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推法对肝脏MRI动态增强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肝脏磁共振扰相位梯度回波序列,对临床疑有肝脏疾患而在我院行手推法肝脏动态增强扫描150例,观察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正常肝实质在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信号强度。结果手推法一次造影成功150例。结论磁共振手推法可达到与高压注射器推药法相同的增强扫描效果,手推法注射对肝脏进行增强扫描,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手推法在肝脏MRI增强中能取得良好效果,而且简单、成本明显降低、准确、安全、可靠,更适于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d—DTPA(钆喷酸葡胺)在低场磁共振肝脏病变手推团注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法对44例肝脏疾病患者行磁共振手推团注多时相增强扫描。结果全部患者行增强扫描,其中满意36例(占81.8%),一般7例(占15.9%),差1例(占2.2%)。结论在肝脏疾病磁共振手推团注多时相增强扫描中,均达到满意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3.
增强CT检查中高压注射器与手推注射技术的对比张保华(放射科)1CT检查中高压注射器注射技术的优越性11由于造影剂粘稠度高,使用高压注射器抽吸及注射药液较手推注射法更省时、省力,穿刺用针头相对细小减轻了患者痛苦,为护士增加了选择血管范围。12手推注...  相似文献   

4.
周孟常 《吉林医学》2004,25(2):70-71
在CT增强检查中临床上常用的造影剂注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手推法和高压注射器法;而其CT扫描的方法也有两种:即常规移床式和螺旋式。近几年来我们采取双管团注行螺旋扫描的方法进行腹部脏器的CT增强检查,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我院自2000年10月至2002年12月对78例肝脏、胆道(包括胆囊)及胰腺(以下简称:肝胆胰)病例进行双管团注螺旋扫描CT增强检查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推注射与高压注射造影剂的颈部3D-CEMRA效果的差别.[方法]进行颈部3D-CEMRA检查的患者116例,其中手推注射72例,高压注射44例,对其增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推注射72倒中达到诊断要求68例,占94.4%;高压注射44例中达到诊断要求41例,占93.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推注射与高压注射造影剂的颈部3D-CEMRA效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高压注射器在 CT 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到我院行 CT 增强扫描患者88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传统手推法增强扫描142例,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744例,比较两种方式的增强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扫描增强总优良率的比较 X2=14.9785(P =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生不良情况的比较 X2=1.3428(P =0.2465),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压注射器相比传统手推法增强 CT 扫描效果显著,同时造影剂速度更快,扫描图像清晰,但药物副作用较大,临床检查时应根据患者身体的具体状况进行注射方法的选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团注对比剂的增强方式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搜集150例病例,分为甲、乙、丙三组各50例,分别使用18G、20 G、22 G静脉留置针配合高压注射泵,以团注总量95~100 ml的注射方式,在多螺旋CT下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评价方式:采用双盲观片法.结果:甲组使用18G静脉留置针团注,压力显示为(45±5) Psi;乙组使用20 G静脉留置针团注,压力显示为(50±5) Psi;丙组使用22 G静脉留置针团注,压力显示为(75±5)Psi;均能达到所需流速(3.0 ml/s).结论:在高压注射器保证相应压力的情况下,三种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团注对比剂,均可得到满意的图像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 CT检查中 ,增强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 ,而增强效果的好坏 ,又直接影响着对病变的对比显示及定性诊断。目前各医院采用的 CT增强法主要有 :团注法、静脉滴注法、高压注射器自动推注法等等。我们对以上方法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尝试与比较 ,认为都存在不同的缺陷。近年来我们通过采用团注法加压力注射器对 80 0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弥补了上述方法的不足 ,达到了对病变的显示及诊断目的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使用团注法加压力注射器增强扫描 80 0例 ,男 4 82例、女318例 ,年龄 1.5~ 75岁 ,头部增强 6 4例 ,颈部 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更为高效、安全的手动静脉推注大剂量药物操作方法。方法783例用76%复方泛影葡胺进行CT增强扫描患者,其中631例行大角度静脉穿刺、加热并推注对比剂、妥善固定针头和拔针后大面积压迫止血等改进措施,统计注射速度、患者不良反应及处理、CT扫描增强效果,并与常规方法注射的152例进行比较,总结并优化其技术方法和经验。结果改进组穿刺点皮下瘀血和注射漏液的病例数显著少于常规组,注速≥1.5 mL/s和扫描部位近心端大动脉CT值≥150 Hu的病例数多于常规组,尤以使用直接针头注射者效果最佳;发生高渗性不良反应的病例数较多。结论改进后的手动静脉推注大剂量药物速度快、CT增强效果好,患者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地探讨地塞米松不同的用量及注射方式对降低CT增强扫描时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对1996年6月—2011年7月共1558例进行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地塞米松使用方法不同分为3组。药物I组为10mg地塞米松与造影剂混合一起高压注射器团注,共164例。药物II组为注射造影剂前15min静脉推注10mg地塞米松,共622例。药物III组为注射造影剂15min静脉推注5mg地塞米松,共772例。观察注射造影剂时及后30min的不良反应情况并记录。结果药物I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8%,其中,轻度不良反应占不良反应总数的96.12%,中、重度不良反应占不良反应总数的3.88%,药物II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78%,其中,轻度不良反应占不良反应总数的99.44%,中、重度不良反应占不良反应总数的0.56%,药物III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53%,其中,轻度不良反应占不良反应总数的99.56%,中、重度不良反应占不良反应总数的0.44%。药物I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药物II和药物III组(P〈0.05),药物II组与药物III组轻度和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前15min静脉推注地塞米松能显著降低轻度及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用量以5mg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对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30例经病理证实的CPA囊性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这些病变的MRI表现,并和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30例病变中右侧CPA 16例,左侧10例,双侧4例;位于CPA池内24例,脑内6例。其中表皮样囊肿12例,多呈不规则形沿蛛网膜下腔匐行生长,并包埋邻近的神经血管,DWI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无强化;蛛网膜囊肿5例,信号与脑脊液一致,增强后无强化;皮样囊肿3例,呈长T1长T2信号2例,混杂信号1例,2例DWI呈高信号,均无强化表现;囊性听神经瘤6例,呈单房或多房改变,增强后囊壁及分隔均见强化,其中3例患侧内听道扩大、听神经增粗并强化;血管母细胞瘤4例,均为大囊小结节型,附壁结节明显强化。与手术及病理对照,MRI对CPA囊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92%。结论:MRI对CPA囊性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潘虹  陈路宁  赖尽忠 《西部医学》2012,24(10):1995-1996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剂钆双胺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观察1723例使用钆双胺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对磁共振的增强效果。结果 1723例作磁共振增强病例中无不良反应者1717例(99.66%),出现不良反应6例(0.34%),均为非过敏反应。其中头昏3例、头痛2例、注射部位不适1例,无过敏反应出现。纳入图像评价1677例,占97.33%,其中增强效果满意1368例,占81.57%;增强效果一般309例,占18.43%、无效果差病例。结论在合理使用下钆双胺应是安全、有效的MRI对比剂。但终末期肾病患者应慎重使用,以减少肾源性系统纤维化(NS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MRI、MRS对大脑胶质瘤病诊断及病理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例经病理证实的大脑胶质瘤病MRI平扫、增强及病灶MRS综合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侵犯两个或两个脑叶以上,以颞叶、额叶、胼胝体常见,分别为91%、64%、64%。MRI表现:T1WI呈低或等低信号,T2WI呈高或混杂高信号,FLAIR像敏感,呈高信号,受累区脑组织轻度肿胀,邻近脑裂、沟变浅或消失,占位效应轻。注射Gd-DTPA增强扫描示4例不规则、结节状强化,1例肿块样强化,2例线状轻度强化,4例无强化。DWI3例弥散受限,8例弥散不受限。MRS:5例强化患者行MRS分析,胆碱复合物(Cho)升高明显,肌酸(Cr)中等程度的升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和乳酸、脂质(LL)降低,Cho/Cr(平均2.458)、Cho/NAA(平均3.988)比值升高,肿块样强化患者MRS数值变化明显.病理:肿瘤分级6例为星形细胞瘤I-II级,4例(强化)II-III级,1例(肿块样强化)IV级。结论 MRI、MRS对大脑胶质瘤病的诊断及病理分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细菌性脑膜炎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证实为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MRI平扫、增强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MR平扫可见局部脑膜增厚10例,脑沟模糊37例,脑实质异常信号25例。增强后脑膜强化方式分为三种: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强化30例,表现脑表面及脑沟内细线状或条带状强化。硬脑膜-蛛网膜强化3例,表现脑膜较厚的、连续的弧线状高信号影,未伸入脑沟内。全脑膜强化7例。并发症包括硬脑膜脓肿形成2例、脑积水4例、脑室内出血2例、室管膜炎2例。结论细菌性脑膜炎的MRI增强表现具有-定特征性,正确的诊断有赖于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征象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 NBC )的乳腺摄影、M RI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病理特征,并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 T NBC )进行比较。方法选择1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免疫组化染色,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T NBC组,41例)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N T NBC组,109例),分析并比较病灶的乳腺摄影、M 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两组乳腺摄影及M R检查中乳腺密度、病灶钙化、形态、边缘、T2信号、内部强化等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T NBC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512.%,N T NBC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4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分型:T NBC组浸润性导管癌32例(78.0%),N T NBC组浸润性导管癌102例(9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NBC组乳腺摄影最常见表现为边缘清晰(18/41,43.9%)、圆形或类圆形(19/41,46.3%)、少钙化单纯肿块(34/41,82.9%)。TNBC组MRI特征性征象表现为形状不规则(22/41,53.7%)、T2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20/41,48.8%)、环状强化(28/41,68.0%)、时间信号曲线呈持续上升型强化曲线(28/41,68.3%)。T NBC组与NTNBC组乳腺摄影肿块钙化、肿块形态及边缘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MRI检查 T2信号及病灶内部强化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摄影、M RI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有助于诊断T NBC。  相似文献   

16.
320排容积CT冠脉成像对比剂剂量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相同碘浓度、相同对比剂注射流率,不同对比剂剂量在320排容积CT冠脉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320排容积CT对临床拟诊断为冠心病的100病例,进行宽探测器平台下动态容积扫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A组)和低剂量组(L组),每组50例,按公斤体重A组采用1.1 ml/kg注射,L组采用0.8 ml/kg注射,然后对A组和L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A组与L组患者各段血管的增强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都能达到诊断标准。结论:采用0.8 ml/kg低对比剂剂量注射,能满足320排容积CT冠脉成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符合高危不稳定心绞痛或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钠等药物。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替罗非班,始0.4μg/(kg·min)静脉泵入,30min后减为0.1μg/(kg·min)维持48h。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12导联心电图、1周主要心脏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段或T波改善等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好转,1周内新发心肌梗死及心源性死亡等不良事件下降,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病变的脑膜异常强化MRI表现,探讨脑膜异常强化模式的形态与病因间的关系。方法对资料完整、MRI增强扫描显示脑膜异常强化的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脑膜癌病11例(其中软脑膜强化模式9例,包括结节样强化4例、线样强化4例、结节样和线样强化并存的混合型强化1例,全脑膜强化模式、混合型强化2例);感染性脑膜炎9例(其中细菌性脑膜炎5例,包括软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4例,全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1例,并伴有硬膜下脓肿、颅骨骨髓炎,结核性脑膜炎3例,均为软脑膜强化模式,2例为线样强化,1例为结节样强化并伴有脑内多发结核结节,病毒性脑膜炎1例,为软脑膜强化模式、局限性线样强化);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例(硬脑膜强化模式、为弥漫均匀的线样强化);慢性硬膜下血肿4例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伴硬膜下积液1例(硬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结论不同病变所致脑膜异常强化,其强化模式及形态具有一定的特点,MRI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急性胃肠炎所致腹痛的疗效及安全性,选取本院300例急性胃肠炎所致腹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分别给予间苯三酚和山莨菪碱静脉滴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腹痛强度进行评估,同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后1h,两组患者的腹痛强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1%(126/150)和80.0%(120/150),但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提示间苯三酚能有效缓解急性胃肠炎患者的腹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