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及相关生化检测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5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者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血液检查,对比3组凝血-纤溶功能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糖尿病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并发肾病时更为显著(P0.05)。糖尿病患者纤溶功能亢进,并发肾病时更为显著(P0.05)。血清β2-MG、CysC、HbA1 c水平在糖尿病患者中均上调,并发肾病时更为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凝血-纤溶功能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均不正常,监测其变化,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功能状态。方法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初诊肺癌患者109例,以53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指标检测和VTE的临床筛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肺癌组凝血系统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抗凝血系统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纤溶系统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经筛查肺癌患者的VTE发生率为14.6%。结论肺癌患者凝血系统的活性增高、抗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活性减低,存在高凝状态,而且导致肺癌患者存在高VTE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预防微创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卵巢囊肿患者60例,按临床预防下肢DVT的方案分为甲、乙两组,甲组(20例)予以传统物理治疗,乙组(20例)在甲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皮下注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另设对照组20例(无针对性预防方案)。观察并比较三组下肢DVT的发生率以及其对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采用预防方案后,两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乙组较甲组更显著(P0.05)。采用预防方案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从高凝转为正常,纤溶功能上调。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后以LMWH联合物理治疗,能有效地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指标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性。方法以80例下肢骨折发生DVT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80例下肢骨折无DVT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凝血、纤溶指标水平,分析其与患者DVT的关系。结果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聚集率(PAgT)水平降低,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升高,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OR=8.153)、TAT(OR=11.057)是老年下肢骨折患者DVT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DVT的发生与凝血、纤溶指标水平关系密切,临床可通过检测D-D、TAT评估患者发生DVT情况。  相似文献   

5.
凝血-纤溶动态图在脓毒症凝血纤溶失衡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凝血-纤溶动态图(CF)在检测脓毒症患者凝血和纤溶失衡中的作用.方法 对24例脓毒症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凝血、纤溶变化,进行常规方法检测和凝血-纤溶动态图检测.对比分析常规检测和凝血-纤溶动态图的特点.结果 在常规检测方法中,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纤维蛋白元含量(Fbg)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D-二聚体(D-D),纤溶酶原含量(Plg)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继发纤溶亢进状态.在CF检测中,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反应时间(CST)、凝固时间(CT)缩短,最大振幅(ME)、聚合速度(ACE)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对照组比较,虽然脓毒症组溶解时间(FT)延长,但溶解速度(AFE)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纤溶亢进状态.脓毒症组中平衡时间(BLT)、平衡指数(BLE) 2.55±0.39、2.05±0.21与对照组2.25±0.34、1.70±0.19比较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脓毒症凝血-纤溶的平衡被打破,凝血为主.结论 凝血-纤溶动态图既有凝血和纤溶的参数,又有平衡参数,在检测脓毒症患者凝血纤溶的不平衡中,比常规方法更敏感、特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对纤溶、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以112例剖宫产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6例。统计两组下肢DVT发生效果及纤溶、凝血指标的变化量。结果实验组下肢DVT发生率为8.93%(5/56),低于对照组[23.21%(13/56);χ~2=3.912,P=0.048]。实验组产妇a PTT、PT、TT上调倾向低凝,D-D上调显示纤溶活化、Fbg、PLT两组区别无意义。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MWH可有效预防剖宫产后产妇下肢DVT的发生,且有效改善产妇的纤溶指标与凝血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方案预防微创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卵巢囊肿患者90例,按临床预防下肢DVT的方案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0例)予以传统物理治疗,乙组(30例)在甲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皮下注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另设对照组30例(无针对性预防方案)。观察并比较三组下肢DVT的发生率以及其对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 采用预防方案后,两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乙组较甲组更显著(P0. 05)。采用预防方案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从高凝转为正常,纤溶功能上调。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后以LMWH联合物理治疗,能有效地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D-二聚体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蛋白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1]。其水平的升高反映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亢进,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在各种血栓形成性疾病以及生理性高凝状态时均有升高。特别是对静脉血栓形成(VTE)高度敏感,在VTE的排除诊断中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9.
谭慧 《血栓与止血学》2016,(4):450-452,45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原因与预见性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记录两组干预前后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变化,对比2组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15.0%(P0.05);观察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型纤溶酶原活物(t-P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小板计数(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外周血小板p-选择素(CD62-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因素、疾病因素、长期卧床治疗、静脉血管壁受伤等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DVT的重要原因,可给予预见性护理,减少DVT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患者开展手术室干预性护理的效果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择期开展腹腔镜手术患者8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患者就病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行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凝血指标、术后临床指标(排气时间、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DVT发生率况:对照组14.63%),观察组仅2.44%(P0.05)凝血指标显示观察组纤溶活性上调;术后临床指标情况显示观察组各项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能够有效降低其下肢DVT发生率,增强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运动护理在脑梗塞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从2015年8月~2018年8月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偏瘫患者中,选取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运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运动与神经功能评分、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状况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纤溶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以及DVT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运动与神经功能评分不具可比性差异(P0.05),经护理,两组患者组内运动与神经功能水平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状况区别不具可比性(P0.05),经护理,研究组患者血流锋速度与血流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D-D、aPTT、PT等纤溶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不具可比性差异(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D-D、aPTT、PT等纤溶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上调,DVT发生率减低(P0.05)。结论在脑梗塞偏瘫患者预防下肢DVT过程中,应用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改善股静脉血流速度,有效地降低了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对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取下肢DVT预防措施的128例剖宫产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据预防措施差异分为A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间歇充气压力泵(IPC)组,n=76]、B组(LMWH组,n=52)。于干预第1d(T1)及干预后第6d(T2)检测2组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PAI)、D二聚体(D-D)]、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沉降率(ESR)]、下肢静脉(股深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T2时,2组患者部分凝血-纤溶系统指标(aPTT、PT、PAI)水平、下肢静脉(股深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较T1时升高,且A组大于B组(P0.05),D-D、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HCT、ESR)水平则均较T1时降低,且A组小于B组(P0.05)。结论 LMWH联合IPC可通过改善剖宫产术后产妇凝血-纤溶系统、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等作用预防DVT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阐述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之间的关系。20例病人均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其中18例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13例患者纤溶亢进。患病组Fg、Ⅷ:CA、VWF:Ag和Ⅻ:CA较正常组 明显上升,表明白血病患者有高凝状态存在。而抗凝系统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对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取DVT预防措施的128例剖宫产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据预防措施差异分为A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间歇充气压力泵(IPC)组,n=76]、B组(LMWH组,n=52)。于干预第1 d(T1)及干预后第6 d(T2)检测2组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PAI)、D二聚体(D-D)]、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沉降率(ESR)]、下肢静脉(股深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T2时,两组患者部分凝血-纤溶系统指标(a PTT、PT、PAI)水平、下肢静脉(股深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较T1时升高,且A组大于B组(P0.05),D-D、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HCT、ESR)水平则均较T1时降低,且A组小于B组(P0.05)。结论 LMWH联合IPC可通过改善剖宫产术后产妇凝血-纤溶系统、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等,预防DVT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探讨高凝状态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高凝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原发疾病分为心绞痛组40例、糖尿病组40例、脑血栓组40例,另外选择40例组成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检测其PT(凝血酶原时间)、D-D(D-二聚体)、PLT(血小板)等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分析其对临床疾病诊断的参考价值。结果心绞痛组、糖尿病组、脑血栓组患者的PT、P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D-D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凝状态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对其凝血系统激活、纤溶亢进以及血小板活性、血管内皮损伤等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凝血和纤溶功能检测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和并发症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COPD患者135例,其中稳定期85例(其中24例合并肺栓塞),急性加重期50例,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的变化。结果急性发作期COPD组患者PT和aPTT明显延长,tPA、Fbg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期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COPD患者中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24例COPD合并合并肺栓塞患者,血清Fbg和D-D水平明显高于单纯COPD稳定期组患者,而PT和a PTT延长,差异呈显著性(P0.05)。结论 COPD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急性发作期患者常处于高凝低纤溶状态,而合并肺栓塞患者高凝状态更为明显。因此,检测凝血和纤溶指标有助于判断COPD病情和合并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预防神经科重症监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神经科重症监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情况、凝血功能指标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患者(20.00%)(P0.05);观察组患者凝血各项指标情况均倾向相对低凝与纤溶上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在预防神经科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中,可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并且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银杏注射液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26例PNS患儿使用银杏注射液加速尿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尿量、体重,并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功能、纤溶活性等指标.结果 PNS患儿经用银杏注射液加速尿治疗后较治疗前尿量明显增加,体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尿量、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血浆D-二聚体(DD)等纤溶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银杏注射液和速尿联合治疗PNS,既可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又有降低高凝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凝血、纤溶指标、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就诊的妇产科的宫颈癌病人60例(宫颈癌组)及同一时间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检测、比较宫颈癌组与对照组凝血、纤溶指标、血小板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aPTT、PT、TT、凝血指标上宫颈癌组缩短;Fbg、D-D上调;PLT增加,MPV下调;各项差毕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病人相对于健康体检者而言,血液呈相对高凝状态,从而易并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必净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凝血及纤溶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凝血及纤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WBC)、凝血功能(PT,APTT,TT,FBG)、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减轻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炎性反应,有效地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恢复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