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掌握呼出吸入之机,善调升降肺系的全部功能在于肺气.肺气一主宣发,一主肃降.宣发者有升发、熏蒸、四布之意.肺喜疏宣,而恶郁闭.肃降者有清静、通降、下行之意.肺之有喜肃降而恶上逆之性.二者功能并行不悖,共为肺气之机.若肺气应宣而反闭,应降而反逆,则可出现腠理闭塞,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咳逆上气,痰声漉漉等症.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肺气宣降二者功能失常,虽可同病相连,但非等量齐观.如寒邪束肺而见憎寒发热、汗闭肤干、咳嗽痰鸣、呼吸喘促等症,病机表现则以肺气失宣为主,治当宣肺透邪.若痰阻气道,热邪闭肺而见咳嗽、气喘、喉(?)、喉痹者,则以肺气失降为主.治当肃肺泄热.宣发肺气法一般有清宣法和温宣法两种,前者适用于风热闭肺,后者适用于风寒束肺.通降肺气法常用的有降气肃肺法和通腑肃肺法两种.前者有降逆平喘之功,后者有祛痰泄热之效.临床在运用宣通二法时,紧紧把握小儿“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时刻注意“宣肺应温清有度,肃肺须通降毋过”.尤其考虑到风温之邪传变最速,要在及早投入清气药,以防入气传营,实为上工之治.  相似文献   

2.
咳嗽是内科的一个常见病 ,它的发病和肺密切相关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为病……肺为咳” ,《素问·咳论》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说明五脏六腑皆与咳嗽有关。以下根据临床体会就咳嗽的脏腑论治作简要阐述。1 从肺论治肺为五脏之华盖 ,位居上焦 ,开窍于鼻 ,上连咽喉 ,主气司呼吸 ,主宣发肃降。肺为娇脏 ,不耐寒热 ,不论外邪还是内邪 ,均可导致肺气失于宣肃 ,肺气失宣而壅滞 ,肃降失常而肺气上逆 ,故治疗咳嗽不能离乎治肺。基于咳嗽的基本病机是肺气宣降失常 ,肺气上逆 ,故治咳关键在于复其宣降 ,使逆上之气得平 ,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概念、临床应用两方面阐述了对肺气之清肃功能的理解及体会,指出肺气之清肃关键在于宣降,通过宣降作用肺气既能获得自身之清,也能通过宣畅肃降人体内气血津液来清除郁结于内的外邪和病理产物,从而达到人体之清,故肺气之清是通过宣发和肃降两个功能实现的,在临床应用中也佐证了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4.
哮喘又名哮病、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中医认为,哮喘的病理基础为宿痰伏肺,每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在哮喘缓解期采取适当的中医善后治疗及调养方法,使哮喘症状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5.
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的肃降.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应重视肺肠并治,脏腑兼顾.肺肠并治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和肠病及部分皮肤病,可收到较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遗尿与肺脾胃三脏有关。作者采用加味白虎汤以清胃热,佐宣降肺气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马坤  蒋宇 《西部医学》2018,49(4):47-49
在恶性肿瘤中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首,也是中医治疗上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肺癌形成的始动因素(表邪恋肺、肺气不宣)、发病过程的病理特点(复感表邪、肺气失宣、痰水互结)以及结合肺和大肠相表里理论(组织学上同源性、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微生态同步变化),来阐述基于肠道微生态调控的宣肺利水法干预非小细胞肺癌内在机制。同时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药理,对宣肺利水法代表药物麻黄、车前草对非小细胞肺癌干预的可能机制进行阐述。宣肺利水法干预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机制之一是基于肠道微生态调控,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清燥救肺汤为治疗秋令燥热伤肺证的代表方剂,方中桑叶、石膏与麦冬、麻仁、阿胶相配,有轻宣燥热、养阴润肺之功,合杏仁、枇杷叶降泄肺气,肺之上逆之气得以肃降.其中,数版教材都以<难经·十四难>中"损其肺者益其气"解释方中人参的作用,字面之意即人参用以补益肺气.  相似文献   

9.
傅文录 《医学综述》1996,2(9):463-465
现代医学对尿道综合征尚无满意的疗法,而中医药治疗则疗效较佳。本文将研究近况予以综述及分析,以期望能对临床研究有所裨益。1 病因病机1.1 肺气失宣 肺内之上源,主肃降而通调水道,肺恶寒,若肺气虚寒,上虚不能制下则小便频多[3],又因肺主皮毛,寒邪外束,肺气失宣,津液不得四布,水液下流膀胱,而经脉不利,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频数[2,4];若肺之气阴不足,失其清润肃降之机,通调失常,也致小便频数[1]。1.2 脾气虚弱 “中气不足溲便之为变”,小儿后天失养,脾虚不能散精归肺,肺虚失于通调,则水道制约无权而致小儿尿频[16],正如尤在泾所云:“脾…  相似文献   

10.
咳嗽咳嗽是一个常见症状,古人曾将有声无痰的,称为咳;有痰无声的,称为嗽。但在临床绝大部分都表现为既有痰、又有声,故咳与嗽常常合称。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中医认为,肺的生理特性是"宣发肃降",即肺气要保持着宣通发散、清肃下降的状态方为正常。无论何种因素的影响,肺气一旦壅塞不宣,或不降反上逆,就会发生咳嗽或喘促的症状。因此,古人有"肺如钟,撞则  相似文献   

11.
肾炎症状复杂,涉及中医病证较多,如“水肿”“血尿”“虚劳”“淋病”等。但从水肿这一主要临床表现来看,肾炎与水肿之关系极为密切,故临床多从水肿论治。而水肿的病机是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使水液停聚于体内而出现面目四肢或全身浮肿。三脏之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肺主一身之气,在辨证施治过程中,根据个人体会,将肾炎之水肿分别从肺脾肾三脏论治则较符合临床实际。从肺论治急性肾炎水肿多由肺气失宣、肺经热毒、肺气壅塞、水邪犯肺、肺阴虚和肺气虚等因引起,可分别以宣、清、降、泻、补五法  相似文献   

12.
肝、肺两脏的关系,不仅表现在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还表现在将相和谋、升降协调、五行相制、阴阳相济、经络相贯等方面。肝肺经脉的贯通也是肝肺两脏在生理上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的重要途径。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是肺发生生理功能的基础,对于维持肺的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肺气的运动属于脏腑之气的运动,属于气机运动的范畴,而这种运动同样也离不开肝气疏泄作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祖国医学对慢性支气管炎的认识慢性支气管炎以咳、痰、喘、炎为主证,在祖国医学“咳嗽”、“痰饮”、“气喘”等论著中,早有详尽论述。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能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肺主宣发,外合皮毛;开窍於鼻。若肺气虚,则卫外不固,外邪易由鼻咽或体表侵入,内干於肺,则肺气不宣,肃降无  相似文献   

14.
水谷精微源于脾胃,随气机升降出入输布全身,以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输布正常与否,和脏腑间功能调息息相关,其中脾的运化功能是主要的,但不可忽视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肺在水谷精微输布过程中的生理病理肺为主气之枢,水谷精微之气得以输布全身,必赖肺气宣降功能。《内经》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这就是说,源于中焦  相似文献   

15.
辩证治疗肾炎蛋白尿的经验任元真(附属弋矶山医院中医科)急性肾炎蛋白尿,多由风邪犯肺,肺失宣发和肃降所致。慢性肾炎蛋白尿多与脾肾两虚相关。笔者对肾炎蛋白尿的治疗介绍如下。1宣肺利水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由外感风邪所诱发,致使肺气失宣,失降而不能...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热郁、寒湿、痰饮等多种邪气阻滞胃中,影响气机升降调畅,胃失和降,循经犯肺,肺失宣肃,气逆作咳的结果。临床表现虽以咳嗽为主,但病程是以胃食管反流为核心病理基础。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以胃失和降,肺气上逆,气机失调为发病基础,采用通降和胃法论治,不仅符合“胃宜降则和”的生理特性,也顺应“从胃治咳”以达养胃治肺的效果。在审证求因,明晰人体生理病理的情况下,恢复胃腑通和之性,调畅肺脏肃降之能,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17.
五脏各有阴阳,然而历代医家及医藉在论述肺的生理、病理及疾病时,言及肺气、肺阴者居多,论及肺阳者尚少”一。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认为有肺阴必有肺阳,肺阳应是客观存在的;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也是客观存在的。亦有说肺阳即肺气,肺阳虚即肺气虚,笔者认为,两者终归有别。下面,笔者就对肺阳理论与临床的粗浅认识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维录教授在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时,认为本病发生过程因外邪首先犯肺,肺气宣降功能失调,迁延失治,痰浊潴留,壅阻肺气,气之出纳失常,还于肺间,久之肺虚,成为发病基础。急性发作期治疗时应该抓住咳、痰、喘、瘀四个要点进行辨证治疗,稳定期时应注重健脾益气、补肺固肾。  相似文献   

19.
1984~2004年中医肺阳虚证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阳是中医学术中自古以来客观存在而又从未明确论述的一个内容.脏象学说对五脏的阴阳属性及其生理病理均有准确而详细的叙述,唯独没有论及肺阳及其生理病理内容,其相关论述多以肺气统之.  相似文献   

20.
"肺主气"本质与机体自稳调节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现代自组织理论,结合理论文献和实验研究结果,剖析了当前关于“肺主气”的不同学术见解,从机体自稳调节机制提出“肺主气”的实质是肺气对人体之气的自稳调节,认为肺气通过对人体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调节来维持机体反应性稳态“,肺调气以应秋”来维持机体预言性稳态。“肺旺于秋”实质不是肺气在秋季最强,而是肺气肃降作用在秋季最强,宣发作用相对减弱;其内在的免疫学基础是机体免疫力降低。这是秋季人体自稳调节的节律性变化特点之一,也是呼吸系统疾病在秋季高发的内在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