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6例慢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水肿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肛管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水肿重度疼痛发生率(3.61%)、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可有效扩大肛管直径,降低术后切口水肿疼痛,缩短切口愈合时间,与传统肛裂切除术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对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88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行改良纵切横缝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肛裂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肛管直径变化、术后愈合时间、水肿及疼痛程度以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水肿与疼痛度比较,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肛肠直径均较术前有明显增大(P<0.01),但两组间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半年显示,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结论 改良纵切横缝术,能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及水肿,降低感染发生率,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2月治疗的10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纵切横缝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肛管直径明显增加,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肛管直径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疼痛15例,水肿11例,发生感染2例,对照组疼痛25例,水肿21例,发生感染10例,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快,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2月治疗的10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纵切横缝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肛管直径明显增加,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肛管直径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疼痛15例,水肿11例,发生感染2例,对照组疼痛25例,水肿21例,发生感染10例,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快,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慢性肛裂运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的结果.方法:将64例慢性肛裂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对照组采用肛裂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管直径的变化,术后愈合时间,水肿,疼痛和感染程度.结果:观察组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感染,水肿和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与术前肛肠直径明显增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比较,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对两组患者跟访六个月,均未出现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恢复效果较好.结论: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效果显著,减少了术后愈合时间,水肿得到了改善,术后疼痛减轻,同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及复发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改良纵切横缝术与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老年肛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肛裂患者90例,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前后的肛管直径、切口疼痛程度、水肿、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切口感染等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肛管直径均较治疗前明显扩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程度、水肿以及切口感染率均明显降低,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肛裂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进行治疗,可以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以及水肿,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改良纵切横缝术在慢性肛裂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慢性肛裂患者设为研究参与对象,共160例,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5年12月份在笔者医院进行治疗。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n=80)以及实验组(n=80)。对照组接受传统纵切横缝术,实验组接受改良纵切横缝术。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肛管直径术后均有改善,组间的数据比较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疼痛、水肿以及切口感染,以实验组程度较轻且情况最好,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愈合快,愈合时间短,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肛裂患者实施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相比传统的纵切横缝术,其术后并发症少,愈合较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对照组(25例)采用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愈合时间、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及第一次换药疼痛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痊愈,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在术后疼痛、切口愈合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对创面愈合、炎性应激及肛管指标的影响。方法100例慢性肛裂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肛裂切除术,研究组采用侧向扩肛联合改良纵切横缝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便血次数、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甲级愈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IL-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肛管直径、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静息压(ARP)及直肠静息压(R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向扩肛联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可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机体炎性应激反应、促进肛门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改良纵切横缝术在慢性肛裂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5月选取本科室90例慢性肛裂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B组和A组,每组45例.A组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B组患者采用传统肛裂切除术.对比A、B两组治疗前后的肛管直径、临床指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B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肛管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A组患者的肛管直径明显大于B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优于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4%)远低于B组患者的(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肛管直径明显增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