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颢 《中国全科医学》2005,8(8):620-622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变化及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表达与肝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30名健康体检者(G组)和确诊的28例急性肝炎患者(A组)、32例慢性肝炎患者(B组)、18例肝硬化患者(C组)、11例肝癌患者(D组)、16例重型肝炎患者(E组)的RNIAF、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表达、血清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观察各组肝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RNAIF、CR1、CHE、PTA的变化.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重型肝炎组患者的RNIAF及CR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F值分别为17.79、17.28,P均<0.01),而以重型肝炎为著(q值分别为12.57、12.06,P均<0.05).肝病病情好转者,其RNIAF逐渐回升;病情无好转或恶化者,RNIAF逐渐下降,其敏感性高于CR1、CHE及PTA(P>0.05).结论 RNIAF是肝脏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临床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肝炎及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变化,评估肝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方法:收集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61例(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并选择42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PT、APTT、FIB3项参数,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3组与对照组比较,以及组间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重型肝炎组FIB下降水平最突出;PTA显示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在未出血之前,PLT、PCT与PTA同步下降,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0.37)。结论: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发生不同的变化,并且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有严重出血者出血前就存在血小板数量和质量上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肿瘤与银屑病思天然免疫功能失平衡表现有何不同。方法 测定该两组不同性质的疾病思考的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的变化指标和补体C3、Cd变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肿瘤思考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较正常对照明显下降(P<0.05),而补体C3、C4有所上升(P<0.05),银屑病患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与补体C3、C4含量较正常对照均有上升(P<0.01)或亢进(P<0.05)。结论 肿瘤与银屑病患天然免疫失平衡有不同表现,这一发现对不同性质的疾病免疫失平衡机理的认识有其重要理论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5′-核苷酸酶(5′-NT)及相关生化指标在各型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NT、TBA、CHE、ALT、AST、AIP、GGT,其中对照组36例,各型肝炎和肝硬化128例。结果:各型肝炎及肝硬化组5′-NT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酶活性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各组间差别不大(P〉0.05);重度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部分患者血清CHE低于正常,尤其是肝硬化组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急性黄疸性肝炎组除CHE外,相关生化指标升高非常明显,与其它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5′-NT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是一项较敏感指标,酶活性除CHE之外与其它相关生化指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再障)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活性与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的改变.方法分别采用PCR技术和放射免疫技术对36例慢性再障患者的红细胞天然免疫活性及血浆IL-6,IL-8和TNF-α进行检测.结果慢性再障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HH型所占比列和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监测慢性再障患者的红细胞天然免疫活性及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血清中CHE活性、TBA含量以及PT测定与各类肝脏疾病的关系 ,对 88例经临床确诊为各类型肝病患者血清CHE、TBA以及PT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各类肝脏疾病TBA、PT均增高 ,CHE活性均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除CHE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外 ,其余各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均 <0 .0 0 1) ,同时可以看到 ,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组的PT测定值差异无显著性 ,其余各组间此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为 0 .0 5~ 0 .0 0 1,提示血清CHE、TBA及PT测定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均有较高的敏感性 ,均可作为评价肝病轻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和胆碱酯酶(CHE)水平在对肝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疾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80例正常对照组及240例肝病患者的TBA,PA,CHE水平,其中急性肝炎90例,轻度慢性肝炎43例,中度慢性肝炎25例,重度慢性肝炎32例,肝硬化代偿期2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28例,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肝硬化失代偿期、重度慢性肝炎较为明显,肝硬化代偿期和急性肝炎次之(P<0.05)。结论TBA可作为了解肝细胞损害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PA,CHE的变化可反映各型肝炎早期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对肝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PT、APTT、TT、FIB水平,探讨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肝硬化23例,原发性肝癌10例,重型肝炎15例,慢性肝炎12例,观察各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值、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凝血酶凝结时间(TT)值、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癌各组患者的PT、APTT、TT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IB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随着肝病的加重,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重型肝炎、肝硬化各组患者的PT、APTT、T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FIB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原发性肝癌、重型肝炎、肝硬化各组患者的PT、APTT、TT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FIB明显低于慢性肝炎组(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是反映肝脏合成、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检测肝病患者的凝血指标,能够预测肝病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明显下降 (≤ 4 0 % )是诊断重型肝炎的前提条件之一 ,由于严重肝病 (重型肝炎、晚期肝硬化、重度慢性肝炎、肝癌等 )患者均可有不同程度的PTA降低 ,所以在肝病诊治过程中进行PTA的动态观察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观察 78例严重肝病患者在VK1静滴治疗前、后PTA值的变化情况 ,对VK纠正试验与PTA变化的关联性和其在严重肝病鉴别诊断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8例均为 2 0 0 1年 9月— 2 0 0 3年 8月住院患者 ,男 73例 ,女 5例 ;年龄 …  相似文献   

10.
血清胆碱脂酶在肝病诊疗中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艳玲 《广西医学》2001,23(4):737-739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75例各型肝病患者及2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胆碱酯酶(CHE)、丙氨酸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与健对照组相比,各型肝病患者的血清ALT及急性黄疸性肝炎组的血清GG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而轻度及中度慢性肝炎及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血清CHF活性未见明显变化(P>0.05);此外重度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CHE活性和A/G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ALT、GGT、CHE是反映肝功能的酶类,CHE尤其是提示肝细胞受损的敏感指标,这些参数有助于肝病的诊断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钙磷镁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Ca、P、Mg异常情况。方法 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血清Ca、P、Mg。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Ca明显低于慢性轻中度、重度组,血清Ca与血清A、CHE及PTA呈显著正相关,与门静脉直径呈显著负相关。肝硬化患者与慢性轻中度患者比较,血清P有明显降低,血清P与血清A及CHE呈显著正相关,与门静脉直径呈显著负相关。血清Mg与血清A、CHE、PTA、门静脉直径无相关性。结论 随着慢性肝病病情进展,血清Ca、P逐渐降低,可作为反映肝功能下降、肝脏储备功能降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检测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人63例(肝硬化组),病毒性肝炎病人60例(肝炎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ALB、CHE、PTA水平。结果肝硬化组ALB、CHE和PTA明显低于肝炎组和对照组(P < 0.01);肝硬化组Child-pugh C级病人ALB、CHE和PTA明显低于Child-pugh B级和Child-pugh A级病人(P < 0.05~P < 0.01);ALB、CHE和PTA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0.897和0.746,截断值分别为31.41 g/L、3 785.41 U/L和36.59%时,灵敏度分别为73.30%、85.00%和93.30%,特异度分别为81.00%、79.40%和44.44%。结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人ALB、CHE、PTA水平明显降低,可反映病人Child-pugh分级情况,同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浆胆碱酯酶(CHE)、清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病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162例不同临床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CHE,同时分别采用终点法和比浊法测定ALB及PTA。结果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组血浆CHE、ALB、PTA水平依次降低,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随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各项指标均逐渐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01)。各组CHE活力较PTA、ALB下降的百分率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CHE、ALB及PTA彼此间相关系数为0.695~0.811(P<0.001),呈正相关。结论血浆CHE活力较ALB、PTA能更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和储备能力。监测CHE、ALB和PTA,对临床病情的判断及估计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变化在病毒性肝炎时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0例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TF,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总胆红素(SB)、血清胆碱酯酶(CHE)。结果各组慢性肝炎(CH)病人血清转铁蛋白与急性肝炎(AH)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慢性肝炎病情加重,血清转铁蛋白逐渐下降,下降程度依次为慢肝(轻度)〈慢肝(重度)〈失代偿性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CSH)。在慢性重型肝炎和失代偿性肝硬化病人中,死亡组血清转铁蛋白较存活组有显著性下降(P〈0.001)。结论血清转铁蛋白可以作为反映病毒性肝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对失代偿性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肝病患者(138例)和正常对照组(76例)空腹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慢性迁延性肝炎外,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病患者测定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水平,可以反映肝实质损害的程度,有助于了解急性肝病的恢复情况,在慢性肝病的预后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应用ETV联合GSH治疗,加用内科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对照组25例常规内科营养支持对症治疗。两组治疗前后比较临床治愈好转率,并观察主要肝功能、PTA及HBVDNA定量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5%,疗效优于对照组的28%(P<0.01),且治疗组TBIL、ALB、ALT、CHE、PTA及HBVDNA等实验指标的定量检测值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其肝功能、PTA与HBVDNA检测也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恩替卡韦(ETV)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在Child—Pugh分级中的价值。方法测定4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GGT、CHE、TBA及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对照组30例比较。同时比较在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状态时这7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GGT、TBA血清含量明显升高,PT、APTT、TT时间延长,而CHE、FIB血清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且在不同肝功能分级时,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肝硬化患者GGT、CHE、TBA、PT、APTT、FIB、T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肝功能分级的上述指标变化相异,故联合检测上述各值可为临床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