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张海学 《海南医学》2011,22(16):19-21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使用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将2005年1月至201 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动脉溶栓组与静脉溶栓组,分别使用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对比观察溶栓前后的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NIHSS评分,组内比较,溶栓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马荣耀  翟焕阁 《吉林医学》2011,32(23):4816-4817
目的:评价动脉内超选择应用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7例,62例纳入动脉溶栓组,行全脑血管造影找到闭塞的责任血管,经临床评估后动脉内超选择应用UK药物溶栓治疗;65例纳入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结果:对于NIHSS评分≥10分的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应用尿激酶溶栓明显有效,且相对安全。对于NIHSS评分<10分的轻度急性脑梗死患者,无论溶栓与否,大多数的患者临床疗效均较好。结论: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10分)的超早期动脉内超选择溶栓是安全有效的,UK是相对安全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8):157-160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程度以及护理前后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采用细节护理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提升护理质量,并得到患者广泛认可,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45例)和观察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联合阿司匹林,45例)。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测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测定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MBP与NS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MBP与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减轻脑神经损伤情况,利于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溶栓前有阿司匹林服药史、房颤史、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高及心源性卒中是HT的危险因素,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CT-ASPECTS)高则是保护因素.多因素回归得出NIHSS评分和CT-ASPECTS评分为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预测因素.NIHSS评分预测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最佳分割点为11分,CT-ASPECTS评分预测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最佳分割点为7分.NIHSS评分≥11分组较<1 1分组、CT-ASPECTS评分≤7分组较>7分组患者的HT风险高.结论 NIHSS评分和CT-ASPECT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独立预测因素,有助于临床判断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后随访,使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NIHSS评分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效率分别83.3%、96.7%,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更好(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NIHSS评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接受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溶栓前后NIH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率(94.44%)高于对照组(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溶栓后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神经功能,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40-43+4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3个月后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8)与预后不良组(n=5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脑梗死面积更大,入院时血糖水平更高,溶栓前NIHSS评分更高,OCSP分型TACI比例更高,TOAST分型LAA型更高,24 h内NIHSS评分改善≥40%比例更低,溶栓后脑出血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梗死面积、入院时血糖水平、溶栓前NIHSS评分、TACI分型、LAA分型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24 h内NIHSS改善≥40%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中主要有梗死面积、溶栓前NIHSS评分以及临床分型等,而溶栓后短时间NIHSS改善情况是保护因素,可以作为患者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30例,依照 Rainkin 量评分分为良好组12例和不良组18例,整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溶栓前NISS 低、溶栓前血糖低以及发病急等因素。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存在溶栓前血糖低以及 NIHSS 低的患者需要重点对待,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30例,依照Rainkin量评分分为良好组12例和不良组18例,整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溶栓前NISS低、溶栓前血糖低以及发病急等因素。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存在溶栓前血糖低以及NIHSS低的患者需要重点对待,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法治疗;分析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的变化,并分别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为9.21±0.5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为56例,总有效率达到了8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例(46.2%),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安全性高,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分析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及与术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在2017年8月到2019年8月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根据MSCT检查结果评估患者是否出现侧支循环代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15d后影响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形成因素。结果通过MSCT检查情况得出存在侧支循环者有36例(54.54%),无侧支循环患者30例(45.45%)。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发病到溶栓时间、入院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史、入院rLMC评分、脑动脉狭窄程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NIHSS评分上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有侧支循环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无侧支循环组(P0.05)。结论 CTA可有效评估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形成情况,有侧支循环代偿能者预后情况较佳,可为临床评估侧支循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33-136+139
目的探讨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和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在我院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发病4.5 h内),所有患者均于溶栓前及溶栓7 d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及磁共振DWI和3D-ASL检查,测量溶栓治疗前后DWI高信号区脑血流量(CBF)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根据3D-ASL/DWI匹配情况进行分组,对各组治疗前后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根据3D-ASL/DWI匹配情况分为三组:(1)3D-ASLDWI组(16例):患者溶栓治疗前后ADC值、CBF值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100.0%;(2)3D-ASL=DWI组(15例):患者溶栓治疗前后ADC值、CBF值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86.7%;(3)3D-ASLDWI组(5例):患者溶栓治疗前后ADC值、CBF值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0.0%;对36例患者疗效与所在不同组别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D-ASL/DWI不同匹配与静脉溶栓疗效显著相关(P0.01)。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下,获取3DASL/DWI不同匹配组溶栓治疗前后数据的变化,证明潜在半暗带的存在有利于患者预后,对临床溶栓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客观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后早期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80例尿激酶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平均纳入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给予抗凝治疗,其中,研究组采取溶栓后6 h进行早期抗凝治疗,对照组于溶栓24 h后采取抗凝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相关状况,并比较两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NIHSS评分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前至治疗后48 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周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I指数评分比较,结果与NIHSS评分一致;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研究组(87.5%)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溶栓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抗凝治疗,相比于晚期治疗,改善患者卒中状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按照使用药物分为rt-PA组和尿激酶组,进行溶栓治疗,其他常规治疗相同,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mRS评分,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的NIHSS评分[1],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颅内出血、再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死亡例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和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例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相似,两组药物安全性能也相当,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波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由专业护理人员予以超声波溶栓治疗,2次/d,30 min/次。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2周。治疗前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前后14 d,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超声溶栓治疗的NIHSS评分明显下降,Barthel评分明显增高,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超声波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改善其脑缺血状态,促进其功能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脑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112例,比较脑出血转化组和无脑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房颤、吸烟、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溶栓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溶栓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12例,经溶栓治疗后发生HT 22例.HT组溶栓后1h收缩压高于无HT组(P<0.05),HT组高脂血症患者比例高于无HT组(P<0.05),HT组房颤患者比例高于无HT组(P<0.05),HT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比例高于无HT组(P<0.05),HT组溶栓前NIHSS评分高于无HT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1h后收缩压、高脂血症、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和溶栓前NIHSS评分与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独立相关.结论 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有溶栓1h后收缩压、高脂血症、房颤、大面积脑梗死和溶栓前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模式CT指导下行静脉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多模式CT指导下行静脉溶栓治疗,记录、比较溶栓前后的NIHSS评分、MRS评分、BI值。结果:本组患者有21例(50.0%)的责任血管完全再通。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I值比较,本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BI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有2例出现症状性脑出血,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在多模式CT指导下行静脉溶栓手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为溶栓治疗提供良好指导,有效缓解病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动脉介入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为该治疗方法的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许昌市立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动脉介入溶栓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00%与对照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脉介入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能改善其神经功能,效果优于常规治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CT灌注指导下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行性,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对4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头颅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检查,并计算各灌注参数值。对存在缺血半暗带患者给予动脉溶栓治疗,并分别于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后3周和3个月进行NIHSS评分,以评估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入组患者经动脉内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疗效,随访3个月患者恢复良好,NIHSS评分有明显改善。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范围,为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动脉内溶栓治疗以及疗效和愈后的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