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腰痛一病古代文献早有论述,<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肾虚腰痛特点,<内经>在其他篇篇中还分别叙述了腰痛的性质、部位与范围,并提起病因的虚寒、湿为主.  相似文献   

2.
<正>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外伤、肾虚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1])。肾病腰痛是肾脏疾病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是因为肾亏腰府失养,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了肾病腰痛的特点。为探讨低频脉  相似文献   

3.
腰是肾所处的部位,故中医称“腰为肾之府”。因此,腰痛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腰痛可表现在腰部一侧或两侧,有时也可以表现为腰骶部疼痛。腰痛有虚实之分。《七松岩集·腰痛》指出:“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闪肭锉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这段话对腰痛常见的病因和分型,作了扼要的概括。在女性,如果每逢月经来潮前或经期即发作腰痛,经净后疼痛便逐渐消失,每月如此,反复发作的,就称之为“经行腰痛”。  相似文献   

4.
腰痛的辩证论治李新芳(东电烟塔职工医院)“腰痛”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乃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之痛证,可由内外骨妇各科之多种疾病引起。然有病同而证不同者,有病不同而证同者,故临床凡以腰痛为主证者皆可按腰痛辩治。本人以方药为主配合手法等治各型腰痛,每...  相似文献   

5.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腰痛可分为许多类型,其中跌仆外伤、闪挫、腰部用力不当、腰部注射后等原因所致之腰痛属于外伤腰痛的范畴.外伤腰痛多为急性发病,如治疗及时,症状亦能很快平复,如失治误治,迁延日久,也会发展成为慢性腰痛.《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对腰与肾之间的密切关系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而“肾将惫”则说明腰痛发病与肾虚的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辨证治疗腰肌劳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治疗腰肌劳损青海省湟中县医院韦玲腰脊劳损属祖国医学腰痛范畴,临床以肾虚腰痛多见。早在《内经》就有论述,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了肾虚腰痛的特点。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肾精亏虚,骨髓不充,腰府失养,故腰...  相似文献   

7.
腰痛是指由外感、内伤或外伤等致病因素,导致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腰部失于精血濡养,使腰之一侧或两侧出现疼痛为主证的病证.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此,且任、督、冲、带等诸经脉络脉亦布其间,故无论内伤、外感或外伤等,伤及于肾或痹阻肾之经络,均可发生腰痛.  相似文献   

8.
短刺手三里穴治疗腰腿痛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三里穴位于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本穴在临床上应用较多,但多用于治疗肩臂疼痛,而治疗腰腿痛则甚少.古代文献中的记载也多以手三里穴治"手臂不仁,肘挛不伸","肘臂酸痛,屈伸难","中风口僻,手足不遂"等.在<针灸甲乙经>中虽然提到"腰痛不得卧,手三里主之",可"腰痛"的原因却是因"肠腹时寒"所引发.在针灸学教材有关手三里的治疗作用中,<针灸学>四版载有"腰背痛",<腧穴学>六版载有"腰扭伤",均未提及手三里穴可以治疗下肢疼痛.笔者采用手三里穴治疗腰腿痛,用以证实手三里穴不但能够治疗下肢痛,而且见效快,止痛效果好,旨在扩大手三里穴的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9.
腰痛证治四法黄启金1孟慧英2孙玉娟31山东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2500142山东省茬平县人民医院2521003山东省蒙阴县中医院276200关键词腰痛肾辨证论治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55.6腰痛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属痹证范畴。因“腰为肾府”,故...  相似文献   

10.
胡献国 《求医问药》2011,(12):39-39
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约有数十种,比较常见的是患者患有腰部骨质增生、骨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急慢性外伤、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等。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故腰痛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在治疗腰痛时应坚持补肾益精的原则。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载有许多可治疗腰痛的药酒方。笔者在临床上使用这些药酒方治疗各种腰痛,常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下面就介绍4种《千金方》中所载的治腰痛的药酒方:  相似文献   

11.
四神丸加减治疗虚寒腰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痛的病因是外伤劳损,外感风寒湿热,并与脏腑经络有密切关系。虚寒腰痛主要是由于肾阳亏虚所致,尤以五更痛为甚者。四神丸方出《证治准绳》,原治五更泄泻。笔者临床上以该方加减治疗虚寒腰痛,有不同症状者,当随症加减,辨证施治。如气虚加黄芪、党参以补中益气;血虚者加枸杞子,以养阴补血,益精;阳虚者加肉桂、附子温补脾肾阳气;寒痹腰痛者加独活、桑寄生,以通利血脉而散寒止痛;气滞甚者加佛手、青皮,加强行气止痛功效。临床颇有验效。  相似文献   

12.
侯秀芹  汤亚峰  付艳涛 《当代医学》2010,16(15):150-150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因腰部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聚之域。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过之。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故内伤则不外乎肾虚,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以湿性粘滞,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内外二因相互影响。临床表现不尽相同,由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里、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然客邪久羁,损伤肾气,则成实中夹虚证;肾气久亏,卫阳不足,新感淫邪,亦形成虚中夹实证,故临床护理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不同的护理,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肾者,胃之关"源于<内经>,<素问-水热穴论>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意指二者在水液代谢中的联系,肾为至阴之脏,主水,水从胃入,而从肾出,故为肾关.本人在临床上体会到:肾为胃官,两者相互联系.肾为水火之脏,职司封藏,内守真阴真阳,亦畏燥热;而胃为纳谷之官,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喜润恶燥,故有"先天之阴阳藏于肾,后天之阴阳本于胃"之说,两者生理相关、病理相及.肾胃相关理论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肾治胃是治疗胃病的重要方法,临床上诸多胃病如胃痛、痞满、呕吐等,其病虽在胃,其本在肾,当从肾论治,通过调肾能达到预期效果,具体治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伤寒杂病论>腰痛证治特色研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揭示《伤寒杂病论》辨治特色之所在,以达指导临床实践之目的,首先以《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腰痛证之原文为依据,分病因为风寒外束、寒湿凝着、湿热交郁、痰饮内伏、虚劳损肾、食被霜菜之六款。其次,为了于辩证之计,双分述其疼痛特征为腰身俱痛、腰部冷痛、腰髋驰痛、腰背俱痛、腰痛腹急、腰心俱痛之六端。再次,双根据痛者多寒与凡痛皆属经脉气血不通之总病机,特多立法制方中推出其每寓温通大测于其内。另外,又根据其向主治  相似文献   

15.
正0引言腰痛(LBP)又称为下腰痛、下背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疼痛或不适感,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患者劳动能力下降和生活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1]。临床上腰痛一证除多见于扭伤闪挫外,还可因五脏内伤而发病,下面笔者就治疗体会与同道分享如下:1肾与腰痛腰痛一证最早见于《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首次提出肾气亏虚,不能充养骨髓,  相似文献   

16.
隽刚 《中国医学创新》2008,5(31):129-130
中医喻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其生理功能极为重要.其主藏精,为生殖发育之源;主水源以维持体内水湿的平衡;主骨、生髓以便骨骼健壮,精力充沛.肾既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真阳,只宜固藏,不宜泻露,故临床多虚证,无实证而言.翻阅数版中医院校教科书,皆论肾虚分肾阴虚,肾阳虚及肾阴阳两亏三型,其固有症状为腰痛、腰膝酸软,分析之是因为肾主骨,腰为肾之府之故.  相似文献   

17.
肾在体为骨,牙齿属骨骼的一部分,故有齿为骨之余之说.牙齿与骨同出一源,由肾中的精气所充养,故<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说:"齿者,肾之标,骨之本也".牙齿的生长、发育、枯槁、脱落,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8.
1 辨证要点辨证时首先应辨明腰痛的属性。若外感者 ,主要表现为病较急 ,腰痛明显 ,伴有外感邪袭的症状。如腰重痛 ,卧时不能转身 ,行时重痛无力者 ,湿也 ;腰冷痛 ,得热则舒 ,四肢怠 ,足寒逆冷 ,洒淅拘急者 ,寒也 ;腰部热痛 ,身热汗出 ,关节肿痛 ,小便热涩 ,湿热也。若内伤者 ,主要表现为起病较缓 ,腰酸为主 ,伴有脏腑虚损症状。如《医林绳墨·腰痛》说 :“痛之不已 ,乏力而腰酸者 ,肾虚也 ;”又说 :“劳役奔弛 ,内伤元气 ,动摇不能转侧 ,脊者脱节者 ,气虚也 ;房劳太过 ,精竭髓伤 ,身动不能转移 ,酸痛而连脊重也 ,血虚也。瘀、痰而致腰酸腰…  相似文献   

19.
《素问·标本病传论》曰:“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对于该条文,历代医家有如下注释: 王冰曰:“本而标之,谓有先病复有后病也。以其有余,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也。标而本之,谓先发轻微缓者,后发重大急者,以其不足,故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也。”  相似文献   

20.
痉病为<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提出的病证.其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证.本文所及两例因症候与痉病相类,故宗<金匮要略>治痉之法治之.获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