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对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pDoC)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pDoC患者60例,随机分成tDCS组、针刺组和联合组,各20例。分别给予tDCS、醒脑开窍针刺、tDCS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1次/天,5 次/周,持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使用修订的JFK昏迷恢复量表(CRS-R)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对受试者进行评定,3个月后再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定,并监测连续脑电功能,计算平均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三组CRS-R、GCS、GOS评分及aEEG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治疗后评分联合组优于tDCS组和针刺组;联合组昏迷程度减轻明显优于针刺组和tD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tDCS及针刺治疗,可作为治疗pDoC联合疗法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微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本院康复医学中心收治的MCS患者66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2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处理及常规康复治疗,高压氧组采用高压氧舱治疗,针刺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高压氧联合针刺组在高压氧治疗后进行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潜伏期及波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修订的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及中文版切尔西物理功能评估量表(the Chelsea critical care physical assessmenttool,CPAx)评分。结果 治疗后,高压氧联合针刺组MMN 潜伏期、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针刺组及高压氧组(P<0.05),MMN 振幅、CRS-R及中文版CPAx评分显著高于另外2组(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高压氧治疗MCS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物理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醒脑开窍法对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气虚血瘀、脑窍闭塞证患者促醒作用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32例患者采用益气活血、醒脑开窍法进行促醒治疗,3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其PV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的变化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32例患者PV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益气活血、醒脑开窍法对持续植物状态气虚血瘀、脑窍闭塞证患者的促醒具有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扶正促醒针刺法对持续性植物状态(PVS)的疗效。方法7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7例,对照组36例,观察治疗前后PVS积分。结果治疗组在PVS平均提高积分上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施治首先应培补脑髓,补元气,使大脑及身体各器官组织得到气血津液的充分濡养,身体有了一定基础后再用促醒组方侧重促醒治疗。本疗法避免了传统的一味追求醒脑开窍、促醒而忽略了病人正气气血的亏损这一弊端。  相似文献   

5.
目的挖掘中医药不同方法在持续植物状态(PVS)促醒治疗中的应用规律和疗效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符合研究条件的PVS患者78例,采用系列病例研究,对各病历资料所包含的相关信息进行检索、归类统计,运用频次分析、χ2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8例患者病例分析显示,中医药在PVS促醒治疗中,阶段时间内(12周),治疗时间与疗效呈正相关。PVS的促醒疗效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治疗方法中针刺、中药内服临床应用率最高,其中针刺治疗在穴位选择方面,醒脑、开窍、增智的穴位被选择应用最多;经脉选择督脉最多。而中药促醒内服药物首选为开窍,其次为化痰、息风止痉、活血化瘀、化痰药、补益药等。其他疗法中如取嚏疗法、醒脑静静脉给药、复方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推拿、五感刺激疗法等在PVS促醒治疗也均有较好的疗效,而中药外敷、被动运动、穴位按压疗法未能证实有特殊疗效。结论中医药在PVS促醒治疗中疗效确切可靠,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客观评价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腹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比较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腹针和单纯醒脑开窍的疗效优势,提出针刺优化方案。方法将72例合格受试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腹针组(试验组36例)和单纯醒脑开窍组(对照组36例),分别给予不同方法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使用统一相关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Fugl-Meyer、BI指数评分均有改善,2组自身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腹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确切,优于单纯醒脑开针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醒脑联合头针组、传统针刺组和对照组。3组采用MMSE、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醒脑联合头针组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及对照组(P0.05);3组治疗前后MMSE、Barthel指数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醒脑联合头针组与对照组、传统针刺组各量表得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是一种优化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醒脑静。分别于伤后1、3、5和7 d采血,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TNF-α与IL-6的含量。结果:伤后1 d两组患者血浆TNF-α和IL-6含量均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d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治疗后患者外周血TNF-α与IL-6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9.
陈启波 《吉林医学》2011,(9):1696-169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高压氧对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颅脑损伤患者(GCS≤8)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营养神经、促醒、预防癫痫、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与高压氧治疗,1次/d,每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有明显的促醒作用,应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疗效,有利于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阜阳市人民医院及其分院收治的卒中后吞咽障碍的64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醒脑开窍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共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变化。 结果 2组有效率实验组为93.75%,对照组为71.88%,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SSA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SSA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SSA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电项针对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内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明确电项针对失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发挥促眠效应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2 Hz刺激组、50 Hz刺激组、100 Hz刺激组,每组10只.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化法制作失眠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频率刺激组连续1周进行电项针干预治疗,1次/日,30 min/次,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在相应时间仿照刺激组固定躯体,不进行任何处置.各组于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后迅速分离下丘脑组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β、IL-6和TNF-α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中IL-1β、IL-6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频率刺激组IL-1β、IL-6和TNF-α浓度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频率刺激组之间比较,2 Hz刺激组下丘脑IL-1β、IL-6和TNF-α 含量高于50 Hz和100 Hz组(P<0.05),50Hz组和100Hz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频率电项针治疗失眠均有效,各频率组电项针治疗比较,2Hz刺激组的促眠作用最好,其促眠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内免疫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结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持续植物状态(PVS)促醒的疗效。方法:将50例PVS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药物、针灸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HBO结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格拉斯哥、体感诱发电位评分。结果:治疗50 d后,两组PVS的格拉斯哥、体感诱发电位评分比治疗前均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HBO结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对PVS促醒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组穴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和JO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VAS和JOA评分改善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康复联合针灸治疗脑梗塞昏迷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康复结合针灸治疗对脑昏迷的促醒作用.方法 5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和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结果 治疗组30例中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20例中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0%.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可提高脑干网状觉醒系统的兴奋性,解除大脑皮层的抑制状态,促进脑昏迷患者的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康复结合针灸治疗对脑昏迷的促醒作用。方法5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和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中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20例中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0%。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可提高脑干网状觉醒系统的兴奋性,解除大脑皮层的抑制状态,促进脑昏迷患者的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与高压氧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7月至2020年7月间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HIE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参照组采纳高压氧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纳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两组均在治疗7d后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炎症因子、血清NSE、BDNF因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76.67%),试验组肌张力改善、原始反射改善、惊厥停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试验组治疗7d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因子均低于参照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与参照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高压氧可有效改善HIE患者原始反射、肌张力等,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联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长垣县中医院收治的82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言语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清血管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7.80%)高于对照组(6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水平低于治疗前,CGRP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血清ET和CGRP水平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联合言语训练能显著改善中风后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和脑局部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美金刚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青少年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因子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15例青少年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采用舍曲林联合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研究组采用美金刚联合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血清神经因子、炎性细胞因子、精神状态、心理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差异。其中,血清神经因子包括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炎性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6;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精神状态;采用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PSP-CHN)评估心理社会功能;采用汤旦林生活质量量表(TDL-QOLAS)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55%和84.21%,P <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研究组血清5-HT、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GDNF、TNF-α、IL-2、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117-12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解郁安神"针法治疗肝气郁结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PSD患者60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氟西汀治疗,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解郁安神"针法联合口服氟西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8 d。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HAMD评分均降低,血清BDNF、BFGF含量均升高,血清中GFAP含量降低,同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BFGF、GFAP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差值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解郁安神"针法联合氟西汀治疗PSD患者与单纯使用氟西汀治疗相比疗效更加显著。同时"醒脑开窍、解郁安神"针刺法治疗PSD可能通过增加BDNF、BFGF含量,降低GFAP含量,促进神经的可塑性,达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