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患者的属性 近年来,有不少媒体和民法学家认为医患关系就是民事法律关系,故应受民法调整。并由此延伸认为医疗纠纷应受《消费者权利保护法》(下称《消法》)的调整。浙江省通过地方立法,明确规定医疗纠纷应适用《消法》调整。其实这些做法和认识是对医学科学规则,对医学科学和医疗行为缺乏了解的结果。《民法通则》第二条明文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根据这一定义,民事法关系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主体平等;二是双方自愿;三是等价有偿。这三个特征又明文写入《民法通则》第2条和第3条规定之中。这三个特征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特征都不构成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文革 《当代医学》2009,15(28):29-30
近年来关于医患法律关系的研究颇多,已有共识:医患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应受民法的调整。医患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均为民事主体,医疗机构多为法人组织,患者为自然人;此外,应受《合同法》调整。  相似文献   

3.
认为医患关系为普通民事法律关系的传统观点,不仅存在于司法界、医疗行政主管部门、患者中,而且也日益浸渍医疗卫生单位,给社会风气、政府政治承诺的兑现、司法秩序的严肃性及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带来极大的危害,兹分述于下。1.不利于医德医风建设和医学所需人体器官...  相似文献   

4.
医患关系属性思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华  黄威  王爱华 《中国医刊》2002,37(10):55-56
为揭示医患关系既是一种法律关系,同时又是一种受伦理规范制约的本质特征,笔者试从职务行为本质入手,通过医患关系医方主体两个层面驳离,提出医疗机构与患者关系层面民事法律主体平等和表现为非典型契约关系;医务人员不是医疗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医务人员与患者关系应侧重适应伦理调整。以求为正确处理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合法权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目前的医疗环境背景下,旨在了解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现状,并对医患关系紧张原因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自制《临床医学生对职业现状与医患关系的认知调查》问卷,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某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7年制和临床5年制的527名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现状及紧张原因进行横断面调查。其中调查主要从医护人员层面、患者及家属层面、医院层面和社会层面对医患关系紧张原因进行分析。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 93.7%的医学生认为目前的医患关系不和谐,不同性别(P=0.029)、首次接触临床年级不同(P=0.003)和职业认同感不同的医学生(P<0.001)对医患关系和谐程度存在认知差异。结论 医学生对目前的医患关系评价较差,可以尝试通过建立医患沟通相关课程、增强医学生沟通技巧、提高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等措施,为构建未来的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彭诗祥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6):135-137
目的探讨医患法律关系的特点。方法用法学基本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根据现行的法律规范,结合医学科学的原理,对医患法律关系进行分析,探寻医患法律关系的特殊性。结果医患法律关系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相比,具有主体的复合性、客体的复杂性、内容的广泛性等诸多特征。结论医患法律关系的特殊性客观存在,作为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患方群体、新闻从业者以及法律工作者都应当正确把握其特点,正确行使权利并履行义务、客观宣传报道、公正科学处理案件,才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鲜颖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96-97,F0004
医患关系古已有之。随着人们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的日益增强,医患关系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成为热门话题、社会焦点。人们关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身在医患关系存续中的权益。维护权益的前提是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医患关系属性的认定和了解。不同的学者对医患关系性质的界定是不同的。文章从法学的角度论证,医患关系既不属民事合同关系,也不属民事消费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医生职业倦怠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为缓解职业倦怠和改善医患关系提供参考。方法 在上海10家医院选取592名医生,用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和自编医患关系问卷进行测评,并用SPSS 17.0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生对医患关系的总体评价以“比较紧张”居多,共有304人(51.4%),262人(44.3%)关于职业感受的评价是“不好不坏,一般般”,374人(63.2%)认为患方对医生“基本信任”,494人(83.4%)认为患方“基本配合”。职业倦怠评分提示情感耗竭较严重,3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为情感耗竭(3.1±1.4)分,成就感低(2.4±1.2)分,去人性化(2.1±1.3)分。3个维度得分与医患关系的4个条目得分均正相关(r=0.139~0.442,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职业倦怠对医患关系有消极影响(β=0.296~0.365,P<0.01)、高学历对医患关系有积极影响(β=-0.124~-0.172,P<0.01)。结论 目前医生对医患关系的评价不乐观,医生的情感耗竭较严重,职业倦怠对医患关系有消极影响,高学历的医生对医患关系的评价更加乐观,缓解职业倦怠以及医生自身的学习提升有望成为改善医患关系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当前医患关系对医学生职业认知度的影响,分析成因并提出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川北医学院800名在校医学生,内容涉及医患关系的认知、职业的认知以及当前医患关系对职业认知的影响3个方面,然后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布统计,并按α=0.05水准进行P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67.6%(536/793)的医学生认为当前医患关系对自己将来的求职观念产生影响。“当前医患关系”(x)和“医患矛盾对你未来的求职观念”(Y)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088,P=0.013。结论医患关系对医学生职业认知度的影响由医疗政策、学校教育及社会等共同作用形成,需要高校在相关教育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0.
曾予 《医学教育探索》2008,7(4):348-350
根据医患法律关系的发生原因、当事人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的不同,可将医患法律关系分为医疗合同关系、医疗无因管理关系以及强制医疗关系3种。其中医疗合同关系和医疗无因管理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强制医疗关系属于行政法律关系。本文从民法和行政法原理入手,对3种不同类型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和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1.
医患民事法律关系这一科学定位,充分肯定了医患关系的法律平等,最大限度的保护了作为弱势群体患者的切身利益,极大的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医患关系是一种具体的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如何结合<民法>及<合同法>等相关的法律对其进行规范,这是调整医患关系的法律实践必须面对及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医疗活动的特殊性对医患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殊性及具体适用做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医患关系矛盾突出,在一些地方矛盾甚至愈演愈烈,医患关系已由单一的医学问题,演变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政府、医疗机构、患者、媒体等部门(人员)如何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调整、理顺医患关系?本文从医患关系紧张的形成原因着手,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经典著作《不失人情论》中分析了医患关系的正确处理方法,可用于指导实习医学生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通过分析《不失人情论》中对病人、旁人、医人的关系,探讨古今医患关系的共性,并结合名医陈湘君教授处理医患关系的技巧,阐述如何处理医惠关系的方法,及医学生医患关系教学的注意点,即在实习阶段,应通过学习经典及言传身教方法相结合的医学伦理指导方法,来提高医学生处理医患关系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之一,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人际关系——医患关系,同样也在《红楼梦》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透过《红楼梦》作者的有关精辟描绘,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医患关系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5.
笔者试从医学科学与医疗行为的本质入手,试图揭示出医患关系并不具备民事法律关系中所包含的主体平等,双方自愿及互惠互利三大特征中的任何一个特征,医患关系决不是一般的服务提供与消费的关系和通常意义的合同关系,同时也不存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为此,文章提出医患关系既不属民法调整,也不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行政法调整对象,医事法即卫生法是调整医事法律关系的一门独立的法律体系理论。  相似文献   

16.
现实生活中 ,人与人之间、人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医患关系是其中之一。医患关系是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与病人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 ,受我国《民法通则》的调整 ,又因医疗行为处于一个特殊领域 ,它又受到与医疗专业有关的如《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诊疗护理常规等的规范。医患之间的权利义务除受以上法律法规规范外 ,还被各种医疗文件约束 ,其中之一是手术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是医疗机构与病人或病人亲人达成的有关手…  相似文献   

17.
陈娟  陈艺延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114-114,125
医患关系是指一个个体(患者)与另一个个体或群体(治疗者或医疗卫生组织)在诊疗疾病和预防保健康复中所建立的各种联系。本文就当今医患面临的新挑战作简要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达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医患沟通》课程对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05至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生36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学习《医患沟通》课程的医学生为课程组(n=180),未学习该课程的医学生作为对照组(n=180)。教学结束后,应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表》(SEGUE Framework)进行问卷调查,评价2组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运用Excel录入调查表数据,经逻辑查错后形成最终数据库。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正态性检验采用Kolmogorov-Smirnov(K-S test)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比较2组调查对象在量表5个维度的总体得分均值,课程组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组调查对象在“维度1:沟通启动”(P=0.001)、“维度2:信息收集”(P=0.002)和“维度4:理解病人”(P=0.007)方面的得分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患沟通》课程促进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由“知理念”向“践行为”转化,但课程内容的设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医患关系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了解医患关系现状和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75名住院患者及其45名家属作为调查对象,将120名调查对象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60人(医患关系困惑者),对照组60人(无医患关系困惑者),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了解被调查对象对医护工作的基本评价,以及两组成员之间的主要差异。结果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初步掌握了被调查者对医护工作的基本评价和需求,为今后改善医患关系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结论应当注意维护医务工作者“白衣天使”的崇高形象;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重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改善医患矛盾,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促进医疗卫生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医患矜持不是中国的“特产”,它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央视八套播出的《医者仁心》从不同视角反映了医疗行业的困境与压力、医患关系等问题,引人深思。医患关系有着丰富的医学人文内涵,我们该如何看待其中的是非曲真?请看本报记者对话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张大庆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