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纵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纵轴超声内镜对145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19例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取术(EUS-FNA)。结果:经EUS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胃肠间质瘤54例,平滑肌瘤38例,平滑肌肉瘤1例,息肉6例,异位胰腺7例,脂肪瘤4例,静脉瘤4例,囊肿2例,壁外压迫29例。经病理证实61例。结论:超声内镜能清楚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层次,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用于诊断并治疗胃脂肪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至2011年胃镜检查发现的胃隆起性病变317例,经超声内镜检查,对初步诊断为胃脂肪瘤且直径小于2cm者行橡皮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切,切除后的瘤体送病理检查。结果:317例胃隆起性病变中,超声内镜初步诊断胃脂肪瘤28例,其中24例(85.7%)经病理确诊。24例中直径小于2cm的胃脂肪瘤20例,经内镜引导下治疗,术后2个月复查胃镜,其中直径小于1.2cm的18例胃脂肪瘤完全消失,直径1.2~2.0cm的2例脂肪瘤部分残留,治愈率为90.0%。结论:超声内镜诊断胃脂肪瘤具有无创、准确的优点;超声内镜引导下橡皮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直径小于1.2cm的胃脂肪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在附件小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2例附件包块患者的临床病历。将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不同附件肿块类型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出有29例为良性病变,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28例,诊断符合率为96.6%(28/29);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出有13例为恶性病变,这1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经阴道超声造影技术能准确地鉴别出附件肿块的良、恶性,其在附件小肿块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在附件小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2例附件包块患者的临床病历。将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不同附件肿块类型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出有29例为良性病变,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28例,诊断符合率为96.6%(28/29);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出有13例为恶性病变,这1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经阴道超声造影技术能准确地鉴别出附件肿块的良、恶性,其在附件小肿块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4~2015年两年间本院经内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203例,所有患者后均经超声内镜检查,选择其中经手术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56例纳入分析,并与手术病理、胃镜结果进行比较,探讨超声内镜的诊断价值.结果 56例患者超声检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共46例,其中平滑肌瘤16例、脂肪瘤13例、异位胰腺8例、间质瘤2例、静脉瘤7例;超声内镜诊断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46例,诊断准确率为82.1%(46/56);胃镜诊断准确率为46.4%(26/56).超声内镜明显优于胃镜,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4.139,P<0.05).结论 超声内镜是诊断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有效方法,超声内镜的定位诊断价值高,可指导临床确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s)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0 年2月至2011年2月进行EMR与ESD治疗的50例上消化道SMTs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 50 例上消化道SMTs中,位于食管10例,胃40例。术前内镜下超声小探头诊断间质瘤15例、异位胰腺17例、脂肪瘤18例。其中30 例行EMR,20例行ESD。病灶均完整切除,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病理组织学均符合超声内镜检查结果。患者术后均随访两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经内镜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鉴别十二指肠囊肿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至2010年10月间经病理证实的20例十二指肠囊肿和14例脂肪瘤患者的内镜及EUS影像特征,记录病变的部位、大小、起源层次、表面形态、回声特征及治疗情况,比较两者影像特征。结果十二指肠囊肿和脂肪瘤的病变大小具有明显区别[(8.2±3.4)mm vs(12.6±5.0)mm,P<0.05),EUS下的回声也有统计学差异(囊肿呈无或极低回声vs脂肪瘤呈高回声,P<0.05),而病变发生部位、起源层次、病变表面形态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US对十二指肠囊肿和脂肪瘤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因而为制定安全和经济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在食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海口市人民医院105例经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患者,结合内镜下治疗及病理结果,比较小探头超声在诊断及鉴别诊断各种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价值。结果小探头超声能够清晰的分辨食管壁各层结构:由内向外分别为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有基层及浆膜层,超声内镜下依次表现高、低、高、低、高回声。常见的食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为息肉、平滑肌瘤、静脉瘤、脂肪瘤、囊肿。超声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100%、85.7%、100%、100%、100%,因而能够指导食道黏膜下病变的治疗及判断预后。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是诊断及鉴别诊断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对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的诊断经验,其中重点介绍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肿瘤均经手术完整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术后患者经内分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CT和MRI,超声因其价格便宜、无辐射及无损伤而在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经胃镜检查发现的31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检查,分别记录检查结果。其中207例行内镜下微创治疗或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活检,分析并比较胃镜检查及超声内镜诊断的符合率。结果超声内镜诊断的31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平滑肌瘤68例,间质瘤61例,壁外压迫36例,息肉39例,脂肪瘤26例,囊肿25例,异位胰腺23例,炎性增生14例,癌13例,静脉瘤7例。207例患者行病理学检查,超声内镜的诊断符合率为93.7%,高于胃镜(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内镜可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起源、范围及大小作出准确判断,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超声内镜指导下内镜治疗胃黏膜下肿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对胃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在超声内镜辅助下行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的意义。方法怀疑胃黏膜下肿瘤并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118例。根据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及性质决定治疗方案,内镜治疗包括高频电切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黏膜剥离-肿瘤摘除术、黏膜剥离-肿瘤摘除术 钛夹封闭术。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6例良性间质瘤起源于黏膜肌层;脂肪瘤9例、异位胰腺17例、胃底静脉曲张5例、囊肿3例起源于黏膜下层;52例良性间质瘤及16例恶性间质瘤起源于固有肌层。14例源于黏膜肌层及3例源于固有肌层的良性间质瘤、8例脂肪瘤及8例异位胰腺经内镜切除,3例囊肿行内镜下穿刺治疗;18例源于固有肌层的良性间质瘤、14例恶性间质瘤、1例脂肪瘤及2例异位胰腺经手术切除。病理符合率为98.53%。结论超声内镜能够对胃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对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内镜治疗是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手段,对拟诊黏膜下肿瘤者术前均应行超声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2.
李小安  赵奎  李晓辉  赵微 《西部医学》2012,24(7):1255-1257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67例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或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67例患者中,平滑肌瘤34例,息肉18例,异位胰腺7例,脂肪瘤3例,间质瘤2例,孤立性静脉瘤2例,囊肿1例;病变在胃镜下切除46例,抽取囊液1例,外科手术切除2例。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病变进行内镜下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3例经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93例中平滑肌瘤27例,间质瘤2例,脂肪瘤21例,异位胰腺13例,静脉瘤9例,正常结构5例,管腔外压17例.结论:超声内镜能清楚地显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脱气水充盈法对6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 62例食管、胃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患者中,包括间质瘤28例,脂肪瘤3例,囊肿3例,异位胰腺5例,食管癌2例,胃癌4例,息肉6例,外压性病变6例,食管静脉瘤1例,胃炎4例;其中12例行内镜下切除,11例行手术治疗.内镜超声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91.3%.结论 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对内镜下治疗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医学》2017,(10):970-97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腹股沟疝与精索脂肪瘤及两种疾病关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86例男性腹股沟区肿块患者术前超声诊断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286例患者中腹股沟疝303例,腹股沟疝合并精索脂肪瘤18例,1例腹股沟脂肪疝误诊为精索脂肪瘤,2例腹股沟疝合并精索脂肪瘤漏诊,高频超声诊断精索脂肪瘤符合率92.3%,腹股沟疝符合率99.6%。结论高频超声对精索脂肪瘤和腹股沟疝均有较高诊断率,对探讨两种疾病关系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避免临床对精索脂肪瘤的漏诊,减少腹股沟疝的复发。  相似文献   

16.
卢加林 《中外医疗》2010,29(10):177-177
目的探讨超声对肝血管瘤、肝脂肪瘤鉴别诊断。方法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6例患者检查。结果6例患者均误诊为肝血管瘤,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脂肪瘤。结论超声诊断肝脏肿块(血管瘤)时,一定要仔细检查细心观察,注意鉴别诊断,考虑到有肝脂肪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评价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弹性成像对胃黏膜下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6例患者,通过超声内镜诊断胃黏膜下肿瘤,同时进行定性和半定量的超声内镜弹性成像,所有患者经过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EUS-FNA)或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得出明确的病理。通过比较弹性评分和病理学,探讨EUS-弹性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胃黏膜下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结果:86例患者经病理诊断最终确诊为异位胰腺12例,平滑肌瘤14例,脂肪瘤7例,神经鞘瘤6例,胃间质瘤47例(其中包括14例低危组,21例中危组和12例高危组)。弹性评分诊断敏感性为91.30%,特异性为72.50%,总准确性达82.56%。良、恶性肿瘤的弹性应变率(strain ratio,SR)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病变区域A的应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US-弹性成像技术对于胃黏膜下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较高,可作为早期鉴别胃黏膜下肿瘤良恶性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乳腺脂肪瘤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行二维图像、回声、形态、彩色血流等超声图像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腺脂肪瘤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后,均在我院行乳腺肿块切除术,其病理结果也证实为脂肪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脂肪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且简单易行,无任何创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对疑似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鉴别价值。方法对11例经内镜及超声内镜初诊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但内部回声欠均匀/分层欠清晰/远场探测不清的患者进行EUS-FNA,对比细胞学和/或病理学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 11例病变均成功实施FNA,其中,获取满意病理学标本(包括组织学诊断及细胞学诊断)者占100%,对恶性占位诊断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3.3%,其中包含伪装成黏膜下肿物的恶性上皮组织肿瘤4例。结论 EUS-FNA是一项安全、可行且有效的诊断方法,可辅助鉴别上消化道肿物性质,指导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及术前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的意义。方法对普通内镜检查发现的135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患者(食管68例,胃55例,十二指肠12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以评估其内镜下治疗的可行性,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内镜治疗方案再择期行内镜下治疗。现对内镜下肿瘤切除术护理配合的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经超声内镜检查后认为可行内镜下治疗的97例病变经病理检查均获得完整切除,其中食管平滑肌瘤48例,食管脂肪瘤2例,胃平滑肌瘤21例,胃间质瘤9例,胃类癌2例,胃异位胰腺10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1例,十二指肠异位胰腺3例,十二指肠脂肪瘤1例。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5%。切除病变最大直径3.5cm(平均1.3cm)。6例病变术中出血较多,予内镜下处理后均成功止血;术中、术后未见穿孔发生。所有切除病变基底和切缘未见肿物残留。病例随访6~24月(平均12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是安全而有效的,且术中熟练、灵敏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的关键,且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对于内镜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