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7 毫秒
1.
肢体淋巴水肿微波烘疗对淋巴回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烘疗对肢体淋巴回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99mTc-Dextran和SPECT对26例肢体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淋巴显像的研究。测量产淋巴回流速度9LFS0,注射部位的半排时间(T1/2)及淋巴管图介的变化。结果 微波烘疗有,患肢的平均LFS明显低于对测健肢,分别为7.82cm/min和10.41cm/min,2个疗程治疗后,患者平均LFS增加到9.36cm/min。而T1/2烘疗前淋巴  相似文献   

2.
申永强 《黑龙江医学》2013,37(9):843-844
目的探讨淋巴按摩对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11~2012-05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淋巴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淋巴水肿程度及患肢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肢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84.4%(27/32),对照组患肢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56.3%(18/32),观察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水肿程度轻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淋巴按摩对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能够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减轻水肿程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烘疗对肢体淋巴回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99mTc-Dextran和SPECT对26例肢体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淋巴显像的研究,测量比较淋巴回流速度(LFS)、注射部位的半排时间(T1/2)及淋巴管图像的变化。结果 微波烘疗前,患肢的平均LFS明显低于对侧健肢,分别为7.82cm/min和10.41cm/min;2个疗程治疗后,患肢平均LFS增加到9.36cm/min。而T1/2烘疗前淋巴水肿肢体为154.21min,高于健肢的91.55min,烘疗后显著下降为115.38min。淋巴淤滞图像26例中22例治疗后得到改善,尤以感染性肢体淋巴水肿显著。结论肢体淋巴水肿存在明显的淋巴回流淤滞,微波烘疗能促进淋巴水肿肢体的淋巴回流。  相似文献   

4.
腹膜淋巴孔是腹膜下毛细淋巴管在腹膜间皮细胞间的开口。通过淋巴孔、腹膜腔与淋巴管系直接相通,它具有主动吸收功能,是腹膜腔内物质转归的最主要部位。淋巴孔与肝硬化腹水的转归、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失超滤、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扩散等密切相关。淋巴孔还具有调控和免疫功能。NO对淋巴孔调控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它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增加细胞内cGMP,降低Ca^2+水平,使淋巴孔产生强烈的舒张,淋巴孔开放数目增多、孔径增大,淋巴引流作用增强。而中药通过提高内源性NO水平,也能对腹膜淋巴孔进行调控,以促腹水转归。  相似文献   

5.
阮红岩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451-2453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淋巴肉瘤白血病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方法的比较。结果:尽管大多数学者认为淋巴肉瘤白血病是一种特殊类型,但通过收集上述两种疾病30例,分两组进行比较分析,二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结论: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可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淋巴性水肿     
淋巴管回流受阻引起的局部水肿称为淋巴性水肿 (lym phedema)。根据病因不同可将其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1 原发性淋巴性水肿 :少见 ,又可分为以下 3种(1)原发性先天性淋巴性水肿 ,出生后就可出现水肿 ,无家族史。(2 )先天性家族性淋巴性水肿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3)Nonne -Milroy -Meige综合征 ,又称先天性象皮肿。可见于分散或遗传家族中 ,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隐性遗传、不全传递或伴性遗传。婴儿期或青春期出现症状 ,多见于女性。面部、上肢、躯干及下肢都可出现水肿。眼结膜水肿 ,眼睑色素…  相似文献   

7.
淋巴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一个辅助部分 ,主要是运输淋巴液回到血循环的管道。从狭义来讲 ,淋巴循环只是将多余的组织间液输送回血循环 ;但从广义上讲 ,淋巴系统通过稳定细胞间液和细胞外基质微小外环境 ,以确保实质细胞的完整性及功能。如果由于淋巴管或淋巴结的阻塞或异常病变 ,使淋巴系统的运输能力降低 ,将使富含蛋白的组织间液骤积 ,进而造成淋巴水肿。慢性肢体淋巴水肿不仅有碍美观 ,而且可并发感染 ,形成慢性炎症 ,引起免疫缺陷甚至致残。1 淋巴水肿分类淋巴水肿病因比较复杂 ,除一部分继发性淋巴水肿的病因比较明确外 ,其余主要是由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用蓝色染料上肢淋巴定位辅助腋窝淋巴清扫,预防乳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08年4月24例行乳癌根治术患者,用蓝色染料上肢淋巴定位辅助腋窝淋巴清扫。收集术中淋巴引流情况、病理结果、术后上肢臂围等数据。结果24例中,施行改良根治术21例,保乳手术3例,均在腋区成功定位引流上肢淋巴液的淋巴管及淋巴结。最初16例切除的蓝染淋巴结病理均为阴性,术后均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后8例保留蓝染淋巴结的患者均未发生淋巴水肿。结论该方法可有效鉴别上肢来源的淋巴引流并加以保护,从而预防淋巴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术中淋巴显影对大肠癌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行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在术中每例先后由医生探查和淋巴显影来判断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情况,而后将术中判断的结果与术后病检结果比较,得出两种方法诊断的正确率。结果:淋巴显影判断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正确率为88.2%,医生探查的正确率为60.0%,两组相差显著(P<0.05)。结论:提示术中淋巴显影对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正确性比医生单纯探查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73-76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疾病在临床治疗中通过综合淋巴消肿疗法的效果和应用。方法抽取本院于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此2年间收治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32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综合淋巴消肿疗法,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如患者的组织水分比率、周径比率、肘横纹上方周径、肘横纹下方周径、腋下周径、虎口周径、腕横纹上方周径、Bathel指数与Fugl-Meyer评分等。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组织水分比率与周径比率更短,综合淋巴消肿疗法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P0.05),相比于对治疗前,治疗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肘横纹上方周径、肘横纹下方周径、腋下周径、虎口周径与腕横纹上方周径更短(P0.05)。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Bathel指数与Fugl-Meyer评分更高(P0.05)。结论综合淋巴消肿疗法在此次研究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上肢淋巴水肿等具有重要意义,疗效确切,值得将其推广普及于临床治疗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淋巴水肿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我科淋巴水肿护理工作过程,对手术后的心理护理以及手术中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论 通过综合护理加强功能训练,坚持持续治疗能够明显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2.
13.
介绍一种较为理想的蚊虫血淋巴收集方法。将蚊虫低温麻醉(-20℃×5~6min),在冰台上把三对腿在转节与股节之间拉断,以单管法或双管法2000r/min×10min常温下普通离心机离心。离心后用微量进样器收集并定量。重复离心可稍增加收集的血淋巴量。该方法操作简便、效率较高、且收集到的血淋巴较为纯净,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肠道原发性淋巴病较少见.我院1964—1990年收治并经手术或病理确诊的3种不同性质的淋巴瘤2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良性淋巴滤泡增生症(BLFH)7例(男3,  相似文献   

15.
淋巴引流在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在脑内没有衬附内皮细胞的淋巴管,脑的淋巴引流途径被长期忽略。直至本世纪60年代,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颈部淋巴回流障碍可导致脑组织形态学和生理功能、行为异常后[1],脑淋巴引流的重要性始被人们广泛关注,并在其引流途径、生理和病理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有关研究概况介绍如下。1 脑淋巴引流存在的证据由于脑内存在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能限制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似乎探讨脑淋巴引流无甚必要。然而BBB对血浆蛋白的不通性…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3岁,以腹部逐渐膨隆伴全身浮肿及发热 6天为主诉。查体:神清,贫血貌,腹部膨隆,肝肋下约 4.5cm,脾肋下约 4.0cm,于中下腹部偏左可触及一大约 7.0cm× 7.0cm× 6.0cm的软组织肿物,边缘不规则、质软硬,压痛 (++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 WBC: 13.6× 109/L、 Hb: 62g/L、分叶:中性 0.6、淋巴 0.4;粪便常规示潜血 (++ )。 B超检查,于中下腹腔内可见一大约 6.0cm× 6.4cm× 5.3cm中等回声肿块,回声较均匀,边缘不清,与周围肠腔分界不清,考虑小肠恶性肿瘤。腹部 CT示,于中下腹腔略偏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中腋窝逆行淋巴显影(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联合细针穿刺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预防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2月乳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选择组,均行ARM与FNAC。对照组切除ARM淋巴结;选择组ARM淋巴结如为阳性、可疑或无法确定则予以切除,阴性则予以保留。结果:入组乳腺癌72例,对照组35例,选择组37例,均在腋区成功显影ARM淋巴结。对照组细针穿刺ARM淋巴结阳性1例(2.9%),可疑3例(8.6%),无法确定6例(17.1%),术后组织病理示阳性2例(5.7%);选择组细针穿刺阳性2例(8.1%),可疑2例(5.4%),无法确定9例(24.3%),术后组织病理阳性3例(8.1%)。术后2周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对照组88.6%(31/35)、选择组中切除者84.6%(11/13)、选择组中保留者12.5%(3/24);完成6个月随访后水肿发生率对照组31.4%(11/35)、选择组中切除者30.8%(4/13),选择组中保留者未发现上肢淋巴水肿。结论:ARM联合FNAC可安全有效地鉴别上肢淋巴引流,可用于预防ALND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1临床资料 患男,24岁,建筑工人,腹痛1个多月,发现右下腹肿物半个月于2004年8月18日入院。患于2004年6月23日突然感到上腹部疼痛,不恶心及呕吐,以后疼痛呈阵发性发作,最初为上腹部疼,后逐渐转移至右下腹。某医院诊断为阑尾炎,但多次经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不高,按阑尾炎治疗效果不显。2004年8月2日去某医院外科就诊,于右下腹扪到一拇指样条状肿物,硬,中等活动,微有压痛。大便隐血(+)。  相似文献   

20.
某种原因导致圆窗膜、卵圆窗膜、内耳和中耳间隙破裂,使外淋巴液漏到中耳,表现出急性感音性神经性耳聋、耳鸣、眩晕、平衡失调等耳蜗和前庭症状的疾病,称为外淋巴瘘.目的 讨论外淋巴瘘临床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保守疗法头抬高30度保持绝对安静几日,避免屏气用力、咳嗽、呕吐等,禁止咽鼓管通气,否则加重眩晕发生.总之安静期避免改变中耳内压力的检查和处置.手术治疗是为了达到改善听力,解除眩晕,预防脑膜炎的目的.保守疗法无效后应行鼓室探查术,确诊外淋巴瘘后行瘘孔修补术.手术处置后,仍有前庭症状者,可行迷路破坏术、前庭神经切断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