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依据.方法 将92例老年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适时进行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组患者无DVT发生,对照组患者发生6例DVT,发生率为13%.对照组DVT发生率高于干预组(x2=4.46,P<0.05).结论 早期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2534例行剖宫产的高危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制定预防产妇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流程,按照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DVT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DVT发生率为0.16%,对照组为2.06%.两组DVT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20.88,P<0.01),对照组高于实验组.结论 预防产妇深静脉血栓护理流程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降低高危产妇剖宫产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检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预防性中医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股骨颈及股骨干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危险性更大,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均可能是DVT发病的危险因素.试验组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T的发生具有多因素,预防性中医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确保手术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钙在ICU病房预防深静脉血栓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ICU病房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ICU病房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于入院当日开始给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100U1-2次/日连续28日,对照组不用.比较两组28天DVT发生率. 结果治疗组无一例发生DVT,对照组有6例发生DVT.两组DVT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在ICU病房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刘莉慧  宁宁  侯晓玲  刘晓艳  何月 《西部医学》2017,29(9):1255-1259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血栓筛查流程图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29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1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栓预防措施和常规髋部骨折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血栓筛查流程图,通过D二聚体检测和RAPT(the risk assessment profile for thromboembolism) 量表对患者血栓形成风险进行评估,根据D二聚体值及RAPT评估结果按照流程图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常规髋部骨折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情况、住院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日; 通过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D二聚体阳性率为99.63%;RAPT 5~7分, DVT发生率为0;RAPT 8~14分,DVT发生率为8.33%;RAPT>14分,DVT发生率为28.57%。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近端/远端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术后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模式下应用血栓筛查流程图能有效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可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术后疗效,并有利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新型G-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与Rogers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经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TCRM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n=35)和无DVT组...  相似文献   

7.
疏血通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疏血通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10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介入组(治疗组)53例,疏血通滴注全身治疗组55例(对照组),分别治疗DVT患者。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P<0.05);疏血通介入治疗对纤维蛋白原的降低作用优于疏血通全身治疗(P<0.01)。结论:疏血通介入治疗DVT,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栓专科护理对高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双盲将120例高危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血栓专科护理,比较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手术前后下肢周径差值、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分别为1.7%、96.7%,较对照组的11.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下肢腿围膝上10cm、下肢腿围膝下10 cm周径差值分别为(3.12±0.88)cm、(2.46±0.88)c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1.25)cm、(3.25±1.0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评估、血栓知识宣传、血管专科护理及预防技能指导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栓专科护理能明显降低高危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李岩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37-39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d、白介素-6的变化,探讨它们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早期治疗提出新的靶点。方法35只1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C组,n=5),模型组(DVT组)分为:模型D2、D6、D8、D12、D24组,每组各6只。造模方法是手术结扎右侧股静脉。对照组及模型组分别于造模后2、6、8、12、24h取血。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结果大鼠DVT组各时间点IL-6和TNFα血清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在DVT组中随血栓形成IL-6血清浓度不断升高,在血栓形成12h时,IL-6血清浓度达到高峰。血栓形成前期即结扎大鼠右侧股静脉2h后TNFα血清浓度开始升高,后随着血栓形成TNF-α血清浓度不断升高,至血栓形成12h时达到高峰,除D8组与D1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模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随DVT的形成过程而发生变化,可作为观察血栓形成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联合D-二聚体(D-D)检测对脑出血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DVT可分为DVT组(25例)、无DVT组(55例).观察2组血栓弹力图、血浆D-D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分析血栓弹力图联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小鼠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下腔静脉结扎法制备动物模型,观察血管中血栓形成的病理变化并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果模型小鼠下腔静脉内形成稳定的血栓,且符合人体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特性。病理观察显示模型组静脉可见血栓并充满管腔,且与管壁无粘连,而假手术组静脉中无血栓形成。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深静脉血栓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花栀通脉片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机制。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血栓模型组、复方丹参片组和花栀通脉片组。用下腔静脉结扎法造模,动态监测各组大鼠术后1、3、7 d血清中的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中药治疗组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各组TNF-α、IL-6、IL-8水平随手术天数延长多呈现先升高而后下降的趋势,第3天呈高表达(P<0.05,P<0.01),而花栀通脉片组除第7天IL-6水平与丹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时点各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丹参组(P<0.01)。结论花栀通脉片可以显著抑制血栓形成引起的炎性介质释放,且在DVT急性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溶栓方法在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8例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例。对照组: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患肢浅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股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两组均进行规范化抗凝治疗,监测凝血功能。测量指标包括肢体周径差、血栓溶解程度、溶栓药物用量。结果 两组健、患肢周径差值均减小,研究组患肢肿胀消退较对照组快(P<0.01)。研究组血栓完全消失5例(35.71%),与对照组比较,溶栓疗效显著(P<0.01)。研究组尿激酶用量(1.56±5.80)×106U,较对照组(3.06±8.24)×106U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出现肉眼血尿、滤器移位各1例,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4月~2008年4月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成功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18~83岁.[结果]42例患者无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所有病例随访2~24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滤器移位和相关并发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结论]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下腔静脉变异(inferior vena cava malformation,IVCM)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21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6例下腔静脉变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  结果  双下腔静脉(double inferior vena cava,DIVC)变异12例,其中9例合并下肢DVT(5例合并左下肢DVT,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导管溶栓术,3例合并右下肢DVT,行右位IVC滤器植入术,1例合并双下肢DVT, 分别于左右位IVC各置入1枚滤器),3例合并不明原因双下肢肿胀,给予消肿治疗;左位下腔静脉(left inferior vena cava,LIVC)变异4例,其中2例因下肢肿胀行左下肢深静脉造影发现,给予消肿治疗,2例合并右下肢DVT术中经左股静脉穿刺造影发现,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其中1例同时行置管溶栓术。放置永久性滤器1例,可回收滤器10例,所有DVT患者术后均给予抗凝治疗。  结论  IVCM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合适位置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3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将其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检查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长期卧床、股静脉穿刺、高血压一般情况比较中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纤维蛋白原、PT、APTT、TT、D-二聚体比较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纤维蛋白原、卧床时间、APTT是影响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卧床时间、纤维蛋白原升高以及APTT均是导致患者出现DVT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以及控制这些相应的危险因素,可有效减少、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小鼠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56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1组、手术2组、内毒素+手术组。手术1组为结扎下腔静脉90%;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外,余操作同手术1组;内毒素+手术组和手术2组于术前2 h分别腹腔注射内毒素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余操作同手术1组。评估小鼠术前及下腔静脉狭窄术后一般情况,多普勒超声检测术前和术后即刻小鼠下腔静脉周围结构及血管图像,术后48 h取材测定血栓长度、重量和形成血栓例数百分比作为评估DVT模型的定量指标。结果: 下腔静脉结扎术后总死亡率为25.0%,手术成功率为70.8%。术后即刻超声显示仍有静脉血流通过结扎点。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形成血栓,手术1组与手术2组血栓大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2组相比,内毒素+手术组血栓长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重量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小鼠DVT模型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稳定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高凝状态在DVT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指导临床采用合理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以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测定60例DVT患者的血小板数量(BPC)、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活性、蛋白S(PS)含量;纤溶酶原(PI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VT患者PAgT、GMP-140、Fg、vWF含量及PAI-1活性明显升高:PT、TT、APTT、AT-Ⅲ、PC、PS、PIg及tPA活性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血液凝血、抗凝和纤溶活性异常所致的高凝状态在DVT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应采用凝血、抗凝和纤溶联合指标指导DVT的防治,以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多普勒血管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价值。方法对146例DVT患者共178侧下肢分别进行深静脉的多普勒血管检查及彩超检查,并以彩超作为诊断标准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彩超对于诊断DVT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多普勒血管检查对股、胭静脉病变的阳性诊断率为97.9%(142/145),对下腔静脉、髂静脉、胫前、胫后和腓静脉以及腓肠肌静脉丛血栓的诊断价值低于彩超检查。结论在诊断DVT时,彩超因具有优于多普勒血管检查的优势,可作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多普勒血管检查可以作为初筛的检查方法。静脉造影不应作为诊断DVT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Zhou XL  Guo SG  Fang W  Yin CP  Zhang P  Qiu T  Peng MS  Su HB  Chen CJ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2):2258-2260
目的 探讨可回收性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发挥的临床作用.方法 2005年9月至2009年8月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对180例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健侧股静脉置入可回收性腔静脉滤器,对其中114例患者同时行股静脉切开取栓术,术后给予抗凝、溶栓及扩血管药物治疗.结果 可回收腔静脉滤器植入全部成功,术后12~24d对142例行滤器取出术,成功取出116例,取出成功率81.69%,滤器捕捉到血栓34例,占29.31%.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预防肺动脉栓塞,使用可回收性腔静脉滤器是必要的,可回收腔静脉滤器能安全、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避免滤器长期留置体内带来的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of treating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with retrievable vena cava filter.Methods A total of 180 patients with DVT in unilateral lower extremity were recruited.There were 82 males and 98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46 years old.After the diagnosis of vascular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retrievable vena cava filter was implanted through contralateral femoral vein.Simultaneously another 114 patients underwent femoral vein embolectomy.All cases received the post-operative therapies of anticoagulation, thrombolysis and vasodilation.Results The implantation of retrievable vena cava filter was successful in all cases.Among 142 cases of attempted extraction, 116 filters were extracted successfully at Days 12 -24.The success rate was 81.69 %.Filters captured thrombosis in 34 cases (29.31% ).Conclusion As a safe and efficaious method, the implantation of retrievable vena cava filter prevents the occurrence of pulmonary embolism in the patients with DVT in unilateral lower extremity.Its timely extraction may avoid the long-term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