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究人工关节置换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淮阳县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6月7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关节活动度、畸形、功能、疼痛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上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其髋关节功能,促进其术后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前外侧联合内侧切口用于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收治的60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一前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行前外侧联合内侧切口入路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相对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膝关节功能与对照组相比,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与对照组73.33%相比,观察组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实施前外侧联合内侧切口入路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使患者膝关节功能更快恢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戴华昌  许兵  亢军强 《黑龙江医学》2021,45(19):2049-2050
目的:分析Min-Swashbuckler入路对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66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2016年2月—2019年10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股骨外侧钢板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33例)接受Swashbuckler入路,观察组(33例)接受Min-Swashbuckler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较对照组多,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而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股骨外侧钢板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过程中采用Min-Swashbuckler入路,能减少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术中失血量,促进术后恢复,改善膝关节功能,但会增加术中透视次数,延长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行微创稳定系统(LISS)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胫骨近端、股骨远端骨折患者81例。根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1例(采用LISS进行治疗)和对照组40例(行解剖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股骨远端骨折及胫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LISS进行治疗,不仅术后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同时对人体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生命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相关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提高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和生命质量评分,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治疗效果优于LCP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在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40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73),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解剖钢固定治疗,治疗组行LISS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LISS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S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S组术后1年的优良率为92.5%,与常规对照组的8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SS钢板固定和传统解剖钢固定治疗具有相似的效果,但LISS钢板固定治疗伤口小,术后恢复较快,有效的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在现代骨科康复观指导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新型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对照组采用常规股骨远端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检测受试者C反应蛋白(CRP)和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65±6)min比(81±6)min,(320±10)m L比(420±16)m L,(1.9±1.0)次比(3.4±1.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各个时间点CRP、CK水平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术后各个时间点CK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95±6)分比(8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远端骨折术中采用新型前外侧入路,可以减少对软组织的损害,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微创稳定系统(LISS)和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38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LISS组和髁支撑钢板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骨不连发生率、内固定失效率和深部感染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用Schatzker-Lambert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分来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LISS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不愈合发生率和深部感染发生率等指标方面均优于髁支撑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骨折愈合率、骨不连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总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参照Schatzker-Lambert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LISS组优良率为85.00%;髁支撑钢板组优良率为83.33%;两组膝关节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支撑钢板组有3例发生松动,LISS组有1例发生松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妇女是股骨远端骨折的高发人群,LISS和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相当,应根据手术者的经验和患者的个体情况等选择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103-105+109
目的分析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诊治的6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进行远端固定,观察组应用生物型股骨假体进行远端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下床锻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假体周围骨折、深静脉血栓和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肺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过程中,生物型股骨假体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远端固定均能取得到显著疗效,但相对比于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生物型股骨假体能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和心肺事件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2周,观察组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55%(13/44),高于对照组的9.0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好地改善髋关节功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用时短、疼痛轻,临床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7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解剖钢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膝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SS评分优良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13%)显著低于对照组(20.51%)(P0.05)。结论对于股骨远端骨折采取AO微创内固定系统,手术伤口小,患者康复较快,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微创稳定系统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45例,采用微创稳定系统治疗)和解剖钢板内固定组(45例,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查X线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情况,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观察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较解剖钢板内固定组短(t=2.88,P〈0.05),术中出血量较解剖钢板内固定组少(t=6.73,P〈0.01),术中行自体髂骨植骨者较解剖钢板内固定组少(χ^2=11.40,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P〉0.05);术后12个月,微创组HSS评分显著高于解剖钢板内固定组(t=2.99,P〈0.05)。微创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解剖钢板内固定组(χ^2=5.20,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11.11%)较解剖钢板内固定组(26.67%)低(χ^2=7.60,P〈0.05)。结论微创稳定系统较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损伤及出血,降低植骨需要,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效果观察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股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股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HS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7.04%)高于对照组(64.71%)(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观察组:t=29.308,对照组:t=9.885,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15.334,P<0.05)。两组治疗后HSS评分增加(观察组:t=26.566,对照组:t=13.591,P<0.05);观察组治疗后HSS评分高于对照组(t=7.710,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增加(观察组:t=16.517,对照组:t=7.718,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t=10.805,P<0.05)。结论:针刺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效果显著,镇痛效果显著,且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实施半髋关节置换、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5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入院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3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予半髋关节置换手术,观察组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两组手术情况、固定术后Harris评分、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9个月Harris评分比较中观察组术后1个月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9个月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对照组为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应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半髋关节置换、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最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养血活血、健脾补肾中药内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内服联合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仅行PFNA内固定术。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30、60 d,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患肢肿胀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加味桃红四物汤内服配合PFNA内固定术可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减轻患肢肿胀,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与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于不同时点(麻醉前、麻醉后即刻、手术开始、麻醉结束)监测并记录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评估麻醉效果,于术后6、24、48 h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术后认知功能。结果麻醉后即刻(T1)两组HR、MAP均出现下降,其中观察组降幅较小,两组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T2)观察组HR、MAP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较T1时明显升高(P<0.05);手术结束时(T3)两组HR、MAP均有一定升高,但观察组幅度较小,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对照组升幅较大,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24、48 h,两组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能减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提高麻醉效果,且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气管插管全麻更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23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CS组(动力髁螺钉固定)、LCP组(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和GSHN组(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各组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GSHN组一期愈合率、HSS优率和优良率最高,副反应率最低,其后依次为LCP组和DCS组,但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骨远端骨折病情复杂,应根据骨折类型来考虑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手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 年1-2014 年12 月该院收治的100 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1年和2年髋关节功能改良Aubign佴-Postel评分、术后1和2年并发症发生情况、各项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1 年和2 年的髋关节功能改良Aubign佴-Postel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①两组的疼痛,活动范围,行走能力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不同时间的疼痛、活动范围、行走能力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的疼痛、活动范围、行走能力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9.6%和18.9%,术后2 年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6%和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初次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再次手术费用和求医问药费用低于对照组,总费用稍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较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远期临床疗效较佳,髋关节功能较好,但其治疗总费用稍高,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