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钟亚鼎  王啸  高照 《安徽医学》2020,41(5):573-575
目的 探讨256排宽体探测器CT低剂量扫描在婴幼儿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临床怀疑呼吸道疾病的0~3岁婴幼儿共计52例,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每组26例,采集胸部CT平扫图像。A组采用GE 64排螺旋CT,B组采用GE Revoiution 256排螺旋CT,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CT剂量指数(CTDI),比较两组患儿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差异。结果 A组平均CTDI为(2.64±0.00) mGy、DLP为(56.67±5.77) mGy/cm,B组CTDI为(1.01±0.14) mGy、DLP为(16.04±2.22) mGy/cm,B组辐射剂量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图像质量评分多为3分及以上,A组2分4例,1分0例,B组2分1例,1分0例。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64排CT比较,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256排宽体探测器CT低剂量胸部扫描显著降低患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结合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算法重建技术(AIDR)在优化婴幼儿胸部CT扫描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3年1~5月间,从拟行胸部CT检查显示正常的,无贫血及其他疾病的0~1岁婴幼儿中随机选取40例,平均分成A与B两组,A组扫描时管电压为80kV,使用适应迭代剂量降低算法重建技术(AIDR);B组为100kV,使用常规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技术.比较两组间气管分杈层面降主动脉的CT值与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CT剂量指数(CTDI)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6±0.48、4.61±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值、SD分别为50.36±5.74HU、12.57±4.48和45.31±4.71HU、10.61±3.48,A组高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NR和CNR分别为3.31±1.02、2.68±1.21和4.31±1.32、2.74±0.92,B组均高于A组,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79±0.316、5.04±0.19mSv,A组较B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平均减少了65%.结论 320层CT在小儿胸部扫描采用80kV管电压扫描加ADIR重建,图像质量能达到诊断要求,且辐射剂量可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6,(3):327-330
目的:通过采用降低管电压和改良ml/kg法相结合,探讨在超重肥胖人群冠状动脉CTA检查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拟诊冠心病患者(BMI≥24.0kg/m2)162例,分成三组,每组54例,分别为低对比剂用量低辐射剂量组(A组)、低对比剂用量常规辐射剂量组(B组)、常规对比剂用量常规辐射剂量组(C组)。对右冠脉近段(RCA-p)、左主干(LMA)、左前降支近段(LAD-p)和左回旋支近段(LCX-p)四个节段进行冠脉图像质量评分;测量上述4个冠脉节段增强后管腔CT值、背景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噪声比(CNR)、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三组人群临床资料与扫描参数两两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常规两两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CTDI、DLP、ED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D分别为(8.66±1.11)mSv、(13.65±1.10)mSv,对比剂用量无统计学差异;B组对比剂用量和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3.22±5.98)ml、(61.57±6.36)ml],而CTDI、DLP、ED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和C组比较,CTDI、DLP、ED值和对比剂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为(32.06±1.21)mGy、(618.42±78.47)(mGy·cm)、(8.66±1.11)mSv和(54.51±5.97)ml,C组为(52.70±2.15)mGy、(977.04±74.49)(mGy·cm)和(13.41±1.34)mSv。结论:对于超重肥胖患者,可通过联合降低管电压和改良ml/kg法的方法达到降低对比剂用量和有效辐射剂量的目的,冠脉图像满足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CTA扫描时通过降低管电压以达到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需行颈动脉CTA检查的患者依据管电压不同而分为A(120 kV)、B(80 kV)两组,每组20例。分析比较两组图像的CT值、对比噪声比(CNR)、信号噪声比(SNR)及辐射剂量,并对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进行评估分析。结果:B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A组分别降低63.97%、63.83%及63.79%,图像质量评价结果:B组颈动脉平均CT值较A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CNR、SNR值组间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颈动脉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整体满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80 kV低管电压颈动脉CTA扫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大能够降低约64%的辐射剂量。因此,颈动脉CTA检查通过降低管电压的低剂量扫描是可行的,可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埋伏牙螺旋CT扫描时运用不同模式的自动毫安技术,患者接受的射线剂量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0例埋伏牙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以IQ、Normal、Lowdose3种自动毫安模式进行螺旋CT扫描,扫描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及扫描长度,计算出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对不同扫描参数的图像质量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Q、Normal、Lowdose模式组的CTDI值分别为14.0、13.3和11.4mGy,DLP分别为(122.50±5.17)、(113.58±7.34)和(98.15±5.39)mGycm,各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埋伏牙低剂量自动毫安螺旋CT扫描技术简便易行,既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又能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源C T 大螺距扫描模式在儿童胸部成像中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行双源C T胸部检查的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0例,行大螺距模式扫描,螺距3.0;B组40例,行常规模式扫描,螺距1.2。对A、B两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值、剂量长度乘积DLP值及有效剂量 E)及扫描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两组均获得了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5,P=0.08);A、B两组患儿的CTDIvol值分别平均为1.82 mGy、4.50 mGy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0,P=0.00),A组患儿较B组患儿下降59.56%。A、B两组患儿的DLP值分别平均为38.41 mGy/cm、82.74 mGy/c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94,P=0.00), A组患儿的DLP值较B组患儿下降53.58%。A组患儿的平均扫描时间(0.27 s)明显短于B组患儿(2.60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1,P=0.00),A组扫描时间仅为B组的10.38%。结论双源CT 大螺距扫描模式具有扫描速度快、辐射剂量低等优点,在儿童胸部低剂量扫描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辐射剂量256层i C T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69例行冠脉CTA检查患者临床资料,均予以Philips Brilliance256层iCT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扫描,根据使用辐射剂量分为A组(23例,280-420mAs)、B组(23例,480-620mAs)、C组(23例,680-820mAs),患者均予以常规管电压100KV,开启ECG自动毫安调制进行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比较三组患者成像质量并进行分析。结果A、B、C组BMI依次是(22.4±2.8)kg/m~2、(22.8±2.7)kg/m~2、(24.6±2.9)kg/m~2,且C组体重、BMI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成像良好率78.3%,B组82.6%,C组100.0%,C组成像优良率显著高于A、B组(P0.05);三组mAs依次是(360.7±54.8)mGy、(553.6±83.1)mGy、(753.7±113.5)mGy(P0.05);CTDIV0l依次是(14.5±2.2)mGy、(22.3±3.4)mGy、(30.4±4.5)mGy(P0.05);DLP依次是(260.1±38.5)mGy·cm、(392.5±58.8)mGy·cm、(519.8±77.9)mGy·cm(P0.05);A组SNR1最高,其次为C组,B组最低(P0.05);降低50mAs,CTDIV0l降低20%左右,DLP降低28%左右;降低100mAs时,CTDIV0l降低26%左右,DLP降低20%左右,且350mAs组时图像CNR大,550mAs左右合适。结论适当降低mAs值时辐射剂量亦明显下降,且对成像质量无明显影响,临床应根据患者BMI、心率等情况选择最佳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80 kVp行腹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扫描对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GE Revolution CT对49例(20≤BMI≤23)病人行全腹部CTA检查,按管电压分为2组,A组27例,采用80 kVp、50%ASIR-V、自动mA、NI采用设备推荐值、层厚1.25 mm、HD扫描模式、Stnd重建、探测器宽度80 mm、扫描时间0.5 s;B组22例,采用120 kVp、余参数同A组。对比剂注射方案:A、B 2组均采用碘海醇(350 mgI/mL)对比剂。A组为300 mgI/kg,流速4 mL/s,B组为500 mgI/kg,流速5 mL/s。采用自动跟踪触发,阈值为220 HU。分别测量A、B两组的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同层面竖脊肌的CT值和SD值的均值;评价图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质量。计算腹主动脉的CNR、SNR;统计两组的CTDIvol、DLP及碘摄入量。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 2组腹部CTA图像评分为(4.58±0.51)分、(4.32±0.58)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资值分别为0.915、0.946;A、B两组腹主动脉CT值分别为(584.09±63.54) HU、(407.89±60.78) HU,肝总动脉CT值为(503.22±58.72) HU、(368.57±45.31) HU,脾动脉CT值为(486.44±74.47) HU、(371.88±49.55) HU,肠系膜上动脉的CT值为(535.23±54.94) HU、(387.83±55.85) HU,2组所测动脉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腹主动脉SNR、CNR均高于B组(P<0.05);A、B 2组的CTDIvol分别为(3.34±0.22) mGy、(8.78±0.93) mGy,DLP分别为(172.77±13.75) mGy·cm、(438.30±58.23) mGy·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CTDIvol较B组降低61.96%、DLP降低60.58%;A、B组每例患者检查总碘摄入量分别为300 mgI/kg、500 mgI/kg,A组总碘摄入量较B组降低39.67%。结论:应用80 kVp低管电压(20 kg/m2≤BMI≤23 kg/m2)行腹部CTA扫描,辐射剂量、对比剂摄入量明显降低,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图像CNR和SNR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低管电流宝石能谱CT低剂量扫描对结肠仿真内镜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对45例临床怀疑为结肠息肉病变的患者平均分为3组,行宝石能谱CT降低管电流结肠仿真内镜成像,其中按固定管电流分别为50,30,15 mAs进行扫描,其他参数按常规进行,并对3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有效辐射剂量进行评价.结果:固定管电流为50 mAs(A组)时,结肠仿真内镜成像(CTVC)及透明重组图像(Raysum)平均评分为(2.93±0.26)分,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与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1.68±0.00) mGy和(80.62±3.44) mGy cm;30 mAs(B组)时,上述平均评分为(2.53±0.52)分,剂量平均分别为(1.01±0.01) mGy和(45.09±5.54) mGy cm;15 mAs(C组)时,上述平均评分为(1.93±0.70)分,剂量平均分别为(0.05±0.00) mGy和(22.16±1.96) mGy cm.3组CTDIvol与DLP平均分别降低了80.05%、88.00%、94.06%和80.73%、88.95%、94.57%.结论:降低管电流在CTVC成像中,在管电流与辐射剂量分别降低88%以上的情况下,仍能兼顾图像质量,而降低至94.57%时,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腹部常规剂量40%ASIR重建来评价两种基于模型迭代重建算法(MBIRSTND与MBIRNR40)在低辐射剂量扫描时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减低率。方法连续纳入接受腹部增强复查的患者20例,首次检查行常规剂量(NI=10)扫描并ASIR40%重建;复查时,采用低剂量扫描(NI=20),并采用MBIRSTND与MBIRNR40重建。客观测量图像噪声值(SD)和CT值,计算SNR、CNR,比较各参数之间差异;由2名医师对通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包括图像锐利度、噪声、伪影和诊断接受度,并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每例患者每次检查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剂量指数(CTDIVOL),计算剂量减低率。结果对于腹部脏器,低剂量MBIRSTND(NI=20)图像与常规剂量40%ASIR(NI=10)在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MBIRSTND、MBIRNR40重建比40%ASIR图像有更低伪影和噪声,MBIRNR40图像SNR、CNR最高,主观评价结果更佳(P0.05)。低剂量扫描的DLP值和CTDIVOL值分别为(95.56±47.17)mGy*cm和(3.04±1.48)mGy,而常规剂量ASIR40%重建的DLP值和CTDIVOL分别为(376.39±160.40)mGy*cm和(12.16±5.18)mGy,辐射剂量减低约75%。结论相比常规剂量扫描(NI=10)ASIR40%重建,低剂量扫描(NI=20)MBIRSTND、MBIRNR40重建在扫描辐射剂量降低75%的情况下,能有效降低噪声,提高图像SNR及CNR。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对比光子双源CT两种模式肺动脉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抽选本院2011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可疑肺栓塞男性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行双能量肺动脉成像,B组以Flash模式成像,图像重建均采用迭代重建技术算法。比较两组患者CT值、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及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A组患者图像CT值(364.2±63.7)Hu较B组(643.5±91.4)Hu显著较高,SD(20.4±3.9)Hu较B组(37.1±4.6)Hu显著较低(P0.05);两组不同ROI的SNR、C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TDIvol、DLP、ED较A组显著较少[(1.67±0.32)m Gy、(54.24±5.91)m Gym.cm、(0.63±0.09)m Sv TVS(8.43±1.06)m Gy、(250.41±51.60)m Gym·cm、(3.27±0.62)m Sv T](P0.05)。结论双源CT Flash模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与双能量扫描模式比较不仅能满足图像诊断要求,还能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下颈部横径的低辐射剂量颈部增强MDCT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拟诊为颈部病变的患者行颈部CT检查,根据患者下颈部横径的大小分为三组,分别采用120kV、100kV和80kV管电压行螺旋CT扫描。对三组不同辐射剂量扫描图像进行评价,记录三组不同扫描方案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比较三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的下颈部横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F=137.9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1.62,P0.01);CTDIvol分别为(9.30±1.82)mGy,(5.77±2.70)m Gy,(2.88±0.00)m Gy,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1.856E+32,P0.01)。三组之间两两比较DLP及CTDIvo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Kappa一致性检验示两名医师对颈部图像质量的评分一致性较高(三组Kappa值均0.70),中等横径组与小横径组分别与大横径组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36,P0.05),三组的图像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下颈部横径的大小采用不同管电压并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行颈部增强CT扫描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而不影像图像的诊断质量,该扫描方案在显示颈部结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自身对比双能量减影与数字减影图像质量,探讨第二代双源CT三期双能量扫描模式双期脑血管减影成像的临床初步应用。方法 20例三期双能量双源CT脑血管检查按减影法分成A组:双能量减影;B组:100kv Neuro DSA数字减影。计算2组图像信噪比(SNR)与对比噪声比(CNR)及减影时间,按去骨程度及血管显示与切割程度,采取双盲法分别对图像评分(1-5分)。比较2组间统计学差异。结果减影时间A组短于B组(2.07±0.19min VS2.27±0.13min,P0.05)。A组动、静脉期SNR(29.89±12.20,30.49±7.34)均高于B组(24.42±9.99,27.17±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动、静脉期CNR差异均不显著(P0.05)。2组动、静脉期图像去骨评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A组动脉期血管评分低于B组(3.95±0.97 vs 4.95±0.23,P0.05),主要为部分颈内动脉管腔局部缺损。2组静脉期评分差异不显著。三期双能量扫描DLP平均为416.21±26.10 mGy·cm,较双期双能量扫描增加约10%。结论双源CT三期双能量扫描模式的双期脑血管成像,增加少许辐射剂量,可同时利用双能量与数字减影的优点来相互弥补诊断,推荐临床急诊脑血管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在头部扫描时,受检者在不同防护措施下敏感器官体表部位的辐射剂量,为头颅CT扫描时防护用品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第一代双源CT对标准人体模型在未加任何防护(A组)、戴铅围脖盖铅衣(B组)和戴铅围脖穿上无袖铅衣(C组)三种方式下进行头部常规(head routine sequence)序列扫描。在体模敏感器官体表布置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各处的辐射剂量。曝光后所有TLD进行测量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CT扫描后剂量参数显示A、B、C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Lvol)均为44.06 mGy,剂量长度乘积(DLP)均为634 mGy·cm。TLD测量显示A、B、C组直接照射部位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2);颈部铅围脖防护区A、B、C组的辐射均值分别为(2.57±0.65) mGy,(2.30±1.10 ) mGy和(2.48±0.90 ) mGy,各组之间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6)。体部腹侧区A组辐射剂量〔(0.66±0.37) mGy〕高于防护后的B组〔(0.18±0.18) mGy〕和C组〔( 0.18±0.16) mGy〕,P均PB组〔(0.28±0.22) mGy〕>C组〔(0.14±0.12) mGy〕,P<0.05。结论 双源CT头部扫描时,铅围脖加穿上铅衣的方式较传统铅衣覆盖方法可明显降低患者非受检部位敏感器官的X光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迭代重建算法在肺动脉CT 血管成像(CTPA)低剂量扫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 将体质量指数为20~25 的150 例患者随机分成5 组进行CTPA 扫描,图像重建算法为ASIR(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扫描范围为260~310 mm,第一组扫描条件为机器默认的120 kV、400 mAs,对图像进行重建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请2 位影像学家对图像进行5 分值主观评价。固定120 kV,用350 mAs 、300 mAs、 250 mAs 及200 mAs 对其他组患者进行扫描,记录不同mAs 的CTDIvol 及DLP,并转换为有效剂量ED。对上述扫描条件下图像进行重建,计算图像的SNR 及CNR,并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对120 kV,不同电流(400 mAs ,350 mAs ,300 mAs,250 mAs ,200 mAs)扫描产生的图像进行SNR 及CNR 评价,其值分别为:22.95、22.90、21.82、20.80、20.83 和23.61、22.88、22.86、21.93、21.97。2 位影像学家对120 kV 下400~200 mAs 主观评价分值分别为:4.59±0.32,4.48±0.30,4.82±0.28,4.28±0.36,4.15±0.38;其CTDIvol、DLP 平均值分别为: 13.84 mGy、11.18 mGy、9.31 mGy、8.25 mGy、7.38 mGy 和351.21 mGy 、312.32 mGy 、286.26 mGy 、233.52 mGy 、206.08 mGy,并将DLP 转换为ED 为5.27 mSv 、4.68 mSv、4.29 mSv、3.50 mSv、3.09 mSv。对上述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200 mAs、250 mAs、300 mAs、350 mAs 与400 mAs 产生的影像质量没有明显差异(F=5.285,P>0.05),但200 mAs 的CTDIvol、DLP 及ED 较400 mAs 分别低46.7%、41.3% 及41.3%。结论 体质量指数为20~25 的被检者进行CTPA 检查时最佳扫描条件为120 kV,200 mAs。对于体型较小(肌肉较少)或有肺气肿等疾病可以选用180~200 mAs 进行扫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引导下胸部穿刺受检者的X线有效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引导下胸部穿刺病例各100例,低剂量组扫描参数为36 mAs,110 kV,常规剂量组为90mAs,130 kV.根据CT机自动记录的受检者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X线有效辐射剂量(ED),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DLP分别为(50.45±23.79)mGy·cm和(240.59±98.87)mGy·cm,ED分别为(0.72±0.38)mSV和(3.36±1.39)mSv,两组DLP和E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剂量CT引导下胸部穿刺,可明显降低受检者的X线有效辐射剂量,符合放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低辐射剂量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CT扫描时的最佳管电流值,降低CT的辐射剂量。方法将连续60例HIE新生儿纳入本研究并按检查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三组,150mAs组、100mAs组和75mAs组,其他扫描参数完全相同。比较三组患儿的CT辐射剂量(CT剂量容积,剂量长度乘积值)和图像质量。结果 150mAs组、100mAs组和75mAs组的CTDIvol和DLP分别为29.8mGy和238.4mGy·cm、19.9mGy和159.2mGy·cm、14.9mGy和119.2mGy·cm,100mAs组和75mAs组的辐射剂量分别比150mAs组的降低33%和50%,75mAs组的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需求。结论使用75mAs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进行CT扫描,即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又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在临床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副鼻窦CT扫描时,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对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MSCT副鼻窦检查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5例。A组为对照组,应用固定管电流技术扫描,管电流为200 mA;B、C、D组为研究组,应用ATCM技术扫描,分别预设噪声指数(NI)值4、7、10,管电流设定范围10~250 mA,其余扫描参数一致。记录每次扫描的平均管电流(mA)、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值(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测定并记录特定感兴趣区的噪声标准差(SD);由2名高年资CT诊断医师分别评价图像质量及主观噪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D组的平均ED分别为(0.80±0.05)、(0.26±0.03)、(0.14±0.02)mGy,较A组的平均ED[(1.03±0.00)mGy]分别下降22.33%、74.76%及86.41%;A组与B组的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P〉0.05),A组与C组、A组与D组的SD差异则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7、43.31,均P〈0.05),而图像质量和主观噪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在图像质量和主观噪声的评定上2名医师评价结果取得了满意的一致性(Kappa值=0.805、0.783)。结论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应用ATCM技术,在大幅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