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麦秀静 《中医学报》2019,34(7):1414-1417
小儿叹气症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肺、脾、肾,痰瘀为主要的病理因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疾病初期,以疏散邪毒为主,重视清热解表或清热利湿,将邪毒止于萌芽中,防邪不解而传于心;疾病中期,以豁痰化瘀为主,兼以理气健脾,主张"治痰勿忘祛瘀,治瘀常须豁痰",即痰瘀同治;疾病后期,兼以益气养阴,选方用药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归脾汤加活血化瘀之品,豁痰化瘀而不忘养阴益气,进一步巩固治疗,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2.
根据痰瘀互结同病的原理,痰浊必致瘀血,瘀血多夹痰浊,痰瘀阻塞是导致痛证的重要病理因素。吴立文教授善用化痰逐瘀治疗由痰瘀互结所致之痛证,治痰兼顾化瘀,治瘀不忘化痰,使邪祛络通,通则不痛,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病病程迁延,耗气伤本,病程中外感内伤皆至,重则伤及五脏六腑,致瘀血、寒湿、痰浊等病理因素杂至,病机多属本虚标实,肾虚为本,湿、浊、毒、瘀等各类实邪停留为标。识病治本,单一治肾,恐闭门留寇,故临证应基于“金水相生”以补肾,肺肾同治以调肾,为邪寻得出路,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着重分清证型,谨遵辨证论治、整体辨析,善虑发展预后,不可拘泥于单个脏腑。临证常用宣肺解表、逐邪护肾、理肺行气、化瘀保肾、通行肺络、通肾泻浊、补肺益气、滋阴养肾等法。  相似文献   

4.
对血证病机的认识,历代医家多认为以火热迫血妄行为主,但火热郁结可致血滞为瘀。瘀血凝滞,亦可郁而化热,以致血热与血瘀并存两者互为因果、表现“瘀热相搏”的病理特点,这类出血与单纯的血热妄行和血瘀络损均不相同,表现有血热、血瘀、出血等症候,治疗当予凉血化瘀,止其妄行之血。因此可以认为瘀血型血证是血证的一个特殊证型。从临床实际来看,多见于伤寒、急性重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所致的DIC及肺结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支扩等多种疾病引起的出血。我们运用凉血化瘀法,采用南京中医学院研制的止血合剂、止血针(水牛角片、生地、山栀、  相似文献   

5.
张学文教授之“毒瘀”,“痰瘀”,“水瘀”观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文教授之“毒瘀”、“痰瘀”、“水瘀”观点是以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及其内在联系为理论基础。认为邪郁化毒,气血随之壅盛为“毒瘀”形成之始动环节;痰瘀同病,互相兼杂是痰浊或瘀血为病发展的病理结果;气化失司,血流不利则为水是“水瘀”为病之关键。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扩张属于难治性呼吸系统疾病,现代医学治疗方案主要着眼于急性加重期的感染控制,对稳定期缺乏有效治疗措施。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在整体调节、改善患者机体状态方面显现出一定优势。中医认为瘀血贯穿其发病始终,肺络瘀阻是支气管扩张稳定期的重要病理基础,化瘀通络法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临证治以清热豁痰化瘀、益气健脾化瘀、清肝泻火化瘀、养阴润肺化瘀数法制宜,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一.瘀血理论的概述 李令根老师在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以"瘀"为病因病机的理论,他认为全身上下之经脉、血络,无论是在周围血管病变的哪个过程中均含有瘀血的病变,而且因瘀而成病.无论是感受外邪、气滞、气虚、外伤、阴虚、阳虚、热结、寒凝、湿寒还是肾虚、脾虚、心火、肝亢等均可导致血流不畅和血液瘀滞形成四末经脉不通而发为周围血管病.因而通过各种化瘀法疏通经脉、濡养肢体则病可解也.  相似文献   

8.
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据中医理论认为,内外合邪为肺源性心脏病发病之因,气阴两虚为其发病之基础,痰瘀阻络是其主要病理改变,致瘀原因有三:脏气不足,正虚致瘀;痰浊久蕴,导致血瘀,饮食失节,起居失常致瘀。阳虚水泛必使肺心病病情危重。肺心病病位主要在肺,与心脾,肾诸脏关系密切。本文还对清热解毒,化痰降浊,活血化瘀,祛瘀化痰,调理气血,温阳化瘀,清热化瘀,补虚扶正等中医治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种以累及肺间质为主、以炎性病变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归属于中医学肺痹、肺痿范畴,而痰瘀贯穿了疾病的始终。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可谓同源异物,两者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的特点直接影响ILD病机演变。本文论述了痰瘀相关理论、肺系疾病与痰瘀密切关系及其病机演变,并将其病机演变过程归纳为津停生痰、由痰及瘀、痰瘀互结三个阶段。临床可通过中医辨证结合现代西医诊断,对痰瘀关系进行辨证判读。体现在ILD治疗原则中,则为早期化痰为主,后期祛瘀为先,以期达到抑制病情进展、促使疾病向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病位在脑,与肾、心、肝、脾等脏腑关系密切,属本虚标实之证,五脏亏虚功能减退为其本,痰浊、瘀血、内毒等邪为其标。痰瘀阻络,毒聚络病,脑髓失养为其发生发展病情演变的病理过程。治疗应紧抓疾病的病机,辨证施治,同时标本兼治,以补脏为主,补其不足,兼顾铲剔痰瘀、通畅脉络,使毒去神安。  相似文献   

11.
李国栋 《中医学报》2021,36(3):522-525
糖尿病肾病病机为气络失和后,络气不充或络气郁滞,导致津血运行不畅,化为痰瘀;痰瘀搏结成毒,毒、瘀、痰、滞相互为患,胶结于肾之络脉中,损伤络脉,耗伤络之气血津液,导致络虚不荣。络虚愈重,痰瘀毒滞愈重,如此反复,循环无端。糖尿病肾病以气络失和为本,痰瘀互结为标,郁而化毒为转折,毒损血络为要。临证中应抓住糖尿病肾病病机关键,健脾补肾、活血通络、解毒防变,方可获效。  相似文献   

12.
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精微物质的三种表现形式,所谓"一源三岐"。血与水、血与气常相因为病,三者自身的代谢异常,如气滞、痰浊、血瘀又或交互发生,气滞则无力推动血行,血瘀则阻碍气道,气机升降失常则水停为饮(痰)。气血津液代谢异常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因素,而气血亏虚为机体本虚致呆的病理基础。因此,理气补血常贯穿治疗始终。历代医家亦强调痰与痴呆的关系,故临证应以气液理论为辨证基础,治以开玄府、通气液之法,药如醒脑散、涤痰汤。气虚可致痰致瘀,痰瘀常相间为病,因此应重视痰瘀并治,药如抵当汤、当归芍药散等。  相似文献   

13.
四逆散为《伤寒论》专为气郁而设立的名方,具有疏肝理脾、透邪解郁之功.基于对四逆散调肝理脾、疏调气机功效的认识,万晓刚教授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化裁运用于各种气血失调病证的治疗,尤以治疗甲状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妇科疾病的效果突出.治疗气血痰饮搏结之甲状腺疾病,分期辨证并辨明病理因素,对症处理,常配合散结、化痰、清热、化瘀、...  相似文献   

14.
痰瘀互结理论基础渊流探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痰瘀互结理论源流的探析,了解各个时期痰瘀互结理论及临证治疗的进展,认为痰瘀互结证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痰瘀互结又是其他疾病产生的病理基础,气滞、阳虚、脾虚与痰瘀的形成直接相关,其临床表现虚实夹杂,因此在痰瘀同治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病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络病既包括络脉功能障碍及结构损伤的自身病变,也涵盖了因络脉病变引起的继发性脏腑组织病理变化.络病与脑小血管病共同具有病位迂曲、易于阻滞,病机复杂、难以治愈,症状多样、难以辨识等特点."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是络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脑小血管病的病变过程.脑小血管病初起在气,脑络郁滞;久病在血,虚瘀互结.治疗脑...  相似文献   

16.
总结邓高丕教授辨治早期输卵管妊娠的经验。邓高丕教授认为早期输卵管妊娠的根本病机为“血瘀”;辨证要点重在分辨输卵管妊娠胎元已殒或未殒,以及正气之存亡,气血之虚实。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可辨证分型为“胎元阻络型”和“胎瘀阻滞型”,“已破损期”可辨证分型为“气血虚脱型”“正虚血瘀型”和“瘀结成癥型”。早期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胎元阻络型患者,治疗当化瘀消癥杀胚,方药以丹参、赤芍、桃仁、紫草、天花粉、蜈蚣为基础,酌加三七、黄芪、白术、党参等。化瘀消癥杀胚复方沿袭脉络学说,紧扣“血瘀”之病机,凡辨证为早期输卵管妊娠且符合药物治疗指征者,均可辨证应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肥人多中风的经典认识及中风"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流行病学特点,明晰肥胖致中风的病因病机,提示减少肥胖能有效防治中风。系统梳理了肥人多中风的历代文献研究,指出饮食失节、多逸少动、情志内伤、年龄增长及药物损伤等是导致肥胖的常见病因,上述因素可单独致病亦能交互为害,致脏腑失和,气化失司,卫气郁滞,膏脂堆积,凝液为痰,滞血为瘀,日久化火,形成湿热、痰热、瘀热等邪气,耗气伤阴,伤脉损络,引发消渴、脉胀、脉积等病证,成为中风发病夙根。卫气失常贯穿于肥人中风的各个病机环节,脏腑气化失调,痰瘀遁脉成积,是中风发病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周仲瑛教授辨治大肠癌,多从脾虚胃弱、湿热浊瘀论治的经验。周仲瑛教授在临证过程中结合其它兼夹证候如气滞、血瘀、痰凝、久病入络等,常以健脾升清、降胃燥湿、清热化浊为主法,以抗癌解毒为辨病之法,以行气解郁、消痰散结、活血化瘀、搜剔通络为参法,尤为注重清热化浊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