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副鼻窦CT两种扫描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副鼻窦病变 CT扫描轴位片与冠状位片的优劣 ,探讨鼻窦扫描方法的最佳选择。方法 :分别对随机分组的副鼻窦病变采用轴位加重建 45例 ,冠状位 45例 ,进行扫描 ,对比其对诊断的优越性。结果 :冠状位扫描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优于轴位扫描。结论 :冠状位扫描是副鼻窦病变的首选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冠状 CT扫描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6 0例鼻腔鼻窦炎病变患者采用冠状位 CT扫描及图像后骨重建法处理。结果 冠状扫描能清晰显示病变程度和范围、鼻腔鼻窦粘膜、窦口鼻道复合体粘膜及解剖变异等情况。结论 冠状 CT扫描能正确反映鼻窦炎的解剖变异、病变范围、程度及周围关系 ,减少手术并发症 ,是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前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副鼻窦炎患者,均行副鼻窦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得到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图像,观察鼻副窦结构及病变范围,对图像资料进行影像分析。结果: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从各种角度、多切面地显示副鼻窦的解剖、病变部位、范围及气道情况,清楚显示各鼻窦及窦口。结论:重组冠状位图像可获得与直接冠状位扫描相同的图像效果,可以取代直接冠状位扫描,为鼻副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4.
李强 《微创医学》2001,20(6):789-790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冠状CT扫描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鼻腔鼻窦炎病变患者采用冠状位CT扫描及图像后骨重建法处理.结果冠状扫描能清晰显示病变程度和范围、鼻腔鼻窦粘膜、窦口鼻道复合体粘膜及解剖变异等情况.结论冠状CT扫描能正确反映鼻窦炎的解剖变异、病变范围、程度及周围关系,减少手术并发症,是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前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螺旋CT轴位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分析副鼻窦病变CT扫描轴位片与冠状位片的优劣,探讨鼻窦扫描方法的最佳选择及副鼻窦轴位扫描能否代替直接冠状位扫描。方法将副鼻窦病变254例分成两组,观察组轴位扫描直接观片或多平面重建后再观片,对照组直接采用冠状位扫描。将两组图像分析,对比其诊断的优越性。结果轴位扫描后重组所得图像也能使诊断医师及临床医师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且伪影较少并为患者乐于接受。结论副鼻窦螺旋CT轴位扫描一般可以代替副鼻窦直接冠状位扫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螺旋CT轴住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分析副鼻窦病变CT扫描轴位片与冠状位片的优劣,探讨鼻窦扫描方法的最佳选择及副鼻窦轴位扫描能否代替直接冠状位扫描.方法 将副鼻窦病变254例分成两组,观察组轴位扫描直接观片或多平面重建后再现片,对照组直接采用冠状位扫描.将两组图像分析,对比其诊断的优越性.结果 轴住扫描后重组所得图像也能使诊断医师及临床医师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且伪影较少并为患者乐于接受.结论 副鼻窦螺旋CT轴位扫描一般可以代替副鼻窦直接冠状位扫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螺旋CT轴位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分析副鼻窦病变CT扫描轴位片与冠状位片的优劣,探讨鼻窦扫描方法的最佳选择及副鼻窦轴位扫描能否代替直接冠状位扫描。方法:将副鼻窦病变172例分成两组,观察组轴位扫描直接观片或多平面重建后再观片,对照组直接采用冠状位扫描。将两组图像分析,对比其诊断的优越性。结果:轴位扫描后重组所得图像也能使诊断医师及临床医师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且伪影较少并为患者乐于接受。结论:副鼻窦螺旋CT轴位扫描一般可以代替副鼻窦直接冠状位扫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螺旋CT轴位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分析副鼻窦病变CT扫描轴位片与冠状位片的优劣,探讨鼻窦扫描方法的最佳选择及副鼻窦轴位扫描能否代替直接冠状住扫描。方法将副鼻窦病变254例分成两组,观察组轴位扫描直接观片或多平面重建后再现片,对照组直接采用冠状位扫描。将两组图像分析,对比其诊断的优越性。结果轴位扫描后重组所得图像也能使诊断医师及临床医师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且伪影较少并为惑者乐于接受。结论副鼻窦螺旋CT轴位扫描一般可以代替副鼻窦直接冠状位扫描。  相似文献   

9.
副鼻窦CT扫描是目前诊断鼻腔 -鼻窦疾病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随着副鼻窦手术适应症的不断扩大 ,特别是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术前对鼻窦 -鼻道影像学检查的要求更为细致 ,术前明确鼻窦疾病范围、程度及中鼻窦解剖变异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基础[1] 。本文拟对副鼻窦CT扫描方法作一初步探讨。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中行轴位CT扫描 2 12例 ,冠状位CT扫描 134例 ,同时作轴位和冠状位CT扫描 94例。使用机器为GEHiSpeed/Nxi螺旋CT机及GEMAX32 0。矩阵 5 12 5 12 ,机器摆动范围 30°(MAX32 0为 2 0°)1.2 扫描方法 ①…  相似文献   

10.
副鼻窦冠状CT扫描时头架角度控制及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兵强 《中外医疗》2007,26(18):42-42
目的 探讨仰卧式头架螺旋CT副鼻窦冠状扫描时机器摆动角度对冠状成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对2004年9月~2007年10月11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行副鼻窦冠状位扫描,采用仰卧式头架,对部分病例采用近似冠状位扫描.结果:与OML线成67°~90°的近似冠状位扫描基本能满足依赖冠状位副鼻窦CT图像诊断的需要.结论:近似冠状位扫描在某些情况下是切实可行的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11.
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CT征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鼻腔及副鼻窦恶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几种特殊及少见恶性肿瘤的CT征象。方法:41例鼻腔及副鼻窦恶性肿瘤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常规行轴位CT平扫,其中6例加做增强扫描,4例加做冠状扫描。结果:上颌窦恶性肿瘤19例,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常累及窦腔多个壁,并侵犯骨壁外脂肪层,使其变模糊和出现软组织肿块;鼻腔恶性肿瘤15例,CT表现为鼻腔内肿块,其中6例侵犯同侧筛窦,3例累及眼眶,4例累及范围广,破坏临近多个结构;筛窦肿瘤5例,均引起筛板骨质破坏,大都侵犯同侧鼻腔、眼眶;2例肿瘤巨大,同时累及鼻腔、筛窦及上颌窦,其来源辨别不清。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窦壁骨质侵蚀性破坏、窦周脂肪层侵犯消失、腔外软组织肿块及侵犯范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诊断(附18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病变窦腔密度不均匀增高,内有砂粒样、小斑片状钙化;可有窦壁骨破坏。结论: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对该病的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性表现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真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病变为单侧性;病变主要位于上颌窦、蝶窦,累及同侧鼻腔和鼻窦;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小团块、沙砾状、短条状钙化样密度区;可有骨质破坏。结论 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具有特异性,CT是诊断该病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价值及适宜扫描参数。方法将60例鼻窦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常规剂量CT扫描(100 kV、100 mA)及低剂量1CT扫描(100 kV、40 mA)、低剂量2CT扫描(100 kV、25 mA),CT扫描仪自动显示单次扫描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对3组的CTDIw进行比较;由3位主治医师盲法分析各组的CT图像质量并分级。结果常规剂量组的CTDIw与低剂量1、2组的CTDIw相比,后两者明显低于前者,剂量下降比率分别为59.97%、74.95%;低剂量1组与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满足诊断率一致,低剂量2组的图像质量有所下降,满足诊断率亦下降。结论儿童鼻窦低剂量CT扫描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同时又保证了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适宜的扫描参数可以实现CT图像质量与降低辐射剂量结合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三维多平面重建图像(MPR)在鼻腔、鼻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粘膜囊肿4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45例,鼻腔鼻窦肿瘤6例,所有病例均用多平面重建冠状、矢状、水平成像,必要时任意方向重建。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多平面重建图像与常规冠状扫描图像相当,比常规轴扫图像,对窦口-鼻道复合体、筛板等正常解剖结构,肿瘤、鼻息肉、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关系显示更清楚,更符合医生观察习惯。结论螺旋CT三维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及筛板正常解剖结构及变异,鼻腔鼻窦病变准确,有助于临床医师纤维内窥镜手术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相似文献   

16.
探讨鼻窦曲霉菌病的影像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窦曲霉菌病5例,均行X线平片,CT检查,1例行MRI检查。结果:病变常为单侧,起源于上颌窦。X线平片上见窦腔内云雾状影。典型的CT表现为病灶中央形态不一的钙化区和周围环形低密度带以及窦腔内网格状阴影,还可伴有非侵入性骨改变。  相似文献   

17.
16层螺旋CT头颈联合CTA成像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头颈联合CTh最佳扫描技术方法。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31例头颈联合CTA成像,选用两种参数进行扫描:A组15例患者选用螺距为1、120mhs,扫描方向自主动脉弓至颅顶;B组16例患者选用螺距1.35、160mAs,扫描方向自颅顶至主动脉弓,其他参数相同。评估两种方法重建的血管像和血管的强化值。结果B组重建的图像优于A组,检测点颈动脉起始段,大脑中动脉强化值B组高于A组,直窦强化值B组低于A组。结论16层螺旋CT联合CTA成像时,采用螺距1.35,160mhs改变扫描方向的方法,可重建出更优质的血管图像。  相似文献   

18.
鼻窦CT冠状位扫描对鼻内镜手术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汝环  谢金 《安徽医学》2006,27(1):42-43
目的探讨鼻窦CT冠状位扫描对鼻内镜手术的价值。方法将120例鼻腔、鼻窦疾病患者CT冠状位扫描所见与鼻内镜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鼻窦CT冠状位扫描与临床诊断符合率99.1%。结论通过影像学检查指导鼻内镜手术有助于帮助识别鼻腔、鼻窦的各种解剖变异,对于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难易程度的估计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98例颅底骨折病例CT扫描中所出现的各种征象,加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颅底骨折线不是颅底骨折后所出现的唯一征象,颅内积气、副鼻窦积血、乳突积血等间接征象,对颅底骨折的CT诊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