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蜀  孙常丽  曹钰 《西部医学》2009,21(2):182-184
目的 通过腹腔注射维生素D3与高脂饲料诱导相结合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探讨非洛地平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①正常组:正常饮食。②模型组:高脂饮食十腹腔注射维生素D3。③非洛地平组:高脂饮食十腹腔注射维生素D3十非洛地平(5mg/kg·d)。喂养6周后检测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和非洛地平组血清IL-8水平高于正常组,同时模型组IL-8水平亦高于非洛地平组。结论非洛地平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与其减少IL-8表达相关。本研究为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SMC)中的表达及AS的发生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饮食组,每组10只。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饮食组用高脂饲料喂养。2个月后心脏采血处死大鼠,取胸主动脉,常规固定,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平滑肌细胞NF-κB p65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胸主动脉内膜光滑,内皮细胞排列整齐。高脂饮食组动脉内膜脂质浸润,粗糙,隆起,有泡沫细胞形成,细胞排列紊乱。NF-κB p65在对照组动脉SMC呈弱阳性表达,在高脂饮食组SMC胞浆和胞核中有棕褐色颗粒,呈强阳性表达。NF-κB p65在高脂饮食组表达的平均灰度值(86.30±17.29)显著低于对照组(152.36±28.12)(P<0.01)。结论NF-κB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高脂血症可能通过诱导血管壁SMC中NF-κB的表达引起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右归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观察右归丸对于模型大鼠炎性因子与血脂代谢的变化,探讨NF-κB/SREBPs信号通路在右归丸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右归丸组和阿托伐他丁组,利用高脂饮食喂养加维生素D3腹腔注射造模,分别给予右归丸和阿托伐他丁混悬液灌胃,检测血清中脂类物质含量,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的含量,观察主动脉血管壁形态学变化及RT-PCR检测大鼠主动脉组织TLR4、NF-κB p65、SREBP1-c和ABCA1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右归丸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中血清TG、TC、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经右归丸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两组TC及LDL-C的增高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主动脉血管内膜出现增厚,并伴有粥样斑块形成;右归丸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主动脉血管内膜增厚程度较模型组低,斑块面积减小,平滑肌细胞较模型组整齐;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右归丸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中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经治疗后两组IL-1β、IL-6、TNF-α的增高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大鼠主动脉TLR4、NF-κB p65、SREBP1-c和ABCA1的mRNA表达在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而经右归丸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右归丸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减少SREBP1c mRNA表达,减少ABCA1mRNA表达,降低胆固醇从组织细胞中流出,防止泡沫细胞的形成;另一方面右归丸通过抑制NF-κB活性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将80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及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方法建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以及血管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及核因子-κB(NF-κB)mRNA表达。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其他3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血清TNF-α、hs-CRP和IL-1β水平、TLR4及NF-κB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酮ⅡA组和阿托伐他汀钙组大鼠的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血清TNF-α、hs-CRP和IL-1β水平、TLR4及NF-κB mRNA表达降低(P<0.05),且丹参酮ⅡA组低于阿托伐他汀钙组(P<0.05)。 结论丹参酮ⅡA可降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影响及对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取建模成功大鼠胸主动脉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SMA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曲线,CCK-8法测定白藜芦醇IC50,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白藜芦醇对VSMC中NF-κB核转移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对比,糖尿病组VSMC生长速度快,白藜芦醇能明显抑制糖尿病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IC50为(38.96±2.14)μmol/L,有剂量依赖性;白藜芦醇能抑制糖尿病VSMC中NF-κB从胞浆转移到胞核.结论 白藜芦醇能抑制糖尿病VSMC增殖与NF-κB的核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活性抑制剂对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s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昆明小鼠(28±2.2)g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急性肝损伤模型组和NF-κB活性抑制剂组.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 g,实验组腹腔注射0.1?l4 0.1 mL/10 g,NF-κB活性抑制剂组于腹腔注射0.1?l4 0.1mL/10 g前15 min腹腔注射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rothiocarbamates DTC,ProDTC 150μg/10 g)1次,其后1次/d,共5次.结果模型组ALT、AST及MDA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 <0.01),SOD降低明显(P<0.01).在正常组中肝脏无NF-κB、ICAM-1表达,肝损伤模型组中NF-κB有较强表达,ICAM 1在肝细胞坏死区强表达.NF-κB抑制剂组ALT、AST及MDA较模型组显著降低,NF-κB、ICAM 1表达均较肝损伤组减弱,肝组织坏死程度较轻.结论 NF-κB在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中表达明显增强,NF-κB抑制剂可减少NF-κB及ICAM-1表达并减轻肝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脂联素受体1(AdipoR 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及糖尿病替米沙坦治疗组(DT组)。用高糖高脂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DT组予以替米沙坦(5 mg/kg.d)灌胃12周。12周后,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用R T-PCR方法检测主动脉脂联素受体1 mR 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MCP-1和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大鼠血浆脂联素水平和主动脉脂联素受体-1 mRNA表达显著降低,主动脉MCP-1和NF-κB表达显著增加,主动脉病理改变加重。经替米沙坦治疗后,DT组糖尿病大鼠血浆脂联素水平和主动脉脂联素受体1 mRNA表达显著增加,主动脉MCP-1和NF-κB表达显著降低,主动脉病理改变减轻。结论替米沙坦上调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脂联素受体1的表达,降低主动脉MCP-1和NF-κB的表达,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丝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核因子-κ B(NF-κ B)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导升明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诱导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25mg/kg/d,3d)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待模型建成后,丝胶治疗组大鼠给予丝胶(2.4g/kg/d,35d)灌胃治疗,导升明组大鼠给予导升明(200mg/kg/d,35d)灌胃.Westem blot法检测视网膜NF-κB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视网膜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大鼠NF-κB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丝胶治疗组和导升明组大鼠NF-κB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丝胶可通过下调NF-κB表达,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芪对过敏性哮喘豚鼠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黄芪对过敏性豚鼠哮喘模型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 , 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哮喘组、治疗组),每10只.用10%卵清蛋白(OVA)溶液1 ml腹腔注射致敏,2周后哮喘组及治疗组用1%OVA溶液超声雾化吸入致其哮喘发作,1次/d,共2周;正常组则喷入生理盐水.治疗组每次诱喘后给予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5 g/kg,1次/d,共2周.然后分别测定3组肺功能并观察气道壁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NF-κB在豚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NF-кB主要表达在气道壁内的细胞中,3组胞核阳性的细胞数占气道上皮细胞数百分比分别为(14.3±2.6)%、(32.5±5.8)%和(20.4±3.3)%.哮喘组NF-кB胞核阳性的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NF-кB胞核阳性的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结论:黄芪能显著抑制过敏性哮喘豚鼠气道壁内细胞NF-κB的表达,提示黄芪抑制NF-κB的表达可能是黄芪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血管病变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贝那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1 型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 2型糖尿病组(B组)、贝那普利组(C组)和厄贝沙坦组(D组),每组10只.以高糖高脂饮食方法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 16 周后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稳态血糖(BG)、稳态胰岛素(PGI)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血管壁核转录因子(NF-κB) 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 表达水平.结果 B、C、D组TC、TG、LDL-C与BG水平较A组显著升高(F=6.18~182.56,q=3.49~28.36,P<0.01),但B、C、D组TC、TG、LDL-C与BG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D组主动脉血管壁NF-κB 及ICAM-1 表达水平和浸润的单核细胞数明显少于B组(F=37.64~217.33,q=6.01~22.41,P<0.01),主动脉内皮损伤程度明显轻于B组.结论 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能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壁NF-κB 活化、ICAM-1表达和单核细胞浸润,可防止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1.
内毒素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影响及TLR4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炎症过程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定期腹腔注射小剂量细菌内毒素的方法在高脂饲养的大鼠体内引起一个持续性的低水平的全身炎症反应,以促进了大鼠冠状动脉及主动脉的血管病变,根据处理因素的不同把动物分为正常组(A组)、单独内毒素注射组(B组)、单独高脂饲养组(C组)和内毒素注射 高脂饲养组(D组),分别在2、4、8、12周时杀死动物采血并留取组标本。HE染色观察主动脉内膜变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主动脉内皮TLR4的表达情况。结果①D组大鼠主动脉动脉内皮下泡沫细胞的出现较其他组提前,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的变化以平滑肌细胞增生、动脉管腔狭窄为主,部分符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且动脉形态学变化较其他组更显著。②A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无TLR4表达,B组、C组和D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有TLR4表达,且D组升高的程度明显高于内毒素组和高脂饲养组。结论慢性炎症过程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此过程可能是由TLR4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克雷伯杆菌引起的大鼠肺炎炎症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谷氨酰胺组,通过气管滴入克雷伯杆菌建立大鼠肺炎模型,谷氨酰胺组在造模前1d即腹腔注射10 mL/kg谷氨酰胺,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d,大鼠脱颈处死,取肺组织及血清进行检测.称量记录右肺湿重及干重(W/D),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RT-PCR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和NF-κ:B抑制蛋白(IκB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和IκBα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谷氨酰胺组能降低W/D比值5.98±0.29 vs.4.32±0.33(P<0.05)],减轻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改善肺组织形态,抑制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1β及IL-6的分泌(P<0.05),并抑制NF-κB p65和kBα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 谷氨酰胺能抑制克雷伯杆菌引起的大鼠肺炎炎症,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测高脂诱导巴马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腹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情况.方法 取4~5月龄巴马小型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组各5只.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模型组均饲喂高脂饲料,连续饲喂24周,取腹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进行油红“O”脂肪染色和常规HE染色,并进行免疫组化观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油红O染色显示模型组腹主动脉可见明显脂纹沉积;HE染色显示模型组腹主动脉内膜明显增厚,为AS病灶Ⅲ型,冠状动脉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为AS病灶Ⅳ型;免疫组化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腹主动脉MCP-1、NF-κB p65和VCAM-1蛋白表达水平表达显著增加(P<0.05),冠状动脉MCP-1、NF-κB p65、ICAM-1和VCAM-1阳性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巴马小型猪AS模型腹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符合临床AS病变特征,其MCP-1、NF-κBp65、ICAM-1、VCAM-1蛋白表达均不同程度升高,与临床AS炎症反应和发生机制相符.  相似文献   

14.
氟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NF-κB及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模型血管壁核因子-kappaB(NF-κB)活性及mRNA、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氟伐他汀抗As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新西兰家兔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氟伐他汀组。喂养12周后处死动物并留取主动脉标本,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观察NF-κB活性、ICAM-1表达,用原位杂交法观察NF-κBmRNA表达。结果:氟伐他汀组与高脂饮食组相比,As病变明显减轻(P<0.01);NF-κB活性由(40.3±5.9)%减弱为(17.3±2.4)%(P<0.01);NF-κBmRNA表达由(41.7±5.5)%减弱为(19.6±1.7)%(P<0.01);ICAM-1表达由(31.6±2.7)%减弱为(16.5±2.1)%(P<0.01)。结论:氟伐他汀抗As作用与抑制NF-κB活性,下调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RAS阻断剂对糖尿病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Bena)和血管紧张素Ⅱ 1 型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Irbe)对2型糖尿病(DM)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 组、DM组、Bena组和Irbe组,每组10只. 以喂高糖高脂饮食方法建立SD大鼠DM模型,DM组、Bena组、Irbe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1个月后腹腔注射25 mg/kg链脲佐菌素;NC组给予普通饮食,注射枸橼酸缓冲液作为对照.在此基础上,Bena组给予Bena 3 mg/(kg·d)灌胃,Irbe组给予Irbe 20 mg/(kg·d)灌胃,NC组、DM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稳态血糖(BG)、稳态胰岛素(PGI)浓度,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脂联素(APN)浓度,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血管壁核转录因子(NF-κB) 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VCAM-1) 表达水平.结果 DM组、Bena组和Irbe组TC、TG、LDL-C与BG水平较NC组均显著升高(F=6.18~182.56,q=3.49~28.36,P<0.01),但3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Bena组和Irbe组血清APN浓度显著高于DM组(F=65.11,q=7.37、9.41,P<0.01),NF-κB、VCAM-1 表达水平和浸润的单核细胞数明显低于DM 组(F=37.64~255.33,q=6.01~22.41,P<0.01), Bena组和Irbe组主动脉内皮损伤明显轻于DM 组.而Bena组和Irbe组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ena 和Irbe能升高DM大鼠血清APN浓度,抑制其血管壁NF-κB 活化、VCAM-1表达和单核细胞浸润,防止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脉康方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7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8只)、心脉康组(9只)、辛伐他汀组(10只)。模型组、心脉康组、辛伐他汀组兔给予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行腹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假手术组普通饲料喂养,只分离结扎股动脉,不拉伤腹主动脉内皮。术后,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60 mg·kg~(-1)·d~(-1)灌胃,心脉康组给予心脉康片0.21 g·kg~(-1)·d~(-1)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12周。给药结束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兔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兔主动脉血管内壁病理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分析(Western Blot)法检测兔主动脉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向内膜凸起,可见损伤的内皮细胞,在硬化斑块上可见粘附的巨噬细胞;心脉康组、辛伐他汀组上述损害明显减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主动脉组织NF-κB p65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心脉康组主动脉组织NF-κB p65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而辛伐他汀组主动脉组织NF-κB p65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脉康方可改善兔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主动脉组织NF-κB p6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GPI-PLD)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水平及血管功能、形态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对照组、高表达GPI-PLD(+)细胞组和GPI-PLD(-)细胞组。高脂喂养与维生素D注射(60万IU/kg)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实验第6周末,检测血脂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血清GPI-PLD活性,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检测主动脉对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GPI-PLD(-)细胞组比较,输入高表达GPI-PLD(+)细胞组大鼠的血GPI-PLD活性增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量减少,而高密度脂蛋白增多(P<0.01);动脉内皮细胞较完整,血管增厚程度明显减轻,泡沫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GPI-PLD可抑制高脂喂养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罗布麻叶总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胸主动脉中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罗布麻叶总黄酮干预AS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及罗布麻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连续3天注射维生素D3后喂饲高脂饲料9周,进行造模,造模结束后各组分别给药4周。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胸主动脉,常规制备石蜡标本,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的病变情况;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TC、TG、LDL-C、HDL-C水平;Western-bloting法检测p38MAPK、p-p38MAPK、NF-κB、IL-6蛋白的表达。结果:罗布麻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改善胸主动脉壁病变,减少胸主动脉内皮下泡沫细胞及脂质空泡,并可降低大鼠血清中LDL-C、TC、TG水平以及hs-CRP的含量,提高HDL-C;同时发现罗布麻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可以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降低NF-κB、IL-6蛋白的表达。结论:罗布麻叶总黄酮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抗AS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干预p38MAPK/NF-κb信号通路下调相关蛋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郝炎  杨乔岚  余翼  韩玉贞  陈明 《重庆医学》2012,41(6):581-583,626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维生素D3及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肾动脉狭窄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的方法。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104只分为对照组、两肾一夹(K2C1)组及两肾均夹(K1C1)组,检测试验前及造模处理10周后血压(BP);血清中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行主动脉HE染色及肾脏PAS染色观察。结果造模完成后手术组(K1C1组和K2C1组)BP及TC、BUN、Scr与造模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K1C1组和K2C1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染色及镜下观察发现,手术组可见满意斑块形成,主动脉弓钙化明显,内膜显著增厚、平滑肌细胞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术侧肾脏发生缺血性改变;对照组则内膜增生凸向管腔,平滑肌细胞有增生,细胞排列紊乱,有少量泡沫细胞形成,但其变化较手术组为小。结论通过手术及腹腔注射维生素D350万IU/Kg并联合高脂饲养,可有效建立肾动脉狭窄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F-κB的变化,探讨他克莫司(FK506)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FK506 0.5 mg/kg.d给药组(C组)及FK506 1.0 mg/kg.d给药组(D组)。4周后观察大鼠肾重/体重(RKW)、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肾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 p65及NF-κB p-p65的表达。结果 C、D组大鼠UAER明显低于B组(P<0.05,P<0.01)。D组大鼠RKW明显低于B组(P<0.05)。C、D组容积较B组均明显降低(P<0.05),D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也明显低于B组(P<0.01)。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B组大鼠肾组织NF-κB p-p6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A组(P<0.01),而与B相比,C、D组肾组织NF-κB p-p65表达明显减少(P<0.01,P<0.01)。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B组肾组织NF-κB p65表达较A组增加5.33倍,C、D组肾组织NF-κB p65表达较B组分别下降26.32%与47.37%。B组肾组织NF-κB p-p65表达较A组增加7.57倍,C、D组肾组织NF-κB p-p65表达较B组分别下降56.67%和70.00%。结论 FK506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损害,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