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南医学研究》2001,10(3):204-204
WHO的Mulders等报道 ,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可以明确麻疹病毒各基因型的地理分布 ,为监测麻疹疫情提供了新方法。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工业化国家 ,麻疹仍呈地方性流行。麻疹病毒各基因型有着独特的地理分布。分子流行病学方法有助于监测麻疹疫情 (Vaccine ,2 0 0 1,19:2 2 45 )。研究人员根据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C 末端高变区或全长血凝素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将野生型病毒分为 1 H8个分化体 ,基中至少包括 17个基因型。基因型A主要从美、英、南非、中南、俄罗斯分离到 ;分化体B包括B1、B2、B3基因型 ,主要从赤道附近非…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开展麻疹患者的病原学和分子监测,加强麻疹病毒基因型的监测。方法利用Vero/SLAM细胞(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按常规方法分离病毒;利用RT-PCR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然后测序并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对麻疹疫苗株S191和此次分离的D8野毒株进行抗体中和试验,计算中和抗体滴度,比较疫苗对不同毒株的保护效果。结果该麻疹病毒分离株与世界卫生组织(WHO)D8基因亚型参考株在基因亲缘性关系树上同属1个分支,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7%和97.3%;与2019年第44周我国香港监测到的D8基因亚型麻疹病毒流行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均为100%。所选血清标本对麻疹疫苗株和此次分离的D8野毒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50.80和1∶40.32,中和抗体滴度无明显差异。结论河北省首次监测到输入型D8基因亚型麻疹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宁波市麻疹流行株的基因型别和遗传特征。方法利用细胞培养从宁波市2004~2005年28例临床诊断麻疹病例的咽拭子中分离麻疹病毒,通过RT-PCR扩增出病毒核蛋白(N)基因C末端456bp片段进行测序,并分析其和GenBank中麻疹病毒各基因型代表株的同源性。结果分离到8株麻疹病毒,其N基因片段与H1型代表株Hunan.CHN的同源性为97.6%~98.5%,与麻苗Shanghai-191的同源性为92.8%~93.4%。结论宁波市麻疹流行株属于H1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6.
7.
宁夏2004-2007年流行麻疹野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宁夏2004-2007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离株基因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B95a、Vero/Slam细胞从疑似麻疹暴发和散发患者的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分离到的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C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以C末端456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分离的36株麻疹野病毒全部为H1基因型H1a亚型。36株麻疹野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2%-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4.0%-100.0%。宁夏14株麻疹病毒代表株与中国S191疫苗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0%-92.5%,氨基酸同源性为85.4%-89.4%。结论宁夏2004-2007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为H1基因型H1a亚型,未发现其它基因亚型。H1a基因亚型病毒株引起了多个传播链造成宁夏各市的麻疹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开展疑似麻疹病例的病原学标本核酸检测,加强麻疹病毒基因型的监测。方法采集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疑似麻疹病例41例的咽拭子和尿液标本共47份,采用荧光PCR方法对麻疹疑似病例病原学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鉴定,RT-PCR扩增核酸阳性标本N基因部分序列,并对扩增产物测序。以N基因末端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基因亲缘性分析,利用MEGA 4软件进行系统发生树的构建。结果经过序列分析比对,47份标本中获得的21份序列中有5份为D8基因型,其他均为H1基因型。所获得的5株麻疹D8基因型毒株序列与世界卫生组织(WHO)D8基因型代表株MVi/Manchester.UNK/30.94在基因亲缘性关系树上同属一个分支,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0%和98.7%。结论 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麻疹病例出现了输入性麻疹病毒D8基因型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滇南小耳猪生长激素基因多态性,为滇南小耳猪的选育提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依据.方法 采用PCR-RFLP方法对滇南小耳猪GH基因的Apa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检测到两种基因型AA和AB,AB型的频率高子AA型.没有检测到BB基因型个体.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高于等位基因B,等位基因A在群体中占优势.结论 滇南小耳猪群生长激素基因具有较丰富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检测麻疹病毒感染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麻疹特异性IgM抗体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麻疹病毒核酸.本文以鞍山市2014年1~3月出现的疑似麻疹病例为样本,分别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麻疹特异性IgM抗体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以探讨两种检测方法检测麻疹病毒的效果及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麻疹野病毒核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源  李平  侯铁军  孙亚辉  关蓉晖  姬亦昕  王枫 《医学争鸣》2006,27(21):1953-1955
目的:研究西安市流行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别及特征. 方法:采集3 d内出疹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分离病毒,提取病毒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的核蛋白N基因碳末端的450 bp的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比较分析. 结果:采集咽拭子标本13份,分离出麻疹病毒8株,分离率62%;8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 结论:H1基因型麻疹病毒是西安市麻疹病毒的优势流行株,与全国麻疹病毒流行株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陈志  陈佳  先德强  周云  郑幸福  江智辉 《重庆医学》2012,41(23):2358-2360,2363
目的通过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LVA)分型方法,结合流行病学资料,探讨绵阳地区结核分支杆菌的基因型特征,为本地结核病的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结核分支杆菌菌株和患者资料,采用国际上推荐的15个可变串联重复序列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BioNumerics(Version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比例法,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对79株结核分支杆菌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显示高度的基因多态性。QUB-11b、MIRU26、Mtub 21和MIRU 16分辨能力更高(HGI>0.7),位点MIRU 4、ETR-A和ETR-C显示分辨能力相对较低(HGI<0.4)。79株菌分为7个基因群,以Ⅲ群和Ⅴ群为主,Ⅲ群占46.8%,Ⅴ群占41.8%,其它群所含菌株较少。复治患者在Ⅲ群、Ⅴ群和其他群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2.43%、21.21%和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Ⅴ群中菌株耐药率高达36.36%,明显高于Ⅲ群(10.81%)和其他群(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证实绵阳地区结核分支杆菌具有明显的基因多态性,主要流行型为Ⅲ群和Ⅴ群,主要耐药型为Ⅴ群,应加强Ⅲ群和Ⅴ群菌株的流行监控,加强Ⅴ群菌株的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并探讨麻疹病毒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验措施及其检验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疾控中心接到各辖区内上报的160例疑似麻疹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集咽拭子、血液标本送检,咽拭子采取PCR检验,血液标本采取ELISA法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对麻疹病毒的检测结果 .结果160例疑似麻疹病例中,经两种方法检测后排除23例风疹病毒阳性病例,剩余137例病例中,发病后4 d内,PCR检验对麻疹病毒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法检验(80.28%vs 60.56%,P<0.05),而在发病4天后,PCR检验对麻疹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与ELISA法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2%vs 78.79%,P>0.05).ELISA法检验结果为阴性而PCR检验为阳性的病例中,其检测时间多分布于发病后1~4 d内.结论 在麻疹病毒的病原学检测中,PCR检验可对早期麻疹患者进行诊断,还可对早期ELISA法诊断为阴性的患者进一步诊断,可有效减少漏诊,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广州医学院学报》2008,36(1):66-66
通过连续14年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我国已阐明本土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型及其基因亚型变化规律,建立了具有本土特色的麻疹病毒毒株资源库和基因资源库。该研究项目由中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牵头、全国省地市级CDC共同参与完成,近期分别获得2007年度中华医学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颁发的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和中华预防医学科技二等奖。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麻疹野病毒的分离与血清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麻疹暴发病例中,现行麻疹野病毒流行状况,以及本土麻疹病毒的基因型,方法:采集麻疹疑似病例咽试子标本,应用B95a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结果:在5例疑似病例中分离到2株麻疹病毒,阳性率为40%,经RT-PCR和其产物的基因序列分析,属H1基因型,为中国本土麻疹野毒株,同时采用麻疹疫苗初免儿童血清中和新分离麻疹病毒,结果中和抗体滴度为1:10,1:20,说明我国生产的麻疹疫苗对我省现流行的麻疹野病毒能起到保护作用。结论:这是海南省首次用B95a细胞成功分离到麻疹野病毒,并通过基因分型证实为中国本土野病毒,填补了海南省麻疹病毒分离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8年广东省粤西地区水产品O1群霍乱弧菌分离株的抗生素敏感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分子分型等病原学特征,为有效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粤西地区水产品来源O1群霍乱弧菌分离株。采用血清学进行血清分型、抗生素敏感性试验MIC法、毒力基因PCR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粤西地区O1群霍乱弧菌分离株在菌型分布、抗生素敏感性、毒素基因携带以及分子分型方面的特征。结果茂名地区全年采集48份标本,其中分离得到7份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分离率为14.6%;湛江全年采集890份标本,分离得到11份O1群稻叶型霍乱弧,分离率为1.2%。未发现携带ctxA、tcpA基因,其他辅助性毒力基因携带率为toxR(88.9%)、ompU(77.8%)、hly(72.2%)、ace(55.6%)、tcpI(50.0%)、zot(50.0%)。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显示,分离株对阿米卡星、磺胺异噁唑、亚胺培南、多西环素等有较好的敏感性,敏感性分别为100.0%、94.4%、88.9%、88.9%。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显示,粤西地区水产品O1群霍乱弧菌分离株PFGE图谱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结论广东省粤西地区水产品中O1群霍乱弧菌分离株具有不同的病原学特征,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态性,含有丰富的毒力因子。需要继续加强对本地区水产品中的霍乱弧菌的监测及病原学特征分析,为食品安全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追溯霍乱传染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湖南省2005年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与常规监测的外环境和水产品中霍乱弧菌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追溯传染源,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检测霍乱菌毒力基因,以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菌株的分子分型。结果所有菌株均具有CT基因,20株菌的PFGE为1个型。结论20株霍乱弧菌均是产毒株,具有致病性;湖南省从甲鱼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与同期流行的O139群霍乱弧菌分型的带型一致,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提示甲鱼可能是湖南省近年霍乱疫情主要传染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区分不同转移能力的鼻咽癌细胞亚群,对于探讨鼻咽癌转移的分子机制、脏器亲和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生物学意义。我们拟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来分析鼻咽癌细胞株5-8F-EGFP和肝转移亚群5-8F-H3B-EGFP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方法分别提取鼻咽癌细胞株5-8F-EGFP和肝转移亚群5-8F-H3B-EGFP的总RNA,逆转录成荧光标记的cDNA,与Af-fymetrix Human Genome U133A 2.0寡核苷酸芯片杂交(每株重复3次),用专业的软件和聚类分析法分析基因表达谱。结果得到差异表达基因3767个,其中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281个,进一步筛选出16个可能与鼻咽癌肝转移关系密切的基因16个。结论这16个基因能够很好的区分5-8F-EGFP和肝转移亚群5-8F-H3B-EGFP,为进一步寻找鼻咽癌肝转移的临床分子标志物、判断预后缩小了范围。  相似文献   

19.
孙婷婷  魏彤竹  王伟杰  李雪 《中国热带医学》2023,(11):1209-1212+1227
目的 了解辽宁省禽肉食品中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Campylobacter jejuni)的污染状况,掌握空肠弯曲菌的耐药基因携带特点及抗生素敏感特性、分子型别特征,为辽宁省禽肉食品中空肠弯曲菌污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依据GB4789.9-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空肠弯曲菌检验》及采用PCR扩增技术和哥伦比亚血平板检测的方法对2018—2022年采自辽宁省14个监测点收集的生禽肉食品开展空肠弯曲菌检测,并对检出的菌株进行6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及11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进行PFGE分子分型溯源。结果 568份生禽肉样本中共检出23株空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检出率为4.0%(23/568)。耐药基因检测发现,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O)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2”)-If,检出率分别为56.5%、47.8%和39.0%。通过PFGE聚类分析,23株空肠弯曲菌可分成17种带型,有4种带型高度同源。结论 辽宁省生禽肉食品中存在空肠弯曲菌的污染情况,PFGE型别多样,耐药基因主要检出的是四环素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05年宁夏麻疹流行株基因型特征,为进一步的麻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宁夏2005年麻疹暴发病例的咽拭子或尿液标本19份,用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B95a)分离麻疹病毒。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出分离的麻疹病毒株核蛋白(N)基因C末端676个核苷酸。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以C末端456个核苷酸片断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从19份标本中分离到13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H1a亚型。结论引起2005年宁夏部分地区麻疹暴发流行的野毒株为H1基因型,并以H1a为绝对优势亚型。不同暴发之间存在相同毒株引起的传播链,同一暴发中存在不同毒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