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经》中气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出了《内经》中有关气虚的所有条文,分析归纳出《内经》中的气虚涵义:①是指一身之气虚亏,属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②是指以针刺泻法使气得散的一种状态;③是指个体的体质差异。据此推出气虚的基本概念:是一身之气不足及其推动、调节、防御、固摄等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以体倦乏力、少气不足以息、防御和康复能力低下为主要临床表现,属阴阳二气对等的皆虚。气虚与精虚、血虚、津液亏虚同时并存时可合称为精气两虚、气血两虚、气津两亏,但一般不再统称为阴阳两虚。气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虚包括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狭义的气虚是阴阳二气对等的皆虚。  相似文献   

2.
《内经》中阳气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检出了《内经》16 0篇中“阳气”二字连读者 138处 ,分为 10 2条分析了它们的涵义 ,归纳出《内经》中阳气的基本涵义 :①是指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发散等作用的气 ,与阴气指代人体内具有凉润、宁静、抑制、沉降、敛聚等作用的气相对 ;②指人体的在外或在上之气 ,与阴气指代人体的在内或在下之气相对 ;③在自然界主要指温热之气 ,与阴气主要指代寒凉之气相对。并在此基础上 ,推出阳气的基本概念 :阳气是一身之气中具有温热、兴奋特性的部分 ,是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发散等作用和趋向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同时指出人体阳气与一身之气是不同的概念 ;阳虚不能称为气虚 ,也不能说成是气虚的发展 ;“阳与气合称为阳气”是悖论。  相似文献   

3.
虚阳外越病机与证治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阳外越是指在阳气本已亏虚的病理状态下,阴气仍不能正常地发挥其收敛潜降的作用,阳气虽虚却浮越于外而不得返宅,其包括阳虚阴盛状态下的上热下寒证和阴盛格阳证,及阴虚阳亢状态下,久病阴损及阳证。研究虚阳外越就必须从阴阳二气各自的特性以及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生的关系入手,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虚阳外越的根本病机和病理表现,更好地鉴别“实火”和“虚火”,并最终为摄生防病及其辨证论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内经》中阳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阳虚?阳虚与气虚之间是何种关系?阳虚与精虚、血虚、津液亏虚之间是何种关系?明确回答这几个问题并非易事。对于阳虚,新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明确指出是机体“阳气不足”。但在以往的教科书和其他中医著作中,常把阳虚当作“气虚”而与精虚、血虚、津液亏虚相对待。为了明确和规范阳虚的概念,并逻辑表述阳虚与气虚的关系,今对《内经》中所有有关阳虚的论述作一检索和梳理。  相似文献   

5.
从"气分阴阳"的角度分析阴虚的症状表现,认为阴虚包括阴气不足、津液不足、血虚和精亏4个方面,并非只有阴气不足;气阴两虚是不同于阴虚的客观生命现象,与阴虚不存在逻辑上的矛盾;治疗阴虚和气阴两虚时都应重视补气药物的应用,阴虚证用太子参、西洋参为佳,气阴两虚证用党参、生晒参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6.
哈孝贤 《开卷有益》2006,(11):12-13
(三)阴阳互损 当阴虚或阳虚到一定程度时,常会影响到相对的一方,从而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称为阴阳互损.《内经》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正因为阴阳有互根互生的关系,所以阳气虚弱就会累及阴精的化生不足,而阴精亏损也会累及阳气的化生不足,前者称为阳损及阴,后者称为阴损及阳,最终会发展为阴阳两虚.  相似文献   

7.
《内经》中脏气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讨论了《内经》中脏气的概念及相关问题。认为各脏气是一身之气中各具相对特异性结构和功能的一类精微物质 ,是一身之气在各脏腑的分布 ,以其运动不息而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 ,而本身非指脏腑功能 ;脏气的化生本原是脏腑之精 ,并与自然界的清气相合而成 ;脏气分为脏阴与脏阳 ,脏阴与脏阳都是脏气的一部分 ,而非指脏腑之精与脏腑之气 ;气阴两虚应归属于阴虚的范畴 ;脏腑气化是通过脏气的运动以推动脏腑功能以及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和相互转化 ,是生命的特征 ;气化脏腑说是对脏腑的哲学性假设 ,无益于中医学藏象理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内经>中脏气的概念及相关问题.认为各脏气是一身之气中各具相对特异性结构和功能的一类精微物质,是一身之气在各脏腑的分布,以其运动不息而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而本身非指脏腑功能;脏气的化生本原是脏腑之精,并与自然界的清气相合而成;脏气分为脏阴与脏阳,脏阴与脏阳都是脏气的一部分,而非指脏腑之精与脏腑之气;气阴两虚应归属于阴虚的范畴;脏腑气化是通过脏气的运动以推动脏腑功能以及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和相互转化,是生命的特征;气化脏腑说是对脏腑的哲学性假设,无益于中医学藏象理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气血两虚证是指因饮食劳倦内伤、或久病不愈、或大病失血耗气、或机体素体禀赋不足导致元气不足,脏腑气血生化功能减退,尤其是中焦脾胃化源匮乏,气不生血而致气与血两方面亏损,气虚累积血虚,血虚导致气虚,出现神疲气短、头晕眼花、面白心悸等气血并亏的证候.本文将依据中医的辨证施治的理论对此疾病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扶正法源于《内经》的“虚者补之”,“损者益之”。扶正,指保养正气。根据人的不同体质,分别予以补阴、补阳、补气、补血等扶正法。《新方八略》指出:“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凡气虚宜补其上,人参、黄芪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属也。阳虚者宜补而兼暖,桂、附、干姜之属是也;阴虚者宜补而兼清,麦门冬、芍药、生地之属是也。”运用扶正法时,还要结合临床具体情况进行气血双补、阴阳双补。“气因精而虚,自当补精化气;精因气而虚,自当补气而生精。”  相似文献   

11.
中医防治老年病重在调和脾肾之阳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在防治老年病时强调“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只有调和阴阳 ,才能尽其天年。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是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协调的结果。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 ,阴和阳有没有主次之分呢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凡阴阳之要 ,阳密乃固” ,又论“阳气者 ,若天与日 ,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1〕,说明阳气在生命过程中起主导的地位。1 阳气的功能阳化气而阴成形 ,阳气指功能而言 ,有时也指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 ,形体之衰虽然是阴气亏虚的表现 ,但阴气的生成和衰败都以阳气功能作为主导 ,人体的体温、活力和五官、五脏功能活动 ,都是阳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医理论认为,气的根本在肾而统于肺脾,在表则护卫皮毛,充实腠理,使人有抗邪能力,在内则导行血脉,升降阴阳,周流一身。气充则强,气少则虚,气顺则平,气逆则病。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液循行于人体,滋养周身,如有亏乏、凝滞、妄行均会使人生病。气虚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或久病不愈,使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减退,使气的生化不足所致。血虚多由久病不愈,阴血虚耗,或失血过多,或脾胃功能失和,使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所致。由于气与血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血虚者可引发气虚,而气虚者由于不能化生血液,又会导致肌体出现血虚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医院校教材 ,如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内科学等 ,在论述阴虚治疗时 ,均提出阴虚应滋阴清热 ,笔者通过阅读其它医学书籍及所学之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提出不同看法。1 什么是阴虚 其临床表现如何  阴虚是指人体的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 ,以及阴不制阳 ,导致阳的相对偏亢 ,出现功能虚性亢奋的一种病理状态。正常情况下 ,人体的阴和阳保持动态平衡 ,即“阴平阳秘”。但某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 ,如热病耗伤津液 ,或久病损伤阴精 ,或五志过极化火伤阴 ,或大汗、大吐、下利耗伤阴液等 ,均可导致体内精、血、津液的不足 ,表现为阴虚。阴虚…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黄帝经内》中“阴虚”一词有着不同涵义的状况,对散见于《内经》多个篇章中的“阴虚”概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该词在《内经》中出现11处,其涵 义有6种,即内伤致病,脏阴不足,五脏精亏、尺脉无力、气口脉虚及阴分气虚。  相似文献   

15.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及/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中医辨证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心肺、气阴亏虚为其病本,气虚血瘀为基础病机。故治以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化气利水为基本治法。早期治疗宜以益气活血为主,中晚期治疗宜以温阳利水为主,阴虚明显者可合滋阴之法。  相似文献   

16.
论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正虚是脾胃病变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气阴两虚是慢性胃炎发病的转归的根本内因,气阴两虚证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慢性胃炎气阴两虚乃指脾胃气虚和阴津不足,故而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脾气胃阴两虚证和胃之气阴两虚证,前者常挟杂气滞,湿阻,痰凝,食停等,治以甘平益气健脾,甘凉益胃养阴为原则,后者常兼见热郁,血瘀,气滞等,治以酸甘化阴,养胃和中为主,随症增损。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143例老年人糖尿病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按中医辨证属性分为气阴两虚,阴虚热盛及阴阳两虚3型。按其起病方式,临床表现及常见并发症3方面。观察其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老年人糖尿病3型辨证,反映了不同的病理演变过程,其病位在肾,肾阴虚为基本病机;揭示老年人糖尿病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对于弥补四诊的不足及指导其预防和治疗,能起到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病机探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古代认为、临床观察及现代研究均表明,阳气亏虚是糖尿病的始动因素,并贯穿疾病之始终。阳虚及阴,阴阳又亏,由虚致瘀,变生诸症是其病机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9.
COPD阳气虚衰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细胞因子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阳气虚衰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TNF-α、IL-8、IL-1β的浓度并比较其差异。方法分别检测30例COPD阳气虚衰证患者、30例COPD气阴两虚证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TNF-α、IL-8、IL-1β的浓度。结果 COPD阳气虚衰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血清TNF-α、IL-8、IL-1β的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阳气虚衰组高于气阴两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气阴两虚证患者相比,阳气虚衰证患者气道炎症反应更明显;通过扶阳固本延缓气阴两虚证向阳气虚衰证发展的治法,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带来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20.
《内经》阴气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阴气的概念和功能,发展“滋阴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学术思想,对深化认识热性疾病(包括外感热病和内伤热病)的病变机制,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阴气”的概念,部分学中医者感到陌生,总认为“阳气”与“阴血”相对是常理。“阳与气合称为阳气,阴与血合称为阴血”…的说法讲了20多年,早习以为常了,怎么又有“阴气”与“阳气”相对的说法?或问阴气与气是什么关系?阴气与精血津液是否属同一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