) ,肩部酸痛 12例 (2 4%)。2 护理1)全麻术后对患者的影响高于硬膜外麻醉 ,特别是术后出现呕吐、呼吸道梗阻及肩部酸痛等并发症。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术中容易出现肩部酸痛的不良反应。术前需向患者说明 ,取得配合…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 80例硬膜外阻滞的患者 ,分两组进行观察比较硬膜外阻滞后寒战的发生率。1 资料与方法选择硬膜外阻滞患者 80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80例 (男 45例、女 35例 )。治疗组 80例 (男 40例、女40例 ) ,室温控制在 2 5℃左右 ,术前常规禁饮食 ,两组硬膜外选择T1 1 -L4 脊间隙 ,硬膜外局麻药 1 33%利多卡因、0 2 5%布比卡因混合液 ,含 1∶2 0万肾上腺素 ,治疗组在穿刺成功给哌替啶 1mg/kg ,氟哌利多0 0 5mg/kg ,观察两组寒战发生率。2 结 果对照组出现寒战 2 6例 ,占 65%。治疗组出现寒战 2例 ,占 2 % ,有 2 8例入睡或呈嗜睡…  相似文献   

6.
黄国荣 《吉林医学》2012,(29):6456-645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小儿硬膜外及臂丛麻醉中的临床意义和效果。方法:对小儿硬膜外及臂丛麻醉中的50例患儿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心理干预。结果:主动型21例(42%),紧张型15例(30%),焦虑型8例(16%),强迫型6例(12%)。结论:针对麻醉穿刺及术中患儿不同的心理特点,运用好沟通技巧实施心理干预后,能明显增加患儿配合度及硬膜外及臂丛麻醉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药物与有创结合治疗探讨T4以下带状疱疹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根据不同病变部位,选择相应的神经支配节段作硬膜外穿刺,并连接电子镇痛泵作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使用更昔洛韦等药物对T4以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结果:31例患者治愈30例(96.8%),显效1例(3.2%),有效率100%,整个过程无1例出现疼痛等自觉症状。结论:在有条件开展硬膜外穿刺的单位,采用药物与有创治疗相结合的办法治疗T4以下带状疱疹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施振华  黄炜  褚荣涛 《当代医学》2011,17(28):81-82
目的 探讨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0例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研究30例患者均给予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治疗,28例最终存活,存活率93.3%,其中19例恢复良好(63.3%)、8例轻度致残(26.7%)、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粗银针配合硬膜外连续滴注与传统手法加针灸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6例病人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粗银针配合硬膜外连续滴注治疗,二周为一疗程,期间做粗银针2次,硬膜外连续滴注2次;对照组采用手法加针灸每日一次,连续治疗10d为一疗程,期间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2次。治疗结束后评定效果,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有效、好转、无效依次为26.9%(21/78例)、62.8%(49/78例)、9.0%(7/78例)、1.3%(1/78例);对照组显效、有效、好转、无效依次为14.1%(11/78例)、34.6%(27/78例)、37.2%(29/78例)、14.1%(11/78例)治疗后临床体征对比P<0.001。结论:粗银针配合硬膜外连续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传统手法加针灸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3月收治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54例,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存活51例(94.4%),其中恢复良好者43例(79.6%),轻度致残者5例(9.26%),重度致残者3例(5.56%);死亡3例(5.56%)。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杨帆  许斌兵 《重庆医学》2013,42(10):1153-1155
目的探讨导致产科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后头痛的原因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3 226例产科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后72例头痛患者的头痛类型、治疗手段及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硬膜穿破后头痛(PHPDA)65例(90.28%),其中硬膜外针穿破硬膜18例(25.00%),未穿破47例(65.28%);颈源性头痛6例(8.33%),偏头痛1例(1.39%)。结论本文72例患者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后头痛以硬膜穿破后头痛为主,经临床常规治疗可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到我院进行全款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全麻组4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40例。全麻组采用全身麻醉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硬膜外麻醉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凝血指标)以及术后DVT情况。结果硬膜外麻醉组患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低于全麻组(P0.05)、而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高于全麻组(P0.05);全麻组患者中DVT发生率为22.50%高于硬膜外麻醉组的7.50%(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能改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指标,降低患者术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DVT)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2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全麻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DVT发生率及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指标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术后1 d全麻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Fbg水平较硬膜外麻醉组均显著较高(P0.05),红细胞变形能力较硬膜外麻醉组显著较低(P0.05);全麻组患者PLT、Fbg水平较硬膜外麻醉组显著较高(P0.05),PT、TT水平较硬膜外麻醉组显著较低(P0.05);全麻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的概率为39.02%显著高于硬膜外麻醉组7.32%(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能降低术后DVT的发生率,且硬膜外麻醉不会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二次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587例。首次剖宫产产妇194例(A组)给予0.2%的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镇痛。二次剖宫产产妇393例,其中B1组(190例)采用0.2%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镇痛,B2组(203例)采用0.2%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比较各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点(2、12、24、48 h)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静息/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romage评分,总按压数和有效按压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各组术后2 h时静息/运动时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B1组在术后12、24、48 h静息/运动时VAS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和B2组,分别增加了25.0%、39.7%、34.6%和35.2%、48.5%、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2 h时总按压数和有效按压数无明显差异(P>0.05),B1组在术后12、24、48 h...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时硬膜外与局麻辅以静脉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后对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 ,作者对 60例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采用两种不同麻醉剖宫产时对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了分析。1 资料与方法胎儿宫内窘迫选择急诊剖宫产术 ,ASA分级为Ⅱ~Ⅲ级 ,术前无高血压及精神病史的空腹产妇 60例 ,随机分为硬膜外组 (A组 )及局麻辅助氯胺酮组 (B组 ) ,各 30例。两组产妇术前肌注阿托品 0 .5mg、苯巴比妥钠 0 .1 g,入室后测P、R、BP及SpO2 。A组取L2~ 3或L1~ 2 行硬膜外穿刺 (用药为 1 %利多卡因、0 .2 %丁卡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识功能的影响,为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实验,2015年1月~2016年4月,筛选80名患者,随机对照分组,全麻组、硬膜外组各40例,分别采用全麻、硬膜外麻醉,对比不同时间段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48h认知功能发生率。结果:硬膜外组与全麻组12h、24h、1周MoCA水平低于治疗前,硬膜外组高于全麻组,24h硬膜外组发生认知障碍发生率60.0%、全麻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局麻药试验量加入肾上腺素对误入血管的预测作用。方法择期手术患者63例,ASAI或Ⅱ级,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23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2例,Ⅱ组11例。硬膜外导管在硬膜外腔40例,随机均分为Ⅲ、Ⅳ两组,每组20例。Ⅰ、Ⅲ组注入含1:40万U肾上腺素的1.5%利多卡因4ml,Ⅱ、Ⅳ组注入1.5%利多步因4ml。记录注药前(T0)、注药后60s内HR最快时(T1)的SBP、DBP、HR及头昏、心悸等情况,计算Ⅰ组T1时SBP、DBP及HR变化95%可信区间。结果与T0时比较,Ⅰ组T1时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1);与Ⅱ、Ⅲ、Ⅳ组比较,T1时Ⅰ组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1)。Ⅰ组患者头昏、心悸10例,Ⅱ、Ⅲ、Ⅳ组0例。Ⅰ组T1时SBP、DBP及HR变化95%可信区间分别为27.4~44.3mmHg、11.1~24.5mmHg及31.3~57.7次/min。结论 1:40万U肾上腺素加入局麻药中用于硬膜外麻醉试验量,通过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及时准确地发现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从而有效避免局麻药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刘冀湘  康健 《广东医学》2006,27(6):928-930
目的探讨1%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肾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例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分别以0.75%罗哌卡因(A组)和1%罗哌卡因(B组)硬膜外麻醉,感觉阻滞平面控制在T7±1,中心静脉压(CVP)6~12 cm H2O,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肌松质量、血液动力学变化、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发生率。结果麻醉质量的整体满意度,B组高于A组(P<0.05),而术中镇静、镇痛的例数B组低于A组(P<0.05)。但A组8例(8%),B组2例(2%),改全麻(P<0.05)。结论1%罗哌卡因硬膜外用于肾移植手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肌松质量好,且不增加DGF,ANT和恶心呕吐、寒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目前硬膜外麻醉用于肾移植手术时以选择1%罗哌卡因浓度为好。  相似文献   

19.
海绵窦非脑膜瘤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Zhang R  Zhou LF  M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0):1373-1378
目的探讨海绵窦非脑膜瘤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7例海绵窦区非脑膜瘤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方式和疗效。67例患者中男32例,女35例,平均年龄(41±16)岁。主要临床表现有:颅神经症状47例(70.1%),内分泌症状11例(16.4%),眼痛9例(13.6%),突眼7例(10.6%),肢体乏力5例(7.5%),头痛、头昏、嗜睡、颞叶癫痫各4例(6.0%),鼻衄1例(1.5%)。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或MRI检查,26例患者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球囊阻塞试验。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眶-颧-翼点开颅,其中以硬膜下入路手术者20例,硬膜外入路手术者33例,硬膜外与硬膜下入路相结合手术者14例。结果通过硬膜下入路手术者全切8例,次全切除者7例,大部切除者5例,分别占此组病例的40%、35%、25%。通过硬膜外手术者肿瘤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5例,分别占此组病例的81.8%、3.0%、15.2%。硬膜外与硬膜下入路相结合者(主要为侵袭性垂体瘤与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14例,其中全切除10例(71.4%),次全切除4例(28.6%)。术后随访6个月至10年,原有的神经系统症状有所恢复者39例(58.2%)。加重或新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三叉神经麻痹16例(23.8%)、动眼神经麻痹13例(19.4%)及外展神经麻痹9例(13.4%)。结论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及肿瘤的生长方式,选择扩大中颅底硬膜外入路,或结合硬膜下入路,可在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颅神经的功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不同配伍连续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23例ASA 1-2级剖宫产手术住院患者分为3组,每组41例。M组为0.75%布比卡因 吗啡 生理盐水;F组为0.75%布比卡因 芬太尼 生理盐水;M F组为0.75%布比卡因 芬太尼 吗啡 生理盐水,持续硬膜外术后镇痛。结果三组镇痛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5),M F组镇痛效果好,副作用最小,与M组、F组比较,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呼吸抑制。结论持续术后硬膜外镇痛采用布比卡因 芬太尼 少量吗啡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