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张善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2):1448-144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其中8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13个病灶呈低密度,1个病灶呈高密度,3个病灶未能显示。CT动态增强扫描,12个病灶周边不完整薄环状或厚环状增强,3个病灶均匀增强呈高密度,2个病灶呈等密度;延迟期6个病灶不定形轻度增强呈低密度,8个病灶明显增强,呈相对低密度,3个病灶呈等密度,此期病变检出率为100%。8例病灶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6例病灶表现为缓慢增强型,2例病灶表现为快速增强型。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RI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肝内与其它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对肿块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肿块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边缘、信号特征、伴随表现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17例肿瘤大小平均为3.1±1.6cm;平扫T1WI表现为混杂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混杂稍高信号;MR动态增强扫描时,13例动脉期瘤灶周边薄边环形强化,4例动脉期扫描瘤灶边缘强化不明显,17例病例在静脉期和延迟期时病灶呈渐进性、填充式向心性强化;其他征象包括:13例有病灶周围胆管扩张,4例有包膜回缩征,2例有卫星灶,6例有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 MRI动态增强对肿块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彭晓容 《罕少疾病杂志》2012,19(5):17-20,57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和MRI扫描在诊断肝内周围性肿块型胆管细胞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纳入所有进行了动态CT增强(n=23)和MRI增强(n=19)扫描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别对病灶的大小、部位、边缘、形态、密度(或信号)以及动态增强表现以及继发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均为单一肿块型36例,周围见卫星灶者6例;发生于右肝18例,左肝24例;肿瘤直径平均4.9±1.8cm(1.9-11cm)。平扫时,在CT上肿块均呈稍低密度,MRI上肿块呈稍高T2WI信号、稍低T1WI信号;动态增强时,23例CT扫描患者中,18例患者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周围见线样环状强化,延迟期均可见病灶中心不同程度延迟强化;19例MRI扫描患者中,13例患者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周围见线样环状强化,延迟期均可见病灶中心不同程度延迟强化。间接征象包括:周围性胆管扩张(n=17)、邻近肝包膜回缩(n=8)、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n=16)。结论动态增强CT和MRI在肝周围性肿块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喻洪 《黑龙江医学》2013,37(9):819-821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CT、MRI表现,提高肾细胞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肾细胞癌患者的CT及MRI表现,13例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14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22例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结果 CT检查13例,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增强后动脉期不均匀强化,肾实质期及延时期呈相对低密度。MRI检查14例,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部分呈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强化。结论肾癌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CT分辨率高,可多平面重建,能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及浸润的程度及和周围器官的关系,是目前检查肾癌的最佳检查方法。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个序列检查,能清楚显示囊变坏死及肾静脉癌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内周围性胆管细胞癌(PCC)低场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肝内周围性胆管细胞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MRI表现.结果 病灶及病变部位显示清晰.2例表现为不规则形态肿块伴周边胆管轻度扩张;9例表现为胆管不规则增粗,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扫描,7例可见早期边缘强化,4例未见明确异常强化;延迟后扫描,11例均见向心性延迟强化.结论 肝内周围性胆管细胞癌的低场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肝内周围性胆管细胞癌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MRI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MRI表现,24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5例行MRI扫描,2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增强早期无明显强化5例,边缘强化12例,不均匀散在强化7例.延迟后不均匀轻度强化14例,内部无明显增强6例,均匀强化4例.结论:边缘早期强化,内部不均匀延迟强化是典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影像诊断要点,其他征象如邻近肝内胆管扩张、局部肝萎缩、肝被膜回缩等均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IHE)的CT及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IHE的影像学表现,1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I扫描,其中3例行MRI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及MRI扫描。结果 CT平扫无特异性,部分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表现为3种类型:病灶周边环形强化,周边、中心均结节状强化,病灶片状、结节状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较大病灶多从周边向中央逐渐强化,最后肿瘤密度高于或与肝脏一致。MRI平扫病灶边界清晰,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随着TE时间延长病灶信号更高,增强扫描类似CT表现,延迟期肿瘤信号仍高于肝实质;部分病灶可见引流血管。结论 CT及MRI增强扫描IHE的表现具有特征性,两者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场强MRI结合CT对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肝内胆管癌,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MRI平扫及MRCP检查,全部病例均行乙型肝炎全套检查和甲胎蛋白(AFP)检查,有12例行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及CA242检查.结果 CT表现中有5例动脉期病灶周边不规则环状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期进一步强化,中心大片低密度坏死区,7例动脉期周边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期逐步向心性强化,2例表现为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表现为肿块性向肝外生长,1例表现为肝内多发肿块及结节,明显强化,2例表现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未见明显肿块,5例合并胆管结石.MRI表现中14例在T2WI上呈等、稍高信号.3例在T2WI上为明显高信号,在T1WI上为明显低信号.有1例见中心瘢痕形成,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合并结石的5例MRI仅检出2例,检出率不及CT敏感.18例病例均可见胆管扩张,13例AFP检查为阴性,12例肿瘤标记物均有明显升高.结论 肝内胆管癌在CT与MRI上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分析明显有助于提高对肝内胆管癌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动态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HPCC病人20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均为大片低密度灶,病灶内和/或病灶周围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6例,轻度强化14例;延迟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强化。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是CT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病灶内和/或病灶周围胆管扩张及病灶延迟强化是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21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FNH的CT,和6例MRI表现。结果 CT平扫显示21个病灶中呈均匀低密度7个,呈不均匀低密度14个。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疤痕外,明显均匀增强19个,中等度不均匀增强1个,轻度不均匀增强1个,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6个;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显示呈略高密度10个,呈等密度6个,呈略低密度5个。平扫显示伴中央星状疤痕者7个,多期增强CT显示中央疤痕并于平衡期出现延迟增强15个病灶。MRI检查6例均呈不均匀略长或等T1,及略长或等T2信号,增强动脉期呈明显增强,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强化或强于肝实质。4个在平扫MRI上显示中央瘢痕并有延迟增强。结论 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明显地提高与其他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FNH具有典型的MRI表现,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内可见特征性中心瘢痕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延迟期出现强化。对不典型FNH应结合病史,必要时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率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穿刺细菌培养诊断或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细菌性肝脓肿的CT和MRI表现,其中15例经CT平扫和增强检查,11例经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其余4例同时经CT,MRI平扫检查和增强检查。结果共34个病灶其中单发病灶27例,多发病灶3例。增强CT 24个病灶脓肿壁表现为病灶边缘极轻或轻度环状强化,肝脓肿在MRI平扫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而在T1WI上表现在稍低信号。灌注成像上时间-信号曲线呈"速升-缓升"样变化,脓肿壁时间-信号曲线表现为渐进性强化。结论 CT、MRI影像能较好地显示细菌性肝脓肿的特征,若注意发现和抓住影像学特征,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DWI,MRCP和冠状多期动态增强相结合对肝门胆管癌的定性,定位,病变长度和范围,血管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和可切除性评估的价值。方法2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初诊为肝门胆管癌,采用1.5TMR行肝门常规轴位T1WI,T2WI,DWI,3DMRCP,冠状多期动态增强,延迟期加做一次轴位扫描,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2例肝门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肝门水平DWI见异常高信号,3DMRCP在肝门水平显示胆管截断18例,狭窄4例,22例冠状动态多期增强全部直接显示了病变胆管与"胆管树"的关系,病变胆管局部管腔显示不同程度的环形狭窄,各期均匀强化,以延迟期强化明显,并可直接测量病变侵犯长度。肝门淋巴结肿大6例,部分包绕门静脉5例。结论MRIDWI,MRCP和冠状动态多期增强能够比较直观的,真实地反映肝门胆管癌的影像学特点和大体病理特征,为进一步提高肝门胆管癌的诊断符合率和可切除性评估提供了更多的诊断根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CT与MRI对小脑膜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小脑膜瘤的CT与MRI表现。13例均行CT、MRI平扫及MRI增强扫描,平扫包括T1WI、T2WI、FLAIR序列,增强扫描为T1WI序列。结果本组病灶位于额部5例,顶部7例,小脑幕1例,为脑凸面、大脑镰、小脑幕旁结节状或扁平状病灶,长径范围1.2-2.8cm。CT平扫表现为稍高密度结节。T1WI肿瘤呈等信号7例,稍低信号5例;T2WI、FLAIR为稍高信号8例,等信号4例;肿瘤边缘包膜4例,瘤周水肿5例,邻近颅板增厚4例;肿瘤病灶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8例见脑膜尾征。CT平扫检出8例(61.5%),漏检5例(38.5%)。MRI平扫检出12例(92.3%),漏检1例(7.7%):MRI增强扫描检出13侈4(100%)。结论小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小脑膜瘤检出率高,临床应用价值较CT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和MRCP对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矬收集43例经手术稿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的MRl资料,其中包括肝细胞癌和肝内转移癌20例,肝门部转移瘤12例,肝门胆管癌11例。所有患者常规接爱T1WI、T2WI、T2/SPIR(脂肪抑制T2WI)及冠状位B-FFE检查后行MRCP检查。MRI、MRCP表现与临床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MRI平扫显示肝内肿块20例(4例为肝内多发肿块),肝门部转移瘤包括肿大淋巴结12例。11例肝门胆管癌中显示浸润型8例,肿块型2例。MRCP显示梗阻端的形态特征,锥状26例,截断状13例,乌嘴状4例。肝内胆管呈树枝状和软藤状扩张。结论常规MRI和MRCP结合有助于肝门自E恶性胆道梗阻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以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肝门型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肝门型胆管癌的动态增强MRI表现,其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刷检细胞学检查证实。结果21例肝门部肿块位于肝总管8例,肝总管+左(右)肝管7例,左(右)肝管6例;平扫T1WI为低信号或等信号分别为13例(61.9%)和8例(38.1%),T2WI为高信号、稍高信号和等信号分别11例(52.4%)、7例(33.3%)、3例(14.3%),动脉期强化6例(28.6%),门脉期强化18例(85.6%),延迟期强化8例(38.1%)。远端胆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15例(71.4%)扩张的胆管近端呈“笔尖样”变细、僵硬,19例经MRCP发现梗阻部位。结论MRI对肝门型胆管癌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扩张的胆管近肿块处呈“笔尖样”变细、僵硬,有助于癌肿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AVA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肝外胆管癌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临床怀疑肝外胆管癌患者的LAVA动态增强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1.5 T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阵列空间敏感编码技术(ASSET)、LAVA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LAVA-DCE MRI)。结果:28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肝门区胆管13例,胆总管上段3例,中段5例,胆总管下段4例,壶腹部3例。平扫:病灶T1WI呈低信号、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稍高信号和等信号,D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LAVA动态增强:动脉期肿块轻度强化5例,门脉期肿块轻-中度强化16例,延迟期肿块延迟强化7例。本组病例中分别有3例肝门区胆管癌误诊为肝细胞型肝癌,2例胆总管下段癌误诊为胆管炎,诊断准确率为82.1%。结论:LAVA动态增强MRI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彤  秦锡虎  黄伯华  朱峰  吴宝强 《河北医学》2007,13(9):1080-108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诊断和和外科治疗结果,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到2005年12月18例ICC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块,消瘦,黄疸及伴有肝内胆管结石.本组TSGF,CA19-9,CA242阳性率分别为83.3%(15/18),66.6%(12/18),50%(9/18).CT早期强化16.7%(3/18),延迟强化72.2%(13/18),病灶轮廓呈特有方形或长方形各1例,MRI T1WI低信号T2 WI略高信号14例,T1WI,T2 WI 均为低信号4例.病灶内见"胆汁湖"4例,邻近近端胆管扩张6例.根治性切除11例,1,3年生存率23%和12%.姑息性切除5例,1,3年生存率11%和0%.探查者2例,术后4.5月内死亡.结论: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综合肿瘤标志物TSGF,CA19-9,CA242的血清学检查和CT,MRI增强扫描特征,有助于提高ICC的术前诊断率.根治性切除可获得良好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着重从病灶的MRI信号强度、形态学及血液动力学特点三个方面分析。结果 10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一致。1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为肿块型(11例)和非肿块型(4例),T1WI呈低信号影(8例)、等信号影(7例),T2WI抑脂呈等信号影(9例)、高信号影(6例)。形态学表现:肿块型病变表现为边缘不光滑呈分叶状,其中毛刺征或星芒征(9例);非肿块型表现为导管状及簇集样不规则分布(3例)。增强后病灶以早期不均匀性显著强化为主(10例)、延迟环形强化(7例);伴随征象包括乳头凹陷(4例)、皮肤增厚(6例)、乳后脂肪间隙中断(3例)等。血液动力学表现:15例病灶SIR在169.36%-301.23%之间,平均198.23%,最大峰值出现在第二个时相(13例)、出现在第三时相(2例),时间-信号曲线为Ⅱ、Ⅲ型,Ⅱ型(6例),Ⅲ型(9例)。结论动态增强MRI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术前正确诊断率约66.7%。  相似文献   

19.
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经章 《当代医学》2010,16(26):1-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及与其他肝内肿瘤的鉴别要点。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肝叶萎缩2例,局部肝轮廓凹陷2例,肝内胆管扩张2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肝门后腹膜淋巴结肿大1例,门脉癌栓2例。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肿瘤外周部分轻度、较薄、不完全的晕环状增强或不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延迟扫描病灶随着时间的延长向心性逐渐增强,病灶内部呈斑片状、不规则细线状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因其病理特点决定其动态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大多能与肝内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