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阴阳学说指出:男属阳,女属阴.<本草纲目*人部>"妇人脉"条曰:"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月事以时下……"女子发育到一定时期,肾气盛,天癸成熟,冲任通盛,才能有月经和孕育的可能.<医学正传*妇人科>曰:"月经全借肾水施化",如果肾水不足,冲任亏损,就会发生经带胎产方面的疾病.女性为阴柔之体,稍有偏颇,便易发生气血不和,阴阳失调,临床常出现口干、咽燥、失眠多梦等一系列阴虚症状.笔者跟随导师李克勤教授学习过程中,对导师灵活运用滋阴法治疗妇科疾病感受颇深.滋阴法是滋养人体阴液的治法,属补益法的一种,适用于阴虚病证.导师临床用药多采用两地汤、一贯煎、知柏地黄丸等经典方剂化裁,疗效颇佳.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肾藏精,藏先天之精,又受后天水谷之精所充养。精化气,肾气充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故月经来潮,而能有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月经稀发,闭经,不孕等生殖障碍为主;中医辨证论治,对上述的生殖障碍则主要是从肾气-天癸-月经轴来调节,而该轴最重要的则是对肾的论治,针对肾的气、阴、阳的不足给予补肾益气、滋肾益阴、温肾助阳等治法。  相似文献   

3.
女性一旦身体状况出现问题,就容易表现出精神状态不佳,面容苍白或晦黯,皮肤粗糙或斑点等。中医认为,女性面容晦黯是因为肾气不足,阴液亏损所导致;而皮肤粗糙则是由阴血不足,内有燥火所引起。出现这些问题的女性不妨试用以下3款膳食做调理。  相似文献   

4.
历代中医学典籍中有许多关于女性生殖器官的解剖术语,但鲜有女性生殖藏象之说。现将女性生殖藏象归纳整理如下:①天癸是生殖之象;②胞宫是生殖之脏(器);③肾一天癸~冲任一胞宫构成女性生殖藏象系统:PCOS患者生殖之象异常,表现为“天癸失序”:根据《内经》原文描述天癸的特征及天癸节律变化时伴随机体形态、功能的变化,推测天癸的功能内容涵盖了人体性腺系统的功能,在女性主要表现在卵巢功能。PCOS生殖之脏异常,中医病机为“痰壅胞宫”。表现为女性卵巢周期异常和月经失调。  相似文献   

5.
皮精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8):2267+2333
女性不孕,病因繁杂,治疗则难。现代医学认为,孕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必须卵巢功能旺盛,每月能正常排卵,输卵管通畅,才是女性受孕的基础。祖国医学认为,肾气、天癸、冲任、胞宫与肝脾气血密切相关,如果肝、脾、肾阴虚,或  相似文献   

6.
高发生率的女性更年期失眠严重影响了更年期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更年期妇女,冲任渐虚,天癸将竭,肾虚是其主要的生理特征,也是其发生失眠的主要病理基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更年期妇女失眠的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7.
肾系包括肾、膀胱、骨、髓、耳、二阴、腰府、命门、天癸、唾、齿、发等.通过规范常见症状、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专家意见征询,确立肾系病位特征及肾系基础证的概念、证候(包括病位特征与病性特征),对临床常见的病位兼证与病性兼证作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8.
肝气郁结可累及脏腑,影响气血,变生诸郁.肝郁本证自身也易于转化,肝郁日久,化热化火,肝火上炎;火热内盛,易伤阴灼血;阴血不足,火热愈炽,肝失柔润,其气更易郁逆,为阴虚肝郁;阴血亏于下,则肝火无制,阳亢上僭.诸证皆为肝郁所致.肝郁代表脉为弦脉,“弦脉,总是阴阳不和,肝气上逆”,但系统辨证脉学指导下的肝郁脉,非仅指弦脉.  相似文献   

9.
总结妇人一生,在生理、病理方面,有3个不同阶段,青春期主重在肾,中年时期主重在肝,暮年时期主重在脾。女子青春时期正当肾气旺盛之年,任脉通,太冲脉盛,天癸至,月事以时下,故当青春时期月经之反常为病,主要在肾。而暮年则肾气衰弱,天癸竭,地道不通,气血虚弱,血液来源衰少,病患因血不足,脾乃藏营而统血,故关键在于脾。然中年时期,由于人事环境之复杂,情志怫逆为多,则肝气郁结,气盛暴厉,为之肝阳亢旺,又凡七情所伤,都关乎肝木。肝木之病变,特别多出现于中年时期,所以女性中年期间,当以调肝为最主要。  相似文献   

10.
中医理论认为“天癸”是一种物质,在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环节。杨鉴冰教授据此对天癸在女性生理生殖的作用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归纳出促使月经初潮;决定月经周期;促进胞宫发育;保证胎孕正常;调控生理性带液的量色质;促使女性第二性征出现六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天癸对女性生理作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安神剂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进行阐述。结果:天王补心丹化裁治疗阴亏内热、血虚风燥型瘙痒症;酸枣仁汤化裁治疗血虚风燥、肝血不足型神经性皮炎;珍珠母丸化裁治疗阳亢血虚、毒邪蕴肤型结节性痒疹,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安神剂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骨密度与骨质疏松肾虚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骨密度(BMD)与骨质疏松肾虚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骨质疏松症患者159例,分为肾阳虚、肾阴虚、肾阴阳两虚、肝肾阴虚、脾胃气虚五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各证L1—L4骨密度的平均值、L1骨矿含量值以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骨密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个证型骨密度平均值依次为: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胃气虚证,年龄45岁以下者骨密度均值明显高于45岁~69岁组和70岁以上者,45岁以上患者骨密度均值接近。结论骨密度与骨质疏松肾虚证有相关性,骨密度水平可以作为骨质疏松肾虚证临床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运用滋阴清热法治疗阴虚火旺型痤疮的临床经验。禤老认为现代人患痤疮,其根本原因在于素体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和天癸相火过旺,导致肺胃血热,上熏面部而发痤疮。可采用滋肾泻火、清肺解毒的治疗原则,以二至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组成的消痤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不寐的病因与证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不寐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认为其病因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论治应辨虚实,并注意身心调理。  相似文献   

15.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应用注意方面总结和整理刘持年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证经验。刘老师根据临床经验,辨人识体,认为肾虚是该病的基本病机,肾气虚衰、肾阳不足、阴虚阳亢、脾虚湿盛、气虚血瘀为常见证型,灵活运用金匮肾气丸、益肾降压汤、右归丸、六味地黄丸、建瓴汤等方剂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运用中医理论探索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骨质疏松症的内在联系。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03例及非高血压者135例,并将高血压组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5个亚组。分别测定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区、股骨大转子4个部位的骨密度,并对其中105例(高血压组82例,非高血压组23例)分别测定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比较各组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结果高血压组Ward三角区骨密度明显低于非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病患者中阴阳两虚型的股骨颈、Ward三角区、股骨大转子3个部位骨密度明显低于肝阳上亢型,其中股骨颈骨密度有极显著意义(P〈0.01)。阴阳两虚型和痰湿壅盛型BALP、IGF-1显著低于肝阳上亢型。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骨密度减低,其中阴阳两虚型减低更为明显,两者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即肾精亏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对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9年1—6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20例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六味地黄丸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1年。检测治疗前后骨转换标志物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表达水平和腰髋部骨密度。应用SF-36量表评估,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P1NP、β-CTX及腰椎、髋部骨密度均较入组时明显改变,2组组间血清P1NP、β-CTX及腰椎、髋部骨密度的平均百分比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NP:t=-12.902,P<0.001;β-CTX:t=-3.646,P<0.001;腰椎:t=13.814,P<0.001;髋部:t=21.606,P<0.001),六味地黄丸组优于对照组。入组时,六味地黄丸组和对照组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01),六味地黄丸组SF-36量表评分[(122.60±3.25)分]高于对照组[(115.62±2.96)分,t=11.743,P<0.001]。  结论  六味地黄丸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骨转换标志物水平,提升腰髋部骨密度,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从病因病机、主要方证、组方用药、临床应用等方面比较酸枣仁汤与天王补心丹治疗阴血不足不寐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六味地黄丸首见于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主要治疗小儿“肾怯失音”“囟门不合”。文章从小儿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等体质特点及肾主虚的五脏特点入手,基于小儿体质特点分析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原理。同时,由于六味地黄丸组方精当,疗效较好,故后世存在较多类方,临床广泛应用于成人。文章结合小儿体质特点,总结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在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机制,探讨其论证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探讨上海某远郊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了解不同证型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异性,以提高高血压的现代中医药防治疗效。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某远郊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调查。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舌象及脉象,填写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并参照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将中医证型分为:肝火亢盛证组、阴虚阳亢证组、痰湿壅盛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4型。统计患者中医证型、性别、年龄等相关资料,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741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从高向低依次为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痰湿壅盛组男女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组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减分布,而阴阳两虚组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独居、肥胖、体育锻炼、心血管疾病史、饮酒、吸烟等因素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相关性。 结论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证最为多见,中医辨证可以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