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旨在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血清代谢组学谱特征。方法 分别建立NAFLD、T2D和AS小鼠模型,采用液质联用(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UPLC-MS)技术分析小鼠血清代谢谱,基于R语言MetaboAnalystR包分析数据,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通过非靶向KEGG富集分析获得差异代谢通路,最后将差异代谢物与血脂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NAFLD、T2D和AS共同拥有48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亚油酸代谢、磷酸戊糖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和组氨酸代谢通路(P<0.05),且差异代谢物与血脂显著相关。与对照组相比,NAFLD、T2D和AS主要个性代谢通路分别为D-精氨酸和D-鸟氨酸代谢(P=0.09),半乳糖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和淀粉和蔗糖代谢(P<0...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目前全球最流行的肝病之一,其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胰岛素抵抗、遗传以及代谢应激密切相关.NAFLD发生的潜在机制复杂,涉及各种细胞介质及相关信号通路、内质网应激以及细胞自噬等病理过程.从单纯性脂肪肝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再到肝纤维化和晚期肝硬化等,目前临床可直接用于治疗NAFLD的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预测三氯生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为深入研究三氯生改善NAFLD的靶点与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获取三氯生作用靶点和NAFLD疾病靶点,映射得到三氯生与NAFLD共同靶点;构建共同靶点的蛋白质网络图,计算Degree值筛选出三氯生改善NAFLD的潜在靶点,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三氯生与潜在靶点的结合性,并通过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预测三氯生治疗NAFLD关键靶点。采用高脂饲料喂养C57BL/6J雄鼠12周建立NAFLD模型后使用400 mg/(kg·d)剂量的三氯生灌胃8周,使用HE和油红O染色分别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和脂肪沉积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到34个三氯生与NAFLD的共同靶点,蛋白质网络分析显示白蛋白(ALB)、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8(MAPK8)、PPARα、脂肪酸合成酶等19个靶点Degree值高于平均值,可能是三氯生治疗NAFLD的潜在靶点;分子对接显示19个靶点中ALB、MAPK8、PPARα与三氯生结合能最低;KEGG分析结果显示靶点富集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ALB、MAPK8并未参与。实验结果显示三氯生减少NAFLD小鼠肝脏HE染色出现的气球样变和脂滴空泡,降低肝脏油红O染色的脂滴面积,提高小鼠肝脏组织中PPARα的表达水平。结论 三氯生可以改善NAFLD肝脏病变,PPARα极可能是三氯生治疗NAFLD的关键靶点,可能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参与脂肪酸氧化发挥治疗N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LRG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建立高脂饮食、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及ob/ob小鼠三种NAFLD小鼠模型,提取肝脏RNA,RT-PCR检测LRG1表达水平。采用棕榈酸-油酸刺激HepG2细胞诱导脂肪变性模型,RT-PCR检测其LRG1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三种NAFLD小鼠模型肝脏中LRG1表达水平均降低,棕榈酸-油酸刺激HepG2细胞12 h或24 h后,细胞模型中LRG1表达水平也都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RG1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或可成为无创诊断NAFLD的特异性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和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益智仁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小鼠模型的保护机制。方法:检测各组小鼠尿素氮、尿肌酐、尿白蛋白及观察小鼠肾脏病理切片。借助TCMSP数据库与GeneCards数据库分别查找益智仁成分、作用靶点及DN相关基因,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收集益智仁组与生理盐水组小鼠粪便,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差异代谢产物,并运用KEGG数据库分析潜在代谢途径。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益智仁显著减轻DN小鼠尿素氮、尿肌酐与尿白蛋白水平(P<0.05或P<0.01),改善小鼠肾脏病理情况。预测益智仁有4种有效成分,且潜在治疗DN的靶点28个。KEGG富集相关信号通路43条,主要代谢途径为脂质代谢。两组粪便共筛选出584个差异代谢物(P<0.05),主要代谢途径为脂质代谢,分别是鞘脂代谢与甘油磷脂代谢,其中包含的代谢产物主要是鞘磷脂、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及磷脂酰乙醇胺,且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这4种代谢产物在益智仁组中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01)。结论:益智仁保护糖尿...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组获得性的代谢应激相关性肝病,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NAFLD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食源性AGEs是人体内AGEs的主要贡献者,食源性AGEs可通过非受体结合的方式、受体结合的方式、影响肠道菌群发挥作用等多种机制促进NAFLD的发生与发展。AGEs特异性受体(RAGE)及RAGE下游信号通路的阻断、基因的敲除或食源性AGEs摄入限制等方法可能成为治疗此类肝病的有效手段,还需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探求食源性AGEs影响NAFLD的确切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探讨甘枣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搜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中药系统药理学成分分析平台(BATMAN-TCM)中甘枣宁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等获得NAFLD的相关靶点,将药物预测靶点映射至疾病靶点上,获得交集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蛋白互相作用(PPI)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可视化网络图。【结果】甘枣宁有效活性成分84个,对应353个靶点,映射至921个NAFLD疾病靶点,获得交集靶点73个。PPI分析发现JUN、RELA、HSP90AA1、APP等可能是甘枣宁治疗NAFLD的核心靶点。GO分析显示,甘枣宁治疗NAFLD涉及应对营养物质水平、应对脂多糖,细胞应对有机氮化合物、活性氧代谢等生物学过程;KEGG分析显示甘枣宁治疗NAFLD的影响通路主要有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晚期糖基化终末化产物(AGE)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信号通路、癌症通路、NAFLD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甘枣宁治疗NAFL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性,通过挖掘甘枣宁潜在的靶点和相关通路,推测甘枣宁治疗NAFLD可能的作用机制,可为中医复方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结合UPLC/LTQ-Orbitrap-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桔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作用靶点及潜在的作用机制,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为深入揭示桔梗治疗NAFLD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  通过UPLC/LTQ-Orbitrap-MS技术及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桔梗的活性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桔梗的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同时通过OMIM、Disgenet、TTD等数据库获取NAFLD靶点;将疾病相关靶点映射到化合物潜在靶点中,获取公共靶点,并将信息导入Cytoscape软件和String在线分析平台分别制作网络图和PPI图,同时进行拓扑学分析;基于R软件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包进行关键靶基因GO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构建NAFLD小鼠模型,通过病理染色切片,qPCR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富集分析结果。  结果  结合质谱分析与数据库筛选结果,共获得桔梗活性成分13个,药物靶点278个,疾病靶点1 536个,共同靶点83个,涉及PI3K-AKT、胰岛素抵抗、TNF-α、IL-17、JAK-STAT、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实验验证显示关键靶基因存在差异性表达。  结论  该研究初步揭示了桔梗治疗NAFLD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阐明NAFLD的发病机制对其防治至关重要。然而,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重打击"学说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发病机制。随着肝病免疫学的研究发展,巨噬细胞在"多重打击"学说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从巨噬细胞来源角度讲,肝脏固有的和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都参与NAFLD的进展;从细胞功能角度讲,M1和M2型巨噬细胞分别在NAFLD时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进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此外,模式识别受体、补体激活和干扰素基因激活蛋白相关信号通路是巨噬细胞参与NAFLD发生发展的主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胆汁酸(bile acids,BAs)作为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和信号分子,从不同层面参与NAFLD的发病。本文总结了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在NAFLD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药物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潜在的关键基因和microRNAs(miRNAs)。方法: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平台(GEO)数据库下载两个基因表达谱芯片(GSE96936和GSE62267),利用GEO2R在线工具筛选出NAFLD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GO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用Cytoscape筛选出关键基因。构建NAFLD小鼠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利用NetworkAnalyst构建关键基因的靶向miRNAs。结果:总共鉴定出192个DEGs,GO分析显示DEGs生物学功能主要涉及5个KEGG通路,包括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补体与凝血级联、胆汁分泌、化学致癌、视黄醇代谢相关信号通路,结合PPI网络和CytoHubba的结果,筛选出Tyrobp、Hck、Ctss、Aif1、Fcgr1、Cd68、Cd53、Ly86、Fyb和Alox5ap 10个关键基因,通过RT-qPCR检测,发现与正常肝...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质网相关降解蛋白1(endoplasmic reticulum correlative protein 1,Derlin?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通过对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R kinase,PERK),即内质网应激中未折叠蛋白反应感受蛋白的影响,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生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olt技术检测NAFLD小鼠肝脏组织中Derlin?1的表达;在HepG2细胞中利用质粒过表达Derlin?1,以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对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PERK的影响。结果:Derlin1在NAFLD肝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脏组织;过表达Derlin?1能抑制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Derlin1在NAFLD肝组织的高表达提示其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中未折叠蛋白反应感受蛋白PERK,减少内质网应激,阻止肝脏细胞脂肪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荷叶有效成分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蛋氨酸和胱氨酸联合缺乏饲料建立NAFLD模型小鼠,同时灌胃不同剂量荷叶碱,通过考察造模给药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及血清生化指标,同时对肝组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研究荷叶碱对NAFL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此外提取造模给药后各组小鼠肝组织总核糖核酸(RNA),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初步探究荷叶碱缓解NAFLD的作用机制。[结果]荷叶碱能显著降低NAFLD模型小鼠体质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同时荷叶碱可缓解NAFLD模型小鼠肝组织中脂肪变性,减少肝组织中脂质含量;此外,荷叶碱可下调NAFLD模型小鼠肝组织中SREBP通路相关基因SREBP-1、乙酰CoA羧化酶(ACC)、ATP-柠檬酸裂解酶(ACLY)及脂肪酸合酶(FASN)表达。[结论]荷叶碱对NAFLD具有明显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细胞SREBP通路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糖肾方(TSF)调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自噬改善脂质沉积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建立NAFL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TSF,观察给药后各组小鼠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质沉积,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自噬标记物LC3B-Ⅰ/Ⅱ、自噬底物p62、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及自噬上游关键分子mTOR等的表达。结果:TSF可显著降低NAFLD模型小鼠血清中TG、TC、ALT及AST的水平,明显改善肝脏组织中脂质沉积。Westernblot结果显示TSF显著上调自噬蛋白LC3BⅡ、SIRT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mTOR和p6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TSF显著减轻NAFLD小鼠模型肝脏脂质沉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SIRT1、mTOR介导的自噬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口腔癌皮下移植瘤小鼠小肠中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的变化,分析过表达miR-181a-5p对皮下移植瘤小鼠小肠中代谢物和代谢物组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Control)组、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 NC)组以及实验(over expression of miR-181a-5p, OE)组。将不同组别处理后的细胞混悬液,通过皮下注射到M-NSG重度免疫缺陷雌性小鼠右侧腹股沟中上部,构建成口腔癌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按时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对小鼠小肠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各组病理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和串联Orbitrap质谱联用仪检测NC组、OE组和Control组小鼠小肠中的代谢物,使用XCMS预分析原始数据,质量评价样本数据,鉴定Control组与NC组、NC组与OE组的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富集分析获取差异代谢通路。结果 Control组和NC组小肠组织中共鉴定出170种差异代谢物。代谢物富集的显著性信号通路包括胆碱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γ-氨基丁酸(GABA)神经突触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环磷酸腺苷(cA...  相似文献   

16.
17.
高雪彬  黄国慧  辛妍 《海南医学》2022,33(4):518-521
胆汁酸代谢异常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部分胆汁酸可以作为配体与法尼醇X受体(FXR)结合,从而干扰糖、脂肪和胆固醇代谢稳态,最终导致肝脏脂肪变性和肝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本文概述了胆汁酸代谢异常干扰FXR信号通路在NAFLD病程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IRE1α-JNK通路对早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模型作用。方法 将20只C57/B6小鼠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空白载体组、IRE1α-shRNA组;饮食干预前空白载体组,IRE1α-shRNA组分别腹部肝区注射空白慢病毒载体和IRE1α-shRNA慢病毒载体。对照组小鼠正常饮食,其余组小鼠高糖高脂饮食诱导NAFLD。HE染色观察肝内脂肪变性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自噬相关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IRE1α-JNK通路蛋白、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IRE1α-JNK通路激活,与空白载体组比较,IRE1α-shRNA组IRE1α-JNK通路被抑制。油红O染色显示与空白载体组比较,IRE1α-shRNA组肝脏脂肪变性加重。电镜观察提示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自噬相关结构增加,与空白载体组比较,IRE1α-shRNA组自噬相关结构减少。Western blot法检测提示与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中肝组织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而Beclin-1、LC3Ⅱ/Ⅰ明显增加, P62明显降低 (P均<0.05),注射IRE1α-shRNA慢病毒载体后Bax、caspase-3、P62蛋白表达均增加,而Bcl-2、Beclin-1、LC3Ⅱ/Ⅰ减少(P均<0.05)。结论 IRE1α-JNK通路通过调节自噬和凋亡对早期NAFLD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岳维芸  ;李莹  ;王育群 《医学综述》2014,(16):3001-300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系列由单纯性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进展至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以及炎性因子等均与NAFLD的发病密切相关,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而中药复方和单味中药能明显改善NAFLD患者的症状。该文主要对中医中药在NAFLD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肝脏脂肪酸氧化关键分子SIRT3编码基因变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生的关系,并在小鼠体内研究人源SIRT3保护性等位型基因过表达对脂肪肝相关表型的影响.方法 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人群研究队列,提取基因组DNA对编码区基因变异rs11246020进行基因分型,并与疾病发病与否做关联分析;建立小鼠NAFLD模型,在小鼠肝脏过表达人源SIRT3基因,8周后检测小鼠肝脏相关生化指标及肝脏HE染色、油红O染色情况,并提取RNA和蛋白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parα、Acox1、cpt1a、cpt1b和SIRT3的转录或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IRT3基因编码区错意突变rs11246020的GA+AA基因型在NAFLD组分布较低,而GG基因型分布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鼠肝脏过表达人源SIRT3的A等位型基因后,肝脏脂肪蓄积降低,肝细胞空泡化程度降低,肝脏和血清游离脂肪酸以及肝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脏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Pparα和Acox1基因转录水平降低(P<0.05).同时,小鼠体质量上升被有效控制(P<0.05).结论 SIRT3基因变异rs11246020与NAFLD风险相关,小鼠体内过表达SIRT3可显著改善脂肪酸代谢和肝脏脂肪蓄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