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剂配伍中君药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剂君臣佐使配伍中的君药在历代文献记载中有着不同的涵义和数量。据现存文献,《庄子·徐无鬼》以愈病者为君药;《黄帝内经》中以治疗主病的药物为君药;《神农本草经》的君臣佐使用来区分药物善恶;唐·甄权《药性论》规定某药为君药;唐·蒋孝琬《杂注本草》以治疗阴病为君药;金·张元素《医学启源》以剂量最多者为君药;金·李杲《脾胃论》以力大者为君药;明·王肯堂《医论》中的君药则随年份不同而变化。君药的数量也不限于1味,可有2、3味甚至以某一方剂为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所见"从"字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从"字在上述四大经典中的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3.
君臣佐使是方剂学组方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考证方剂君臣佐使的相关文献,分析代表性方剂中君药的配伍及作用,认为《内经》中所述关于方剂的君臣佐使,非《神农本草经》所说药物的君臣佐使;方剂的君臣佐使,借用古代的国家组织形式来类比方剂中药物的主次、从属及其相互关系,但不等同于帝王时代国家组织的概念;在确定方剂君药时,“主病之谓君”是前提,“力大者为君”是其补充,两者有逻辑上的先后关系。   相似文献   

4.
五苓散方证是《伤寒杂病论》研究的一个重点,历代医家对其病机、病位、主证、方义争论颇多。通过考察《伤寒杂病论》原文及历代医家对五苓散方证的认识,认为五苓散方证病位在胃、涉及三焦,病机属"水蓄于胃,三焦不利",主证当为"渴欲饮水";五苓散方类属"苓桂剂群",当以茯苓、桂枝二药为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所见“本”字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本”字在上述四大经典中的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所见"经"字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经"字在上述四大经典中的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所见"肾"字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肾"字在上述四大经典中的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所见"心"字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心"字在上述四大经典中的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所见“合”字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合”字在上述四大经典中的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神农本草经》与《伤寒杂病论》药物学内容的相关性,《神农本草经》的药性、功效及主治证在解析方剂配伍中的应用的探讨,从而为解析方剂配伍澄本溯源,提供本草文献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所见“阴阳”一词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阴阳”一词在上述四大经典中的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所见“肝”字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肝”字在上述四大经典中的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所见"出"字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出"字在上述四大经典中共有15个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所见“时”字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时”字在上述四大经典中的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所见"脾"字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脾"字在上述四大经典中的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所见“精”字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精”字在上述四大经典中的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17.
<正>中医临床开具处方,是按照"君(主)、臣(辅)、佐、使"的配伍原则组方。何为主辅佐使(或称君臣佐使)?《素问·至真要大论》云:"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明代医家何柏斋指出:"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就  相似文献   

18.
<正>茵陈蒿汤出自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辨治湿热黄疸证的代表性方剂。茵陈蒿汤组方严谨,用药精简,疗效确切。张仲景根据湿热黄疸形成的机理提出"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热湿在里者,法当下",治宜清热、利湿、退黄。方中茵陈、栀子、大黄均为苦寒之品,寒能清热,苦能泄湿,相辅相成,合为清热泄湿、利胆退黄之剂。茵陈苦平,微寒,是清热利湿、疏肝利胆要药,故以为君;《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茵陈"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栀子苦寒,善于清泄三焦,通  相似文献   

19.
中药的配伍不是随意相加和堆砌,而是有中医理论指导的。中医方剂的组成,一般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个部分。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君药增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同时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佐药是既配合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又能清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烈性;使药为引君药又能调和诸药。  相似文献   

20.
经方起源考     
从考古发现和史料出发,分析了《神农本草经》和《汤液经法》的成书时间,发现两书均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时,且前者成书可能还稍晚于后者。经方起源于古单方,于汉代获得空前发展而形成,成熟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