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骨折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下肢非切口疼痛和肿胀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DVT者发生率为2.04%(1/49),对照组为12.77%;观察组中出现下肢非切口明显疼痛和肿胀者占6.12%(3/49),对照组为21.28%(10/47),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达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5%(38/47)(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9.2±2.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7±3.6)d(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高龄髋部骨折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围手术期运用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和理念术后康复预防下肢静脉栓塞(DV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份—2018年10月份期间82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前列腺增生症(BPU)手术护理方法,观察组围术期护理方法采用ERAS护理理念实施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手术后DVT发生、疾病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肿胀率、疼痛率、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ERAS护理理念对BPU患者进行护理,明显降低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科术后采用预见性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方城县人民医院骨科手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2周、4周患肢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4周观察组患者患肢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术后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普外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43例手术患者,按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7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73例,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护理的满意度、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术后DVT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中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价值。方法以100例妇科肿瘤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8.00%(4/5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腿围增长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胀痛发生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12.00%(6/5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84.00%(84/50)(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降低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妇科肿瘤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妇科收治的72例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舒适度、满意度、皮肤颜色、腿部肿胀、血流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皮肤颜色改变、腿部肿胀及静脉血流速度减慢的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相比对照组都更高,而术后DVT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妇科肿瘤手术患者DVT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舒适度,在妇科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采取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3例)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43例)在术后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下肢DVT等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及术后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分及术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评分、干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9.30%,总并发症率为4.65%,低于对照组18.60%(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相当(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液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VAS、PSQI、HAMA、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满意率高达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价值极高,护理质量显著提升,预防患者术后下肢DVT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骨科收治的79例下肢手术治疗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DVT发生率及凝血功能指标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DVT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骨折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DVT)及预防措施和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选我院骨科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的住院手术骨折患者,共8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名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骨折手术后观察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下肢DVT发生率分别为17.5%和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围术期的预防性护理较常规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脊柱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后综合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凝血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为2. 94%,下肢疼痛发生率为8. 82%,下肢肿胀发生率为5. 88%,护理满意度为97. 06%;对照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为17. 65%,下肢疼痛发生率为29. 41%,下肢肿胀发生率为23. 53%,护理满意度为70. 5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 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给予脊柱骨折患者在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临床护理路径及常规护理对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选择于我院接受股骨骨折术的股骨骨折患者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措施下的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DVT发生率,并观察凝血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下肢肿胀发生率(24.4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2.22%)均高于观察组(下肢肿胀发生率(4.44%)、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22%);观察组凝血功能较对照组低凝,护理满意度增高(97.78%vs 73.33%)(P0.05)。结论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而言,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有效地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前列腺电切术后家属协同强化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4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52例)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2例)患者术后家属协同强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除下肢静脉血栓外其他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7.69%(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1.92%,低于对照组13.46%,护理满意率高达98.08%,显著高于对照组84.62%(P0.05)。结论前列腺电切术后家属协同强化护理干预预防下肢DVT效果良好,发生率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患者开展手术室干预性护理的效果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择期开展腹腔镜手术患者8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患者就病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行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凝血指标、术后临床指标(排气时间、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DVT发生率况:对照组14.63%),观察组仅2.44%(P0.05)凝血指标显示观察组纤溶活性上调;术后临床指标情况显示观察组各项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能够有效降低其下肢DVT发生率,增强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对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疼痛发生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脊柱骨折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疼痛发生率和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下肢疼痛发生率、DVT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为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下肢疼痛发生率和DVT发生率,其预防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重症监护室中收治的14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另外7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2例较对照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14例明显要低,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82.8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疗效,降低患者出现下肢DVT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预防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下肢骨折28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骨科手术后护理,干预组实施下列护理干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体位指导、密切观察、保护静脉、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DVT形成少、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骨折术后DVT发生率较高,围手术期采取护理预防措施是预防骨折术后下肢DVT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观察两组患者继发肺栓塞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继发肺栓塞发生率和对照组继发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方法对下肢骨折术后94例患者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将49例接受传统护理方法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5例接受综合护理的设为观察组。分别统计DVT等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45例中,发生下肢肿胀及疼痛8例(17.78%),发生DVT 2例(4.44%);对照组49例中,发生下肢肿胀及疼痛19例(38.78%),发生DVT 12例(24.49%)。下肢肿胀及疼痛和DVT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下肢骨折术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石娥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9):159-160
目的探讨在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36例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68),观察组围术期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癌知识教育测试评分、并发症发生率、SF-36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均在我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防术后下肢DVT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下肢DVT 2例(3.8%),对照组发生9例(17.3%),对照组下肢DVT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3 d时,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及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老年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可改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显著减少术后下肢DVT风险,从而促进患者术后身体康复,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