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2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尸检及手术病例进行了临床病理研究,其中13例重新取材,对脑底及脑表动脉在 HE 染色的基础上,又作了网状纤维、弹力纤维、VG 染色,结果表明:(1)原发性 SAH 可并发脑叶浅部血肿和/或全脑室积血扩张;(2)其病因主要是颅内动脉瘤破裂;(3)颅内动脉壁网状纤维缺乏或减少是发生动脉瘤的基础;(4)重症 SAH 早期即可发生广泛的脑血管痉挛(CVS),而且均有管壁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包括内皮细胞脱落、内弹力板过度迂曲、管腔变窄、管壁中、外膜血细胞浸润,提示 CVS 可以发展到动脉狭窄,是 SAH 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腺病毒载体介导外源性rHSG转染至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的基底动脉(BA),观察SAH后各时相BA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SAH组(A组,18只)、SAH+Adv-GFP组(B组,18只)、SAH+Adv-rHSG-GFP组(C组,18只)和正常对照组(D组,6只)。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2次出血模型,将重组腺病毒Adv-rHSG-GFP及空载腺病毒Adv-GFP分别转染至BA。设立4、7、10d3个观测点,HE染色BA后测量其内径周长及血管壁厚度,观察血管结构改变。结果 A、B组各时相BA均有不同程度的痉挛、缩窄的表现;主要为血管内径明显变小,管壁增厚,弹力纤维皱缩,向血管腔内隆起。C组各时间点血管腔及管壁变化不明显,无痉挛发生。不同时间点纵向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组与A、B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各时间点横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SG的过表达可以缓解SAH后血管壁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对误诊的28例SAH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颅CT是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但对出血量少,头颅CT正常,高度怀疑SAH者,应行腰部穿刺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结论:不典型SAH表现多样,询问病史及查体最为重要,头颅CT和脑脊液检查是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Celecoxib)对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塞来昔布治疗组,每组12只。应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治疗组第1次注血30min后给予塞来昔布灌胃,利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各组处理后第7天基底动脉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经塞来昔布治疗后,治疗组管径显著大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管壁厚度显著小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塞来昔布治疗后痉挛血管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得到改善。结论塞来昔布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能显示皮肤组织黑素细胞与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染色法.方法:选用Masson Fontana silver nitrate-Ponceau S-Picric acid-Victoria blue(Masson Fontana硝酸银、丽春红S、苦味酸和维多利亚蓝,简称MFSN-P-PA-VB)对实验动物皮肤组织进行组合染色.结果:皮肤黑素细胞颗粒呈黑色;胶原纤维呈红色,出血的红细胞呈黄色;弹力纤维呈绿色.结论:本组合染色方法克服了原法染色单一、对比效果较差的弱点.能够较好的显示皮肤组织中含有黑素细胞颗粒、胶原纤维及出血部位的红细胞和弹力纤维组织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己酮可可碱对兔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脊液中TGF-β1的影响及其与蛛网膜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新西兰兔5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己酮可可碱干预组,应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在模型组基础上给予己酮可可碱干预,分别在第3、7、11、16、21天检测各组脑脊液中TGF-β1的浓度,第21天处死动物取脑,Masson法染色后,应用图像处理软件显示胶原纤维含量。结果模型组和干预组脑脊液中TGF-β1的浓度在第3天和16天出现两个高峰,但干预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空白组无明显改变。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蛛网膜下腔纤维含量明显增多,与干预组和空白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干预组蛛网膜下腔纤维含量较空白组增多,较模型组减少,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己酮可可碱能降低兔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TGF-β1浓度,具有一定的抗蛛网膜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9,(6):696-701
目的:探讨IL-10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60只,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 1 d组、SAH 3 d组、SAH 1 d+IL-10组、SAH 3 d+IL-10组,每组各12只。SAH模型通过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IL-10在SAH建模后30min内通过立体定向侧脑室穿刺给予。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SAH后IL-10的表达,通过尼氏染色和HE染色评估IL-10对SAH早期脑损伤的作用,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TNF-α和IL-1β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评估SAH后小胶质细胞变化,并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结果:SAH 1 d组大鼠脑组织Wills环周围蛛网膜下腔大量出血,HE染色可见皮层组织疏松,神经元肿胀、核变形边集;SAH 1 d组及SAH 3 d组IL-10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669,P=0.9398)。与假手术组对比,SAH 1 d和SAH 3 d组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001)。SAH后小胶质细胞明显活化。IL-10可缓解SAH 1 d组神经元损伤,减少SAH 1 d组及SAH 3 d组TNF-α及IL-1β的表达(P<0.0001),显著减少小胶质细胞活化。结论:炎症反应在SAH早期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SAH后小胶质细胞迅速激活,并通过释放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造成损伤。IL-10可通过缓解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改善SAH后早期脑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2例(治疗组)和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6例,间隔2~3天置换一次.可置换2~4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1.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均未见脑疝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各种原因颅内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统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上可分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由各种原因引起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SAH,约占脑血管病的1096左右。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高。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200例SAH患者。现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伊丽瑾 《北京医学》2005,27(5):292-29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为了观察脑脊液(CSF)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我科对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58例SAH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空白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SAH组、SAH+EGCG组,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动脉管径的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内皮素(ET)基因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提示SAH组和SAH+EGCG组基底动脉管壁厚度及管腔狭窄程度显著大于空白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而SAH+EGCG组显著相似文献   

12.
根据305例新生儿尸检结果,对92例颅内出血进行分析,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6例,对其中40例SAH的脑标本进行神经病理学检查。发现小于32孕周儿为发生SAH的高危患者;40 例中出生后 1d 内死亡15例(37.5%);大多数SAH病例为局限型(57.5%)及继发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神经细胞胞浆内抗白蛋白抗体染色呈阳性反应。结果提示,SAH 时血脑屏障受损,终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对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死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潘秀珍 《黑龙江医学》2004,28(6):446-44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以突发性颅内压增高,持续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原发性SAH和继发性SAH。凡脑底部或脑表面上的血管破裂使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原发性SAH ;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高场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联合液体衰减恢复序列(FLAIR)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磁共振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MR表现,行常规T1WI、T2WI扫描及FLAIR、SWI序列扫描。结果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FLAIR及SWI均可显示, FLAIR表现为脑沟裂池内高信号,SWI为低信号,6例患者T1WI可见高信号蛛网膜下腔出血,T2WI无1例显示。结论常规MR序列诊断SAH准确率不高,FLAIR联合SWI对SAH敏感性高,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诊断SAH的常规序列组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酮(progesterone,PG)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AH组)和孕酮组(PG组)。采用枕大池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各组于处理后48 h经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中抗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结果与SAH组相比,PG组海马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Bcl-2表达升高(P<0.05),Bax表达下降(P<0.05)。结论孕酮可能通过促进Bcl-2的表达和降低Bax的表达(即提高Bcl-2/Bax比值),而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乳腺癌脉管浸润检测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6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使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检测,同时和常规HE染色进行对比.结果 在HE染色判断中,有16例判断为LVSI(+).而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的有:10例患者为LVSI(+),6例患者为LVSI(-),而在HE染色判断中,有45例患者没有确定为LVSI(+)的,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检测后,13例患者为LVSI(+),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检测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脉管浸润在检测中采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具有灵敏、特异的特点,可针对检测结果制订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各种原因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综合征[1].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所谓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1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发生早期脑损伤(EBI)时不同脑叶、不同时间脑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SAH造模后,进行全脑CT灌注成像,测量CBF、CBV、MTT和TTP,然后脑组织做病理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和记录结果,采用分组比较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CBF、CBV、MTT、TTP测量结果采用定量分析统计方法。结果 CBV在手术组与假手术组间有差异(P<0.05);CBF值手术组低于对照组,6 h手术组较1 h组降低,在24 h达到最低值,72 h组CBF值上升高于24 h组;MTT各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间比较,MTT在第1 h升高,第6、24 h达到顶峰,在第72 h减低;SAH后第6 h及24 h,颞叶、枕叶CBF值高于额、顶叶,病理上局部脑血管管壁增厚,周围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及出血坏死区。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够敏感而准确地反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微循环的改变;MTT及CBF能反映SAH后早期脑损伤的进展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时各脑叶灌注情况存在差异,CBF可以提供一些依据及参考,对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杨绍容  张永 《西部医学》2006,18(3):299-300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梗塞的临床、CT表现。方法分析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的临床与CT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发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5~13天(平均9.5天),其梗塞范围大,部位多,CT以双侧对称性分布的多发病灶为特点。临床常见于Hun t-H essⅣ、Ⅴ级的患者,多有SAH再发出血、去脑强直或抽搐发作,意识障碍时间较长及迟发性脑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 IND)。结论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因本病预后差,死亡率高,临床应高度重视,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改进V.G染色法,更好地显示胶原纤维。方法:是利用Ponceaou S.Picric acid饱和水溶液,Victoria blue染色液组合成一种新的染色试剂对动物眼结膜组织进行染色。简称P—PA—VB组合染色法。结果:镜下观察,显示的胶原纤维清晰,还不易褪色。结论:此法能够较好的显示胶原纤维的颜色,操作简单、效果稳定可靠、省时,提高了制片质量,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